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构建数学教学绿色环境
2013-08-12韩冬梅
韩冬梅
【摘 要】现代数学教学把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到了首要地位,这是与传统数学教学的最大区别。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依赖于动作、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因而,教师应从直观、形象化教学入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多动手操作、多用眼观察、多动脑思考,逐步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使两种思维能力得到和谐发展。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 开放环境 快乐环境
在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正确、丰富的表象,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由此可知,重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定能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小学数学学得最多的是数的概念。一年级从整数开始,五年级学分数,整数、小数和分数的逐步引进,都是只借助于实物、图形抽象、概括出来的。数的计算,也是学生用计算或算珠,不断实践中体会其运算法则的。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操作,认真观察、认真思维,从中去领悟数学的意义。从生态意义上看,任何富有成效的,高质量的教学过程,都必然存在着教与学双方的积极而有序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互关系。并且,教学双方的交互渠道是畅通可逆的,交互的内容是具有正面效应的。因此,在师生间构建教学过程的绿色环境,是推进课程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 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环境
当前,无论是小学数学教材还是数学习题,大都是以封闭为主的,方法唯一、答案唯一、条件唯一,这样使学生只是简单的感知知识,不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消化,遇到问题往往“在一棵树上吊死”,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教材和习题中存在很多可以开放的“点”和“块”,这就为教师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提供了环境和平台。
1.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一年级学生学习13-8,即“从13根小棒中先去掉8根,得到多少根小棒”,解决这一问题有几种方法,难道非让学生算减相加吗?其实不然,从13根小棒中先去掉10根,剩3根,再从去掉的10根中拿回2根,一共剩5根;从13根小棒中先去掉5根,再去掉3根,合起来一共去掉了8根,还剩5根,从13根小棒中拿8次,每次拿1根,等于拿走8根,还剩5根;从13根小棒中拿4次,每次拿2根,等于拿走8根,还剩5根。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得到了同一个结果,即13-8=5。对以上几种解法进行梳理,可以看出,剩下的5根与去掉的8根合在一起就是原来的13根。“算减相加”其实是对几种方法的概括,是对减法计算的本质认识,而这种本质认识如果脱离了学生的探究活动,也就失去了它的应用价值。这样分析以后,一个新的思路就呈现在面前,从学生的操作活动入手,对几种方法进行总结、剖析、揭示问题的本质,彻底改变教材中以“算减想加”束缚学生思维的教法。
2.习题训练的开放性
开放题的训练是教学开放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教师应挖掘数学思想方法、改变呈现方式、引进开放题,让学生参与训练,教师设计练习时,要多设计一些有实际意义和思考价值的开放性习题,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的习惯,发展创造性思维。
二 小学数学教学的快乐环境
愉快教学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把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作为基本要求,使数学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乐而忘返。
1.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声、色、光、动画等视听媒体优势,充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强化了学生的感性知识,而根据需要设计的交互式多媒体课件,学生手、眼、脑并用,自主探究,效果更显著。
2.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乐于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同时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最重要的途径。引入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不仅使数学学习妙趣横生,而且有助于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潜能。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让学生在一分钟内展开拍球、跳皮筋、记成语、默写单词、背诗词等活动,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们既体验了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又感受到了时间的珍贵,尽可能地使教学游戏化,这不仅是乐学的需要,更应是数学教学的一种发展方向。
3.适当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导入阶段的竞赛活动,可引导学生分析胜负原因,寻找规律,从而激发探究新知的欲望;教学新知过程中的竞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勤于动脑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巩固阶段的竞赛,对于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是十分有益的;拓展延伸阶段的竞赛活动,则属于数学兴趣活动的范畴,可培养学生将数学运用于实际生活能力及多种实践能力。
4.组织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利用学生身边的学具及常见的实物,利用电脑等各种凭借,引导学生多种器官协同活动,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习主体意识、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意义建构过程。例如,进行长方体的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利用自带的土豆进行实际的削、切,在操作中具体地观察感受思考长方体棱、面、长、宽、高等特性,认真填写观察记录,操作完成后,关于长方体的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这样的教学,学生自始至终兴趣都十分浓厚。
构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环境,急功近利是不行的,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同教学手段,创造并抓住时机,调动学生全程参与,就一定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心理环境和情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