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水推舟巧追问

2013-08-14杨红玉

实践新课程 2013年7期
关键词:鲁肃白骨精晚霞

杨红玉

美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提问既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而在提问后再顺水推舟巧妙追问,更是给学生提供一个研读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过程去品味语言文字的蕴涵,激活他们的思维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感上享受成功的体验。

“追问”策略的成功运用,需要教师有灵活的教学机智,能迅速捕捉学生答问的倾向与不足,同时作出及时判断、反应,再组织起合理的新问题,而这个过程几乎是在瞬间完成的,处理得好无疑会给课堂教学带来精彩。

一、在追问中想象

案例:《望庐山瀑布》(苏教版第五册)教学片段

师:香炉峰上生出的是什么烟?

生:紫烟。

师:我纳闷啊!我去看的时候都是白色的云雾、云霞,为什么李白看到的却是紫色的呢?用你们的小脑袋猜猜看。

生:因为李白富有想象力。

师:可是,再富有想象力也不能把白的想象成紫的呀!

生:也有可能烟是白的,但石头却是紫的,所以李白看上去是紫的。

师:石头是紫的?这是您想象的吧。我去过庐山,那儿的石头不是紫的。

生:我想,是那儿的晚霞把烟染成了紫色的。我看到过晚霞是彩色的。

师:晚霞是通红的。红彤彤的晚霞映在香炉峰顶端的白色云雾上,把它映染成紫色的。当然也有可能是朝霞,把云雾染成了紫色。那紫色的云雾升啊升啊,一直升到哪里?

生:天上。

师:这样的情景只有天上才有,只有天上的神仙才能看到。诗仙看到了,把它写了下来。我们一起来诵一诵。(生齐诵)

师:哎!虚无缥缈、如梦如幻的浪漫的仙境,我已经都感受到了。这就是诗仙的风格!

[赏析] 一个“紫”字把庐山飞瀑写得极为精彩,而学生在这位老师指引下的研读活动则更加精彩。这位教师的追问使课堂“教”与“学”的关系更加和谐。教师采取及时的追问,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多角度理解和感知了“紫”的丰富的内涵,不仅在揣摩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语感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发展了思维能力。

二、在追问中点拨

案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苏教版第十二册)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全文,读完后,心中有没有愤怒、同情、敬佩等等感受?

生1:我非常憎恨唐僧,因为他好坏不分,把孙悟空赶走了。

生2:我非常同情孙悟空,因为他一心为了师傅,反而被师傅责怪。

生3:我非常憎恨白骨精,因为她害得孙悟空被师傅骂。

生4:我非常敬佩孙悟空,因为他虽然被师傅骂,但仍旧一次又一次打白骨精救师傅。

生5(大声地):我非常敬佩白骨精,因为她一次次失败,没有被困难吓倒,继续努力,不泄气。

一个意想不到的思维方式,让听课教师为之一振。只见教师微微一笑——

师:哦!一次一次的努力,是干好事还是干坏事?

生5(不好意思):当然是干坏事了。

师(笑):干坏事不泄气,那坏事岂不越干越多了?

(全场笑,该生也在笑,不过似有所悟)

[赏析] 这个片断中,教师面对学生个性化理解出现价值取向的错误时,因势利导,用一句幽默诙谐的追问,轻轻一点拨,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在不经意间带给了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在追问中引导

案例: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草船借箭》时的一个片断

师:想想你从哪里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生:书上这样写:“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我想,三天后江上出现了大雾,这就反映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好的。把这个句子读一读,读得让大家感到雾真的很大。(生读此句)

师:这雾大吗?小雾!(生二次读书)

师:这雾大吗?中雾!(生三次读书)

师:还不够大,你们听王老师读。(师范读)来,像王老师这样读一读!(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读)

师:这场大雾,鲁肃看到了,他心里会怎么想?

生:他会感到非常害怕。

师:好,你来当鲁肃,读读这句话,读出让人害怕的语气。(一生读)

师:你不是鲁肃!(众笑)谁能读得更让人害怕?(另一生读,很有感情)

师:读得好!诸葛亮也看到了这场雾,又是什么心情?(生读,读出了“高兴”)

师:读得好!这场大雾我诸葛亮都盼了三天了!(众笑)来,一起读一读。

[赏析] 读,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可以有效的理解课文,培养语感。这个片断中王老师通过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语气诵读关键句,让他们分别读出了雾的大,鲁肃的害怕和诸葛亮的高兴。通过追问,让学生潜心诵读、换位体验后,学生不仅对文本内涵及人物品质更加了然于心,也自然积淀起了语感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小学)

责编/张晓东

猜你喜欢

鲁肃白骨精晚霞
武功山晚霞
晚霞小姐
鲁肃的深谋远虑
梦回三国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
误读鲁肃
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