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跆拳道运动员心理训练①

2013-08-15刘俊炎刘晓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30期
关键词:跆拳道训练方法心理素质

刘俊炎 刘晓

(海南省高级体育运动技术学校 海南 海口 570203)

目前,很多项目中教练员都会要求运动员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在运动员参加比赛或者训练时有坚强的意志和稳定的心理就会创造出稳定的成绩,甚至超常发挥,不会因为紧张或者激动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对于跆拳道的心理训练必须要经常性的进行,自觉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稳定的练习状态。

1 心理训练原则

心理素质对于跆拳道的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而心理训练不同于战术和技术的训练方法。心理训练是一项细致的训练过程,训练中既要结合战术、技术和身体素质之外,还要符合心理训练的原则来进行心理素质的强化。

1.1 自觉性、积极性的原则

心理素质训练时学会控制和调整自己心理状态和情绪的过程。因此训练中需要运动员的自身配合,在积极、热情的状态下才会发挥好的效果。训练时需要对运动员讲解,使其明白训练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不能强迫或者试压的状态下进行训练,这样不但效果不好,反而会使其存在逆反心理。让训练者充分了解心理训练对学习跆拳道的影响和作用。从本质出发,使运动员在心理上接受这种训练方法,否则就是训练之后,也是没有作用的,只会应付了事。

1.2 重复的训练,做到循序渐进原则

在跆拳道运动员实行心理训练时,不能一下子将所有的任务、方法和内容教给运动员,这样会让他们感到畏惧,产生逆反心理,训练就起不到作用。在训练中需要注意的就是一开始要从简单的内容入手,然后是中间的,最后学习难度大,由浅及深,层层递进。达到较高的水平或者设定的目标。运动员的一些品质或者心理素质不是一下子灌输或者学习得来的,是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慢慢的深化和渗透,产生专门化的知觉。因此在学习中必须重复性的将训练的内容进行反复实践和强化,将良好的心理品质应用于实际的学习过程中。

1.3 特殊性考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对于运动员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心理训练不能采用“一次齐”的训练方式,这样产生的效果很不理想。由于每个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智力水平都不一样,甚至有很大差距。因此在训练时可以根据运动员的智力水平和素质将其进行划分,在同一组的可以采用同一种训练手法。必要时可以针对比较特殊的运动员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利用特殊的、适合的方法来进行教育和训练,区别对待,效果更好。

1.4 个性差异的原则

针对运动员的个性差异问题,以运动员的身心特征为依据来进行科学化的训练。每个运动员的身心特征差异性很大,为了发挥其优势,弥补其不足,在训练的过程中针对运动员的自身特点制定具体的训练方案,结合运动员的特长和强项,取长补短,使其更好的发展。

1.5 实际运动的原则

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过程中,切记要结合实际的操作过程来进行训练,不要只讲述理论上的知识,要将知识渗透到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去,使运动员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理解心理训练的内容。

1.6 持之以恒的原则

跆拳道的学习和训练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心理素质极高的运动员。但心理素质的调整和提高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需要运动员持之以恒的学习和训练。心理调节能力的学习遵循一般技能的训练原则,就是必须要坚持学习,慢慢融入和渗透,反复运用,水平才会提高。

2 影响训练的原因

(1)内因:内部因素指的是运动员自身的个性特征、自我评价、自我暗示和意志品质等自身条件。

(2)外因:外部因素主要是指比赛时现场的气氛、环境、条件和场上的比分以及对手的实力等。

3 跆拳道心理训练的类型

3.1 平时普通的训练

平时一般的心理训练指的是运动员从开始学习跆拳道到结束学习的过程中的长期训练。这种类型的训练贯彻学习的始终,能长期的接收心理训练。因此,教练员在对运动员进行普通心理训练时,需要有耐心,要将目标和内容、手段相结合,共同制定培训的方案。

(1)加强对运动员兴趣的培养,了解运动员学习跆拳道的目的和需要,从根本上来教学。

(2)使其了解学习跆拳道的重要性和意义。

(178)耳瓣细鳞苔 Lejeunea compacts(Steph.)Steph.熊源新等(2006);杨志平(2006)

(3)提高运动员的自身注意力和综合素质,能在紧张的形势下,把握有利时机,找准方向。

(4)加大对运动员思维方式、想象力和灵活性的培养力度,是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快速、敏捷的做出反应。

(5)增强运动员在训练时的意志力特征,控制和调节自身的不良情绪,特别是对情绪的自我调控。

(6)懂得运用心理调节的方式来自我暗示,通过心理方式来提升自身的素质。

3.2 比赛前的心理训练

对于比赛前的心理训练主要是在比赛前针对某一次比较大的比赛而训练的,也叫短期心理调整或者短期心理训练,时间一般维持在一个月,最多两个月。

(1)针对比赛的环境和条件进行心理准备。

(2)针对比赛的规模来进行训练。

(4)针对比赛中情绪的激发水平和控制等进行调整性训练。

(5)针对比赛中的思维方式和战术灵活性策略分析的训练。

(6)针对战场上出现突发事故和意外事件的应急处理的训练。

(7)针对比赛时心理状态的调整和放松心情、平静心思等消除心理障碍的训练。

4 跆拳道心理训练主要的方法

主要讲解几种主要的训练方式。

(1)放松式训练:放松式心理训练在训练中比较常用,不但可以放松肌肉还可以稳定状态。包括:腹式呼吸、音乐调节和自我暗示三种方式。

(2)模拟训练:可以设置一定的场景进行模拟训练,这种方式也比较常用。可以很好的使运动员熟悉比赛场地的环境和条件,促进运动员的认识和控制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的更好。

(3)增加难度训练:训练时,对运动员实行加压、加难的训练方式,培养运动员坚强的意志和心理品质。①训练时加大难度,使得运动员集中注意力、努力奋进。②和高手对决时,体现运动员敢打、敢比、敢拼的精神。

(4)集中注意力训练:许多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会因某种因素而走神,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因此,需要培养运动员从情感和意志上强化比赛精神,在比赛中做到全神贯注,以一敌百的状态。

5 结语

对跆拳道的运动员来说,学习跆拳道必须要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和刻苦学习的精神。通过长时间的心理强化训练,使运动员自身心理素质强大起来,学习和比赛中游刃有余,战无不胜。

[1]黄武胜.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方法的研究[J].运动,2010,12:16-18.

[2]董宇,姜博.论普通高校跆拳道运动员前腿为主的进攻技术与训练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3:119,192.

[3]何锐,马兰军,宋敏勇.跆拳道运动员焦虑特质与急性心理应激后免疫球蛋白变化的相关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7,3:47-48,63.

[4]张丹.对跆拳道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及训练方法初探[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4:164-166.

[5]许菲菲,陈晶,林俊.浅析影响跆拳道运动员比赛的心理因素及心理训练方法[J].搏击(武术科学),2011,6:91-92.

[6]郑汉.高校跆拳道运动员心理健康的调查[J].体育科学研究,1999,1:30-32.

[7]汪泓,李靖,刘德皓.跆拳道运动员心理放松与运动表象训练方法初探[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2006:5.

[8]洪商来.韩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某些生理、生化特点的研究(待续)[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1:22-29.

猜你喜欢

跆拳道训练方法心理素质
跆拳道奶奶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完善心理素质,实施快乐教育
嘻哈跆拳道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单板U型场地滑雪关键技术动作及训练方法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
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