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7α-OH-孕甾-4-烯-3,20-二肟的合成与结构归属

2013-08-06赵竹青张海霞孙冬梅陈志宝阮洪生葛文中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氢谱偶合甾体

赵竹青,张海霞,孙冬梅,陈志宝,阮洪生,葛文中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大庆 163319)

近年来,甾体肟衍生物因其抗炎、抗癌、抗真菌等独特的生物活性[1-3]受到广泛的关注。Sikharulidze M I 等[4]合成的一种二肟甾体对掷孢酵母、光华念珠菌、青霉菌、土曲霉、烟曲霉和尼日尔霉等多种真菌都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甚至同两性青霉素和抑真菌素作用相当。Deive N 等[5]从天然产物出发合成了一系列侧链不同、A 环饱和度不同的C-6 甾体酮肟衍生物,对小鼠白血病细胞(P-388)、人肺癌细胞(A-549)、人结肠癌细胞(HT-29)和黑色素瘤细胞(MEL-28)的细胞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胆甾醇侧链C-3 酮肟比其他类型的甾体酮肟抗肿瘤活性更高。田光辉等[6]合成的环氧孕酮-3,20-二肟对伤寒沙门菌50 127 株、鼠伤寒沙门菌50 013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5 925 株和肺炎球菌32 201 株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和灭活作用,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25 925 株和肺炎球菌32 201 株更为明显。

我们实验室合成了16α,17α-环氧孕甾烯醇酮肟、孕甾烯醇酮肟等一系列的甾体酮肟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7]。目前,对甾体二肟结构的全归属文献报道不多,现以17α-OH 黄体酮为原料合成甾体二肟化合物,通过1H NMR 和13C NMR 检测,对其结构进行详细解析,为进一步分析其活性起到参考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7α-OH 黄体酮、盐酸羟胺、95%乙醇、乙酸钠,实验所用各种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主要仪器

LABOROTA-4000 旋蒸仪。所有NMR 实验在Bruker AVANCE DPX-400 超导核磁共振仪上进行,样品以DMSO-d6为溶剂,TMS 为内标。

1.3 方法

17α-OH-孕甾-4-烯-3,20-二肟的合成路线如图1 所示。

图1 化合物2 的合成路线Fig.1 The synthesis route of the compond 2

将0.75 g 17α-OH 黄体酮(化合物1) 溶于75 mL 的95%的乙醇中,置于100 mL 的圆底烧瓶中,搅拌加热到70 ℃,加入1.20 g 乙酸钠和0.52 g盐酸羟胺,TLC 检测反应8 h。反应完全后加入蒸馏水100 mL,充分搅拌,待白色物质完全析出后,进行抽虑,真空干燥得到粗品。用乙酸乙酯∶石油醚=1∶2.5做淋洗剂进行柱层析分离得到0.37 g 产物17α-OH-孕甾-4-烯-3,20-二肟(化合物2),收率45.23%。

2 结果与讨论

2.1 反应过程讨论

反应是通过对反应时间、温度和反应物之间摩尔比的控制进行的。温度太高,反应产物的种类会增多,分离困难,因此温度控制在50~70 ℃之间。反应时间小于8 h 时,会生成单肟化合物,所以反应时间应该控制在8 h 以上,才能得到二肟化合物,原料:NH2OH·HCl=1∶3 时,3,17 位的酮基都能进行肟化,得到主要产物是二肟的甾体化合物。

2.2 化合物2 结构解析

对化合物2 进行1H NMR 和13C NMR 检测,并对其2D NMR 图谱相关数据(表1)详细解析,对1H NMR 和13C NMR 数据全归属。

表1 化合物2 的2D NMR 图谱相关数据Table 1 The 2D NMR data of the compond 2

续表1 化合物2 的2D NMR 图谱相关数据Table 1 The 2D NMR data of the compond 2

在化合物2 的13C NMR 谱图(图2)中显示有21个信号峰,结合DEPT 谱图(图7),推测有伯碳3 个,仲碳8 个,叔碳4 个,季碳6 个。

在1H NMR 谱图(图3)中,位于δ0.54、δ1.00 和δ1.73 三处的峰型都是单峰,并且质子数是3,所以判断这三处都是甲基峰。HSQC 谱图(图5)表明,δ15.1、δ17.5 和δ11.2 分别与δ0.54、δ1.00 和δ1.73 相偶合,与化合物1 的13C NMR 图谱相对比,可以将δ15.1和δ17.5 归属为C-18 和C-19 的化学位移。则δ11.2为C-21 的化学位移。而δ0.54、δ1.00 和δ1.73 可分别归属为H-18、H-19 和H-21。在1H NMR 谱中,δ10.39 和δ10.47 处的峰,与化合物1 的1H NMR 图谱比较,是肟羟基氢的化学位移。

