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六穴矩阵针灸治疗髌下脂肪垫损害68例临床观察
2013-07-26孙堆仓贾平叶郑访江
孙堆仓,贾平叶,郑访江
(1.甘肃省庄浪县中医院针灸科,庄浪 744600;2.庄浪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庄浪 744600;3.甘肃省中医院,兰州 730000)
髌下脂肪垫损害,是因髌骨下脂肪垫的无菌性炎症病变,而引起膝前痛及膝关节功能受限的临床症候群。膝关节是人体关节中负重最多、运动量最大关节[1],髌下脂肪垫在活动过程中最易受到摩擦而损伤[2]。该症起病缓慢,初为膝部不适,酸楚、凉感及隐痛;关节不稳,行走无力易跌跤。病情时轻时重,最后发展为持续性局限性膝前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于2009年6月至2012年5月采用矩针针灸治疗68例髌下脂肪垫损害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68例全部经X线或CT检查排除膝关节其它病变和关节、韧带损伤,滑膜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结核及肿瘤。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最大者67岁,最小者26岁。
1.2 针灸治疗 笔者曾于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采用针灸治疗髌下脂肪垫损害者89例,主要是以髌骨周围穴为主,鹤顶、取犊鼻(外膝眼)、阿是穴二个[内膝眼,中膝眼(内膝眼与外膝眼连线中点直下髌骨下缘处)](图1)。本研究采用已故陇上名医、原甘肃皇甫谧针灸研究所所长金安德主任医师创立的矩针针灸法。以髌骨周围穴为主,鹤顶、阿是穴二个[上内膝眼(髌骨上内侧缘处)、上外膝眼(髌骨上外侧缘处)]、取犊鼻(外膝眼)、阿是穴(内膝眼,中膝眼),六穴共同构成一个矩阵,称之为膝六针(图1)。针刺手法:患者取平卧位,膝关节下垫一约3~5 cm软垫,针刺穴位消毒,采用1.5~3寸毫针,鹤顶、上内膝眼、上外膝眼分别沿髌骨上缘呈扇形向下平刺直至髌骨下脂肪垫处,行提、插、捻、转等手法;持续行针,针刺强度较强,使患者感到髌下局部酸麻困胀或触电感。犊鼻、内膝眼,中膝眼分别沿髌骨下缘呈扇形平刺直至髌骨下脂肪垫处行提、插、捻、转等手法;持续行针,针刺强度较强,使患者感到髌下局部酸麻困胀或触电感,并使所有针尖都刺向髌下脂肪垫,再在每一针的针柄上装一艾柱点燃,待艾柱燃烧完,针体完全冷却后起针。7 d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休息2 d再行下一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经治疗膝前痛完全消失,膝关节功能恢复,能够正常工作;有效:经治疗膝前痛及膝关节功能受限症状明显减轻,但劳累后有轻微酸痛;无效:经治疗症状及临床体征没有明显改善。
图1 针灸穴位(右侧)
2 结果
68例中,治愈61例,好转5例,无效2例。治疗次数最少者1次,最多者11次;治愈率97.06%。
3 讨论
矩针针灸是金安德主任医师学术思想的精髓,思考的是如何使每一个针刺穴位的效能最大化,发挥位于病灶空间的穴位群之间的协同治疗作用。“矩阵”一词来源于数学,指将一些元素排列成若干行,每行放上相同数量的元素,就是一个矩阵。从多维问题的事件中,找出成对的因素,排列成矩阵图,然后根据矩阵图来分析问题,确定关键点的方法[3]。它是一种通过多因素综合思考,探索问题的好方法。
髌下脂肪垫呈三角形,位于膝关节前方、股骨、胫骨与髌骨之间的楔形间隙中,并充实该中间区。其功能是在膝关节活动中起着衬垫、润滑和缓冲关节软骨面摩擦的作用,以保证膝关节良好地活动功能。在髌尖粗面脂肪垫附着处,因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而发生无菌性炎症病变,其损伤最初表现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的侵润等无菌性炎症,逐渐出现脂肪组织的增生肥大,瘢痕组织的形成,并使该处丰富的神经末梢受到炎症的化学性刺激而引起膝关节前部疼痛。另外,由于髋或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而向下或向上传导发展,也可导致继发性髌下脂肪垫损害。引出与原发性髌下脂肪垫损害完全相同的临床症候群(这类除治疗本症外,还要治疗原发症)[4]。髌下脂肪垫属于中医学“痹症”、“痛痹”范畴。根据临床表现,膝关节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关节不可屈伸,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中医临床诊断认为该症由于风寒湿邪阻痹经络,而以寒邪偏盛,寒为阴邪,其性凝滞,主收引,主痛,故膝关节疼痛剧烈而痛有定处,关节不可屈伸;得热则气血较通畅,故其痛减;遇寒则血益凝涩,故痛更剧;风寒湿邪侵袭,寒邪偏胜,邪痹筋骨关节,气血凝涩不通为本证的基本病机。治法:温经散寒为主,佐以祛风除湿。
针灸治疗:改变本人曾先以取犊鼻、鹤顶、内膝眼、中膝眼[5]四穴针灸治疗方案。现在引入两个新阿是穴:上内膝眼、上外膝眼[5],变为膝六穴治疗方案,这种改变是基于矩阵针灸的思路。矩阵针灸立足于对病灶立体性认知,它是对称排列的三维布局的针灸布穴形式,旨在包围病灶局部,是从人体的空间领域和角度研究针灸的方法。通过穴位群的空间有机整合,充分发挥了穴位之间的协同效能,目的是使处方化的穴位群实现功能最大化,对产生疾病和症状的局部病理进行最优化的干预和处理[6]。风寒湿邪侵袭,寒邪偏胜,邪痹筋骨关节,气血凝涩不通为本证的基本病机。故除了针刺之外增加了穴位艾灸温经散寒通经络之功更加明显,使之治疗效果更加确切。
[1]王志明,李伟青,王爱华.王海东主任医师应用针刀治疗膝关节疼痛经验[J].西部中医药,2011,7:77-78.
[2]宣蜇人,主编.宣蜇人软组织外科学[M].上海: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173.
[3]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编订.数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
[4]李仲廉,安建雄,倪家骧,等主编.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91.
[5]孙堆仓,罗晓峰.针灸治疗髌下脂肪垫损害89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0,8:125-126.
[6]王永洲.矩阵针灸思维在全息微针系统中的应用—例举颈痛症的治疗程序设计[C].针灸甲乙经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