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武术职业化道路探讨

2013-08-15蒋元磊

体育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拳种中国武术传统武术

蒋元磊

(西华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1 传统武术所面临的困境

1.1 传统武术的传承不能与时代接轨

在当今社会时代下,传统武术不能很好的发展,并不是它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没有找到适合传统武术在现在社会下良好发展的道路。从文化层面来看,传统武术可以称得上是传统文化的一个浓缩,传统武术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润、培育下发展起来的[1],华夏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是传统武术的“根”,想让传统武术在新的土壤里茁壮成长,就应该把“根的本质”留住,并且加以保护、培养和开发,使得增强其适应性和应变能力,从而为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更好的服务。传统武术的本质是什么?在技击方面,它练的是“顺其自然,以巧取胜,以小胜大,四两拨千斤”。在修身养性方面,它能让你疏通气血,消除疾病,通过练武能够循序渐进地体会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哲学理念方面,它体现了“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它还注重武德,与儒释道的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传统武术虽讲究功无止境,但都是一拳一脚练习,练习一天就有一天的收获,并且以简单的动作体现深刻的哲理。而当今社会时代下,武术传承多以远离传统武术本质的表演形式和空洞学说存在,无法向现在年轻人和初学者好好教授和传播传统武术的本质和精髓,使他们能够坚持练下去。更不懂得怎样在当前社会下去保护和传承传统武术,以怎样的形式与时代接轨,怎样去面对当今的经济市场。

1.2 传统武术受到休闲运动的冲击

休闲运动是跟着全民健身出来的概念,即现代人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的运动或身体锻炼。所谓闲暇时间,就是个人完成劳动和工作任务之后,满足了吃饭、睡觉等生理需要之后剩余下来供自己支配的那部分时间[2]。在古代中国,武术就是人们的休闲运动。就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庭在一篇遗词中就曾记载:“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3]。”王岗先生在《中国武术文化要义》一书中也讲到,中国武术就是人们闲暇生活的主要内容。但是随着现在经济发展,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人们的休闲运动也更是丰富多彩,保龄球、台球、羽毛球、爬山等等已是现代人主流的休闲运动。现代年轻人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崇洋媚外”比较严重,对于传统文化不闻不问,甚至有的年轻人连传统武术是什么都不知道,所学习的也都是国外的格斗术。

1.3 国家对传统武术的重视程度低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颁布的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少林功夫、武当功夫、回族重刀武术、沧州武术、太极拳(杨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邢台梅花拳被列入了保护名录之中,它们全部都是传统武术。由此可知,国家开始重视传统武术,但也只是保护了流传广泛的拳种,对于那些练习人数较少的拳种并没有出台相应的保护政策。中华武术拳种与流派浩繁光波,据初步查明,流传各地的拳种就达129个[4]。但是到现在发展很好并为我们更好服务的却是屈指可数,大部分拳种都以文字或录像资料的形式被束之高阁。可见我们国家对传统武术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扶持不够,甚至没有相应的政策去实施保护。

2 传统武术职业化的内涵

笔者认为职业化是一种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状态,传统武术职业化可概括为在市场经济和体育文化不断扩充的条件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把传统武术作为谋生手段,使运动员获得高额报酬的,并以俱乐部为基本组织形式的体育运作模式。

3 传统武术职业化的必要条件

3.1 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对传统武术职业化的影响

纵观武术发展的整个历程,武术发展本质是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外部条件、人文氛围互动和“博弈”的过程,是当时的社会现实,即社会关系在武术场域中的体现[5], 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庭 “闷来造拳,闲来耕田” 。由此可见,传统武术的发展是与社会形态密不可分的。现如今,随着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传统武术发展不适应现在社会形态,作为传统武术本质的技击术更是失去了展示的舞台,传统武术急于寻找一条能够保护、展现自身特点的道路。而另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武术基本是靠业余爱好者传承着,他们也为了强身健体,相应传统武术技击术价值不断的被降低和消弱。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些传承者不得不从事别的职业来维持生活,从而对于传统武术的练习时间相应少了,有的甚至放弃。有些传统武术拳种的代表人物沦落到吃低保的地步,很多武术家的儿女从小练武到长大弃武已是不争的事实。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市场经济体制,为了传统武术找到一条更好的发展道路,传统武术走职业化道路势在必行。传统武术职业化,不仅可以给传统武术展示的舞台,体现练习者的价值,而且可以刺激练习者的动机,让他们努力提高自身的水平以赢得更好的效益,创造更多的价值。

3.2 传统武术的技术水平是影响传统武术职业发展的关键

美国NBA职业联赛是世界上经营最为成功的职业赛事,受到全球亿万观众的喜爱,这跟NBA球星的高超的竞技水平和赛场上精彩的表演分不开的[6]。成功的职业赛事不仅让观众赏心悦目,而且可以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使得技术水平不断创新、提高。2009年,中国武术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出具有历史意义的大戏,那就是WMA—中国武术职业联赛。首届“WMA”赛事的横空出世,对于中国武术而言无疑是具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对于中国当代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值得中国人、中国文化人、武术人备加关注的一件大事[7]。WMA的诞生给了传统武术一个“回归武林”的实战舞台,能够更好的通过电视的传播,使中国人了解什么是传统武术。传统武术职业联赛播出以来,收视率逐渐攀升,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 WMA不仅使传统武术成为一种职业,让练习者有了经济来源,而且还能够使传统武术的技击术得以更好的传承、创新和不断进步,更能够使传统武术首先受到国内人们的喜爱,然后为走向国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4 传统武术职业化的对策和建议

