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地方本科院校对钢琴基础课“双基”教学改革的分析与探讨
2016-12-19刘兴可
刘兴可
摘要:音乐课程开展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课程就是钢琴的学习,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钢琴课程作为必要课程之一,始终受到师生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钢琴课程当中,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双基”的培养,即钢琴理论知识和钢琴技能技巧的训练。然而,同音乐专业院校相比,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音乐基础相对薄弱。因此,新时期,教师要想提升钢琴课“双基”教学质量,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及理念进行转变,鉴于此,积极加强地方本科院校对钢琴课“双基”教学改革的分析与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 钢琴课 “双基”教学 改革
地方本科院校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就是钢琴。现阶段,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在开展钢琴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双基”教学方面还存很多的不足,包括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单一、重视技能训练忽视技能的应用等。这些钢琴课“双基”教学中的缺陷,不仅不利于地方本科院校的钢琴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不利于促进我国人才的全面成长。在这种情况下,本文首先对钢琴课“双基”教学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地方本科院校钢琴课“双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具体途径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为我国人才的钢琴音乐素养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一、钢琴课“双基”教学概述
钢琴课“双基”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钢琴理论知识的学习。其内容包含钢琴的音量、音色等具体构造;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应当掌握的基本姿势、手法以及最基本的乐理内容等。另一方面,钢琴基本技能的掌握。包括音程、琶音以及和旋等五种指法的练习[1]。教师在展开钢琴“双基”教学的过程中,应逐渐引导学生应用正确的指法对不同的曲谱进行弹奏,保证“双基”训练能够针对不同主题、风格以及内容的钢琴音乐展开。
在初步进行“双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初级的乐理基础知识逐渐进行深刻的了解,并掌握一定读谱的技能。只有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学生才能够进行钢琴演奏技能的训练,也才能够在学习中取得一定成绩。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钢琴“双基”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必须拥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并在日非常练习过程中,不能够急于求成,而是应当做好循序渐进的准备[2]。教师对学生学习钢琴“双基”基础知识,应给予严格的要求,当发现学生技法以及对理论知识掌握不到位的时候,应及时的给予纠正,因此,教师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引导和指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二、地方本科院校钢琴课“双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现阶段,我国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在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都对“双基”教学产生了高度的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仍然存在一定缺陷,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学模式单一
同专业音乐院校相比,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具有基础知识和技能薄弱的特点,各地学生在对钢琴“双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才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这是因为,地方本科院校钢琴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拥有相对薄弱的钢琴基础,还有一部分学生甚至对五线谱等简单知识的识别都存在困难。针对基础知识差异性较大的学生,地方本科院校在积极对学生的钢琴“双基”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提升针对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3]。然而,现阶段,多数地方本科院校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统一的方法对学生展开教育,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不合理的课程设置
现阶段,地方本科院校钢琴“双基”教学过程中,学生尽管能够对一定的钢琴演奏技能进行掌握,但是实际应用能力较低,这种脱节现象在技能掌握和应用中的存在,充分说明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在对钢琴“双基”课程进行设置的过程中,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针对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讲,其在进行钢琴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呈现出相对薄弱的基础功底[4]。现阶段,要想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升人才的钢琴演奏能力以及内在素养,从而满足音乐培训机构以及教育系统的需求,必须提升教学内容以及模式的针对性,单纯的对学生演奏技能进行培养,忽视理论知识以及钢琴音乐情感的培养,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是不利于提升我国今后的钢琴音乐师资力量的。
(三)重视技能忽视运用
