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苏南地区养老服务体系的调查及发展路径探讨*

2013-07-31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苏南地区养老老年人

刘 颂

(南京人口学院公共管理系 江苏 南京 210042)

苏南地区涵括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和镇江市等五市,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力最为强劲的区域,也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以综合发展为特点的经济、社会、民生三翼并进的发展高地。加快苏南养老服务体系的现代化建设,提升苏南模式的示范效应,是全面落实温家宝总理从战略高度提出的“整个苏南地区应该搞一个整体的发展战略规划”的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同时,也是实施省委提出的“民生幸福工程”的重要的实践举措。为了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我们以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对苏南地区现行的养老服务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苏南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情况

(一)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大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江苏省有常住人口7865.99万,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876.8万,占人口总数的10.89%,比“五普”上升21.3百分点。其中苏南地区,南京市有常住人口800.5万,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73.6万,占人口总数的9.2%,比“五普”上升0.78个百分点;苏州市有常住人口1046.5万,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89.1万,占人口总数的8.5%,比“五普”下降1.07个百分点;无锡市有常住人口637.2万,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60.5万,占人口总数的 9.5%,比“五普”上升 0.8个百分点;常州有常住人口459.2万,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44.9万,占人口总数的9.8%,比“五普”上升1.0个百分点;镇江有常住人口311.3万,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32.3万,占人口总数的10.3%,比“五普”上升1.7个百分点。

按国际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7%即为老龄化社会,苏南五市6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比例超过7%的国际标准值2.46个百分点,其中苏州市超出值最小(1.5个百分点),镇江市超出值最大(3.3个百分点)。说明在苏南五市中,苏州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低,镇江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南京、无锡和常州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大致相当。

苏南地区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十二五”期间还将进一步扩大,如果按户籍人口计算,苏南五市目前老年人口的状况见表1。到2015年,以无锡为例,预测该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将达到115万人,年均净增4.46万人,人口老龄化比例上升到23.17%;常住老年人口将超过120万人,常住人口老龄化比例将上升到17.70%。常州市预测到2015年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从2011年的73.42万增加到84.03万,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达到22.6%,2020年这一比例将超过25%。

表1 苏南地区人口老龄化情况(截至2011年底)

(二)高龄老人数量快速增长

据统计,2011年底,南京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为116.1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6.89%,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15.88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13.67%。预计到2020年,南京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将超过18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7.7%,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将达到24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15.5%。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数量的增长比超过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比,后者高出前者2.2个百分点。届时将会有更多的老年人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见表2)。而常州市2011年高龄老人比例已经达到了15%。再如镇江市,2006-2010年,平均每年有近1.7万人跨入老年人口行列,老年人口年均增长率为3.52%,与此同时,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的年均增长率则高至4.24%,超出前者0.72个百分点,2011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与老年人口的数量比也与常州市不相上下,达到14.9%。

表2 南京市老年人口年龄分布及其相对比例的变动趋势

(三)老年家庭空巢化程度高

2005年全国人口百分之一抽样调查,镇江市老年家庭空巢率为58.7%,仅城区就有4.3万老年人生活在空巢家庭里,其中独居老人超过1万人,独居率高达11.6%。预计到2015年,镇江市空巢和独居老年人口的数量将分别达到42万人和8.3万人。南京市2011年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7人,比全省平均水平(2.94)低0.17人,比全国平均水平(3.10)低 0.33人,比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92人减少0.15人。在老年空巢家庭中,60-69岁年龄段老年家庭近40%,且多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预计在今后的5-10年内,随着子女置业成家,这一比例将飙升至50%,2025年达到高峰。

(四)老年人口介助介护需求大

2010年常州市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中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的失能老人有7.54万人,预计到2015年,这一人数将增加到8.36万人,2020年再上升到近10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0.7%。镇江市200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全市老年人口中,生活能够自理的人数比为92.1%,需要介助的人数比为5.3%,需要介护的人数比为2.7%。其中,在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中,生活能够自理的比例下降到70.6%,需要介助的比例上升到19.8%,需要介护的比例则升至9.6%。

