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基础教案编写的几点体会
2013-07-27席耀川
席耀川
(海南省卫生学校,海南 海口 570311)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1]。备课不是只翻翻教材,查阅一下资料,而是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同时要编写教案。教案,也称为“课时教学计划”,它是教师备课的书面成果,是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是教师上课的主要依据。教案反映了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总体设计和思路。同时,教案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尤其是教学态度认真与否的重要尺度。因此,编写好教案是保证成功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下面结合王怀生[2]主编的《解剖学基础》教材第八章第一节“视器”,就如何写好教案谈谈几点体会。
1 要“理解教材,了解学生”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基本依据,是直接为培养目标服务的。编写教案绝不是对教材简单的重复、缩写,也不是抄写教学参考书,而是在深入理解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有关资料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的书面记录。首先,教师必须吃透教材,了解教材的全部内容及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所授专业的要求来评估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在此基础上,再具体分析、确定每一课题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并进一步安排教学过程和组织教学内容。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备课过程中还要了解学生、学生所学的专业、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等。综合这两方面,才能编写出科学、合理、实用的好教案,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做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如教材[2]中有关“房水”的描述:眼房是角膜与晶状体之间的空隙,被虹膜分隔为眼前房和眼后房,借瞳孔相通。房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于眼房内。房水由睫状体产生,自眼后房经瞳孔到达眼前房,然后经角膜与虹膜之间的虹膜角膜角(前房角)入巩膜静脉窦,最后汇入眼静脉,此过程为房水循环。房水有营养角膜和晶状体以及维持眼内压的作用。
很长的一段话,如果把它抄录到教案中,再应用到课堂,效果可想而知。这样的教案只是照搬教材,就没办法突出重点。一大段的描述,概括起来就包含4个知识点:房水的特点、位置、作用及循环途径。这样归纳、总结出来,学生会一目了然(见表1)。
其中房水的产生及循环途径是重点,也是难点问题,如何在教案当中突出重点,怎样解决这个难点?房水是液体,模型做不出来,让学生想像水在眼房内动起来,学生也想不到。笔者在教学活动安排中,用动画演示的方法,以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看到房水在哪里产生,经哪里到什么地方。这样难点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 要“突出纲目,启智导学”
编写教案不是把要讲的东西都写下来,那教案就变成讲稿了。而是要把传授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采取的步骤等列出纲目,理出思路。同时要在教案中着力写出启迪学生智慧,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达到无师自通和举一反三的效果。这一点笔者是这样处理的。教材[2]中“眼球内容物”的原文如下。
眼球内容物
(一)房水
……
(二)晶状体
晶状体位于虹膜和玻璃体之间,呈双凸透镜状,富有弹性,无血管和神经。晶状体借睫状小带与睫状体相连。曲度可随视物远、近不同而改变。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因本身的弹性回缩而变厚,屈光能力增强,使进入眼球的物象能聚焦于视网膜上。视远物时,睫状肌松弛,睫状小带被拉紧,使晶状体变薄,屈光能力减弱,物象仍聚焦于视网膜上。
(三)玻璃体
玻璃体是无色透明的胶状物质,填充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除具有屈光作用外,还有支撑视网膜的作用。若玻璃体发生浑浊,可影响视力。
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3部分,前面已经把房水的特点、位置及作用列出纲目,此处可以要求学生“依葫芦画瓢”,将晶状体、玻璃体的特点、位置及作用总结出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该部分内容的教案见表2。
3 要“依纲扣本,有所创新”
编写教案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内容。有些教师没有吃透教材,没有精心准备教案,真正站到讲台上的时候就慌了神,不知道怎么讲课,笔者也有遇上过这种情况。教师不可能“僵”在讲台上,这时候的处理方式就是照本宣科,念完了事;或者草草勾划一下重点,然后要求学生自己看书……结果使学生乘兴而来,失望而归。很多学生都反映基础课难学,知识枯燥无味,晦涩难懂,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学生为什么产生厌学心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的做法是在备课过程中把相关的临床知识融入到教案中,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房水”的时候,笔者会提到“青光眼”;讲“晶状体”的时候,笔者会融入“白内障”、“光明行动”等临床疾病知识。学生对临床疾病好奇心很强,兴趣高,注意力也集中,教学效果很好(见表3)。让笔者感触最深刻的一次是讲成人教育护本12、13班的《人体形态学》之心脏解剖的内容时,笔者把现在临床有关冠心病的“支架介入”治疗和“心脏搭桥手术”治疗融入课堂。课后,有位40多岁的护士对笔者说“今天来上课真值得,我在临床一线工作已经20多年了,以前对‘心脏搭桥手术’只是听说,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今天才明白原来‘心脏搭桥手术’是这样做的。如果我今天没有来上课,可能我一辈子都不会明白这个问题”。
在教案中加入新课导入语,很多教师的教案都没有这一项。如果教案中没有准备新课导入语,上课就可能是单刀直入:“同学们,打开课本第几页,我们今天讲……”。此时,有些学生还没有将思绪集中在课堂上,可教师已经直奔主题了,这样效果也不会很好。精彩的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良好开端。精彩的导入能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主动进入探索空间,将教与学的注意力紧紧抓住。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讲课题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深思熟虑地选择各种方法,使学生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引导学生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笔者就在该节教案里,增加了相应导入语(见表4)。
4 要“及早准备,尽力完善”
教案是课前对教学设想的方案,要早写好教案,利用充足的时间,反复检查,认真修改。教案能否行之有效,还得经受课堂教学的检验。因此,每教完一次课或一个班应及时回顾小结,检查教学效果(从授课时学生的表情、课后学生的反映以及学生的作业等方面去分析),及时地写出本教案实施的得失体会。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改进教法,以便“推陈出新”,使教案不断完善。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是靠每一堂课的实践日积月累地提炼出来的。
表3 “眼”的解剖结构与临床疾病联系示例
表4 “眼”的结构导入语示例
[1]邵宗杰,斐文敏,卢再金.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王怀生,李召.解剖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