针对现阶段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在学习钢琴知识过程中基础薄弱的现状,我国高校钢琴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而钢琴教学的目的是实现对人才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而不是以培养专业的钢琴演奏人员为出发点[5]。然而,我国多数地方本科院校钢琴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都将重点放在了对学生演奏技能的培养上,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技能的模仿和训练,然而这种做法极大的忽视了对学生视奏能力的培养,学生尽管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能,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灵活性较低,演奏效果不佳。由此可见,现阶段积极加强地方本科院校钢琴课“双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地方本科院校钢琴课“双基”教学改革的途径
针对我国地方本科院校钢琴“双基”教学中的不足,相关教师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教学模式以及理念进行调整,从而为提升地方本科院校学生钢琴专业能力以及内在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将钢琴课“双基”教学同练习曲、奏鸣曲等进行结合,引导学生对钢琴音乐进行欣赏的基础上,陶冶自身情操,在对钢琴音乐产生深刻认知的基础上,自主的进行“双基”训练,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身的基本技能。
(一)应用练习曲加强对学生“双基”的培养
在“双基”教学中,练习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其功能不容忽视。新时期,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积极提升钢琴“双基”教学质量的过程中,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应用练习曲对学生的“双基”进行培养。即在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练习曲和“双基”的教学[6]。多个乐句共同构成了每一首练习曲,在实际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对多种技巧进行应用,因此应用练习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双基”能力。例如,应用练习曲,有助于对学生音程、节拍以及和弦等的培养,同时也有助于对学生哈农、琶音等进行练习。学生较强的基本弹奏技能是保证学生更好的演奏一首练习曲的关键,因此二者同步实施,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钢琴音乐学习效率。学生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才能够更好的掌握各种节奏以及和弦等知识,在对练习曲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对学生的技能进行提升。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钢琴训练的过程中,对五指变奏、哈农、琶音等的训练都是以练习曲为主的,由此可见,练习曲同“双基”之间是紧密相连的,通过练习曲这一重要的媒介,才能够促使钢琴基本练习得到发展,这是因为,练习曲不仅建立在练习的基础之上,同时作为乐曲,其内部也包含着一定的音乐形象和乐句感[7]。因此,现阶段在积极提升“双基”训练质量的过程中,应当将练习曲的功能进行充分的发挥,这样一来,学生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钢琴弹奏的能力将有所提升,同时自身内在的钢琴能力也能够取得一定发展。
(二)应用奏鸣曲加强对学生“双基”的培养
在所有的钢琴作品当中,奏鸣曲都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在促进学生弹奏能力得以提升的过程中,必须首先提升其对钢琴音乐作品内涵的了解,在大量接触各种钢琴音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特定的钢琴音乐组织结构以及逻辑思维,这些钢琴内在素养的锻炼,通常都需要对奏鸣曲这一重要的媒介进行应用。现阶段,我国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在对学生“双基”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对奏鸣曲的应用通常都以《小奏鸣曲》为主,该钢琴音乐作品是由克勒编写的。
在对奏鸣曲进行升华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乐曲,这是音乐作品完整性的体现。乐曲具有自身的思想和形象,学生在对乐曲进行弹奏的过程中,必须将自身的想象力进行充分的发挥,同时将自身的情感进行充分的释放。而对各种钢琴技巧的应用,也是弹奏奏鸣曲的基础[8]。
例如,在对克列门第《小奏鸣曲》op.36N03第一乐章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玄弹奏和断奏,在这两项训练过程中,学会需要有效的配合大臂和小臂的挥动,抓键感的培养需要对和弦弹奏进行应用,在以上基础训练的基础上,学生就能够灵活自如的把握弦跳音。而对琶音、音节等的训练,也有助于提升这一章演奏的质量。因此,双基在奏鸣曲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而通过奏鸣曲的教学,也更有助于提升地方本科院校钢琴课“双基”教学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同音乐专业学院相比,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存在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特点,因此,在提升其钢琴音乐素养的过程中,更应当注重对其理论知识以及演奏技能的“双基”训练。同时,要想提升教学质量,地方本科院校钢琴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模式,综合应用多种途径,为提升学生的钢琴“双基”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璇.基于全面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钢琴教学改革探析[J].艺海,2014,(11):142-143.
[2]郑国栋.音乐学教师教育类本科专业声乐课与钢琴课融合教学的改革思考——以钦州学院为例[J].艺术研究,2015,(03):116-117.
[3]柳月.展示·问题与对策——从第三届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谈音乐教学改革[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5,(04):122-124.
[4]周国安.对高师音教专业声乐、钢琴等技能技巧课实行“双选制”的利弊分析[J].艺术教育,2014,(02):48-49.
[5]李梓郡.浅谈高师音教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参加音乐教育大学生基本功比赛有感[J].黄河之声,2013,(20):28-30.
[6]马雁.高师钢琴课教学改革的构想——基于即兴伴奏能力培养的钢琴课教学[J].大舞台,2012,(02):215-216.
[7]杨洋.转型背景下高师钢琴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以肇庆学院音乐学院钢琴教学为例[J].肇庆学院学报,2016,(01):85-89.
[8]郭春蓉.关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钢琴课教学改革的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