上述苏南地区老年人口的基本状况已然构成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严峻挑战,苏南地区如何在保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满足老年人的物质、精神和文化等方面的需求,确保老年人健康、快乐、幸福、有尊严地生活,是其面临的一项战略任务,而养老服务体系的科学性的制度安排则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苏南地区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真正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始于2000年,目前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说到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是钱的问题,是政府是否真正建立以服务为工作宗旨的问题,是政府是否把民生放在工作第一位的问题。苏南地区养老服务体系经过前几年的建设,取得了不少成绩,总体水平比较高,但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因为起步晚,推进力度不够,存在着较大差距。

(一)养老服务社会担当不足,个人负担重

与发达国家养老服务多由政府承担相比,目前苏南地区老年人口用于满足养老需求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个人,而目前苏南地区的老年人群的特点是,空巢独居老人多,中低收入老年人多,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多,他们中的许多人从国有企业退休或下岗,每月一千多的收入,仅够维持基本的生活所需,常常因无力支付养老机构费用而陷入养老困境。无锡市2009年抽样统计结果显示,全市有10%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机构的愿望,但因家庭无力支付费用等原因实际入住的比例不到2%。据南京市2011年的一项调查,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仅有2.5%的人享受政府购买服务,而财政补贴每月每人仅189元,部分经济困难的高龄独居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个人问题或家庭问题,而是社会问题。中国的明天要美好,首先是老年人生活要美好,而老年人生活要美好,首先是养老服务要到位,要让老年人有能力养老。

(二)养老服务床位少,结构不合理

目前苏南地区养老服务床位缺口大,总量不足,以南京市为例,截止到2011年底,南京市每千名老人的床位拥有率为28.5张,到2012年增加到30张,到2015年,才能实现每百名老人床位拥有率5张,2020年达到发达国家的下限,每百名老人床位拥有率5张,发达国家一般是每百名老人床位拥有率5-7张,高福利国家为7-11张,也就是千分之70张到110张,相比之下,苏南五市的差距相当大,如果在农村老年服务床位少的问题尤其突出。而另一方面的问题是,床位结构不合理,护理型床位偏少,养老型床位偏多,而客观情况又是有护理需求的老年人数多,有机构养老需求的老年人数少,于是,一方面是一床难求,有护理需求的老年人不得不排长队等待入住,需求无法得到及时满足;另一方面是床位大量空置,很多养老机构的床位利用率不到70%,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如常州市,全市养老机构中,四分之一的机构入住率在50%以下;12.9%的养老机构床位实际使用率在30-50%之间,12.9%的养老机构床位使用率在30%以下。

(三)养老服务投入不足,财政支持力度不够

目前苏南地区对养老服务的财政支持力度普遍不够,投入不足,由此导致政府购买服务不到位,束缚了居家养老的发展,及民办机构发展缓慢等。如南京市,2011年政府对居家养老的财政补贴为每人189元/月,与老年人养老所需差距较大。相对于同类城市,南京市在床位补贴和运营补贴两项上其标准也相对偏低。如床位补贴标准为1000元/张,杭州市的标准是1500元/张,宁波和深圳更是高达10,000元/张,分别是南京市的0.5倍到10倍。运营补贴南京市的标准为每位入住老人60元/月,杭州的标准是120元/月,深圳130元/月,整整高出南京市1倍或1倍以上。镇江市“十一五”期间新建及改扩建50所农村敬老院,累计投入资金5439万元,平均每年投入仅1087.8万元。每建成一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只能获得1-3万元补助。政府财政投入力度远远跟不上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速度,难以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