4.1 创建传统武术特色的职业化比赛模式

竞技武术的比赛体制不适用于传统武术,因为竞技武术比赛体制束缚了传统武术技击术的展示,为了进一步促进传统武术的发展,我们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比赛形式。作为一种文化或体育形态,武术要想在与其他文化或者体育形态的激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深深理解和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在多样化的体育文化中展现自己的特点,突出自己的个性,满足受众的各种需求[8]。2009年中国武术职业联赛的举办,使中国传统武术首次以展示拳术技法的形式走上舞台,正式走上了职业化道路,并且受到观众的一直好评。中国武术职业联赛(WMA)是在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契约形式建立而成的合作共同体,它通过制度与规则保证俱乐部及赛制的稳定,是由全球从事武术运动的俱乐部自愿以契约形式结成的全国乃至全世界唯一的运营合作体。在“继承、传承和发展中国武术所具有的千变万化的搏击技巧与技法,充分揭示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将宝贵的武术文化遗产奉献给全世界”的赛事宗旨下,首届WMA赛事更多的凸显中国文化的自我个性,强调中国武术的独立性【9】。

4.2 与国际职业化联赛接轨

国际职业化联赛已相对成熟,不仅舞台表演精彩,而且有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职业化运作模式:赞助商试探赞助比赛—提高奖金—吸引选手角逐—提高比赛整体水平-媒体宣传—吸引更多赞助商。我国传统武术职业化联赛也应该学习、借鉴这种经营模式,使我国传统武术职业化联赛走得更远、更能受到人们的欢迎。新华社记者在2008年8月19日新华网上发表的《谁将被“赶出”奥运会—未来奥运会项目设置展望》中所述:国际奥委会执委奥斯瓦尔德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再次表示,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度不够,是武术进军奥与会的最大障碍”[10]。因此要想使传统武术走出国门,就应该使国内职业化联赛与国际职业化联赛面对面,与国际职业联赛进行“联谊”,举行选手之间的友谊比赛,通过媒体包括国内、国外电视台的传播;然后进行正规的比赛或是选拔赛,中国选手与外国选手之间进行角逐;最后是所有比赛选手(包括中国选手和外国选手)进行淘汰赛。通过这种比赛形式,可以使传统武术与世界上各种拳术进行交流,进行文化传播、交流,使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武术,使数千年的武术文化走出国门、走向国际,为下一步进军奥运会做好铺垫。

4.3 坚持梯级发展,循序渐进的原则

传统武术的发展状态是分散的、自发性的,当前虽然传统武术职业化联赛已经成立,但是实质上登上舞台参加比赛的,都是那些流传比较广泛,并且有一定规模的拳种,而那些流传范围比较窄,人们不是很了解的拳种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凡是存在的曾经都是合理的,分别在于理之正逆;凡是存在过的,都有其影响,问题在于影响的大小[11]。只要是传统武术,不管它的影响是大是小都要发展、传承和保护,它们都是传统武术文化的一部分,都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与浸润的。所以我们要坚持梯级发展,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扶持流传比较窄,规模比较小的拳种,使其有了一定的发展,然后进入职业化联赛的赛场,达到不同拳种之间的交流、创新,使其更好发展。

4.4 向国外输送合格的传统武术教练员

现如今,竞技武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但是传统武术的合格人才却少之又少。传统武术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建立涉外传统武术教练员机构,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外语水平更是要提高,一定要具备与外国朋友进行切实沟通的能力,才能有利于传统武术职业化更好的发展。

4.5 利用传播媒介,加大对传统武术职业化的推广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之间的交流逐渐频繁,各种先进的传播方式为传统武术的职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我们更是要利用所有的条件,大力推广中国武术。比如,出版一些传统武术的外文书籍以及建立传统武术的外文网站,开设有关传统武术文化的讲座以及传统武术技击术的培训班,通过国际网络把传统武术的最新信息、发展动向等及时向世界传播等,以此来加强传统武术的职业化发展。

[1]王岗.回归传统,更需要认清传统[J].搏击.武术科学,2008,7:42-45.

[2]黄平,莫少群.迈向和谐—当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反思与重构[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8.

[3]杨明.高校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传承[J].学术论坛.2010,9.

[4]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29(2).

[5]陆小黑,朱大海,吴松.“似是”与“而非”:传统武术与武术传统[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4(24).

[6]边晓龙.浅谈影响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的因素[J].陕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10,6.

[7]孙鸿志,王岗.WMA:中国武术发展的新景象[J].搏击.武术科学,2010,7(5).

[8]何英.武术国际化刍议[J].体育文化导刊,2009,11.

[9]孙鸿志,王岗.WMA:中国武术发展的新景象[J].搏击.武术科学,2010,7(5).

[10]何英.武术国际化刍议[J].体育文化导刊,2009,11.

[11]庞朴.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J].科学中国人,2003,4:9—11.

猜你喜欢

拳种中国武术传统武术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传统武术对警察徒手防卫能力提高的作用研究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以“模件”思想解读中国武术拳种与流派规模化产生的机制
技术还是技艺:应该如何看待武术
传统武术拳种及传承人保护机制分析
弃粗制滥造错误百出 扬泱泱中华拳种雄风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