APP下载

从校训看我国直属体育院校的教育理念①

2013-08-15周江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8期
关键词:直属校训体育院校

周江

(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3)

校训是学校规定的对学生乃至教职工起指导作用的话语[1],《辞海》中关于校训的解释是:“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之公见之地,是校训,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大学校训是大学对其自身人才培养要求和学校特有精神的一种表达形式,是大学理念的一个载体,校训的内容体现了大学的教育理念。目前我国有14所直属体育院校,每年为国家培养近3万多名各类体育专业人才,这些高水平体育人才成为我国体育战线的主要工作者。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等方面的情况,将直接影响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故研究直属体育院校的校训,分析归纳出我国体育院校的办学理念,明确直属体育院校的办学目标,对于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体育人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我国直属体育院校校训的内涵

1.1 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从句式结构来看,我国直属体育院校校训,绝大部分采用对称的形式,其中采用“二言八字”的院校有6所,分别是:上海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采用“四言八字”的院校有5所,分别是:哈尔滨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采用“四言四字”的院校有1所,即山东体育学院;在全部14所直属体育院校的校训中,仅有两所院校没有采用对称的形式,其中北京体育大学的校训是:追求卓越;首都体育学院的校训是:以挑战者精神拼搏创新。

在我国体现历史文化精华的成语、俗语、谚语、诗词等,大多采用“二言八字”、“四言八字”等对称句式。这些名言警句形式大多较为固定,作为语言词汇整体中的一部分,表达生动简洁、形象鲜明、言简意赅、口语性强、通俗易懂。一句话或一个词组就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它是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是历史文化精华的积淀,对后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警戒作用。其内容积极向上,反映人民的经验和愿望。通常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它能教会我们各种做人道理。它让人一生受益,终身难忘,奉为座右铭。我国直属体育院校校训在句式结构上大多采用对称的形式,体现了其办学理念上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视。

从直属体育院校校训的使用词语内容来看,团结、厚德、崇德、严谨、自强、拼搏等词语是14所直属体育院系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这正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天人合一、崇尚礼仪、厚德载物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和精神融合。

1.2 注重品德修养

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是高度重视伦理道德学说。古代教育可视为道德教育,现代教育则以德育为首[2]。我国自古对人的品德修养非常关注,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中认为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把人的道德修养放在“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前,可见人们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程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逻辑性的,后者都是要以修身做前提,只有好开头,才会有好的结尾。缺少前面的,后面的都不完美。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是教育事业的永恒主题,从校训来的内容来看,14所直属体育院校中都提到道德修养。在校训中提出“厚德”的有3所院校,分别是沈阳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厚德”大德、厚泽、深深地感谢、心胸宽广不以个人得失为主,重公轻私的意思。提出“团结”的有5所院校,分别是哈尔滨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团结”就是和睦、友好,是调整人际关系的规范。提出“崇德”的有1所,其意思是崇拜道德。提出“严谨”的有两所院校,分别是山东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严谨的意思是做事的过程中对自我的规范,形容态度严肃谨慎,不胡乱说话。提出“自强”是天津体育学院,自强指自己努力向上、自我勉励、奋发图强、自强要求自立,自强的规范要求自信,自强规范必然要求自勉,自强规范要求自责。

由此可见我国直属体育院校对于学生品德培养的重视,中国自古倡导以德服人,道德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以德为先比以武为先的更能取得满意的结果,德是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到了现在“以德服人、以德为先”,仍然是用人的第一标准,做人的黄金戒律。对于品德培养的重视,符合我国传统文化和新时代社会价值追求的需要。

1.3 追求精英培养

精英最基本的解释是卓越人物、杰出人才。精英人才是任何社会形式下都追求的稀缺资源,同样对精英人才的培养也是任何时期、任何形式下教育培养单位的主旨追求和理想目标。最初的精英主要是指向学术精英,是一种“特权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精英成为“一种更为广泛的精英,包括社会中所有技术和经济组织的领导阶层。人们对于精英的认识和培养方面,重点从塑造个性转向培养更为专门的技术精英”[3]。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的职业和行业越来越多。每一种社会分工和职业都在追求完美和尖端,促使人们对于精英教育的内涵也有了重新的思考和认识,认为高等教育在精英教育阶段,在倡导精英教育,在大众教育阶段也应该倡导精英教育,这种在大众教育环境下的精英教育和原先的精英教育是有所不同的。在精英教育环境下的精英教育,倾向于对于社会上层建筑的时代引领人物的培养和某些高行业的领军人物培养,这种培养模式注重专业尖端知识和前沿知识的灌输,而对于推进社会发展的生产劳动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不够,造成前沿学术研究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劳动严重脱节的现象。在目前高等教育大环境下,精英教育是一种渗透性的教育思想,一种超越性的价值追求[4]。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重视个性优化发展和精神品质提升,重在促进个人知识、能力和素质之间的平衡和最佳发展,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个性突出、兼具知识、品质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种精英教育是一种精神和气质的体现,是一种追求品质、追求卓越的努力与尝试。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只要准确定位,发挥特色,都可以不拘一格地开展精英教育,为社会培养各类精英人才。

在我国直属体育院校的校训中,“追求卓越”、“文精武杰”、“睿智健体”、“弘毅致强”、“博学”等词语正是培养精英人才的体现。直属体育院校作为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肩负着培养高水平专业体育人才的重任,追求精英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直属体育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个精英应该是体育类各个行业的优秀人才,而不仅仅局限于高端知识的研究者和高超技能的展示者,而应该包括各个方面。

