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化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2013-07-29董敏
董敏
摘要: 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教材及各种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本文就化学新课改时如何从培养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以及提高阅读质量等三个方面来探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 阅读能力;培养;掌握;提高;化学
一、培养良好的化学阅读习惯
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课前阅读教材,找到重点和难点,然后再认真听教师讲解而在实际学习中,很多学生并没有课前阅读的习惯为此,我们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课前阅读的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阅读,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要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布置阅读作业时,可结合教材,讲一个故事或做几个有趣的实验,从中提出一些有吸引力的问题,从而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要阅读的材料产生兴趣,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布置学生阅读“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这一节时,可以布置一个实践活动:你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其中使用了哪些纯金属?使用了哪些合金?
其次,要不断提高阅读要求和水平阅读要求要十分明确具体,不仅要使学生明确阅读范围,更要使学生明确通过阅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在开始阶段,可将这些要求编成具体问题告知学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完成训练一段时间后,可将阅读提纲发给学生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可要求学生通过归纳教材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自己提炼出阅读提纲,达到提高阅读水平的目的
二、掌握科学的化学阅读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已广泛被广大教师所接受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又怎样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一要重视结果,但更要重视过程许多学生在阅读化学教材时,十分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能熟记,但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引出过程、推导过程不清楚;对化学实验的结果能熟记,但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及操作原理记不清楚等
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律”这一原理时,学生对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记得很牢,但对为什么呈周期性变化却不是很清楚,不重视教材对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原因的阅读理解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实际上是很肤浅的所以,教师在阅读指导中,必须要求学生十分重视对化学过程的正确理解,阅读时不仅要知道结果,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过程这也与新课改所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理念相吻合
二要重视普遍性,但更要重视特殊性在课堂阅读指导中,教师要十分重视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事物的规律例如,在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时,可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出同一类有机物的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增大这一规律找出事物的普遍性规律十分重要然而,对事物的一些特殊性,由于学生在阅读时常常不十分注意,所以,教师在阅读指导中更应要求学生引起重视例如,上面讲的例子中,卤代烃的密度变化就不符合上面讲的一般规律,正好相反问题的特殊性学生往往容易忽视所以,我们在阅读指导中应要求学生学会使用比较的方法,对同类事物不仅要比较它们的相似之处,联系之处,更要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特殊之处
三要重视文字叙述,但更要重视表格、插图不少学生在阅读化学课本时,能够仔细阅读文字,重视结论,但对课本中的表格、插图就一带而过而实际上,化学课本中的表格材料却十分重要,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材料而这些数据、材料是学会分析问题的重要途径,是说明化学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课本中的一些插图能够使一些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我们一目了然
三、提高化学阅读的质量
有了好的阅读习惯和科学的阅读方法,教师还要着重从下列三个方面进行指导以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
一是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首先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疑点、发现问题例如,工业上为什么用电解熔融的AlO3制铝而不是用AlCl3?但工业上又为什么用电解熔融的MgCl制镁而不是用MgO?对学生发现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思考、集体讨论等方式解决其次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要多联想、多角度思考
二是注重分析应用学生阅读的根本目的是分析应用,使学生从知识的掌握过程逐渐过渡到知识的应用过程在这个阶段,教师仍要注意循序渐进一般情况下,应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习题,然后再利用有关课外阅读材料及信息给予题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信息给予题,由于题目给出的信息往往是学生在课本中没有学过的配合有关教材内容,让学生阅读、练习这类题目,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开阔眼界,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对这些题的求解,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从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江西省九江外国语学校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