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园匿隐士 孤山葬梅魂:读林逋《山园小梅》

2013-08-15四川师范大学成都610068

名作欣赏 2013年12期
关键词:林逋孤山小园

⊙瞿 静[四川师范大学, 成都 610068]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此诗是宋代诗人林逋七言律诗《山园小梅》二首之一。从整首诗来看,《山园小梅》写梅不言梅,颂隐不提隐,不但着尽梅的风姿,而且表现了诗人的隐士之志,是历代借物言志诗的经典之作。

从宋至今,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评述络绎不绝。宋元明清主要集中于颈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评鉴,司马光《温公续诗话》、周紫芝《竹坡诗话》、许 《许彦周诗话》、方回《瀛奎律髓汇评》、李东阳《麓堂诗话》、杨慎《升庵诗话》均有论及。近代学者多从艺术的角度鉴赏此诗,逐字逐句解读其妙处,论著有缪钺《宋诗鉴赏辞典》、周啸天《宋元明清诗词曲鉴赏》、陈延《千家诗选讲》、殷光熹《宋诗名篇赏析》、潘明兴《中国古代诗歌概观》等,而赏析新解《山园小梅》的论文数量更为可观。但是不难发现,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梅花上。虽然该诗笔笔写梅花,细评之,才知作者用心。诗人林逋旨在以梅花写隐士,所以笔者认为隐士才是该诗的重点,而这点恰好被多数人所忽略。

《山园小梅》一诗表面写梅,实写隐士,梅即隐士,一笔一墨无不意在隐士。黑格尔曾说:“艺术对于人的目的在于让他在外物界寻回自我。”①林逋正是在梅花这一意象中寻找到了自我,诗中之梅是其隐士人格精神情感的外射。

首联写梅花所处的环境,实际上点明隐士居住的环境。百花凋零的冬季,唯梅花不惧严寒盎然开放,在孤独寂寞的小园中占尽风情,使得众芳的平庸与梅花的独特形成反衬。这何尝不是把平庸之人与隐士对比,借以表现隐士的独特呢?“占尽风情”显示出梅花清丽脱俗的风姿和卓尔不群的霸气,寓意隐士品质高洁。位于孤山北麓的小园是梅花所处的环境,也是诗人林逋这位享誉盛名的隐士的居住之所。园中之梅,是诗人的亲密伴侣,更是诗人隐士人格的象征。林逋诗中多次提及小园,《虢略秀才以七言四韵诗为寄辄敢酬和幸惟采览》一诗中称“五亩自开林下隐”②,可见小园不大,五亩而已。小园作为梅花所处的环境,它空间狭小且封闭,作为隐士的生存环境,小园象征隐士生活环境的封闭性,突出隐士不群居的特点。这封闭不是故步自封,而是远离世俗之气,守卫自己的一方净土。生活在孤山小园之中,林逋在思想和视野上并未与世隔绝。与陶渊明鄙视官场的态度不同,林逋隐居孤山小园,对世俗之事并不反感,他有不少身在官场的朋友。对于世俗,林逋始终满怀包容之心。侄子林宥中进士,他还满心欢喜地作了《喜侄宥及第》一诗。

颔联写园中梅花在溪边月下的绝美,实际上是写隐士的道德之美。梅花的姿态和香气吸引人,喻指隐士闲适生活状态和道德之美的动人。

上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描绘梅花曼妙的姿态。“疏”写出梅花五叶花朵在枝头的稀疏之感,点出隐士之疏。隐士之疏,其一指隐士与世俗之事疏远,其二指隐士有着高远脱俗的美德。世人皆爱繁华喧嚣,唯独真隐士能安于淡然恬静。“横斜”真实反映梅枝曲折形态,是一种闲适之态,喻指隐士随意不羁的生活状态。他们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随心而动,或赏花,或锄地,或吟诗,或练字,或酌小酒一壶,惬意至极。“水清浅”说明园中溪水澄澈,道出隐士生活环境和精神世界与俗人不同。俗人的世界纷繁复杂,充满谎言与欺骗,而隐士的世界远离俗世尘埃,淡泊澄净,如一泓清水。

