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族地区村落农民体育参与的动机心理学分析①

2013-08-15朱艳杨健科赵冠明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30期
关键词:白族村落动机

朱艳 杨健科 赵冠明

(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昆明 650201)

村落作为乡土中国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农民繁衍发展的基本生活与生存空间。民族地区的村落是民族语言、价值观、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意识形成和发展的人文环境,是民族文化产生、存在以及发展的基本社会空间。本文以动机心理学理论为出发点,以白族地区村落的农民体育参与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云南省大理白族地区13个村落的农民体育调查,对白族地区村落农民的体育参与进行分析,以期对当前民族地区农村、农民体育问题研究提供参考,推动民族地区农民体育的发展。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检索并查阅关于农村体育、农民体育、动机、动机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白族文化、白族传统体育以及全民健身的相关论文及著作,为本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文献资料。

1.2 实地调查法

2010~2012年3年间,5次到大理地区的13个村委会进行了实地调查,对居民、业余文艺演出队队员以及本主庙工作人员等共30多人进行了访谈,收集了节庆活动、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等资料。

1.3 问卷调查法

考虑到调查地区村落农民的文化水平,本次问卷共有100位调查对象。问卷调查要求现场填写,共回收问卷98份,问卷回收率为98%。剔除无效问卷后,实得有效问卷95份,有效率约占96.9%。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民体育参与的驱力

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指驱使有机体进入活动,与身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部激起状态,是从“身后”对行为的推动。[1]赫尔(C.L.Hull)的驱力减少理论假定个体要生存就有需要,需要产生驱力。驱力供给机体力量或能量,使需要得到满足,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进而减少驱力。驱力实际就是人的内部需要,是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是需求状态存在的结果。赫尔认为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由习惯来支配的,而不是由生物驱力支配的,因此赫尔强调经验和学习在驱力形成中的作用,认为学习对机体适应环境有重要意义。驱力为行为提供能量,而习惯决定着行为的方向;有些驱力来自内部刺激,不需要学习获得,称为原始驱力,有些驱力来自外部刺激,是通过学习得到的,称为获得性驱力。根据动机心理学理论,需要是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根本,需要引起动机,动机产生并决定行为,行为驶向目标。

对民族地区村落农民的调查显示,农民进行体育活动主要是通过节庆活动和参加乡村文艺宣传队,中年女性是参与的主要群体。在所有调查、访谈对象中,没有一人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动机是为了增进健康。个人喜爱(喜欢白族歌舞等传统活动)、与朋友交往、休闲娱乐是参与的主要动机,其中个人喜爱是最主要原因。这与我国城乡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以“追求身体健康”为主要动机[2]不同。即使在同为白族聚居地的城市社区,居民参加传统体育活动的首要动机也是增强体力,增进健康(占79.6%)。很多农民未能理解体力劳动与体育锻炼对身体的不同影响,认为自己的体力劳动活已经很多,无须从事专门的体育锻炼来达到健康的目的。依年龄和参与活动的形式的不同,农村居民的动机也有所不同。老年人因宗教信仰而积极参加本主节、庙会等节庆活动,中青年为了与朋友交流,散心解闷而参与节庆活动和乡村文艺宣传队。因此,白族地区村落农民参加体育活动是间接的,需要各种民族节庆活动和文艺宣传队为载体。

2.2 农民体育参与的诱因

诱因是指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是从“身前”对行为的拉动。实际上它就是环境因素。[1]诱因强调外在环境在引发个体行为上的作用。诱因是个体行为的一种能源,它促使个体去追求目标。诱因与驱力是不可分开的,诱因是由外在目标所激发,只有当它变成个体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动个体的行为,并有持久的推动力。

对于白族地区村落的农民而言,传统的节庆活动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传统节庆活动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白族优秀文化的积淀,在弘扬白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满足群众精神文明发展需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节庆日活动是很多白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生存土壤,甚至许多项目仅在传统节庆活动时才得以展现。每当节日来临,个体的生活以

狂欢、神圣的形式聚集在一起,平时散落在日常生活中的体育就爆炸般地融入节日的仪式、交往、游乐和集贸活动之中。[3]农民参与节庆日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并不仅仅参与本村的活动。调查显示,只要时间允许,整个地区的节庆活动都会参加,活动场所得到极大拓展。大家通过参加活动、建立友谊、联系情感,白族传统体育构成了节日文化的主体,是白族传统节庆活动中最活跃、不可缺少的因素。农民参与是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可,也是日常生活中精神文化需求的体现。

农村的业余文艺宣传队又称村文娱队或业余演出队,在我国各地的农村地区均有存在,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白族人民能歌善舞,民间的文体活动极为丰富,乡村文艺宣传队在大理白族聚居地更是普遍存在。在大理上关镇,仅镇上13个村公所就有54个文艺宣传队。文艺宣传队是当地村民开展日常文体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在村民的文化生活中扮演主要角色。数量众多的文艺宣传队是大理白族农村体育发展的缩影。

调查显示,白族地区村落农民的体育参与主要是群体行为,个人锻炼比较少。群体环境是影响农民体育参与的外在刺激,群体内部成员共同的文化观点、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等构成了群体一致性,并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根据群体动力学的理论,在群体中,只要有别人在场,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就同他单独一个人时有所不同,会受到其它人的影响。

2.3 白族传统文化对农民体育参与的影响

白族地区村落农民深受白族文化的影响,其体育观包含着一种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热爱、骄傲和自豪。农民参与体育活动是因为传统并非是出于强身健体的目的,这种体育参与是具有民族性的,是白族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大理市为发展农村体育,大力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多种现代体育赛事。例如篮球赛、拔河和象棋比赛等,但这些活动都不能长久开展,百姓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与此相反,白族歌舞演出却是风生水起,在各地农民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多姿多彩的节日活动中彰显无穷的民族文化魅力。

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认为在较复杂的文明中,存在着“大传统(great tradition)”与“小传统(littletradition)”两个层次的文化传统。大传统一般是指一个社会里上层的贵族、士绅、知识分子所代表的主流文化或者社会中的上层精英文化,而小传统是指一般社会大众,特别是乡民或俗民所代表的生活文化。[4]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无疑是属于小传统的,这种小传统文化创造、传承和开展的基本空间就在村落。在民族传统文化血脉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民族传统体育,更容易为农村居民所认同和接受。在白族百姓的生活中,唱歌、跳舞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白族传统体育是他们健身、休闲的主要活动内容。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西方体育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中占据了主体地位,白族农民体育参与的草根性显示了白族地方性的传统体育力量还很强大。

3 结语

农民体育参与行为是一个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白族地区村落的农民体育参与深受白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是一种带有民族文化特征的自觉行为,体育的健身价值反而没有被体现。农民觉得参与的是仪式或日常生活中的民族歌舞活动,他们被没有一种体育健身的意识,这可能也是我国许多民族地区农村体育的特点:民族的、日常的、自觉的、不可或缺的。

[1] 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5.

[2]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3] 李立.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的体育资源——时空分布与开发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0(5):79-83.

[4] 李志清.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在乡土社会的存在与意义[J].体育科研,2004,27(4):17-25.

猜你喜欢

白族村落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中国白族文化的海外展演与传播研究
云南省鹤庆县白族本主庙及演剧活动考论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凶手的动机
白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