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整合分析

2013-08-15王大力赵艳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9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教学模式体育

王大力 赵艳

(1.哈尔滨工业大学体育部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2.哈尔滨理工大学体育部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2012年最新的国内学生体质监测数据表明,当前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相对下降,尤其是体能素质总体下滑,肥胖学生数量显著增多的现象。伴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应当与时俱进,及时进行整合。体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指导思想在于健康第一,高校和教育部门应当不断探索研究体育课程的合理教学模式,争取构建和完善符合学校特殊现状的新型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推动大学体育模式的教学改革工作。

1 目前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概况分析

1.1 基础型的体育教学模式

其教学指导思想在于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调动和学生的运动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体区别并且做到因材施教。其教学组织形式在于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同时设置体育基础课和体育专项选修课。其优点在于能够区别对待不同体育基础的学生,做到了因材施教,并且尽量兼顾了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能适应和满足不同体育基础学生的个性化需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其劣势在于分班工作非常困难,需要充足的体育师资力量,学习的难易程度和进度难以实时同步。当前不少高效都已经实施该体育教学模式,其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喜欢。

1.2 综合化的体育教学模式

其教学的指导思想在于关注学生体质的增强,注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其教学组织形式在于把体育课的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与早操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其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地推动课外体育锻炼和体育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加强了体育教学的灵活性和整体性,有利于学生逐渐养成定期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最终目的,与此同时,其也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基础设施。其不足在于课外进行体育活动必需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量比较大,极大地增加了体育教师的工作强度和时间。其实际实施效果深受学生喜欢,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体育教学模式之一。

1.3 兴趣型的体育教学模式

其教学指导思想在于关注学生的体育兴趣的培养和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其教学组织形式在于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体育专项选修课,在大学二年级开设体育教学俱乐部。其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地增加学生学习体育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其不足在于对体育教学设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当前运用这种体育教学模式的学校数量不大,主要制约在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经济因素,因素是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和现有的体育师资条件的阻碍。但这种体育教学模式拥有的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教学内容方便灵活而丰富多彩,其深受体育教师和大学生的欢迎。

1.4 循序渐进的体育教学模式

其教学指导思想在于关注学生的体育能力、体育基础的提升以及定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其教学组织形式在于将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划分成为三个阶段:大学一年级开设体育基础课,大学二年级开设体育专项选修课,而三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其优点在于注重学生扎实体育基础的培养,强化了学生的健康体质、优秀的体育能力和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其劣势在于大学一年级学生难以拥有体育特长,其一定程度上偏袒了运动素质相对较好的体育生,造成区别对待,此外这种体育教学模式开设的课程层次比较多,需要大量的师资力量、体育器材和场地。该模式已经被不少高校采用,体育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1.5 分层次型的体育教学模式

其教学指导思想在于强化大学生对于体育本质规律的遵守,从大学生的体能、生理和个性化的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出发,在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整体目的和原则指导下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组织形式,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其教学形式在于依据学生的体能现状以及运动基础上的不同,按照学生身体素质的总体评分和基础运动素质分配学生层次班。其优点在于增加了学生的体育意识和竞争意识,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念打下了基础。在教学方法、教学安排和学习目标上做到因班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注重了学生差异化的适应性和体育项目的针对性,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运动潜能和兴趣。这种体育教学模式还突破了院系和专业的局限,帮助学生在体育课程上交更多的朋友,提升了合作能力、自律能力和社交能力。其不足在于管理工作非常复杂,各个年级开班比较多,对场地和师资提出了较高要求。其教学成果已经获得专家们的普遍认可,并在部分重点高校运用,获得了体育教师的广泛好评,依据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体育教学经验,这种体育教学模式可能会成为我国主流的体育教学模式之一。

2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整合优势

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在于全面育人和终身体育,教育核心在于强化学生的健康教育,辅助其身心协调发展,其课程体系的优势在于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强化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个性化的特长爱好,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2.1 摒弃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观念而转向学生为主体

高校教学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兴教育观。教育的本质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特有的主体性。主体性主要包括人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是对行为主体自身的品性、能力、价值取向和状态等诸多属性的评定。教育作为推动人类自身不断发展的关键工具和手段,在构建﹑完善新型认知体系的过程当中必须关注学生个体。所以,高校体育教师应当摒弃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观念而转向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理念,尽可能激发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层面来安排相关教学进程,借鉴学生熟悉的体育教材来设置具体的教学步骤。体育教学兴趣培养和体育选项课模式并用,充分地运用了以学生兴趣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体育教育的主体参与者,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

2.2 创造高年级学生积极开展体育锻炼的环境

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相比于低年级学生,高校高年级的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时间往往大大减少,总体的身体素质开始呈现出下降趋势。实施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以后,在课程总学分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把体育必修课从原来的一年级和二年级扩展到了三年级。部分人可能错误地认为,将二年级的体育课程从原来的100min缩短到50min,再将额外的50min调换到三年级进行教学,其一定会缩短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降低体育锻炼效果,事实并非如此,学校的体育课程虽然是增强学生健康和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仅仅凭借每周1次的课程教学锻炼不能够有效地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少量的体育课锻炼实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目的往往是不合实际的幻想。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就是教传授给学生体育健身的方法。所以,把体育必修课教育从一年级扩展到三年级,能够有效地推动高年级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体育锻炼,逐渐养成长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2.3 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

作为贯彻落实最新教育思想理念、推进教学发展与改革的最终代表,教师应当及时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学习和熟悉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用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和指导实践。教学实际上是集体创造的过程,既要求学生拥有创造精神,也要求教师拥有创造和创新能力,无论是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的组织,还是具体的教学过程,大学教师都应当拥有自己的创新观点,并且把这些教学理念运用到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当中去,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网上选课的课程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教师进行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教师的创新和创造潜力,更加充分的体现学生的课程主体地位和教师的课程主导职能。

3 结语

总而言之,新兴体育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极大地提升高校的各个年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乐趣和积极性,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达到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实现健康发展的最终目标。但是,高校同时也应当注重相关体育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的建设和完善,为新兴体育教学模式的成功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1]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体教艺(2002)13号.

[2] 王林.关于综合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调查和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1(3).

[3] 朱继华,程梅玲.南京理工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成果分析[J].体育学刊,2002(5).

[4] 孙再玲,翟立武.以人为本教育观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体育学刊,2003(1).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教学模式体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的“体育梦”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