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礼仪教育 培育文明学子
2013-08-12王增科颜廷云
王增科 颜廷云
山东省潍城经济开发区中学是一所成立于2006年的年轻学校。2009年,新组建的学校领导班子决定先从学生的养成教育入手,确立了“抓德育促养成、抓礼仪促文明”的教育策略,力求举全校之力,尽快改变原有局面。因而,我们对学生的德育、文明教育与整个社会的文明创建活动是完全一致的。那么,如何结合学校原有的道德礼仪教育的实际情况,并将全市创建活动中的相关要求贯穿到一起呢?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开发校园文化,创设文明氛围
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是创办一所好学校的必备条件,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我们充分利用学校是一所新校、校园文化基本空白的现实,突出做好学校、级部、班级三级校园文化体系建设。学校在走廊、楼梯、大门、甬路、操场、教学楼外墙等显著位置张贴、悬挂有醒目的文明、励志、名人警句、学习指导等内容的宣传版面,学校还为每一个级部制作一个专用宣传栏,让级部自己动手,制作和张贴平时教师、学生们在工作学习中的感悟和美好瞬间及涌现出的优秀典型。同时,政教、团委等职能科室还不定期举行不同主题内容的展评活动。在每个班级的黑板上方张贴由同学们自己总结出的班级精神,在北墙上为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我的风采我展示”区域,记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南墙为学生们自己书法、绘画及摄影作品展示区。后墙为黑板报,由学校统一安排主题,学生们自主完成。同时,还安排两块“自留地”,留给班级,让同学们自由发挥。在教室门口张贴有班级誓言、班主任寄语等。通过让每一个橱窗、每一面墙壁说话的方式,使同学们从一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就完完全全处在一个充满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海洋”之中,使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育和提升。
二、注重师德建设,全员参与提升
一是狠抓师德建设。师德是衡量一名教师综合素质的一把标尺,是“学高为师,身正是范”的直接体现。学校通过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签定师德责任书、评优树先师德前置等措施,让老师们带上师德的“紧箍咒”,做到了以全新的理念、更科学的教育方法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从而全面提升教师的文明素养。二是将文明教育落实到课堂中去。学校积极探索新的德育模式,改变原来的德育只是靠政教处和班主任们“单打独斗”的局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实现德育与文化课教育的有机结合,让老师们回归到既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的教育教学本质轨道上来。三是重视家长学校建设。我校辖区内家长多为农村及豪德市场外来务工人员,针对他们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平日时间紧、家庭教育观念较差的现状,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家长学校,邀请潍坊市行知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北京、广东等的知名专家来校有针对性地给家长们进行授课,大大提高和更新了家长们的育子理念,做到了以家长素质的提高,带动学生在家庭的教育水平提高,做到了“亲子共成长”。
三、突出学习重点,养成良好习惯
一是注重宣传引导。学校按照市创建工作的要求,每学期都向家长和学生发放市、区文明办印发的以创建为内容的《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潍坊市文明市民手册》、《文明、让潍坊更幸福》、《大手牵小手,共创文明城》等宣传资料,让全体家长和学生了解并参与到文明创建中去,并通过实际行动,提升自身的文明程度。二是抓好“开学季”教育。每学期的第一个月,我们都定为“纪律卫生月”,重点组织学生学习《开发区中学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开发区中学学生礼仪着装规范》、《开发区中学学生养成条例》、《潍坊市文明市民手册》等规章和规范,将抽象的说教落实到具体的一件件事情上来,让学生对照一条条具体的条目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也使同学们明确了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明确了做人和做事的事非标准。三是强化过程灌输。我们知道,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在循环中不断巩固原有的行为习惯,实现新的行为要求。在每学期初“纪律卫生月”的基础上,学校还实行“一周一主题、每天都进步”,每周拿出一个主题,如“文明举止”、“文明用语”、“文明行走”、“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着装礼议”、“法制校园”等,实行“零敲牛皮糖”的方式,通过国旗下演讲、国旗下集体诵读、校园广播、手抄报、黑板报、征文等形式,将文明创建主题教育与文明礼仪知识普及、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等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文明、向上、爱校、爱国的社会主义道德观,自觉做到语言美、行为美、情感美,逐步形成正确的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和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做到“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四、丰富活动载体,形成长效机制
学校结合每周开展的系列主题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主题活动,开展“校园是我家、我爱我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校的小主人,要时刻以主人翁的姿态爱护学校,关心集体;开展“弯弯腰”活动,发现地上的垃圾随手捡拾起来;开展“文明志愿”活动,借鉴文明创建中的志愿者,由学校团委号召责任心强、热心公共事业的学生自发组成校园志愿者,对在学校中发现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开展“文明创建签名和宣誓”活动;开展“文明创建承诺”活动,让学生每人都写下一句话,张贴在教室文化建设的“自留地”中,让同学们相互监督;开展主题演讲活动,讴歌文明行为,传承文明精神;开展“读一本好书”活动,等等。每个学期学校还结合传统节日,对学生开展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并使各种活动每年、每学期都开展,形成一种长效机制。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学校的文明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期的全过程,使德育成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旧貌换新颜”,校风、教风和学风均有显著变化:
1. 校风明显改观。通过养成教育,学生的文明习惯和基础道德素质得到了良好的培养,在学习、纪律、礼仪、卫生、集会、劳动等各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变,突出表现在“三多三少”:见了老师主动问好的多了,上课守纪律敢发言的多了,敢于向不文明现象说“不”的多了,乱丢乱扔垃圾的少了,升旗集会队列不整、乱说话的少了,违规违纪的少了。通过持之以恒的文明养成教育,全校呈现出文明守纪、奋发向上、包容进取、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2. 教风更加浓厚。广大教师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转变观念,多讲奉献、少予索取,一心一意扑在教学中,教学、科研、督导、安全等工作都有了明显提高。我校被评为潍坊市教学“五十强学校”、潍城区教育教学“宜学特色校”等,我们开创的“学案导学”教学法也在全区得到了推广。
3. 学风蒸蒸日上。现在,我校晨读蔚然成风,朗朗的读书声弥漫在早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二分钟小预铃后,整座教学楼就能迅速安静下来;大课间活动中队列整齐有序,活动井井有条;课堂中授课时安静有序,自主互助时讨论热烈,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迟到、旷课、旷操、无故不穿校服等现象明显减少。更为重要的是同学们都养成了以学习、遵规守纪为荣的正确心态和价值观,而这也培育了学校一个独特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