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助推学校内涵发展

2013-08-12刘启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4期
关键词:校本课题研究

多年来,我校秉承“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把教育科研作为提升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之一。在省、市科研管理部门的具体指导和亲切关怀下,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近年来,围绕创建市级教育科研基地校工作的开展,全校进行了积极的反思,理性的回顾,深入开展了课题研究,助推了学校内涵发展。

1. 规划课题,引领方向。教育科研要从校情、师情、学情出发进行深入研究。学校通过调研和SWOT分析,结合九年一贯制的办学体制特点,立足于学生发展,先后承担了16项国家、省、市各级科研课题,其中8项课题被确立为重点课题,如刘启校长主持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小衔接过渡期教育的研究》;张金良书记主持的《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研究》;王淑琴副校长主持的《小学生有效评价方式的研究》等。学校科研工作以重点课题为依托,激发了全校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

2. 校本课题保证实效。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研意识明显增强的教师在教学实践的操作过程中,陆续发现了新的问题,即规划课题虽已分解为部分子课题,但一些教师仍然觉得范围大,不易操作,为此感到迷茫。当时恰逢长春市教育局周国韬副局长对全市的小课题研究工作进行详细的部署,我校就派教师多次参加教研部门组织的小课题培训,使教师认识到小课题具有周期短、见效快、易操作的特点,依据小课题研究,就能很好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教师对小课题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校借此机会,鼓励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从此,我校开始走上了以小课题研究带动规划课题研究,以校本科研促进教师成长的道路。

3. 规范小课题研究过程管理。首先,科学选题,明确目标。选择确定研究问题是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第一步,课题来源于问题,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研究的课题,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样的课题进行研究呢?我们送给老师三把钥匙:即“小”、“实”、“值”。小就是切口小,要从身边的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选择易操作、以小见大的问题进行研究。“实”就是实在,既要贴近教育教学的实际和学校的规划课题,又要从教师本人的现有水平和特长、爱好出发,选择确实存在的真实问题。“值”就是有价值,选择的小课题要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盲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和规律。在“小”、“实”、“值”原则的指导下,学校领导和教师纷纷选取了自己小课题的研究题目。这些选题来源于三个渠道:学校规划课题中的子课题、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及根据教师特长和爱好进行的选题。如,《六、七年级语文学科知识的衔接研究》就是规划课题《中小衔接过渡期教育的研究》的子课题;王伟老师的小课题《结合字的本义识字方法研究》,源于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识字量大、效率低的问题;蔡丽莉老师的小课题《学生写字技巧指导方法的研究》就是根据她书法好的特长进行选择的。最初,个别教师混淆了小课题题目与论文题目,例如《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英语学习兴趣激发》这就是论文题目,而小课题的题目要体现出学科、年段、内容等关键词,经过培训,教师改为《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培养方式研究》、《通过“录音”活动激发七年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研究》,这样就使小课题在选题方面明确了方向,富有科学性,为教师的深入研究做好了铺垫。

4. 积极实践,提高实效。我校小课题研究本着立足课堂、稳步推进的原则,以“实践反思——理论学习——行动研究——案例积累——提升实践”为基本思路,以课例研究和教学反思为行动研究的主要内容,采取个体研究和群体协作研究两种模式,使小课题研究真正做到“研究自己,为自己研究”。我们将“主题研讨+分项研究”作为教师群体协作研究的模式之一,即从确定研讨主题入手,以分项研究为主要形式,以课例研究为平台,开展小课题研究。在群体协作课题《六、七年级语文学科知识的衔接研究》中,语文教师发现,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一些古诗在中学再次出现,如《浣溪沙》、《龟虽寿》、《观沧海》、《春望》等。那么,这些古诗在中学再次出现的意图是什么?如何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基于此,中小学语文教师就将“古诗教学的衔接研究”作为学期研讨主题。首先,教师互看教材,交流课程标准中不同年级的古诗教学要求;然后对该年段古诗教学内容进行整理与分析,讨论同一首古诗在小学、中学不同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接下来进行同课异构、同课多轮的课例展示;课题组的每名教师针对研究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不同研究点进行分析诊断。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课题组成功地总结出古诗教学的衔接策略:营造古诗学习氛围;重复内容分段设计,由简及繁,由浅入深,分层递进;教学实行由扶到半扶、半放,最后让学生放手自学;学生活动和古诗考核整体规划。教师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总结的行动研究过程中,提高了科研能力,实现了专业成长。

