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管理途径与对策研究
2013-08-15周先骏
周先骏
(浙江省象山县新港中学 浙江象山 315731)
1 研究目的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就是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总体目标,是充分的把课外的活动也纳入到体育的课堂之中来,能够使课内外形成有效良好的补充。新课程标准的推出,就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加快推动学生的素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结合,学校的体育课堂教育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更要注重结合学生的爱好兴趣,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专长,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养成自我良好的锻炼习惯,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的过程。每周的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在传授课程中很难满足学生课外的身心需求,也就很难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也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身体锻炼的意识。体育课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场,但课外的体育锻炼也是对体育课的很好的补充和延伸,是实现体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此次研究意在创建一种突破当前学校体育教学管理模式,达到学生身心锻炼的需求,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这对开发学校体育的价值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试图探索适合本校并具有本校特色的学校体育模式,它的顺利开展有利于进一步健全学校的体育工作,有利于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和健康锻炼理念的形成和理解,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有利于学生体育锻炼实效性的挖掘。体育课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教育部办公厅(教体艺厅函[2004]33号)文件的精神,教育部将在全国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教体艺[2006]6号)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靠每周的几节体育课,是不足以完成体育课堂的目标。如何实现新课程的新目标,就必须把课内教育和课外的体育活动有机互动结合起来。是需要有计划、有组织的把课外学生的体育活动有机的结合到体育的教育当中来,能够形成课堂学习,课外互动的有机结合。在当前如何构建学校可以课课内外一体化的管理就成了体育课程改革和建设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对中学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管理进行研究,并据此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2 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管理概念的界定
所谓“课内外一体化”,就是将体育课堂、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社团活动纳入到体育教育中,形成一个体育课程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相结合的教育体系,使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彻底改变了过去课外体育活动的虚设现象,形成了课内外一体的管理格局。
3 构建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管理的途径
3.1 重构课程体系
构建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管理模式,就需要把学生的课外体育运动、体育锻炼,以及校外的一些活动都纳入到学生的体育课程中来。对于体育课程的目标课程,是分为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的目标,学习体育的运动技能的目标,以及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适应社会的目标。对于以上目标的实施,除了要充分注重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外,课堂中的体育教学需要充分的引导。课外的体育活动能够充分的锻炼学生的体育素质,能够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加以锻炼,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课外的体育活动是中学体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体育课程的重要手段。建立体育课程课内课外的一体化的教学管理,是课内外体育课程中重要的有效的过程。
3.2 转变教学组织模式,推行“121”一体化模式
3.2.1 结合“体艺2+1”推行选项教学
教学方法的选择,内容的筛选,选择更加贴近学生需求的教学结构,在学生的学习的方式上灵活转变,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结合“体艺2+1”的教学实践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理论基础的同时,能够做自己必要的体育活动。在学习的同时,学校还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体育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技体育中充分的再学习,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提高学生的锻炼自我锻炼的能力。
3.2.2 推行“121”一体化模式
“121”一体化模式为“1”即保证每天一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2”即二种途径:基本途径——体育课;拓展途径——体育活动周、体育社团活动、运动会、阳光体育活动及“体艺2+1”活动;最后一个“1”是业余体育训练。
3.3 有效的推荐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体育活跃的程度最大的表现是体育课外的活动,是校园体育文化最活跃针对性最强的一面。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是对学生体育学习、体育意识的熏陶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校园体育课外的体育竞赛、体育活动、体育知识演讲、体育专题讲座等一些列的形式,形成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
3.3.1 培育有特色的校园体育项目
校园体育的特色项目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校园竞技体育的发展、校园体育课外活动的组织、校园体育知识专题讲座以及校园体育演讲等。这些项目的开展实施必须要与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在体育项目建设中,突出娱乐性,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课内课外互动等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体育项目,有组织性有计划性的开展工作,活跃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在特色体育项目中,体现体育精神体育文化体育价值,这是体育课内课外结合的重要表现形式。
3.3.2 健全学校体育组织管理
学校的体育组织管理是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的有力保障,在学校体育组织管理中,有些学校不重视组织管理松散,组织结构不清晰、不健全的现象。要有效的开展体育活动,就必须要健全学校体育组织管理工作。学校要成立体育组和学校的体育兴趣小组,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负责学校正常的体育工作开展工作,为校园体育的项目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团队保障。
3.4 建立课内外一体化的考核
考核是保障和检验校园体育量化建设的一个理性指标。学校实施体育改革就必须建立一套课内外一体的考核模式。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综合考评体系,是需要以体育课堂考核为基础,综合课外体育项目的开展情况一并进行综合的体育考核。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的方法方式、教学质量的评定等一些量化指标,有效的对考核内容和方法进行一体化,让整个考核贯穿学校的整个体育教学中来。
3.4.1 考核方法的动态模式
动态的考核方法,就是要对学生的整个体育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的评价过程,是对体育课程学习的量化,是体育课程教学的定量定性的分析,通过过程评价、总结评价,综合反映学生学习体育的效果,以此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3.4.2 考核内容设计的全面性
在考核评价体系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体育学习意识。课堂的考核体系是对学生学习知识掌握和体育素质的评价体系,课外评价中,要注重学生在特长兴趣、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体育兴趣的培养等方面的评价,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
4 构建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策略
(1)针对课内外体育一体发展模式要加强学习,从思想上认识课内外体育一体化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完善一体化的发展,才能有效的提高体育的效率和学生的体育素质。(2)课内外体育的一体化发展,需要有灵活多变的体育发展模式,通过体育的教学深化学生对于体育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3)课内外体育的组织形式,要保证课内的管理优势,课内形式的多元化形式,课外活动的独立参与性。(4)学习形式的多元针对性。对于课内外的学习形式,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改革,在课内主要是理论的学习,课外主要是实践的学习,要课内外学习形式的有效结合,课内有课外,课外也有课内,在学中练,在练中学,以便全面掌握提高。(5)构建一体化的评价体系。一体化是对课外的归纳,是需要将课外像课内一样对待,才能有效的开展课内外一体化的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重要途径。必须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为指导,重构课程体系,真正实现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真正实现体育运动的最终目标。
[1] 狄彩萍.阳光体育下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浅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11:74-75.
[2] 马雷.中学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管理的实践研究[J].运动,2012,13:125-126.
[3] 李淑菊.石家庄市区中学体育课内外一体化发展模式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09.
[4] 袁广锋.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5] 蔡传明.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学校生态环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6] 袁野,张蕴琨,陶新,等.高校体育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与中学体育教学适应性[J].体育学刊,2002(1):91-94.
[7] 王家宏,王维群,陆阿明.江苏省中学体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2(6):73-75,49.
[8] 万朝阳,魏登云.安徽省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1(2):56-61.
[9] 周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河南大学,2010.
[10] 余静.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