(四)养老服务水平低,服务质量不高

这方面的问题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养老服务从业者的年龄偏大,多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的服务机构服务人员的年龄甚至在60岁上。南京市,58.7%的民办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为50-60岁的下岗女工或农村妇女,其自身就是老年人;二是从业人员中许多人来自农村,文化程度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专业技能缺乏,专业化程度低。三是由于护理工作待遇低且工作强度大,导致人员流动频繁,专业培训很难到位,养老服务长期在低水平、低质量上徘徊。如无锡市,绝大多数护理员只有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具备中级以上资质的护理人员占比不到5%。全市134家养老机构中,有专业社工的养老机构不足20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每年还约有20%以上的养老护理员流动或离职,养老机构缺岗率达10%以上。

(五)养老服务制度不健全,缺口较大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苏南地区在养老服务制度方面存在着制度单一,宏观指导性文件多、微观操作性规章少等不健全问题,集中在:(1)缺少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我国至今没有出台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达国家不仅很早就设有这个险种,而且有的国家还以政府强制性行政手段推进实施,有的国家还对缴纳该保险的人提供适当补贴。(2)缺少完善化的社会福利制度。目前苏南地区老年人福利少得可怜,只有免费乘公交和逛公园,而随着公园日渐全社会免费,老年人社会福利所剩无几了,如何让老年人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需要出台相应制度加以保障。(3)缺少老年服务绩效评估制度。政府对老年服务机构的管理需要一系列可操作的指标和完整的指标体系,不能空口说话,通过评估强化管理是发达国家一贯的做法,奖优罚劣,优胜劣汰,才能有效地促进养老服务质量的逐步提升,确保老年人能够得到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

三、苏南地区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路径探讨

概言之,苏南地区养老服务发展到今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现代化,即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以人为本,以民生为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老年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为重点,以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为目标,提高老年保障标准和统筹层次,推进城乡保障制度接轨,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为基础内容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现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养老服务体系现代化的建设目标,使老年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可以考虑的发展路径:

(一)用国际化视野、开放性思维,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与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历程比我国长,在解决养老问题上积累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梳理开来为“五个关键词”和“七个核心理念”。

1.五个关键词

(1)平等。老年人在本质上不是老的“人”,而是“人”,有权力公平享受发展进程中“种种好处”。这样说的意思并不是指老年人可以“坐享其成”,而是要将老年人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卫生、安全、交通等纳入社会整体发展目标,“消除任何排斥或歧视老年人的做法”。

(2)参与。从工作中退下来的老年人“仍然是他们家属、亲友、社区和国家的积极贡献者”,“在家庭和社区发挥关键性的作用”。他们技能、经验和智慧的施展不仅“首先改善自己的条件”,更促进“社会条件的改善”,老年人参与社会所能创造的价值“无法以经济尺度来衡量”。

(3)发展。通过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使老年人能够更好地“与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和社会连结在一起”,降低或减少“晚年时被排除在社会之外的风险”,“促进享有各种权利并增加获取服务的机会”,改善老年人经济上的自给自足能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健康。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且能平等享受的健康照料和服务,使之能够在延长健康生命的期间,改善生活品质,预防疾病,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以健康和幸福的状态度过老年阶段,充分保持老年人作为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5)支持性环境。政府在老年工作中具有“中心作用”,通过制订或强化政策,鼓励“建立在互惠和相互依赖原则基础上的社会机构”,“促使公众承认老年人的智慧和作为”,创造一个充满支持性的社会环境,使老年人能够便捷地得到所需要的各种服务,如生活照料、精神关爱、心理抚慰等,从而提高或延长独立生活能力,减少住院率,推迟进养老院的时间。

将以上五个关键词合在一起,当今世界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主旨清晰地凸现出来,即在政府的主导作用下,通过有效政策和一系列改善性措施,激励社会各方通力合作,为老年人创造平等、参与、发展、健康和支持性的社会环境,努力维护老年人生活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努力避免老年人偏离或过早地偏离正常的生活轨道(离开家庭住进医院或养老院),降低老年人的生命风险,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使每一位老年人在人生的这一特定阶段都能够安全而有尊严的生活,并进而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2.七个核心理念