下句“暗香浮动月黄昏”写梅花香气沁人。梅香喻指隐士的美德,隐士的道德之美正如梅花,香气四溢,打动旁人。诗人不用冷香、暖香、幽香、细香、清香,偏用暗香,“暗”字强调梅花淡雅香气无迹可寻之感,说明隐士道德之美是通过隐士的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地打动身边的人。“浮动”二字极生动。诗人用通感手法把通过嗅觉感受到的香气转移为视觉上的动态,这香气的飘散似梅花飘落的场景。“浮动”映衬“暗”字,淡淡梅香随着微风和空气的流动慢慢扩散,亦是说隐士影响俗人的方式是隐约含蓄的,或通过自己诗文,或通过日常交游。

此句历来为世人所称颂,它的美学价值不仅在于表层意象唯美,更在于诗人对美的经验的阐释。诗人写梅不直接刻画梅的姿态而通过写梅花在水中的倒影,极尽梅之风韵。正如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所说的“距离产生美”。“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③现实的梅花是可触摸的实体,梅花在水中的倒影却有一种镜花水月的朦胧之态。倒影比实际的梅花更美,与中国传统审美立场有关,虚幻的想象比之确切的实物更有韵味。再者从生活经验来说,梅花并不是完美无瑕,或许花朵上有少许斑点,或许某一朵花正被虫子侵害,水中倒影正好滤掉这些细小瑕疵,还梅花一个清丽脱俗的形态。“月黄昏”一般认为是月光昏黄之意。白灵阶先生经过考证认为,古代的黄昏是一个较长的时段,并兼具光色和时间之意。“月黄昏”既表示月色昏黄同时又兼指黄昏时分的月亮、月色,是“月色昏黄”与“黄昏之月”的统一。故林逋“月黄昏”完整的意思应当是“月色在黄昏时的朦胧景色。”④“月黄昏”一则蕴含了一种朦胧之美,二则包孕了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在黄昏之时,月色朦胧,心境清虚,人与自然的界限泯灭,审美主体与外界事物才能达到物我合一的状态。

颈联写梅花对自然生物霜禽和粉蝶的吸引,紧接上联隐士道德动人之处,说其道德之美对众人的吸引。鸟儿不敢贸然飞下来,只是在远处偷偷窥视梅花,粉蝶见到梅花也会被陶醉得失魂落魄,在这里诗人显示出一份自得与自傲。“欲”和“偷”字极传神,揭露鸟儿对梅花可望而不敢靠近的心态,梅似白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鸟儿偷看与蝶儿断魂旨在说明梅花的风姿绰约是如此令人神往,世俗之人对隐士高洁人格的向往与尊敬亦如是。他们想与隐士交往,却不敢轻易接近,怕自己身上的世俗之气玷污了隐士的高洁,只能躲在远处默默向往。北宋名士梅尧臣诗《对雪忆往岁钱塘西湖访林逋三首》记载自己曾经孤山踏雪,拜访林逋。此事另有诗《送韩六玉汝宰钱塘》印证。《墨客挥犀》记载:“李侍郎性清介简重,知杭州,恶其俗轻靡,不事游燕。一日微雪,遽命出郊,众谓当召宾朋为高会,乃独访林逋处士,清谈至暮而归。”⑤可见,林逋的道德之美是如此吸引人,以至官吏文人纷纷寻觅而来。

尾联直接点明隐士乐于相交。虽然隐居孤山,身为隐士的林逋是不甘寂寞的,他喜欢与人相交,而相交之人须是与之志同道合的高雅之士。林逋骨子里带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特有的清高自傲,他把自己看得很是高贵,他说和我交朋友的人“不须檀板共金樽”。檀板与金樽象征着权贵,而那些不是诗人的追求。林逋的朋友都是高雅正直的君子。从历史资料来看,当时与林逋相交的有范仲淹、梅尧臣、陈尧佐、释智圆、钱易、薛映、李及、王随等人。范仲淹为政清廉,梅尧臣清高爱民,陈尧佐为人宽厚,他们皆是当时的饱学之士。与林逋相狎,需以诗文相交,这也是宋代文人诗文酬唱情怀的体现。正因如此,为后世留下了不少赠答、酬唱的诗歌,仅林逋就有《病中谢冯彭年见访》《和梅圣俞雪中同虚白上人来访》《送范寺丞仲淹》《酬昼师西湖春望》《寄梅室长》《答谢尉得替》《和酬泉南陈贤良高见赠》等。

