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詹安泰“词选研究”的学术意义

2013-08-15李惠玲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6

名作欣赏 2013年12期
关键词:安泰词学选本

⊙李惠玲[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6]

被誉为“岭南词宗”的詹安泰一生涉猎甚广,学识渊博,尤精于词学。詹先生对词学之声韵、音律、调谱、章句、意格、修辞、寄托、境界、起源、派别、批评、编纂12方面,均有深入而精辟的论述(可惜后5个方面已散佚),对晚唐五代词亦多有会心的解读和精到的评析。笔者有感于其《从宋人的五部词选中所看到的一些问题》一文中体现出的广博的视野、深厚的积淀、词史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试述詹安泰之于词选研究的学术意义。

《从宋人的五部词选中所看到的一些问题》一文最早于1958年发表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刊第447期上,后收入吴承学、彭玉平师编撰的《詹安泰文集》中。这是较早出现的关于唐宋词选本综合研究的专题论文,“是将词选进行比较和综合研究的一个成功尝试”。该文以曾 的《乐府雅词》、黄 的《花庵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和《中兴以来绝妙词选》、赵闻礼的《阳春白雪》、周密的《绝妙好词》这五部现存的宋人词选为研究对象,分别评介了五部词选的特点并进行比较研究,客观还原了宋代词史发展的基本面貌,富有启发意义。

一、詹安泰“词选研究”的基本特征

詹安泰关于词选研究的最突出特色是具有鲜明的词史意识。他对每部词选进行分述时,总能紧扣时人的词学观点和时代精神等阐发,并通过宋人的5部词选的排比对照,清晰钩稽出宋代词史的发展轨迹。詹安泰从《乐府雅词》不选录柳永、苏轼词的现象,推测出当时一般士人对“雅词”的看法;从黄 的《花庵唐宋诸贤绝妙词选》选苏轼词31首,《中兴以来绝妙词选》选辛弃疾、刘克庄词各42首,说明“苏、辛一派在当时词坛中已占压倒其他流派的地位”,由此钩稽出“宋词发展的动向及其与时代的关系”。詹安泰又通过赵闻礼《阳春白雪》专选精工美妙的作品,而以“外集”选录豪放激昂的作品,以及周密的《绝妙好词》“只录清丽圆美的作品而不录雄壮豪迈的作品”,发现了“宋词由高峰逐渐走下坡路以至凝固僵化的一般迹象和两个较大流派的斗争过程”。以上结论都在摆事实和列数据的基础上得出,稳恰精辟,令人折服。詹安泰将宋词选本中隐而不显的词学思想、发展脉络加以揭示,可见其眼光的独到与敏锐。如果没有对词学研究的深厚积累,詹先生就很难如此高屋建瓴地梳理词史的流变。

詹安泰关于词选研究的第二大特色是探本溯源,善为裁断。他从对宋人各家词选编撰特色的比较,注意到黄的《花庵词选》(《花庵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和《中兴以来绝妙词选》的合称)中首次出现“评语”,这是以前的选本所没有的现象;并指出,黄 在选唐词前加了一条概括性的评论,这对后来的《宋四家词选》《宋六十一家词选》等选本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揭示了黄选草创之功。詹安泰不仅善于追本溯源,而且精于裁断,他认为黄选“评语”的出现,说明词的地位有所提高,“值得操选政的人加以评论了”;并认为在五部词选中,黄 的选本最有价值,因为它“包蕴许多宋词中最优秀的作品,可以代表宋词最高的成就”,反映了时代风貌。詹安泰对学理的分析丝丝入扣,鞭辟入里,持论公允。

二、詹安泰“词选研究”的学术启示

詹安泰以词选还原词史的批评视角为我们研究词选、考察词史提供了新的思路。词选研究是词学批评的一种独特形式,词选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不同时期的词学观念和词坛状况,所以我们甚至可以将诸多词选看成一个词学观念的衡量体系。然而,相对于从唐人的《云谣集》到近人朱祖谋的《宋词三百首》等数以百计的词集选本,词选研究却相对滞后。古人对词选的评论多散见于各种词话中,不成系统。最早关于词选的系列研究见于近人陈匪石的《声执》下卷,选取了历代23种词选进行评介,其中多寓独到见解。龙榆生先生则是最早从“选词标准”出发展开词选整体研究,将选家的目的分为“便歌”“传人”“开宗”“尊体”四种,颇具学术眼光。而詹安泰的宋人词选研究则是最先从词史的角度综合考察宋人的词学观念,还原宋代词坛的真实状态,这种研究视野具有先导意义。詹安泰通过细致分析5部词选的变化状况,勾勒出词史的发展概貌,这种以“选”观“史”的鲜明意识,富含理论价值。宋人选宋词是我们考察宋人词学观念的一扇重要窗口,所以詹安泰对词选的批评视角为我们进一步深化词学史和词史研究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域,启发我们从相对宏观的角度考察词坛的发展与嬗变过程。