(1)充分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是发达国家建构养老服务的最基本出发点,也是最基本的理念。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的需求,绝非单纯的“老年人要什么,于是,我们给什么”的问题,在本质上,是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对人的生存价值的尊重,离开这种尊重,一切服务都是没有意义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在需要问题上,必须认识到的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一切差异中最重要的差异”,满足需要不是“填充空洞”,尤其不是“由其他人从外部填充的”空洞,满足的本质是“整合的”,“帮助人形成生活方式”,“他作为社会存在、社会一员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构建是满足需要的要义。因此,就养老服务体系现代化而言,在满足老年人需要问题上,需要有一个从传统到现代有转型,即从“你要我提供”转变为帮助老年人形成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使其能够在这种生活方式下健康的、自主的、乐观的生存,保持人生的独立与完整。

(2)高度重视健康促进。在经历了长期的人口老龄化之后,发达国家意识到,“健康对于社会经济增长和提高竞争力都是一个重要因素”,他们的客观实践也证明,投资老年人的健康的潜在收益比年轻人大。如瑞典提出:“我们必须创造条件,使老年人直到高龄始终保持身体健康”,“促进老年人的健康永远不会为时过晚——促进健康干预,延长人的寿命,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同样适用于高龄老人”。美国认为,之所以需要保持老年人身体健康其理由在于:老年残疾和疾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残疾和疾病老年人占用的医疗和照料费用高于健康老人,如果老年人保持健康,医疗和照料费用就会下降;健康老人更有条件继续留在工作岗位上,从而减少社会保障开支;有些残疾或疾病老年缺少自我照料条件,需要政府承担,从而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为此,美国各州都开展了老年健康项目,如“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和“强身项目”,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3)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保持老年人生活的独立性。保持老年人生活的独立性,尽可能延长老年人在家庭生活的时间,尽可能推迟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时间,是保持老年人个体的完整性的重要条件,它不仅可以让老年人更多地体验到人生的幸福和快乐,还能够有效的减少社会养老成本,实现老年养老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因此,保持老年人生活的独立性这一点为发达国家高度强调。为此荷兰提出:“健康的老龄化社会是建立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保持身心健康的基础上的”,并设立了六项基本原则,如鼓励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要让老年人有充足的经济来源以保持独立生活,以及为了能够让老年人获得独立生活,向老年人提供各种支持性服务等。

(4)提供多元化服务。在这方面,日本新开发了三个维度的养老产业,包括养老设施和机构、老年房地产、老年护理服务业、老年服饰、老年食品、老年医疗等在内的本位产业。来自于老年人深层需求的娱乐、学习、旅游、医疗保健、营养保健、心理咨询等在内的相关产业。老年储蓄投资理财产品、老年地产的倒按揭等金融产品,寿险产品的证券化产权产品、长期护理保险产品、老年融资等资本市场等在内的衍生产业。这三种产业相互补充,可形成经济和社会效益良性循环,共同促进银发产业发展。

(5)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是当今发达国家在养老问题上的共识。2002年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中明确提出,老年人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中介,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构成了社会的生命线。“从工作中退休下来的老年人和那些患病或有残疾的人,能够仍然是他们家属、亲友、社区和国家的积极贡献者”。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和发展、为能够工作和需要工作的老年人提供机会、让所有老年人都有机会终身“继续学习”,是21世纪老龄化社会所需要的行动目标。在这个目标下,澳大利亚提出:“鼓励澳大利亚老年人成为社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韩国制订了一部提高老年人IT能力的法律;荷兰将“老年人要尽可能长时间地、积极地为社会做贡献”列为老龄化社会的基本准则等。通过这些制度和举措打通老年人参与社会的通道,使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在此过程中提高健康水平。

