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螺旋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启示①

2013-08-15薛凌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36期
关键词:显性螺旋隐性

薛凌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荆州 434023)

知识螺旋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启示①

薛凌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荆州 434023)

本文由知识螺旋理论模式来了解体育教学过程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如何被有效的互动与转化。认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唯有重视学习主体性、课程多样性、心理认知性与身体实践性,才能让体育知识有效的被累积与吸收,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与教学方法。

隐性知识 知识转换 体育教学 创新

知识是教育的传承内容,也是课程的核心,教育与知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不再是一种不变的真理,转而被视为是资源与创新经验的累积,教育的过程也转变成教师如何管理知识,并教导学生获得、转换、应用与创新知识的能力。然而知识如何被转换进而创新。波兰义(Polanyi,1959年)将人类的知识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与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并指出知识的获得与传递,就是在这二种知识间相互作用与转换。而后,野中郁次郎(Nonaka)及竹内弘高(Takeuchi)提出的“知识螺旋理论(the knowledge spiral theory)”,更进一步诠释知识创新的转化模式,认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间有效的互动与应用,会呈现出螺旋性的创新过程。本文将从知识螺旋的理论模式,探讨体育教学中知识的传递与转换方式,使体育教学者能自我管理知识,并以更有效的方式传递给学习者,成为有效的教学与学习策略。

1 知识螺旋理论与转化模式

知识螺旋理论强调对于知识的转换与创造乃是经由显性与隐性知识互动、转化,进而形成一个不断成长的螺旋模式。而其转换模式可分为四种型态:共同化、表出化、联结化、内在化。在知识螺旋理论中,四种转换模式亦形成一种轮动的次序,其方式如下。

1.1 共同化(socialization)

由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转化的过程。指经由观察、模仿或是共同经验的建立、分享等非正式语言的方式,所形成的转换过程。

1.2 表出化(externalization)

将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的过程。指将个人的隐性知识藉由语言、文字或媒体等显性的对话或讨论方式表现出来。

1.3 联结化(combination)

显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结合过程。指将显性的知识加以整合、连结而形成更有系统化的知识。

1.4 内在化(internalization)

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此过程即将前三个步骤所学习到的知识,透过实践的方式将知识延伸、重新建构并内化为个人的隐性知识。

2 知识螺旋理论在体育教学上的应用

知识螺旋理论让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体育教学并非单纯的技术讲授、肢体动作学习或一个球可以搞定的肢体活动,其过程既是一个传递与掌握明确知识,同时也是一个透过肢体实践、领悟与吸收隐性知识或直接经验体悟的过程的过程,将所习得的知识予以明确化、符码化,而得以被检验与应用创新的完整流程,体育知识的学习、累积与创新就是透过这样言传、意会而到内化的过程而达成。

2.1 重视教学过程的主体性与多样性

知识的吸收与转换是学习者经过时间与空间积累的个人经历所构成,进而在大脑中进行讯息的加工与内化,所以知识的建构与其它个体及环境有紧密的相关,而融贯于实践活动中的体育学习,更具明显情境化与个人化的认识活动。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无时无刻不在与教师、同学与环境进行互动与对话,在学习相关运动技巧与规则的显性知识同时,亦在潜移默化中建构个人对体育价值观的认知体系,而潜移默化这种隐性学习过程与知识,则是与认知者无法分离的一种高度个人知识。这样的体育知识学习过程与社会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有其吻合之处,其体现:(1)体育知识的学习只有将显性与隐性知识整合到具体的社会化实践过程中才能发挥作用,而这种整合的过程就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知识转换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总有意或无意把自己的先备知识与经验带入学习中。(2)体育学习活动中竞争、合作与表现的特性包含着浓厚的社会性因素,这种自然具有多变、多样的团体学习模式,有利于知识轮动的运作。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教,因此,学习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角色则应定位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者。

2.2 心理认知是体育知识转化的催化剂

知识螺旋理论将隐性的知识分为技能与认知二个层面。在体育知识的学习上,认知方面的隐性知识包含了直觉、洞察力、信念、团体间的默契、共同的目标等。尽管优化的身体动作可以透过不断反复练习,而达到技能的精熟,但是没有相对的认知却不会知道该在何时、何地适当的应用这些的技能,显然,尽管运动技能的执行是决定竞赛表现的最后一道关卡,但是认知和做决定能力的作用,却先于运动技能的执行,也直接影响了身体技能执行的有效性。每年NBA的选秀结果,为何总有后段选秀球员在球季中的表现超越前段班的球员,其结果在于指导教授与这些后段球员有更好的心理素质与认知能力,知道如何去精进、如何去达成目标。所以在认知过程的学习中,虽然认知主体无法回忆一段过去的经验,但此一经验潜在对学习者的行为与判断产生影响。所以体育隐性知识的转换不仅仅包括身体上或技能上的知道如何,还应该包括认知上的知道如何去处理问题、面对问题,最重要的是如何去运用显性知识与技能。

2.3 体育知识的转化须靠实践来达成

体育课程的目的在于透过教学过程让初学者掌握正确的身体技能与体育认知,进而成为掌握与运用这些知识的熟悉者。然而在体育这种复杂与抽象的学习情境中,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精熟的表现差异上,不仅仅是技能与认知上的掌握,更多的差异则表现在动机、实践训练与经验方面的差异,长期经过思考与安排的练习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练习安排,不应只有传统的身体活动与锻炼为目标,而应该包含心智的训练与认知的转换,让学习者可以透过身体的实践,整理并转换多面向所累积到的知识与经验,并在实践中用新知识与新思维解决面对的问题,进而成为体脑合一的体育课程。而实践方式的安排,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单元与知识学习的轮动方式,设计探究式、理解式与嵌入式的情境活动与评量方法,让实践活动在学懂原理与游戏过程中达到知识转换的效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人文为本的广义体育知识确实存在知识螺旋所提出的四种转换模式中,而有效的教学模式与知识转换则表现在对学习主体性与自主性的尊重,透过多样性的显性与隐性知识传递方式的整合与知、情、意、行的认知转换,并在实践活动中而加以验证与内化,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与运动习惯。

3 结语

知识螺旋理论为体育的教学与知识如何被吸收、转换,进而创新提供了一个有别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所缺乏的认识与方向,它让教学者把目光从单纯肢体动作的传授转移到学习过程中知识与认知的建立,并互相协调运作,在一定情境与条件之下实践而创新。第一,透过知识螺旋理论首先让教师了解到隐性知识的重要,进而增加知识传授时的丰富度;第二,重视学生认知的变化,有助于学习者将动作技能背后的理论显性化,避免体育学习流于依赖肢体基础与天赋;第三,经过思考与安排的实践活动将有助于共同化与隐性化的达成,而这也正是传统体育教学中最被忽视的环节。

[1]Nonaka I,Takeuchi H.The Knowledge - Creating Company: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Innovation[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Press,1995.

[2]Choo C W,Bontis N.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Capital and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3]刘建和.论竞技运动的序列发展与分群演进[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4]Chen,A.& Ennis,C.D.Content knowledge transformation:An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ent knowledge and curricula[J].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1995,11(4):389-401.

[5]Ericsson,K.A,Lehmann,A.C.Expert and exceptional performance:Evidence on maximal adaptations on task constraints[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1996,47:273-305.

G612

A

2095-2813(2013)12(c)-0007-02

薛凌(1979—),男,湖南常德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显性螺旋隐性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巧抓“隐性”表达 精彩“显性”表达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显性途径探究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