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车往事

2013-08-06武彬

新理财·政府理财 2013年7期
关键词:公务车下属单位公车

武彬

司机老王,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老机关人。年逾五十的他,在机关开了30多年车,大半辈子都是在机关里度过。机关里的人和事,特别是围绕着公车发生的事,对他而言因为亲身经历而有着特殊的感受。曾给领导开过车的他说,领导的司机不同别处的司机,明面上有一份收入,暗里还有一份隐性的福利。

近几年推行的公车改革也许是公务车方面最大的变革,作为过来人的老王更是有着切身的体会,而且也有着复杂的心情。

提起这次变革对他们这群人的影响,老王毫不犹豫地说:“对机关的司机来说这次变革肯定是很不利的。因为领导的车取消了,所以就用不着司机了。像我们这样的老司机就面临着分流,而且以前给领导开车好处多多,现在这些隐性福利都取消了。不过,如果是凭良心说的话,改革确实是必要的,一下子给国家省了好多钱。”

据他介绍,就车辆维修保养等环节来说,没有明文规定,好多单位一年可以修好多次。更有甚者,有些车每年维修的费用都能买辆新车了!一辆车自己保养,一年不过2到3万,如果是公家的车就要达到5到6万不止,再加上司机的工资,过桥过路费、油费,最少也要10-20万。他认为,车改之后,当地一个月最多补贴2000元,着实省了不少钱。现在除了副厅级以上干部可以选择是否保留公务车以外,其他干部都完成了车改。他认为干部们愿意保留公务车,除了钱的原因外,公务车(配给他自己的车)还是有很大的便利的。比如各种维修维护等工作,如果是自己的车就要作为自己本人的杂物去完成,而自己的公务车是作为本单位的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不需要自己操心,既省心又省力。

司机是公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务车的变迁也是政府机关司机的变迁。老王承认,这个变迁对他们而言,“打击很大”。一方面,新招的司机,一般属于劳务派遣,人事关系都不在本单位;另一方面是老王这样的老司机,他们被分流到了下属单位继续开车,或者是一些服务物业部门,干着与原来毫不相干的活儿。

不过车改虽然过去了一些年头,老王还是发现效果没有达到政策的预想目的,甚至对一些部门来说影响不大。不少机关单位虽然改革,但形式上仍然换汤不换药。比如仍然有不少单位向下属单位“借车借人”,车是下属单位的,司机的人员关系也是下属单位的,因此“成功”的规避了政策的约束。

不少人士都表示,车改的不彻底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关键所在。有位机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当初文件里写的很清楚,机关下属单位可以参照(公务员)执行。”他认为其实下属事业单位也可以改革的,但是不少单位还是不愿意改。他一再强调只有彻底取消财务上的这项开支,才能真正“让上头不好意思伸手”。

猜你喜欢

公务车下属单位公车
行政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财务监管刍议
中央机关有多少辆公车?
给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画个像 之九将责任下移,“履责”变“推责”
关于构建高校下属单位财务控制体系的研究
对公务车的节能减排管理路径探析
“公车上书”不是“戊戌变法”开始的序幕
第二批公车拍卖总成交902万元
朱天勇
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公务车一定要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