(6)尽可能长时间地让老年人留在家里。家是老年人最理想的养生之地,是充满亲情和回忆的地方,发达国家一致认为,尽可能延长老年人在家里颐养天年的时间是最符人性的养老服务。因此,“家”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落点。如美国,制订有“老年人全方面照料计划”,服务对象是年满55周岁的人,这些的由其所在州证明,他们的确需要护量院的照料,但又能安全地生活在家里,于是,由“老年人全方位照料计划”安排服务人员上门服务,服务项目有:日托、医疗、家庭保健、处方药、交通、社会服务、医疗专家服务、暂托服务、必要时联系入院和护理院服务等。这个计划已经由城市扩展到乡村,由于在乡村推行此计划更多地要依靠老年人的家人、邻居、朋友、教友、志愿者等,政府提供一定的补贴。

(7)养老机构社区化。经过长期的实践,西方开始认识到传统养老机构的格局和环境是一个“缺乏支持和爱心”的地方,给人的印象是消极的,死气沉沉的,“一个人走向死亡的场所”,于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注意对养老院进行改造,如美国,提出“建设新一代老年人生活社区”,包括三个元素:第一,形象:新一代老年人生活社区是一个鼓励老年人不断提高身心健康的地方,老年人成为社区一分子后,就与兴趣相投、相同经历的同龄人生活在一起,整个设施不但是为了帮助老年人活下去,更是为了让他们能享受生活。第二,舒适。新一代老年人生活社区是一个很温馨的地方,利用创造性的设计和建筑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第三,照料质量。有专门设计的项目提供医疗和监护;健康饮食和锻炼计划;志趣相同的老年人进行互动的机会;娱乐和购物的机会;感情和精神支持;接触现代技术的机会;接受教育的机会。通过以上三个元素,造就出一个十分和谐和令人精神焕发的环境,一种安全的、家庭般的气氛,显然,养老机构的建设格局和建设思路已经开始转型。

(二)按照老年人口不同的经济、生活状况,分类分层服务

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这个特定的角度,可根据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和自理能力把老年人分成三种类型:

一是经济收入中等及以上,并且有稳定的收入来源(退休金或养老金),身体健康,自理能力完备,与家人生活在一起,这类老年人,我们称之为“全能老人”。家庭是这类老年人获取照料的来源,家庭成员是老人照料的提供者。老年人依靠养老金和社会保障支付所需的生活和照料费用,政府无需提供额外的支持。政府所需提供的服务为支持性服务,如与社会发展同步增长的养老金、完善的社会保障、以及为老年人的活动提供场地、提供社会参与的机会,精神关爱,以及体育器械、开办老年大学、奖励义工和志愿者等。在这类服务上,政府投入低。

二是经济收入较低,自理能力有所减弱,但依然保持完整并未丧失,年龄偏大的老年人,他们与家人生活在一起,或者自愿独自生活在家里,这类老年人,我们称之为“扶助老人”。这类老年人的部分照料需求已经超出家庭的承载力,需要得到来自社区的帮助,因此,家庭和社区是这类老年人照料的共同提供者。由于其本身的缺失,在经济来源上,除了老年人自己的养老金和社会保障外,还需要政府提供适当补贴。政府向这类老年人提供的服务为增长性服务,服务的目的在于尽可能长时间的保持能力完整性,提高生活质量。服务内容如日托、康复、家庭护理、家务服务、健身运动、房屋改造、无障碍设施建设、“一键通”、“安康通”、助购助医、老年餐桌等。在这类服务上,政府需要做出较多的投入。三是失能老年,这里的失能老人,包括三种类型,一是经济失能(低保及低保边缘户);二是机体失能(多发于高龄);

三是照料缺失(独居)。由于这类老年人的特殊性,机构成为向这类老年人提供照料的来源,政府是照料开支的主要或唯一承担者,服务内容为医疗、康复、临终关怀等,他们中的许多人终身以机构为安身立命之所,因此将这类服务称为“赡养性服务”。这是政府在这类养老服务上支持数额往往很高。

