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健身到体育素养:提高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新思路
2013-08-06朱俊伟张振东
朱俊伟,张振东
(郑州大学体育系,河南郑州450001)
从技术健身到体育素养:提高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新思路
朱俊伟,张振东
(郑州大学体育系,河南郑州450001)
从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到第九届大运会所引起的“冷思考”再到大运会“校长杯”评审规则的修改,这一系列事件都显示,我国大学生在体质健康发展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大学生的体质下降问题,纵观所有的研究成果,并参考大学的实际情况,认为大学生掌握运动技术不足是导致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即将走出校园,担负为国家服务的重任,大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也亟待解决.该研究以河南省高校为调查对象,从多视角、多层面来对大学生的运动技术的掌握现状进行研究,认为运动技术掌握不足是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技术健身;体育素养;体质健康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以河南省高校为调查对象,从多视角、多层面来对大学生的运动技术的掌握现状进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关于运动技能的文献资料,包括张洪潭的《技术健身教学论》,并通过中国知网等查阅、参考了二十多篇相关的科研论文和学术论文.
1.2.2 调查法,对郑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等4所高校的4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1.2.3 数据统计法,查阅资料,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相关的理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2 结果与分析
2.1 技术健身的概述
技术,指人类在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按照特定的目的,根据自然与社会规律所创造的、由物质手段(工具、机器、仪器等)和知识、经验、技能等要素所构成的整体系统;健身,是一种体育项目,尤指包括徒手或用器械的体操,体操可以增强力量、柔韧性,增加耐力,提高协调,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从而使身体强健.[1]由张洪潭教授主编的《技术健身论》一书中指出,“技术健身论,是强调体育课以虽具有却不追求而虽不追求却必有强化体质之功效的运动技术传习.”一方面主张通过运动技术学习而达到健身强体的目的,另一方面却又不主张运动技术学习与健身强体活动相结合.
2.1.1 技术健身的思想内涵.张洪潭教授在《技术健身教学论》一书中,对技术健身的定义做了新的诠释,认为体质论和技能论之争是贯彻在我国高校近百年体育教育系统中的基本矛盾,并借助了互补原理等思想提出了解决该矛盾的基本策略.书中指出,“体育教学,包含强化体质与传习知识两个相互独立的局部图景,此二者相对于各自所归属的上位系统来说,是不完整的但又是自恰的.”[2]同时,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共同对应于一个上位系统,即学校体育,二者相对于学校体育而言又是一个不完整的图景.当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时,它的主导功能必须在“加强体质”与“传习知识”二者之间择一而从,否则就必然违背逻辑法则.
2.1.2 当今学校体育教育存在的几种流派.围绕学校体育教学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还是以技能教学为主这一争论,学校体育在我国逐渐形成两大流派,即持认为学校体育主要是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的观点的被称为“体质派”;认为学校体育主要是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能的传习为目的的被称为“三基派”.更有一些寻求左右逢源者提出“结合论”,试图解决两者争执不下的局面,并且他们认为“增强体质和三基教学任务不应有主次之分”.
2.2 对大学生体育素养的研究结果
体育素养是指人们平时所具备的体育理论、知识和思想的水平.[4]王勇慧认为:体育素养是人的各种体育精神要素及其品质的综合,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品德、体育意识、体育个性、体育行为.[5]高校的体育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运动能力、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对郑州市4所高校的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素养普遍偏低,女生尤低于男生.
2.2.1 对大学生体质水平的研究结果.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是在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共同影响下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等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3]相比05年的小学生,由于大学生体育锻炼普遍低于中小学生,大学生过多地将时间用于上网、看电视、玩游戏机等,导致大学生的体质继续下降.2010年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19至22岁年龄组除坐位体前屈指标外,爆发力、力量、耐力、肺活量等身体素质指标继续下降.而肺活量作为评价身体机能的重要指标,下降尤为明显.如图1
图1 2010年相比2005年大学生体质对比图资料来源:我国第二、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数据.
2.2.2 体育知识的研究结果.在从体育基础知识、体育保健知识、身体锻炼知识、身体评价知识和各单项运动技术知识方面的调查结果中显示,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知识掌握程度偏低,尤其是体育保健知识,甚至是空白.如图2
图2 对大学生(非体育专业)体育知识的研究结果
2.2.3 对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研究结果
体育锻炼意识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指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理论和思想基础.主要由学生对体育运动意义和作用的理解以及参与活动的欲望和要求构成.
表1 大学生(非体育专业)自主参加体育锻炼情况一览表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自主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和参加体育比赛意识不足.其中同学们对上体育课和观看体育项目比赛稍微感兴趣,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和参加体育比赛的人数明显减少.大学生自主锻炼意识不足,一方面,高考的压力让孩子们基本上没了锻炼时间,到大学阶段,他们延续了高中的惯性,对锻炼仍不重视;另一方面,由于现在很多大学体育课的项目是选修,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全凭兴趣和爱好,势必会让他们偏门偏科,身体素质得不到全面的、均衡的锻炼和提高.比如说,长跑项目是很好的耐力锻炼科目,引体向上是很好的力量锻炼科目,体操是很好的柔韧锻炼项目,但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里,很少有学生会从事这些项目.
