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学生的职业探究意识及其对职业规划教育的价值

2013-07-25姜照雯

教育探索 2013年5期
关键词:探究意识教育价值中学生

姜照雯

摘要:中学生职业探究意识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认识和自我认知为主要内容的终身性意识认知过程。结合职业生涯相关理论和泰德曼的自我概念理论,可将中学生自我探究意识发展分为三阶段、两维度。培养中学生职业探究意识的价值一方面能满足职业规划教育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能促进个体的主体性,提高个体决策力,激发个体创新能力,同时引导中学生的职业选择,并促进其自我概念与职业发展的整合,实现其职业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探究意识;中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5-0079-03

1994年,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下发了《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在中学设置“职业指导课”,为职业规划教育指明了方向。但是职业规划教育在我国发展较晚,且面临着供不应求、有效性不足、功利性过强等问题。而面对高考的专业选择压力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职业规划教育迫切需要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决策力。同时,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经济形势的动态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也促使职业发展的终身性日渐受到重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这就要求职业规划教育必须加强自身的发展,注重学生职业主体性和职业决策力的培养。这也与我国职业规划教育面临的现状相对应。而加强职业规划教育,离不开职业探究意识的培养。

一、中学生职业探究意识的内在规定性

中学生职业探究意识的内在规定性基于对职业探究意识的理解。

1.理解的建构从职业探究意识的“意识”“探究”“职业”三个方面展开

“意识”表明其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而“探究”包含三方面含义:其一,由于职业探究意识是基于意识形态的,“探究”表明了意识的能动性,决定了职业探究意识的基础是个体的主体性;其二,由于“探究”的基础是主体性的体现,这就决定了意识必须包含对主体自我的认识,只有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才谈得上体现;其三,“探究”表明了认识的行为过程,是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即意识是长期认识的结果和不断更新的过程。“职业”是对意识内容的表达。结合“探究”中包含主体自我的认识,可将职业探究意识的内容界定为对自我及与职业相关理念的认识。因此,职业探究意识的内在规定性可概括为:是以主体性为基础,以自我及与职业相关认识为内容的一个不断探索的终身性认知过程。

2.从与职业规划教育的关系来理解职业探究意识

从联系上看,二者都着力于学习者职业和自我认识以及职业能力的提升,其目的相同;但二者的手段、动机和持续性不同。从手段上看,职业规划侧重于通过教师的“脚手架”作用达到目的,侧重外力作用;而职业探究意识更侧重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强调通过主动认识职业来提升自我,侧重主体性作用。从动机上看,职业教育、职业规划教育都是在学校课程的部署下进行的;但职业探究意识是基于个体的发展需要和职业倾向性上的探究学习。从持续性上看,职业规划教育是基于学校的职业引导教育,学生离开了学校,职业发展很难再进行下去;而职业探究意识是源于个体的内部动机,一旦形成,即使学生离开了学校。其职业发展和探究都将持续,是终身性的学习。因此,职业探究意识的内在规定性可概括为以主体性为基础,以自我及与职业相关认识为内容的一个不断探索的终身性认知过程。它是融合于职业规划教育之中的,其目的相同。但另一方面,由于职业探究意识强调自我为主体和终身性,它是职业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的补充,弥补了职业教育和职业规划的时限性和功利性。

3.职业探究意识的内在规定性

本文由职业探究意识的内在规定性延伸开来,从意识主体、意识内容和意识过程对中学生职业探究意识的内在规定性作进一步的探讨。

(1)中学生职业探究意识以学生为主体,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中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途径大多是教师以心理测验方式进行的,教师主要提供社会职业信息,使学生了解就业情况,以此来指导学生的职业选择。这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显得较为笼统和片面。加之职业规划教育发展尚晚,还不成熟,这使得学生自身的主体学习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探究意识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四个主动一个决策”:即对自身认知的主动性、对职业认知的主动性、对社会发展认知的主动性、对职业规划的主动性及对职业问题的决策力。之所以将决策力划归为主体性体现,是因为主体中包含着能动,探究中包含着面临不断出现的职业问题的判断。因此,决策力是职业探究意识不可缺少的主体性体现。

(2)中学生职业探究意识以职业认知和自我认知为主要内容

自我认知是探究意识形成不可缺少的部分。自我认知的内容包括个体兴趣认知、气质认知、性格认知和职业取向认知。其中职业取向认知是对职业选择主观方面有影响的认知,包括职业梦想和职业价值观。职业认知是职业探究意识的另一个基础。除了对职业本身的认知外,有学者提出应探索宏观与微观职业环境和培养职业选择问题上的决策能力与规划能力。基于此,笔者将职业认知分为职业特征认知、职业环境认知和职业问题解决方法认知。

(3)中学生职业探究意识以终身性为意识认知过程

当今的社会是不断发展和革新的社会,对不同职业人才的需求也并非永恒不变,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也随之波动。《学会生存》强调,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胜任完人的培养,唯有学会发展、坚持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迅猛变化。中学阶段是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关键时期,持续、动态的终身性认知过程是中学生职业探究意识培养的关键时期。以此为基础,才能真正使中学生满足社会的需要,满足自我职业发展的需要。

二、中学生职业探究意识发展阶段剖析

中学阶段是职业探究意识培养与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个体职业成长的根基。从人的职业发展阶段来看,以金斯伯格的生涯发展理论、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和格林豪斯的职业发展理论为根据(见表1),可推出中学阶段个体职业探究意识发展的分期培养任务;从个人心理发展过程来看,以泰德曼的“自我概念形成”理论为基础,与中学生心理成长特点相结合,探寻中学生职业探究意识发展与心理成长相结合的契合点。