5. 积累反思,提升成果。积累过程性材料和总结研究成果是小课题研究的重要部分。以往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研究工作做了很多,但是在结题时却拿不出有价值的过程性材料,很难进行成果提升。经过学校领导的培训指导,教师及时记录研究过程中所做的访谈、问卷调查和不同阶段的实践材料,搜集整理相关教育科研理论,不断补充专业知识材料,定期对过程性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写成了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随笔、教学课例等。及时反思,不断总结,有效提升了教师的小课题研究成果。

6. 制定小课题奖励制度。为了保证教师参与小课题研究的百分率与研究质量,学校不仅做到一题一档,而且制定各种奖励政策。教师校内获奖的小课题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校进行交流推广,年终考核加分奖励,而且推荐到市里参加评选;市里获奖的小课题成果允许立项为规划课题;课题研究成果作为教师各种评优和外出学习的前提条件。这些奖励政策充分调动了教师研究的积极性,推动了小课题研究良性发展。

7. 推广小课题研究成果。目前,我校小课题研究氛围浓厚,教师热情高涨,专任教师小课题研究参与率达到了100%,研究成果显著。群体协作课题“写字教学中整体构建语文素养的研究”等多个课题结题,“小学英语导学案编写模式”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校参加市教育局组织导学案大赛的14名教师全部获奖,在几百名初赛选手中,长春市城区小学组仅有25人进入决赛,而我校有6位老师入围,1人获得特等奖,5人获得一等奖,小学英语组获先进集体奖。小学数学学科“实践与综合应用”课堂模式研究的课题成果,选编到即将出版的东北师大主编的高校教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案例研究》一书当中。王柳燕、王伟等五名教师获得长春市教育学会小课题研究一、二等奖,学校被评为小课题研究先进单位、“十一五”科研先进集体和吉林省校本科研基地校。科研校长王淑琴在长春市第二届科研成果表彰会上进行了小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王伟老师主编的《偏旁部首情节识字》校本教材得到科研专家认可,部分内容选编到《小课题 大文章》一书中。

8. 丰厚研究成果。目前,我校获得了20多项各级科研荣誉,40多篇教师课题研究成果在《中小学教师培训》、《现代教育科学》、《长春教育》、《实践新课程》等杂志上发表,刘启、张金良等12人在吉林省第六届优秀科研成果评比中分别获一、二、三等奖;王淑琴等4人在长春市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比中获奖;300多篇教师论文在各种科研成果征集中获奖。我校26名教师被评为省、市科研名师及骨干,其中宋云平、黄娟两位老师分别参加了吉林省教育厅设立的名师工作室,通过网上研讨、座谈交流、国培送教等活动,发挥了名师的引领作用。我校小课题的研究从整体上促进了学校规划课题的深入开展,在小课题研究取得成绩的同时,各项规划课题也硕果累累。《中小学过渡期教育的研究》已形成管理、心理、教学法、学科知识、德育等衔接模式,被吉林省教育科学院科研领导小组批准为“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其研究成果先后在《现代教育科学》、《长春教育》上有过报导。《小学生有效评价方式的研究》在教学、管理、德育三方面形成了评价体系。在长春市教科所组织的“十一五”优秀课题评比中获优秀成果一等奖,结题报告在《长春教育》科研成果专刊上发表。刘启校长主持研究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研究与实践》作为学校“十二五”的主导课题,目前重点从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了“五学三导”的课堂教学模式。特色校本课程分为“普及性”、“选择性”、“探究性”三个层次。“普及性”校本课程,主要通过各学科的校本教材拓宽视野,开发潜能;“选择性”校本课程,通过分年段开设五大类50门兴趣课打造特长;“探究性”校本课程,以社会热点和生活实践活动为课程内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我校的特色校本课程研究成果分别在《长春日报》和《长春晚报》上进行了详细的报道。“五学三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自学、互学、选学、研学、测学”,形成了自我检验、反思整理、纠错提升的好习惯和自信、宽容、互助的好品质。教师充分发挥“编导、引导、督导”的作用,提高了挖掘教材、编写导学案、课堂诊断、实践和教学反思的能力。学校领导曾接受《长春教育》齐德龙主编的采访,在杂志上详细介绍了“五学三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将“五学三导”自主学习模式全方位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长春市的各种教学大赛中,我校教师采用“五学三导”模式教学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得到了专家、领导和同仁的一致认可。

9. 成果共享。十一五期间,学校承办了长春市小学美术高峰论坛现场会,副校长王淑琴做了“校本科研促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探索”报告,全面展示了我校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还对来自四川的校长进行了影子培训,对抚松、辉南、乐山等联谊校进行帮扶。学校每年都召开科研年会,举行教学开放日,邀请专家和兄弟学校莅临指导,展示科研成果,有效发挥了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校本课题研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