2.2.4 体育技能的研究结果
2.2.4.1 篮球运动中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的掌握情况.对郑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等4所学校的共300名男生和100名女生的几种常见的体育运动技术掌握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很不乐观,绝大部分同学对几种常见运动技能属于没有掌握和基本掌握的情况.如表2
表2 篮球运动中单手肩上投篮的掌握情况
从表2得知,在调查的几所高校的学生中,能熟练掌握篮球单手肩上投篮动作的只占13.3%,同学们大都停留在基本掌握和掌握一部分阶段;女生掌握情况更不乐观,只有1%的学生能熟练掌握这项技能.
2.2.4.2 网球运动中正手握拍击球掌握情况.正手击球是网球运动中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击球方式之一.在网球这项运动的所有技术中,正手击球的使用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对正手击球技术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就显得格外重要.
从表3得知,在被调查的几所高校中,同学们对网球的掌握情况普遍偏低,能熟练掌握正手握拍击球的男生有5.7%,女生有3%,被调查的学生中,普遍出现握拍不正确、击球点判断不准导致移动不到位、拍面角度控制不好、挥拍轨迹不明确的问题.
表3 网球运动中正手握拍击球的掌握情况
2.2.4.3 游泳运动四种泳姿中常见的蛙泳和仰泳的掌握情况.游泳学习作为获得健康的一种途径,学习者通过一定环境下的主动学习,使自己的认知能力、游泳技能等各方面都得到提高,相对于球类运动项目来说,游泳学习对学习者的体能、技术要求较高.本文通过对郑州市几所高校的大学生对常见泳姿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表4 游泳运动四种泳姿中常见的蛙泳和仰泳的掌握情况
从表4得知,大学生对常见的两种泳姿的掌握情况不太乐观,其中蛙泳的掌握情况好于仰泳.一部分是因为游泳运动方式与陆上运动项目相比存在明显的区别,游泳练习者在技术的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更重要的是我们很多高校受师资和场地的影响,没有开设游泳课程,极大影响了同学们技术的掌握.
从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受师资条件、经济条件、大学生体育意识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河南省大学生(非体育专业)对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偏低,甚至是空白,尤其是网球和游泳等一些有场地限制的运动.调查的几种运动项目中,篮球、网球、游泳的技能掌握情况成递减趋势.在我国,虽然各个大学几乎都有室内场馆,但是由于专业设置的原因,几乎所有大学都设置了体育专业,所以一遇到天气不好,室内体育场馆只能满足体育专业的学生上课,所以普通专业的大学生就没有上体育课的场所.加上很多高校没有开设游泳等一些对设施要求较高的体育项目和一些高校运动场地设施的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同学们对体育技能的熟练掌握.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知识和机能等方面的水平相比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持继续下降的趋势,大学生对各项常见运动技术的掌握情况也是不太乐观.
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运动技术不足,有历史、家庭、学校三方面的原因:
3.1.1 受一定历史时期,弱化学校体育中竞技能力思潮的影响,导致大学生运动技术掌握不足;另外,大学教师队伍中的运动技术下降,相比七八十年代的突出技术教学,现在的教师更多的是理论知识比较丰富,授课中技术教学不足,也导致大学生运动技术掌握不足.
3.1.2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家庭的溺爱导致他们怕苦怕累,不愿参加体育运动,更没有毅力去掌握运动技术.
3.1.3 教师、学生运动技术的欠缺与学校体育课程指导思想有关,学校本着“健康第一”的思想,重视对学生有氧运动的锻炼,忽视无氧运动(如爆发力、短跑等)的练习;出于安全方面考虑,停止开放一些带有危险性的选修课(如体操、田径的投掷项目等),这些都导致学生运动技术掌握不足.
3.1.4 纵观整个学习阶段,体育课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和延续性,学生从中学到大学基本都在重复学习同样的技术动作.
3.2 建议
3.2.1 把学生体质情况纳入对高校的评价体系中.使学校在体育教学中本着“健康第一”的基础上,突出技术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到两种锻炼身体的运动手段,培养学生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
3.2.2 在教师队伍中,要不断提升教师队伍中的运动技术水平.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并进行岗位考核,达到合格之后才能上岗.
3.2.3 在课程的考核中,要突出一定的技术难度,让学生通过课下一定时间的努力练习才能达到的程度.
3.2.4 在课程和教材的分配上,要突出一定的技术教学,保证技术学习的延续性,使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如篮球、网球、羽毛球等).使学生享受这项运动,实现快乐体育、终身体育.
〔1〕蔚世超.运动技术概念阐述[J].贵州体育科技,2011(4):44.
〔2〕张洪潭.技术健身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00:25-27.
〔3〕张洪潭.技术健身教学论源流纪[J].体育与科学,2009(5).
〔4〕薛岚.体育素养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
〔5〕余智.体育素养概念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5 (2):1.
G80-05
A
1673-260X(2013)03-01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