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艇运动体能训练的再认识
2013-08-15李鑫彤
李鑫彤
(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大家公认的体能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和健康水平四个方面。从体能的源头来看,它是各系统整体协调综合功能。从表现机制看,主要通过身体素质表现出来。综观世界体育强国都非常重视体能训练[1],体能训练分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这是项目差异性的表现。整个训练过程中,专项体能训练的地位举足轻重。关于赛艇运动的体能训练,大部分是有关优秀赛艇运动员的文章,而忽略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体能训练。青少年运动员是国家的后备人才,虽同属一个项目,但体能训练却差异颇大。
1 赛艇运动的体能选材基础
运动员体能选材是进行运动训练的基础环节,据了解大部分教练员在选材过程中,过分依赖经验选材,很少进行与专项性质紧密结合的体能测试。
1.1 身体形态
身体形态是决定运动员是否适合从事某项竞技运动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长年的专项化训练会塑造运动员独特的专项化形态特征[2],因此优秀赛艇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可作为形态选材的标准之一,但不可完全依赖于此。罗马尼亚的约·格里果里察教授提出摸高、臂长、坐肩高、坐腿长等指标可作为赛艇项目的典型形态指标。但国外的标准是否适用于中国赛艇运动员,这需要分析验证。曹景伟等[2]通过对16项身体指数的研究,应用派生指数进一步反映各指标间的比例关系、体形特点和相对水平等,并认为克托莱指数、大腿围指数和身高胸围指数可有效地反映中国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的形态水平,且中国优秀女子赛艇公开级和轻量级运动员的身体指数在总体上存在着显著差异。除此之外,身体形态指标的遗传度很大。
1.2 其他方面
赛艇运动是一项以有氧供能为主、强调力量耐力素质的体能主导类项目。因此对运动、心血管、呼吸系统、力量、耐力素质要求很高。在选材时,需要着重进行一些有关机能和素质指标测试。根据心血管的发展规律,要挑选心血管功能强的运动员,一般在13岁左右进行。血清睾酮与运动能力关系较大,且血清睾酮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选材时应特别注意。健康包括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四个方面,身体健康选材做的工作比较多,但其它三方面几乎未涉及。其实,这些是以后训练中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承受压力的很好的保证。
2 赛艇运动体能训练的生理学分析
先天因素是体能训练的重要基础,后天训练也是体能训练必不可少的环节,且是最重要环节。如何将人体极限发挥出来是体能训练的本质。结合赛艇这项目特点,体能训练应主要关注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
2.1 耐力
2.1.1 赛艇运动耐力训练生理学基础
(1)有氧耐力:有氧耐力主要表现在供氧能力、利用氧能力、能量供应能力和神经系统调节能力四方面。有氧代谢能力的评价主要围绕着机体摄氧能力和利用氧能力两个方面展开[4]。心肺功能是供氧充足的保证,骨骼肌特点是肌肉利用氧能力的体现。与一般有氧耐力比,专项耐力在赛艇中与运动成绩的相关性更高,但一般耐力是专项耐力的基础,因此赛艇训练既要高度重视专项耐力训练,又不能放松一般有氧基础提高。(2)无氧耐力:赛艇虽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但无氧供能仍非常重要,尤其是糖酵解供能能力。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为肌肉中糖酵解供能、缓冲乳酸和脑细胞对血液酸碱度变化的耐受能力。无氧耐力训练可提高肌肉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和肌糖元含量而提高糖酵解能力。体内缓冲乳酸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血液中碳酸氢钠含量多少和酸酐酶活性的高低。系统的训练提高脑细胞对血液酸碱度变化的耐受力得到提高,从而延缓疲劳发展,促进无氧耐力。
2.1.2 赛艇运动耐力训练方法
研究表明,优秀赛艇运动员的训练特点是70%~80%的水上训练都是采用氧利用2(血乳酸水平小于2mmol/L)和氧利用1(血乳酸水平在2~4mmol/L)的有氧耐力训练[5]。即使竞赛期,有氧训练仍占总训练量的70%,血乳酸浓度在4~8mmol/L的有氧—无氧训练接近25%,剩余5%才全是高于8mmol/L的无氧训练。无氧耐力训练主要是糖酵解能力(特别是耐乳酸)训练。
