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风琴对提高音乐“双基”教学的作用

2013-08-12车延鹤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4期
关键词:双基风琴表象

车延鹤

一、利用口风琴加强音乐表象基础知识训练

音乐语言是由音乐的各种要素组成的,如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音乐表象基础知识的训练,可由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掌握音乐的表象方法

1. 对能发出固定音高的事物,如杜鹃、牧羊人的笛子、猎人的号角,进行直接模仿。

2. 对某些发出无固定音高的事物进行机械模仿,如雷鸣、小溪的潺潺流水声或树枝的喳喳声。

例如,我在用多媒体播放钢琴协奏曲《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后,有意识地用琵琶弹奏《十面埋伏》组曲《垓下之战》中的主要片段和《保卫黄河》中的旋律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进行鉴别。对于两组乐曲中的战马嘶叫声,风声、刀剑的砍杀撞击声等音乐语言表象,让学生对这些表象进行辨别,找出有不同、相同或相似点。组织学生用口风琴对风声、战马的嘶鸣声等进行直接模仿,使学生用快速的琵琶音模仿流水,用三度音模仿鸟鸣,用分解和弦模仿风声,增强了直接模仿能力。并且布置学生自己选取一些如《蓝色的多瑙河》、《欢乐颂》、《云雀》片段等,让学生自己去直接进行鸟鸣模仿,演奏有种合唱作品的气势,并从中掌握一些音乐表象知识,加深了学生们对直接模仿的机械记忆。

(二)对节奏、节拍和速度的表象训练

节奏和速度是音乐语言中很重要的一种表象。通过节拍、速度的训练,使学生能正确区分节拍与节奏的概念,初步掌握了一些音乐作品的节奏感。

1. 让学生根据音乐作品的小节强弱,用手拍随着音乐的旋律进行节拍、速度的训练。如,演奏《萤火虫》的强弱对比练习。

2. 使用口风琴对所需要掌握的节拍、速度反复地进行吹奏。如,演奏《念故乡》的节奏练习。

3. 重点对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八六拍速度的训练。如《青春的舞步》、《彩云追月》片段等的乐曲练习。

通过节奏,节拍速度的训练,学生对于音乐的节奏与速度有了很大的进步。目前,即使对于比较生疏的乐曲或歌曲,学生们都能随着旋律,很自然流畅地随着节奏进行律动。

(三)对基本调式、旋律的训练

音乐作品的调式较多,需要学生们掌握的常用调式主要有大三和旋、小三和弦等调式。旋律是音乐作品中的灵魂。只有加强掌握音乐作品的基本调式、旋律,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提高其音乐欣赏水平。

1. 基本调式的训练。一般的音乐作品,比较常见的曲调以大三和旋、小三和弦来表现:

(1)大三和旋一般表现热烈、欢快等美好事物;

(2)小三和弦一般表现悲哀、痛苦、伤心等情感。

2. 旋律的训练。

(1)上行:抒情优美,可将紧张的情绪松弛;

(2)下行:庄重深沉的情绪,下行表现出宁静、悲伤的情感。

(3)平行:有沉思、叙事的意境,有渐强趋势,有渐弱的趋势。音乐语言“双基”教学比较抽象、枯燥。引用口风琴进入课堂前,学生对音乐语言表象的学习、训练兴趣不高,其效果不佳。使用口风琴后,把音乐语言理论知识和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

二、利用口风琴加强听力基本技能的训练

由于中学生受到社会环境、升学学科压力、流行音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尽管教师花费很大气力,力图提高其音乐欣赏水平,但其效果欠佳。尤其在鉴赏西方古典、传统音乐方面,往往是事倍功半,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除国家、民族、人种、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差异外,听力上产生的差异,也是造成教学效果较差的一个主要原因。

音乐是声音、听觉的艺术,同时也是直觉经验,而这种经验必须通过音响来实现。音乐作品是通过音乐语言进行各种语言要素的不同组合来表现的。提高学生听力,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欣赏作品,让学生独立听赏、体验音乐。通过音乐背景画面和音响旋律对学生感官进行刺激,使学生的头脑中产生具体的形象思维,并与之产生情感共鸣。

2. 对选取的音乐作品的主要片段进行反复欣赏。

3. 听记旋律训练,教师弹奏一般旋律,学生用模唱式唱名唱出。

4. 利用口风琴进行音乐作品主要片段旋律的吹奏练习。

5. 尽可能地重复欣赏已学过的音乐作品。

6. 选择相关音乐欣赏内容,利用空间休息时播放背景音乐,强化学生机械听力记忆力。

7. 除欣赏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外,尚可选择一些相关的音乐作品,加深学生的机械听力记忆力。

通过听力训练,使学生们视唱、听音的能力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猜你喜欢

双基风琴表象
我喜欢的口风琴
表与里
表与里
口风琴带来快乐
井口的红飘带
透过表象看公式
略谈地方本科院校对钢琴基础课“双基”教学改革的分析与探讨
学好高中化学之四建议
“双基”没有错
风琴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