图2 化合物2 的13C NMR 图谱Fig.2 The 13C NMR spectrum of compound 2

图3 化合物2 的1H NMR 图谱Fig.3 The 1H NMR spectrum of compound 2

HMBC 谱图(图4)中,H-18(δ0.54)、H-21(δ1.73)与δ84.4 处有交叉峰;DEPT 谱图显示δ84.4 峰为季碳,结合化合物1 的13C NMR 图谱,δ84.4 峰归属为C-17。根据HMBC 谱图,H-21(δ1.73)与δ157.9 处有交叉峰,则可将δ157.9 归为C-20 的化学位移。H-19(δ1.00)与δ152.7 有相关偶合,而在DEPT 谱图中,此处无峰,为季碳,因此可将δ152.7 归为C-5 的化学位移。与化合物1 的13C 谱图相比,δ117.8 处可归属为C-4,结合HSQC 图,把δ5.7 峰归属为H-4。

在HMBC 谱图中,H-18(δ0.54)应与C-12、C-13、C-14 和C-17(δ84.4)有偶合关系,H-18(δ0.54)分别与δ46.5、δ49.2、δ30.9 和δ84.4(C-17)有交叉峰,而DEPT 谱图中,δ30.9、δ46.5 和δ49.2 峰分别是仲碳、季碳、叔碳,因此可分别将其归属为C-12、C-13 和C-14。在HSQC 谱图中与δ30.9(C-12)对应的δ1.41 和δ1.76 归为H2-12 的化学位移,而δ49.2(C-14),相对应的δ1.76 归属为H-14。

图4 化合物2 的HMBC 图谱Fig.4 The HMBC spectrum of compound 2

HMBC 谱图表明,H-19(δ1.00)应与C-1、C-5、C-9 和C-10 有偶合关系。而H-19 与δ34.4、δ53.1 和δ37.4 处有交叉峰,在DEPT 谱图中显示,δ34.4、δ53.1和δ37.4 处分别为仲碳、叔碳和季碳,因此,可将其分别归属为C-1、C-9 和C-10 的化学位移。HSQC 谱图将与δ34.4(C-1)相关联的δ1.83 和δ1.24 归属为H2-1 的化学位移;将与δ53.1(C-9)相关联的δ0.77归属为H-9。

图5 化合物2 的HSQC 图谱Fig.5 The HSQC spectrum of compound 2

根据1H-1H COSY 谱图(图6)可知H-4(δ5.7)有δ2.27 有交叉峰,这是H-4 与H-6 的远程偶合作用,所以将δ2.27 归属为H-6,结合HSQC 谱图将δ31.7归属为C-6,而δ31.7 与δ2.19 处也有交叉峰,因此将δ2.27 和δ2.19 都归为H2-6。H-6 和H-7 直接偶合,根据1H-1H COSY 谱图将δ1.76 和δ1.41 归为H2-7,通过HSQC 谱图将δ32.1 归为C-7。

图6 化合物2 的1H-1H COSY 图谱Fig.6 The 1H-1H COSY spectrum of compound 2

HMBC 谱图表明,H-4(δ5.7)与δ18.5、δ31.7(C-6)和C-10(δ37.4)有交叉峰,将δ18.5 峰归属为C-2。结合HSQC 谱图将δ2.89 和δ1.95 归属为δH2-2。

在HMBC 谱图中,H-14(δ1.76) 与δ22.9 和δ35.7 两处碳峰有交叉相关,DEPT 谱(图7)中显示δ22.9 与δ35.7 峰分别为伯碳和叔碳,因此δ22.9、δ35.7 两处分别归属为C-15 和C-8。利用HSQC 谱图将与δ22.9(C-15)偶合的δ1.59 和δ1.13 归属为H2-15,而与δ35.7(C-8)偶合的δ1.42 氢峰归属为H-8。由1H-1H COSY 得知,δ1.72、δ0.92(H2-7)与δ0.77(H-9)和δ1.42 有相关偶合,H-8 的化学位移为δ1.42 得到证实。同时δ1.76(H-14)与δ1.59 和δ1.13两处都有相关偶合,H2-15 的化学位移得到证实。