2.2 力量
无论是从能量代谢角度看,还是从赛艇比赛全程来看,赛艇运动都需要高水平的力量。而且赛艇运动不需克服自身重力,因此需要较高的绝对力量。再加上赛艇运动的技术特点,需要全身绝大部分肌群(特别是四肢和腰腹肌群)力量。
2.2.1 赛艇运动力量训练生理学基础
力量训练的生理基础主要有肌纤维的神经支配、肌肉基础和肌肉的能量供应系统。神经支配起指挥棒作用,肌纤维的特征、结构和兴奋收缩过程是直接反应,能量供应是动力来源。独特的技术动作并不意味着运动员通过杠铃或陆上拉桨训练获得的专项力量就能自动转化为划桨的力量,这需要肌肉控制和周期性力量耐力。肌肉控制包括肌肉力量和距离控制,其中神经系统支配可使肌肉达到最优化。桨入水的程度和拉桨、推桨的力度不一样。桨入水浅,但力量丝毫不减,这需要本体感受器将感受信息传入大脑皮层,再决定运动单位发放频率和运动单位的募集程度。
2.2.2 赛艇力量训练方法
赛艇专项力量的训练主要包括陆上训练和水上训练。传统陆上赛艇力量训练仪器为测功仪,但其与水上实际力量练习差距较大,因此欧阳波等人在国内首次提出采用磁粉制动器作为陆上赛艇训练的阻力源,模拟赛艇水上专项技术动作,研制了国内第一套可用于赛艇专项力量训练的系统。传统赛艇力量训练多采用近固定向心收缩手段进行,忽略了身体前后、上下、左右的发展和小肌肉训练,但赛艇技术动作强调远固定向心收缩能力,要求身体力量均衡发展,因此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运动员动作协调能力和预防运动损伤有重要作用。再就是杠铃使用,不仅注重拉起杠铃自身重量及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次数,还考虑一组练习中每次动作的速度和功率。水上力量训练比较单一,以阻力划为主。
3 赛艇运动体能训练监控评价指标体系
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状态有安静状态、定量负荷和极限负荷三种,按评定标准不同,可分为训练负荷量和强度的生化评定、身体机能综合评定和运动员代谢能力评定。赛艇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评定主要有最大摄氧量、无氧阈(主要是乳酸无氧阈)、心脏形态功能指标、血红蛋白以及肌纤维成分。无氧代谢能力评定主要有无氧功和最大乳酸值。而血清睾酮和皮质醇可作为机体耐受大强度训练指标,血尿素可作为机体负荷量和机能恢复情况指标,血清肌酸激酶可作为训练强度评定指标,除此之外,还有尿蛋白和血清生长激素。在进行监控时,应根据具体目的要求,如训练课、训练日、训练周的负荷适应和恢复等情况适时搭配,以达到最佳监控效果。
4 青少年赛艇运动员体能训练
通过对江苏省各青少年赛艇队的了解,运动员参赛年龄一般集中在13~18岁,参训年龄更小。此年龄段身高、体重等指标变化相当大,因此如何将年龄、各形态指标自然增长因素与遗传问题紧密结合是身体形态选材的重要途径。我国赛艇优秀运动员与世界高水平相比年龄较低,这是教练员和运动员急功近利的表现与选材、训练过早等有关。青少年赛艇比赛项目分1km、2km、4km和6km,而2km才是正式比赛距离,这也是我国优秀运动员年龄较低的一个原因。大部分青少年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机能、素质等并未达到成熟,因此训练中应特别注意训练负荷选取、营养状况以及公开级与轻量级差异等,符合机体正常生长规律,积极引导其向适应专项特点方向发展。体能训练的原理为应激与适应,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效的训练,没有恢复的训练是危险的训练,但对青少年运动员来说,疲劳积累会给运动员造成严重损伤,如有些青少年赛艇运动员因强度过大、负荷过重,导致心脏受损。青少年认识体系还未健全,唯教练是从,因此教练员应更加重视训练计划科学制定、生理机能评定和生化训练监控,从而及时准确地筛选出赛艇优苗,为其指引更好的道路。
[1]韩烨,叶国雄,韩海涛.赛艇运动员专项体能研究进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29(2):72-77.
[2]曹景伟,罗智,鲍勇,等.中国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身体指数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3):347-350.
[3]Jensen K,Nielsen T.High Altitude Does Not Increase Maximum Oxygen Uptake or Work Capacity at Sea Level in Rowers[J].Scand J Med Sci Sport,1993,3:56-62.
[4]Nielsen T,Daigneault T,Smith M.FISA Coaching Development Programme Course[M].Lausanne:Fisa,1993:13-18.
[5]欧阳波,王培勇,沈杜,等.陆上赛艇专项力量训练系统的研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