1.4 注重身心发展,突出专业特色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一直以来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的最高目标。体育的本质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自身的身体运动,而作用于人自身,促进人自身完善的一种文化实践活动。体育教育是培养各类体育专门人才的一种特殊的教育,倡导培养身心统一的全面发展的人,既反映办学者对高等体育教育先进理念的深刻理解,也体现出直属体育院校的办学特色。体育的大部分专业培养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掌握体育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都提出了掌握体育的基本运动技能,由此可见体育类专业,特别重视身心的协调和全面发展。

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体育事业的进步,体育行业急剧扩张,体育专门人才的各类需求也愈益突出,出现了一些非传统意义上的体育专业。但是从体育专业服务社会发展人数最多的无论是体育教师、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还是其他相似的体育工作,对于身体能力的要求是必须的。因此体育专业的院校培养中体现着对于身体能力培养的要求。从直属院校的校训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院校注重身心发展、突出专业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有上海体育学院的“身心一统”、广州体育学院“文精武杰”、成都体育学院“睿智健体”等。

对于大部分的体育类职业来讲,是通过“示范”、“展示”、“对抗”、“表演”等身体活动来体现的。如果我们的技术动作不过优美、基本的对抗无法战胜一个初学者,那么我们的专业特色和专业本质就无法体现出来。因此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讲,基本的技能掌握就是其生存的本领。在我国体育界关于教育理念的辨析有过几次大的讨论,由重技能轻理论到重理论轻技能,再到对理论与技能两者比例的反思等几个阶段。大致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一方面认为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应该培养的是教育家、智慧型教师、教练员等,不应该是基本技能展示的具体操作者。比如认为作为体育工作的主要岗位,体育教师目前急缺的是人文知识的掌握,其专业技能完全可以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的观点和态度刚好和前面的观点相反,认为目前体育专业的学生技能是在下降,应该加强其技能的培养,否则就是失去体育专业的本质和特点。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指导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就会偏离方向;同时理论是对实践的总结和提炼,然后指导实践,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是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由此可以看出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和基本的运动技能都是体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至于两者的比重问题,一方面要考虑的具体的职业;另一方面在培养中还应该做到区别对待。对于从事理论研究较强的体育类行业应加强其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于从事展示、表演等体育类行业则应加强其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从区别对待的原则来看,如果这个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较好,就加强其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反之亦然。因此在体育专业学生培养中,我们没有必要把精力放在是加强理论学习还是加强技能提升的问题上,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不断促进学生向着“精英”培养的目标靠近。

2 我国直属体育院校校训的不足

2.1 语意雷同较多、办学特色不明显

校训不但要求在文字表达和语言结构上工整、精练,而且要语意深渊,具有特色。而我国14所直属体育院校的校训,不但形式上非常雷同,而且甚至文字表达上也非常相同,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团结”、“厚德”、“拼搏”、“创新”这几个词语均出现在5所院校的校训中。从地域位置上来看,我国的十四大直属体育院校,分布在我国六大行政区域,由于不同地区的人文环境、地域特色、办学条件等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每个不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的也不尽相同。同时高等院校办学的最高目标是服务社会,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东部地区、中区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也决定了不同地区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同。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也是培养什么人才的体现,不同经济社会条件下,培养的人才是相似的或相同的,显然不符合高等院校的办学最高目标。体育类院校是专业性较强的院校,完全可以根据其自身特点,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出具有专业特征和反映办学理念的校训。

可喜的是,我国部分体育类院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和亮点。比如广州体育学院提出:扬岭南体育文化,育南国体育人才,突出竞技和休闲的办学特色。地处东北的沈阳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和哈尔滨体育学院一直坚持冰雪办学特色。成都体育学院提出的以体为主,体医渗透、体文结合,培养“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这些都是具有专业特色鲜明的院校。

2.2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倡导不够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创新的本质是突破,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

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也有学者认为,创新精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新精神属于心理或意识范畴,包括与创新相关的一切认知、态度、情感、意志和个性等;狭义的创新精神特指与创新活动有关的,对创新活动提供动力和导向作用的非智力的心理品质,着重体现在个体思维敢于创造、敢于创造两个方面[5]。创新精神包括创新意识、质疑与批判精神、探索与求实精神、拼搏与坚韧精神、冒险与牺牲精神等方面。其中,树立创新意识是具备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源泉。创新精神是开拓进取和勇于创造的精神,它既是一种品格,又是一种胆魄和才识,并是二者的统一[6]。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创新能力将是21世纪人才的根本特征。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新时期高等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同样作为我国培养体育专业高水平人才主力军的直属体育院校也肩负着这样的重要使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体育专业更加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论是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口号,追求“健康向上、不懈奋斗、永不放弃”的竞技体育参与精神;还是“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的学校体育目的;还是健身、娱乐为目的的群众体育。都需要倡导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具有了全面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体现体育的本质和价值。

3 结语

我国直属体育院校作为我国高水平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其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直接影响着高水平人才的培养。我国直属体育院校的校训沿袭了我国传统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在追求专业特色的同时办学特色没有很好的体现的,对于体育事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倡导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的改革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大趋势,中国大学将会有越来越多既寓意深远又个性鲜明的校训。直属体育院校也将有既适合自身办学特色有能体现培养出高水平专业人才的特色鲜明的校训,为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 李教明.大学校训及其价值理念[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2] 李翠珍.校训的价值取向分析[J].教育探索,2005.

[3] 赵沁平.精英教育:高水甲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04(8).

[4] 雷晓云.精英教育:一个仍需关注的课题——兼论精英与精英教育质的规定性们[J].现代大学教育,2001:69,72.

[5] 石立兴.创新精神、创造性人格及其培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2(3).

[6] 李振东.开拓创新精神的内涵[J].河套大学学报,2005(3):26-29.

猜你喜欢

直属校训体育院校
校训展示墙
校训展示墙
体现“亲爱精诚”校训的三件往事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微格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教育部直属高校门户网站月度排行榜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教育部直属高校门户网站排行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