其次,詹安泰对词选的研究具有方法论上的意义。詹先生率先用计量的方法考察选家的词学观念和审美趣味,具有可操作性和理论价值。一部词选,选录哪些人的作品,不选哪些人的作品,选录多少数量,都体现了选家的词学主张和审美判断。所以通过计量的方法,可以考察选家的编纂意图和选录标准。另外,一部词选,谁的词作最多,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其受欢迎的程度越高,由此可以推知当时词坛的状况和受众的审美口味。当然,在入选词家和数量上也有选源的影响,选源越丰富,可能选得就越多,所以选本研究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也不能草率下结论。但毫无疑义,采用数量统计的方法进行词选研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后人的研究多受启发,如肖鹏对唐宋人词选的研究和曹翠对“宋人选宋词选本”的研究就多采用计量的方法予以说明。

三、詹安泰“词选研究”的学术史意义

詹安泰的词选研究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而且在学术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詹安泰的词选研究有利于词选学的构建。“选本可以借古人的文章,寓自己的意见。”(鲁迅《集外集·选本》)所谓的“词选学”,就是以词选为研究对象,探索选家的编纂意图、选录标准和选本特色、选本价值等的一门学问。词选作为词学批评的工具和词学理论的载体,逐渐引起了治词者的关注。由龙榆生上世纪30年代对于词选整体研究的发轫,到詹安泰50年代末关于词选比较研究的接续,之后由于时代的关系,20多年词选研究似乎消失在国内学者的学术视野之外。80年代初,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词选,如杨海明的《“宋人选宋词”研究》发表于1983年,在詹安泰的研究基础上对宋人词选展开了更全面更深入的剖析,特别是关于“‘宋人选宋词’反映出的宋人词学观点”的三点论述尤为精到,是对词选进行综合考察后做出的学术判断,在方法上对詹安泰有所继承。施蛰存也注目于词选研究,在《词学》第1至第6期上连载了关于词选的系列评介。90年代中后期,又有一批学者致力于词选研究。张宏生在《清代词学的建构》一书中专辟一章“选本:独特的批评形式”,通过探讨《倚声初集》的价值,以引起后学对新文献的关注;又通过《词选》与《蓼园词选》的比较研究,以揭示文学理论产生作用的动因。吴熊和对明清之际词学流派的系列研究中,对《西陵词选》《柳洲词选》和《梅里词缉》等进行评介,揭示了明清之际的词派分野和词学思想。严迪昌《清词史》在阐述清代词史的过程中,也对清人词选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世纪初迎来了词选研究的热潮,宋人词选研究、清人词选研究、民国词选研究层出不穷,有不少可喜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清人词选研究成果颇丰,出现了一批硕士、博士论文和专著(见下段)。词选研究至此蔚为大观,既有丰富的个案研究,又有宏阔的综合研究。

