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强国的社会认同与国民的内在需要①

2013-08-14廖理连许之屏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9期
关键词:国民学历显著性

廖理连 许之屏

(1.肇庆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 广东肇庆 526061;2.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长沙 410012)

社会认同是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体现[1]。需要是个体对内外环境的客观需求在脑中的反映,是个体心理和行动产生的源泉。个体的信仰、价值观、行动取向等都是内在需要的反映,因此能否满足国民的内在需要是获得社会认同的关键所在。而国民对体育强国的社会认同,将直接影响国民思想意识的统一、人心的凝聚、体育政策方针地贯彻与执行。因此,对“体育强国的社会认同与国民的内在需要”这一议题进行分析探讨非常必要,这将有助于增进人们对体育强国认同必然性与可能性的理性认知与实际践行。

1 体育强国的社会认同与国民的内在需要

体育强国如何才能获得社会广泛的认同,这与体育强国认同实质及条件密切相关。对体育强国的认同,其实质是对体育强国的价值认同。价值的形成离不开主体的内在需要[2]。因此,要获取社会主体对体育强国的认同,必须明确国民的内在需要。任何个人都是各种需要的整体[3]。马斯洛把人的内在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与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3]。人们对某种价值观念的评判与认同,也并非以某一种需要的满足为标准,而总是以最根本的需要及其满足程度为依据。人的需要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当生理需要得到相对充分地满足后,就会产生安全需要。安全需要不仅包括稳定、安全、秩序、受保护的需要和免受恐吓、焦躁、混乱地折磨的需要[4],还包括一项最基本的需要——健康的需要。马克思把人的内在需要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2]。当最基本的生产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享受和发展的需要。而体育锻炼刚好能满足国民这种最根本的内在需要。

2 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以我国社会群体对构建体育强国的社会认同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采用问卷终稿间隔两周先后进行两次前测,经信度分析表明,问卷的可靠性系数r=0.889,证明问卷信度较好。通过SPSS效度检验发现,各因素与问卷总分相关均在0.5~0.7之间,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和代表性,本调查采用随机发放问卷的方法,同时结合网络调查,发放纸质问卷300份,有效回收281份,有效回收率为93.7%;网络问卷309份,有效回收297份,有效回收率96.1%。

表1 国民对我国构建体育强国的社会认同情况

经调查发现,国民对我国体育发展现状的满意情况为:总体满意程度不容乐观。满意程度取决于期望与感知差距的大小,而期望的产生源于需要,对事物的认识、情感水平和已形成的价值观等因素则影响主体的感知强度[5]。即个体对某事物的满意,是由于该事物满足了其某方面的内在需要。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地域、性别和年龄的社会群体对我国体育发展现状的满意程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学历和专业的社会群体对我国体育发展的期待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其中,学历越低,对我国体育发展现状越满意;非体育专业人士的满意度明显要高于体育专业人士。这可能是由于学历低者和非体育专业人士对体育的需求较低。调查显示,60.7%的人表示对我国体育发展现状满意是由于我国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数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39.3%的人对我国体育发展现状满意是由于附近的体育场馆增加了,锻炼更方便。由此可见,社会群体对竞技体育带来的民族自豪感需要略胜于日常体育锻炼的需要。调查还发现,国民对我国体育发展现状不满意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竞技体育的内部结构发展不平衡,如田径、游泳、三大球类项目与传统优势项目的差距;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之间发展不平衡,包括体育意识和体育场地设施的落后,尤其是农村体育。因此,今后要注重提高国民对我国体育发展现状的满意度,即要尽可能地满足大多数人的内在需要。

同时也可以看出,我国国民比较倾向于重点发展群众体育或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齐头并进,但不同地域、性别、年龄、学历和专业的社会群体均无显著性差异。这也与国民对我国体育发展现状的满意度及不满意的具体原因相吻合。可见,重点发展群众体育,注重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是未来我国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国民都比较赞同构建体育强国,且大多数人认为举国体制比较合理,但不同地域、性别、年龄、学历的社会群体无论是对我国构建体育强国的赞同程度,还是对举国体制的看法均无显著差异,只有不同专业的社会群体对举国体制的看法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体育专业人士对举国体制了解得更透彻,因此更能辩证地看待该问题。

3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国民对我国现阶段体育发展现状较满意,这说明现阶段的体育发展基本上能满足国民的内在需要。虽然对构建体育强国的设想较赞同,大多数人也认为举国体制较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比如应该把重心由竞技体育转向群众体育,同时注意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此外,针对以上事实,提出以下建议:(1)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宣传体育普世价值着手,提高国民对体育的认知,弘扬健康的体育文化,形成浓郁的群众体育锻炼氛围。(2)妥善地协调各主体之间的需求和利益,完善体育体制,尝试放手让人们自主办体育。(3)建立完善的体育法制体系,包括把体育场地设施数量和国民参与体育锻炼纳入政府业绩的评价体系。

[1] 李友梅.重塑转型期的社会认同[J].社会学研究,2007(2):183-186.

[2] 朱晨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与人的内在需要[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5(5):34-39.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

[4] 李红.现代心理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

[5] 王立红,王建军,张德新.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学生满意度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2):101-103.

猜你喜欢

国民学历显著性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视频序列中视觉显著性图像区域自动提取仿真
一直难忘
高地
"国民健康监测"专栏导读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膨胀学历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