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朴园是否真爱侍萍?:分析周朴园的多重性和复杂性

2013-08-15张世颖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名作欣赏 2013年32期
关键词:繁漪侍萍周萍

⊙张世颖[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吉林 四平 136000]

一、对现有生活的不满

谈到《雷雨》,大家最先想到的是剧中纠结复杂的爱情,无论是繁漪对周萍的爱,周萍与四凤的爱,还是周冲对四凤的爱,其纠结的根源是三十年前周公馆的大少爷周朴园与下人侍萍的爱情关系。一对曾经相爱后又分道扬镳的人在各自心中镂刻下彼此,重逢勾起了三十年前的回忆,这里有侍萍对朴园的眷念,也有朴园对侍萍的愧疚和怀念。然而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有原因的,有对三十年前初恋的愧疚,也有对现有婚姻的不满,但无论如何都流露出周朴园对侍萍的难以释怀,因为侍萍是周朴园心中理想的阿尼玛原型,有着先入为主的地位,这就造成了别人无法再次走入他真实的内心世界的结果,也使得周朴园在潜意识中无法接受侍萍以外的人成为自己的理想恋人。而婚姻的形式化也导致了周朴园对第一位“阔小姐”和繁漪的冷淡。当然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她们身上有着比侍萍更独立的自我意识,有着追求自由与恋爱的思想意识和倾向,这无形中就存在着一定的叛逆性,与已经接受人生转换仪式的周朴园及背后的家庭利益是极不相符又格格不入的。因此,第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才会抑郁而终,甚至十多年里在周家没留下丝毫存在的痕迹,而繁漪则被“磨成了石头一样的死人”,在周家压抑地活着。显然,周朴园对两任妻子的态度,说明他对两段婚姻的不满。

二、阶级利益的代言人

站在某个阶级立场上,自然而然就会为这个阶级代言。周朴园作为资本家,三十年前后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为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显示出了资本家特有的虚伪和狡诈,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能对周朴园抱有超出他自身地位和利益的美好幻想。我们说,看待一个人应全面立体,不能简单地用好人和坏人来定义或定论,这样未免草率了些,我们不能因为现在的他就否定此前的他。其实,周朴园两个儿子身上也都隐约闪现着他年轻时的本性。周萍身上逃避、懦弱的一面,见了家长就像老鼠遇到猫一般,这在周朴园进行人生转换仪式即结婚时也存在着同样的退让和妥协,在与侍萍的爱和与家庭的名利地位之间,他终究牺牲了前者,成为一个爱情的逃难者,而这样的选择就注定了他的爱情从此只能东躲西藏、不见天日,隐藏在他的潜意识中,甚至连他自己都不十分确定、清楚。而周冲身上那股青春的蓬勃与张扬,以及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又能看到三十年前年轻的朴园对侍萍爱的真诚与纯洁。否则在三十年前那样一个还未曾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的封建社会里,朴园怎么会与侍萍同居三年并生有两子呢?可见朴园当年对侍萍的爱,并非一时冲动,也并非对下人侍萍的欺骗与玩弄,而是需要有与顽固的封建礼教和家长抗争的勇气。

站在一个人的立场上,我们不能说三十年前的周朴园毫无真情。尽管现在的他有着资本家特有的虚伪、狡诈,但身为一个资本家和封建大家长,讲求“在其位,谋其政”,我们似乎对他的虚伪、狡诈也无可厚非,因为资本家天性如此,我们又怎能对他抱有纯洁、高尚的希望呢?但是,作为一个血肉丰满、情感丰富的人来看,从他保留家具、始终关窗、穿旧雨衣和衬衣,摆放侍萍的照片,在这些无意识保留的物件和习惯中潜藏着周朴园内心深处对侍萍的真情,也蕴含着他潜意识中长久压抑的美好爱情和理想恋人。但这些真情是不被周朴园觉察的,他只是无意识中强大的执行者而已。因为这些真情是在他三十年前完成人生转换仪式中已经割舍放弃的,是被他所处的阶级利益不容许的,所谓“亲贵娶亲,真情是最不要紧的”,因此爱情可以成为阶级地位的牺牲品,他自觉地站在了自己的阶级立场上。所以,对他三十年前后做出同样的选择,我们就不难理解了。

三、朴园的压抑“情结”

诚如老子所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正如硬币有两面,事情也如此,肯定了自由也就承认了束缚的效力,接受了光明也就默许了黑暗的存在。就像我们对周朴园资本家可憎的一面不可否认一样,我们同样也不能否认他对侍萍保留真情的一面。周朴园既有一个资本家的虚伪性,又有一个人的真性情,这些内心的矛盾糅合到一起,才使他成为一个立体的、充实的、饱满的、复杂的人。从南方搬大柜,穿旧雨衣和旧衬衫,撑旧伞,保留关窗的习惯,家里的陈设和三十年前始终一样等等,这一切都成为周朴园祭奠和怀念侍萍的一种生活仪式,而这种仪式正是在他潜意识中不被发现的部分,他不单纯是为了寻求“这于我的心也安一点”的些许心理安慰,更是对逝去的红颜知己的真心愧疚和悼念。鲁迅曾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是当以同怀视之。”周朴园正是把三十年前“很贤惠,又守规矩”的侍萍当成了自己生命中唯一的红颜知己,才决定了他在失去了侍萍之后的一系列纪念她的行为,这不是他做作、虚伪的欺骗,而是饱含着精神解脱的真情。