如果说词选学的形成表现在涌现了越来越多的词选研究成果,那么,词选学的成熟则表现在词选研究越来越富有理论性和系统性。理论形态的词选研究主要有:王兆鹏《词学史料学》一书中专就“词选的类型与价值”做了充分的探讨,对词选的辑佚价值、校勘价值、考证价值和理论价值予以揭示和总结。肖鹏《群体的选择:唐宋人选词与词选通论》一书中对“词选学的研究视角”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其归纳的从选型、选源、选心、选域、选阵、选系6个方面观察词选的方法,极具理论价值。薛泉《关于“词选”的界定》一文将词选与总集、丛刻、词话、词谱进行了细致的辨析,厘清了概念。沙先一《清代词学与选词学》一文从清代选词学的选源和选则,清代选词学与清代词史建构的关系,清代选词学与清代词学理论建构的关系三方面,对清代选词学展开了系统研究,该文虽重在阐释清代词学,但对于词选学的整体研究也具有理论启迪价值。彭玉平师《选本批评与词学观念》和《选本编纂与词学观念》二文从清人陈廷焯对历代词选的评论和早晚年所编词选的变化,探讨其词学观念从信奉浙西词派到尊崇常州词派的转变,这种由微观而走向中观、宏观的研究视角,也颇具理论色彩。系统性的词选研究主要有:近十多年来形成了宋人选宋词研究、清人选清词研究两大系列研究的热潮。曹翠《宋人选宋词选本研究》、薛泉《宋人词选研究》、肖鹏《群体的选择:唐宋人选词与词选通论》等对宋人词选各有阐发。曹翠的硕士论文对《乐府雅词》等五部宋人选宋词选本的传承性和差异性做了细致分析,其对选本“恋情”主题的探讨,选本“第一词人”差异性的阐释,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薛泉的专著对南宋词选评选结合的选词范式和选录时人词作的选词范式进行总结,并揭示了尊体意识、宋代文化重心的南移、宋代风俗文化的高涨等因素与宋人词选兴盛之间的关联,富有创见。肖鹏的力作从唐宋人词选入手,勾勒出唐五代至清代词史的发展概貌,对词坛创作、词人群体、时代风尚等进行综合研究,学力深厚,识见超群。闵丰《清初清词选本考论》、刘兴晖《晚清民国的唐宋词选本研究》、曹辛华《论民国时期清词选本的特征与意义》、孙克强《词选在清代词学中的意义》、赵晓辉《清代唐宋词选本的功能与价值述论》、黄贤忠《清初清词选本和清词名家》等,集中在对清代至民国的词选研究。闵著着眼于清代顺康两朝编定的清词选本,辨析、梳理了清初《今词苑》《今词初集》与《绝妙好辞今辑》等多种重要清词选本的本体结构,考证细致,分析深入。刘兴晖的博士论文考察分析了晚清至民国近百年来唐宋词选本的发展、演变过程,既有对这一时期词选在编选宗旨、编纂体例、批评形态、诠释角度等方面的嬗变过程的细致推绎,又有对唐宋词在晚清民国时期的传播和接受过程的宏观透视,立论稳当,创获颇多。曹文既分析了民国时期的清词选本的选型和特点,也归纳了清词选本的文献价值、词史价值。孙文认为在清代词史上每一个流派的出现都与相应的词选有关,词选成为清代词学理论的重要载体,在清代词学史上产生了重要作用。赵文认为,就功能而言,唐宋词选本可以指示学词门径;就价值而言,词选是选家阐扬词学观念的重要手段,具有理论价值,而选家依照一定的词学观念编选词集,对词人进行历史定位,客观上又具有构建词史的功能。黄文从选本和名家之间的关系着手,分析选本是名家立派的标志和获取名声的途径,并考察名家的影响和世人对名家词的接受。由此可见,对清人词选的研究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与宋词、清词的研究成为词史研究中的热点相吻合,宋人词选和清人词选也成了词选研究中的热点。

其次,詹安泰的词选研究不但可以丰富词学史的研究,而且可以丰富词史的研究。词选研究作为一种独特的批评方式,它不仅需要丰富的积淀,广阔的词学研究基础,也可以反观词学的发展,词史的进程。词选的价值不容小觑,正如肖鹏中所言:“无论词选是存史体,还是其他体,它们都构成一种独特的历史文献。它们凝固下来的是一段历史,一种词史模式。所有这些词选连缀成的词选史,又不仅仅是词学批评史的一部分,同时还是词坛创作发展史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词选进行研究,可以促进对古代词学史和词史的研究。对词选的编纂背景、编选过程、选本特色等作细致的、历史的考察,揭示词选或隐或显的理论价值,从而进一步阐释整个古代词学史和词史的发展脉络,可为更全面理解文学史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照。

再次,詹安泰的词选研究推动了综合研究和个案研究向纵深发展。

从个案研究看,詹安泰曾遗憾于世人对《花庵词选》研究的缺失,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这一选本。这种被忽略的状态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逐渐发生改变,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透视黄 的《花庵词选》。杨海明《一部优秀的唐宋词选——介绍黄 的〈花庵词选〉》和方彦寿《黄 〈花庵词选〉新论——我国最早有评点的词选》等高度肯定了黄选的思想性,并分别就黄 选词时不抱门户派别之见,选录苏、辛一类的豪放词作,并特为女作家编列一卷的意义,以及开创词作评点的先例等特点进行阐发。蒋哲伦《〈花庵词选〉及其在词学史上的价值》、李扬《批评即选择——论〈花庵词选〉的词学批评意识》、薛泉《黄 〈花庵词选〉的编纂动机及其成书的文化背景》等文章主要考察了黄选的编纂动机、编纂背景、编纂特色、批评标准等要素。蒋文从选、编、考、评诸方面考察了黄选的编纂特色和学术价值。李文分析了黄 的现实生活和心态对他的选词、论词的影响和他“亦俗亦雅”的词学批评标准。薛文则从“为词存史”“以词娱乐”探讨黄选的编纂动机,并分析了“复雅”思潮与诗文选评的风气是其成书不可或缺的文化背景。史云《〈花庵词选〉版本源流考》从单行本和合刻本入手,梳理和分析了《花庵词选》的历代刊本,介绍了各种刊本的相关内容及流传关系,为深入研究《花庵词选》的版本目录奠定了基础。当然,在对黄 《花庵词选》盛赞的同时也有批评的声音。詹安泰就认为黄选中有部分作品是无谓之作,意义不大,一些评语也有失当之处,体现了客观的评骘态度。