(三)从政府社会责任出发,建构八个平台,提供六大保障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政府是养老服务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的作用为发达国家所高度强调。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理人,政府的作用在于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向全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与非公共产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三非性”,即非赢利性,提供者不以赢利为目的;非竞争性,受益者之间没有利益冲突;非排他性,不存在“如果不支付具有激励性的价格,就被排除在享受某个产品或服务之外”的情况,也就是说,全社会成员能够平等地拥有和享用公共产品,不会因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社会身份、教育程度、甚至是年龄、性别、健康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在这一点上,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理人,确保社会产品分配的平等性是其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作为政府,有责任为老年人建构起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我们理解,这里“完善的”表现在八个平台、六个保障。所谓“八个平台”,即老年人服务照料平台、老年人健康呵护平台、老年人综合救助平台、老年人社会参与平台、老年人精神关爱平台、老年人安全守护平台、老年人权利维护平台、老年人信息管理平台。所谓“六个保障”,即法律保障、制度保障、社会保障、服务保障、环境保障和人力资源保障。通过八个平台和六个保障建设实现老年服务体系完善性。

(四)坚持多元化切入养老服务

现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技术路径应该是多元化切入,既有软件建设,也有硬件建设;既有物质服务,也有精神服务;既有健康满足,也有自我实现满足,覆盖老年生活的各个方面,让老年人全面受益。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全球老年友好城市指南”,可以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元素析解为以下六条:

1.室外空间与建筑。具体包括:环境整洁,有随处可及的卫生间和休息座椅。交通规划合理,道路防滑,信号灯时间能保证老年人从容通过。公共设施标志明显,方便寻找。出入建筑无障碍,照明系统完善。公共安全有保障。

2.居住条件。具体包括:居住开销在老年人可承受范围之内(包括水费、电费、燃气费、物业费、垃圾费等)。房屋结构合理,地面平坦,走廊宽度方便轮椅通过,浴室、厕所和厨房设计合理,空间面积足够老年人自由活动,基本设施齐全。生活服务设施便利可得,服务者合格可靠。

3.社会参与。具体包括:建有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各个年龄和各种爱好的人共享的空间和设施,如公园、娱乐中心、学校、图书馆、活动中心等,鼓励代际互动,鼓励相互交流。提供广阔多样的选择,吸引具有各种潜质的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调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各种参与所在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机会,包括志愿服务和就业机会。各级政府在制定社会政策特别是有关民生和老年政策时,吸纳老年人参加,让老年人有机会能够为社会政策、方针、计划的制定做出贡献。

4.社会包容。具体包括:加强公众教育,增进人们对老年人的了解,增进人们对尊老的社会文化价值的认识,提倡尊老爱老。在公共服务机构如银行、商场、医院、以及公交车上,设有专为老年人考虑的服务和设施。在各项社会政策中增加老年服务方面的内容。

5.社区支持。具体包括:为促进、保持和恢复健康向老年人提供充分的支持性服务,如卫生保健、生活料理、家政管理、精神抚慰、以及代购和陪护等。自建或借助其他社会力量建设各种场地和设施,满足老年人的健身、娱乐、学习、社会交往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定期访问孤独老年人,在他们与社会之间建立联系。培训和管理服务人员和志愿者,使之掌握相应技术和沟通技巧。制定紧急预案,从容应对突发事件。

6.健康服务。具体包括:医院、卫生保健院、养老院、疗养院等为老服务的机构健全,设施完备,交通便利,医护人员专业水准高,敬业尊老。提供家庭护理,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定期进行老年健康知识宣传,科学保健,科学用药,科学健身,提高老年人的科学健康素养。鼓励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

以上六个方面搭建了一个从家里到家外、从物质到精神的服务框架,这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思路。

猜你喜欢

苏南地区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探析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