《山园小梅》表面写梅花,实写隐士,全诗是林逋情感的投射,是对自己作为一位隐士的人格精神的写照。内容充实,以梅写隐士,道出了隐士的生活环境,隐士的道德之美,隐士的交际情况,并表现出作者林逋作为一位隐士及知识分子的高度自尊、自信,甚至自傲。《山园小梅》“众”与“独”的对比,“占尽风情”的霸气,“霜禽偷眼”和“粉蝶断魂”的自矜,“微吟相狎”的高雅情趣。中国古代很多隐士抱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心理,而像林逋这样“性恬谈好古,弗趋荣利”的确难得。

其实,梅与隐士的联系,在中国文学史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代诗歌常常以梅入诗,梅以花闻于天下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如萧纲的《雪里觅梅花》:“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隋唐五代逐渐突出对梅花的气质的关注,如张九龄的《庭梅咏》:“芳意何能早,孤荣亦自危。更怜花蒂弱,不受岁寒移。朝雪那相妒,阴风已屡吹。馨香虽尚尔,飘荡复谁知。”突出了梅花寒冬迎风而开的坚贞品性。到宋代基本奠定了梅花代表高洁傲世品质及人格象征的审美观。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不单是凌寒开放的花,还是王安石不屈不挠的自我写照。这时,中国文学史上凌寒而开、高雅脱俗的梅花已然成为坚忍不拔的人格象征。而林逋可以算的上是第一位直接用梅花写隐士的人,从此梅花在高雅脱俗、坚忍不拔之外,更成为隐士的代称。

林逋与梅花的关系,如陶渊明与菊花一般,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定格。林逋爱梅,这是无可辩驳的。林逋心中爱梅,园中种梅,诗中写梅。一生写下了被称为“孤山八梅”的八首咏梅诗。作为隐居之人,林逋的生活是惬意的。然而,必须承认的是作为一位文人,林逋少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济世之心。同样作为一位文人,陶渊明没有林逋的道德优越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时复虚里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以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描写了作者隐居乡村的宁静生活。“绝尘想”“无杂言”展示了一种与尘世喧嚣完全隔绝的生活状态。作者关心农民关心的事,谈论农民谈论的话题,抛开文人的身份,完全化身为一位质朴的农夫。和陶渊明相比,林逋似乎把自己看得高了些,他的诗歌自然达不到陶渊明的深度和高度。毕竟,两人人生经历不同。林逋生活较为优越,《宋史》记载:“真宗闻其名,赐粟帛,诏长吏岁时劳问。”⑥又《孤山隐迹》:“真宗闻之,不胜称羡,因降敕于府县,令其赐与粟帛,常存恤之。”⑦林逋全心追求的是一份雅致的生活情趣、潇洒自在的生活状态。

一千多年悄然而逝,“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样绝美的诗句世代传颂,长眠于孤山旁那隐士的人格魅力俨然已化为一缕暗香长存于天地之间。《山园小梅》作为林逋的经典作之一,因为其极高的艺术价值而受到历代学者的关注,然而诗中林逋人格精神与梅花的相互照应,以梅花写隐士的良苦用心更是值得关注。

① 转引自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页。

② 傅璇综等主编:《全宋诗》卷107,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227页。

③ 朱光潜:《谈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9页。

④ 白灵阶:《“月黄昏”的误解与正解》,《文教资料》2011年第28期。

⑤ 〔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七,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037册,第701页。

⑥ 〔元〕脱脱等:《宋史》卷457,中华书局出版社1977年版,第13432页。

⑦ 〔清〕古吴墨浪子辑、邵大成校注:《西湖佳话》,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0页。

猜你喜欢

林逋孤山小园
吴闻章
孙剑
孤山寺迹何处寻
小园自种葡萄树
孤山玉
西湖
宁死不屈的小英雄汤小园
林逋,北宋第一“宅男”是网红
林逋梅妻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