1.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对职业探究意识的发展阶段的启示

根据泰德曼的理论,可将中学生的职业探究意识发展做为三个阶段推论(见表2):第一阶段(11~13岁),自我认知阶段,侧重于职业兴趣的培养。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对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以及职业梦想、职业价值观等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并对职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其核心是激发学生对职业认知的兴趣,初步形成探寻自我的能力,使其认识到自己是职业教育或职业规划的主体。第二阶段(14~16岁),职业认知阶段,侧重于职业认知,包括有关职业价值、职业环境、职业道德等的认知。基于第一阶段主体意识的培养,第二阶段的核心在于发挥学生自身职业探寻的能动性,使其通过各种方式主动地了解自我,探寻与自我相投的职业。第三阶段(17~18岁),整合认知阶段,是认知的整合阶段。本阶段的核心是整合,要求学生对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进行初步的整合,以使二者相磨合而吻合,形成初步的职业选择能力和对职业相关问题的决策能力。

2.自我概念对职业探究意识阶段的启示

泰德曼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职业自我概念发展”的观点。他把个体职业心理发展过程的实质看做是个体自我概念在其职业决策中不断分化和综合的过程,并将职业抉择分为预期和实践两个环节。预期包括试探、具体化、选择与明确化三个步骤;实践包括入门、重建、维持三个步骤。也就是说,在职业生涯发展的同时,个体心理也同时在成长,并且其成长紧紧地融合在职业决策之中。而职业决策的两环节和每个步骤都在分化和综合两种作用下交替进行。由此可见,职业探究意识的发展不仅包括个体在认知方面的发展,还包括自我职业、自我概念的成长。而在此成长过程中,不能忽略其与个体心理健康成长间的关系。笔者认为,此种决策的前提是职业问题情境的出现、职业自我概念的预期与职业实践的冲突始终贯穿其中。而恰好两环节的各步骤均一一对应,构成了冲突的双方。正是有了冲突双方——认知预期与社会实践,才有了个体的自我反省,正是在这种反省中自我概念逐步定型。

综上所述,三阶段即为中学生年龄的三个分段,两维度即为认知维度和行为维度。行为维度源于个体职业心理发展的实质——职业抉择。因而,基于职业抉择的两环节、三步骤作为此维度下的三个阶段,是个体与社会接触的过程,是自我概念定型的根源。职业问题或矛盾情境贯穿其中。在此需要强调的是,职业预期与实践的三个步骤不仅体现与中学职业探究意识发展的三个大阶段,也体现在每一阶段的职业探究意识的发展中,也可理解为体现在每一个职业决策形成与重塑过程中。因为个体的职业探究意识发展就是终身性的,并不存在中学阶段即完成的说法。因此,职业抉择的行为维度阶段是不断循序渐进、周而复始的。

三、培养中学生职业探究意识对职业规划教育的价值

职业探究意识的培养,一方面能满足职业教育、职业规划教育自身的需求,另一方面能促进个体主体性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其自身的决策能力,激发其创新能力、引导其职业选择、整合自我概念与职业发展,并使个体职业得到终身发展。

1.满足职业规划教育的发展需求

(1)我国职业规划教育尚处于发展初期

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相比,我国中学生职业指导仍然薄弱。随着职业规划教育的发展,一些现象和问题逐步浮现,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中学职业指导工作开展范围非常小;二是中学职业指导力量薄弱,指导有效性差;三是指导过程存在片面性们。在此状况下,以自我意识的培养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显得十分重要。

(2)职业规划教育供不应求

中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现实需求的扩张性矛盾在不断扩大。与国外从小学便开始职业规划教育相比,我国的职业规划教育往往仅局限于普通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使得职业规划教育的年龄段前移的难度较大。因此,发挥中学生的主体性,从个体角度出发,主动探究自我职业取向是应对此问题的有效方法。

(3)自我意识与职业规划存在重要关联性

实证分析表明,自我认知和学校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呈同方向变动。因此,强化自我认知对中学生的职业规划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者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自我认知属于职业探究意识的范畴,自我意识与职业规划教育具有重要的关联性,职业探究意识的培养有助于职业规划教育的开展。

2.对职业规划主体的价值体现

(1)促进个体主体性的体现,提高自身的决策能力,激发个体的创新能力

职业探究意识能激发中学生主动地进行职业选择。当前,我国中学生的职业探究意识还相当薄弱。一半以上的中学生在上大学后才意识到需要为未来发展做规划,初中开始意识到的学生仅占10.5%,高中时期开始意识到的学生占28.8%t81。职业探究意识的形成,可促进主体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为探寻最适宜的职业主体,通过信息搜集和分析,以期做出最符合自我的选择,有助于其面临职业问题时决策能力的发展。同时,意识到自我,探究自我,进而形成自我思维方式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本条件。职业探究意识无疑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发展具有激发和维持的作用。

(2)引导中学生的职业选择,促进其自我概念与职业发展的整合,实现其职业的终身发展

第一,职业探究意识能促进中学生提高主体性,促进其自我发现和认知,使其在职业选择中发挥能动作用。第二,职业探究意识的发展过程是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自我概念和职业发展不断整合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有利于中学生形成自己的职业观、人生观,也有利于中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第三,职业探究意识能促进中学生职业的终身发展,为其一生的职业发展做好铺垫。因此,形成终身性的职业发展观对个体适应社会的意义十分重要,而职业探究意识的形成无疑能使主体不断地处于职业反省状态,不断地充实自身、实现个人价值。

猜你喜欢

探究意识教育价值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农村初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探究意识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
“儿童读经热”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影响
创设情境,构建灵动的英语课堂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