在对《乐府雅词》的评介中,詹安泰曾探讨了曾选不选录苏轼词的原因。这一原因的探寻在近年也引起了重视。肖鹏《群体的选择:唐宋人选词与词选通论》中通过对选源的研究,揭示了《乐府雅词》不选东坡词的原因是受曾 家藏之书所限,颇具新意。王慧敏《曾〈乐府雅词〉不录苏轼词之探测》、《曾 〈乐府雅词〉不录晏殊等人词之探测》等系列文章,也进一步深入探讨了曾选对某些词家失选的原因。

从综合研究看,詹安泰在词选研究中采用以词选观照词史的研究方法,给后学以启示。曹辛华《论民国时期清词选本的特征与意义》就民国时期的清词选本的选型、编选特征和词史意义等方面展开综合研究。他的《民国宋词选本的选型析论》一文则从词选外部特征,选词的目的、功能,撰写方式等不同标准对民国时期宋词选本的选型进行了全面梳理,并阐明了其选型的划分与分析的意义:“既是对此时众多的宋词选本的横向梳理,也有利于词选学中‘型体’类别的明确与衡定,还有利于我们在认清民国时期宋词选本面目的同时进一步阐述其特征与意义,从而为民国词的创作环境、创作理论以及创作流派等提供新的视角。”曹文在词选研究中多采用词选与词史整体观照的方法。

以上探讨了詹安泰先生“词选研究”的基本特征、学术启示和学术史意义,揭示了詹安泰先生“词选研究”的独特视角、研究方法和学术价值。当然,詹安泰先生对词选的研究也只是做了一个初步的开拓与尝试。近30年诸多学者的词选研究受其启发,而又往往后转出精,促进了词选学的形成与兴盛。客观而论,相对于数以百计的词集选本,词选的研究迄今为止还只是相对的繁荣,还有不少尚未涉猎的领域或被忽略的空间值得加大力度展开研究。

[1]吴承学.彭玉平.詹安泰文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2]彭玉平.选本批评与词学观念——陈廷焯的词选批评探论[J].汕头大学学报,2005,(05).

[3]唐圭璋.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2005.

[4]龙榆生.选词标准论[J].词学季刊(第一卷第二号).上海:民智书局,1933.

[5]肖鹏.群体的选择:唐宋人选词与词选通论[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曹翠.宋人选宋词选本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5.

[6]杨海明.“宋人选宋词”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1983,(02).

[7]张宏生.清代词学的建构[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8]吴熊和.吴熊和词学论集[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

[9]严迪昌.清词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10]王兆鹏.词学史料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4.

[11]薛泉.关于“词选”的界定[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03).

[12]沙先一.清代词学与选词学[J].阅江学刊,2010,(04).

[13]彭玉平.选本编纂与词学观念——晚清陈廷焯词选编纂探论[J].学术研究.2006,(07).

[14]薛泉.宋人词选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

[15]闵丰.清初清词选本考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6]刘兴晖.晚清民国的唐宋词选本研究[D].中山大学,2008.

[17]曹辛华.论民国时期清词选本的特征与意义[J].社会科学战线,2011,(09).

[18]孙克强.词选在清代词学中的意义[J].南京大学学报,2006,(02).

[19]赵晓辉.清代唐宋词选本的功能与价值述论[J].甘肃社会科学,2009,(02).

[20]黄贤忠.清初清词选本和清词名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02).

[21]杨海明.一部优秀的唐宋词选——介绍黄 的《花庵词选》[J].镇江师专《教学与进修》(语言文学版),1983,(02).

[22]方彦寿.黄 《花庵词选》新论——我国最早有评点的词选[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23]蒋哲伦.《花庵词选》及其在词学史上的价值[J].古典文学知识,2007,(06).

[24]李扬.批评即选择——论《花庵词选》的词学批评意识[J].河南大学学报,1999,(02).

[25]薛泉.黄 《花庵词选》的编纂动机及其成书的文化背景[J].南昌大学学报,2005,(04).

[26]史云.《花庵词选》版本源流考[J].江南大学学报,2008,(06).

[27]王慧敏.曾 《乐府雅词》不录苏轼词之探测[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06).

[28]王慧敏.曾 《乐府雅词》不录晏殊等人词之探测[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03).

[29]曹辛华.民国宋词选本的选型析论[J].枣庄学院学报,2008,(03).

猜你喜欢

安泰词学选本
内蒙古必威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江顺诒《词学集成》的特点和意义
视域宏大 立论允当
——评《民国时期词学理论批评衍化与展开研究》
古代朝鲜编纂的中国诗歌选本考述(下)
唐诗选本经典性及相关问题的几点思考
选本数据与“何其芳现象”重审
词学胜境
军歌
军歌
现代词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