图7 化合物2 的DEPT 图谱Fig.7 The DEPT spectrum of compound 2

H-15 应与H-16 直接偶合,在1H-1H COSY 谱图中,δ1.59 和δ1.13(H2-15)分别与δ1.39 和δ2.73有交叉,因此将δ1.39 和δ2.73 归属为H2-16,结合HSQC 谱图将δ32.4 归为C-16。将未归属的δ154.1季碳峰归为C-3,δ20.8 仲碳峰归属为C-11,通过HSQC 谱 图 将δ1.29 和δ1.52 归 属 为H2-11。在1H-1H COSY 中,δ0.77 (H-9) 与δ1.29 和δ1.52(H2-11)有交叉峰,证实H2-11 的化学位移,至此化合物2 所有的碳都得到归属。

化合物2 的1H NMR 谱中,低场的δ4.66 与化合物1 的氢谱图对比,是17 位的羟基氢的化学位移。结合HMBC 谱图,δ4.66 的氢与δ84.4(C-17)、δ32.4(C-16)和δ46.5(C-13)处的碳都有相关偶合,这也证明17 位的羟基氢的吸收峰。

在HMBC 谱中,δ10.47 处氢和δ154.1(C-3)碳相偶合,而δ10.39 氢与δ157.9(C-20)处相偶合,因此δ10.47 和δ10.39 这两处分别是C-3 和C-20 肟羟基氢的化学位移,说明化合物2 含有3、20 位两个肟基。

化合物2 的1H NMR 和13C NMR 数据全部得到归属,结果见表1。

3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甾体原料17α-OH 黄体酮合成17α-OH-孕甾-4-烯-3,20-二肟方法简便,反应条件温和,产物分离比较容易。利用核磁共振碳谱和氢谱对17α-OH-孕甾-4-烯-3,20-二肟进行结构鉴定,利用2D NMR 对其碳谱和氢谱数据进行全归属和详细的解析,为其他甾体二肟的合成、结构分析做参考。

[1]Pritish C,Archana M D,Papori G,et al.Synthesis of some new steroidal [16α,17α -d]-isoxazolines[J].Steroid,2005,70(4):494-498.

[2]Mathew P L,Bertrand L,Simon P N,et al.Anti-cancer activities of novel D-ring modified 2-substituted estrogen-3-O-sulfamates [J].Journal of Steroid Biochemistry &Molecular Biology ,2005,94(1):239-251.

[3]Delphine S F,Gillian M A,Christian B,et al.E-ring modified steroids as novel potent inhibitors of 17β -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1[J].Journal of Medical Chemistry,2005,48(18):5749-5770.

[4]Sikharulidze M I,Nadaraia.N Sh,Kakhabrishvili M L,et al.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several steroidal oximes[J].Chemistry of Natural Compounds,2010,46(3):493-493.

[5]Deive N,Rodriguez J,Jimenez C,et al.Synthesis of cytotoxic 6E -hydroximino -4 -ene steroids:structure/activity studies[J].J Med Chem,2001,44(16):2612-2618.

[6]田光辉,莱普辉,孙志锋,等.环氧孕酮肟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J].武汉大学学报,2012,58(1):45-48.

[7]王海英,葛文中.甾体肟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1,23(1):69-71.

猜你喜欢

氢谱偶合甾体
阿尔茨海默病血清代谢物的核磁共振氢谱技术分析
Study on related substances in ceftizoxime sodium
基于乙醇偶合制备C4烯烃的研究
非节肢类海洋无脊椎动物中蜕皮甾体及其功能研究
核磁共振氢谱在阿司匹林合成实验中的应用
核磁共振氢谱法分析食用油氧化产物
海洋微生物来源的甾体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菏泽市1例接种Ⅰ+Ⅲ犁脊灰减毒疫苗偶合猝死病例调查、诊断分析
紫玉簪活性甾体皂苷的制备工艺研究
改良CLSI M38-A2应用于皮肤癣菌对甾体皂苷敏感性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