正因为此,他在与之后的两任妻子的生活中都没有寻求到这种幸福,也正是因为侍萍在他精神世界的先入为主,导致了他娶的第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在周家生活了十几年,居然没有留下一丝存在过的痕迹,而第二任妻子繁漪则在被“磨成了石头一样的死人”之后发生了与继子周萍的乱伦关系。在周朴园这里,她们的家世门第竟然敌不过一个三十年前周公馆的“下人”,这一点也成为三十年前朴园的确对侍萍有真爱的有力佐证。如果,周朴园真的十分酷爱金钱、门第,是一个典型的、十足的有钱人家的花花公子,那他完全可以在与侍萍决裂之后,能够与两位有钱人家的小姐相处得融洽,享受自己安逸的生活,又何必始终怀恋着过去的一些旧物件,挂念着一个“死去”的人的生日呢?他之所以那样冷酷地对待繁漪,毫无夫妻情分可言,不就是因为他终究未能放下对侍萍的愧疚和爱吗?在他心中,早已将正式妻子这个位置默许给了侍萍,而时代的压迫、阶级的对立、自己的懦弱,都使得这一理想的规划无法实现而化为泡影,以致后来他将这种无奈与不满转嫁到了对两任妻子的专制上,来聊以告慰自己和侍萍那已经无可挽回、一去不复返的美好生活、美好爱情。

可见在周朴园的心中,侍萍是深深刻在他骨子里的人,正如他自己所说:“一切都是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侍萍让他始终难以释怀,因此在他与侍萍分手后,他的感情生活也是一塌糊涂,他在成为了感情的逃难者之后,又陷入了感情失败者的深渊。这就形成了他心中的一种“情结”,这种情结是对侍萍爱的难忘、眷恋、不舍和对抛弃侍萍的歉疚、无奈、不忍交织在一起的复杂之情。所以三十年后两人重逢时,听到侍萍“这是我的报应”的控诉后,引发了他内心深处积压多年的感情。弗洛伊德说:“潜意识是人的精神原欲。”被压抑的东西就是潜意识,但压抑不是消灭,它作为心里“冰山”的基层仍真实地存在,并随时都可能浮现,并跳出来左右人的行为。所以,周朴园这些生活的细节其实是他内心期待的真实再现,他只是把这种被压抑的东西转化成一种生活习惯来作为“替代性补偿”,从而获得心理的满足和精神的慰藉,因此形成了他的“侍萍情结”。

四、朴园的悲剧性

《雷雨》自问世以来,在戏剧界就引起轩然大波,被后世称为“经典”。而所谓“经典”,都应是表现人的思想和灵魂的,要有精神高度、思想深度,如果只写人的阶级性,它构不成经典。从人的复杂性、矛盾性、深邃性出发,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人、坏人来评价和界定一个人。刘再复在他的《性格组合论》中也谈到人性格的二重性,我们认为其实人的性格具有多重性。周朴园与侍萍重逢时,矛盾、纠结、挣扎、痛苦交织在一起展示出来,而周朴园的忏悔恰恰是存在于他潜意识中的压抑“情结”,但由于社会阶级决定,他只能走上一条由顺从家庭意志到自觉维护他既得利益的道路。因此,这个悲剧是多重因素的促合,周朴园也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血肉丰满的立体的人,这就决定了他逃不出人的复杂和多变,但他只是多米诺骨牌中起关键作用的一块牌而已,因为他的倒下,才酿成了《雷雨》中其他人的不幸。

如果说,周朴园和侍萍爱情悲剧的刽子手是残酷无情的封建专制、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那么引发繁漪的悲剧、周萍的悲剧、四凤的悲剧、周冲的悲剧,以致他自己生活和家庭悲剧的刽子手,恰恰是他内心深处形成的这种长久存在并占有重要地位的“侍萍情结”。他在没能或无力保住自己与侍萍爱情的情况下,也难逃整个社会的束缚,又再次拿起封建的手杖,制造了比他和侍萍爱情结局更大的悲剧,充当了自己曾经极其反感厌恶的角色。他之所以在失去侍萍后,过得如此压抑,对自己的妻子如此冷淡,这不恰恰表明了他的可悲之处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感情亦然。所以,在与侍萍重逢后,他才会说:“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吗?”而从整个社会和整个时代着眼,他自己也是一个十足的受害者,他只是那个时代中一个小小的“演员”罢了,他无法决定和掌控自己的命运。如果说他是一个“吃人者”,那他同时也是一个“被吃者”,他被时代吞噬在滚滚大潮中。

当然,也正是因为周朴园的多重性、复杂性,才使其成为人物画廊中不朽的形象,被后世玩味、研究、琢磨。

[1]曹禺.雷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2]刘再复.性格组合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杨朴.语文经典重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5]姜泳.试析《雷雨》中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情感[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3).

[6]朱以光.偶像的黄昏——也谈《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感情[J].中学语文,2012(21).

[7]廉刚.情感领域中的“雷雨”——解读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J].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9(7).

[8]殷杰.周朴园与侍萍关系的精神分析美学视界[J].语文学刊,2011(4).

猜你喜欢

繁漪侍萍周萍
“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课型研究
《雷雨》剧本内容梗概
繁漪“病”寓新探
繁漪“病”寓新探
不要误解了周朴园
爱与虚伪
我看《雷雨》
由《雷雨》节选中的舞台说明浅析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
试析周朴园认出侍萍前的心理过程
亲情与谎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