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引用Petri网的导弹攻防对抗仿真研究
2013-07-25唐硕禹磊
唐硕,禹磊
(1.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2;2.航天飞行动力学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72)
0 引言
在现代战争中,导弹攻防对抗是一个攻防双方相互交互的复杂动态系统,围绕着探测与反探测、识别与反识别、拦截与反拦截来进行。导弹攻防对抗仿真系统是具有并发、不确定性特征的分布式仿真系统,Petri网具有描述异步、并发、分布系统的能力,用Petri进行攻防对抗仿真是非常适宜的。但是采用基本Petri网建立的模型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缺乏与外部系统交互的接口机制;二是建立的模型会非常复杂,甚至状态爆炸。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献[1]提出了高级着色Petri网;文献[2]提出了协作对象Petri网;文献[3]则对Petri网进行了简化。但CPN和简化的方法描述攻防对抗系统模型仍会较复杂,COOPN则是描述机理以及开发平台还不太成熟。
针对目前工作存在的问题,本文拟在对象Petri网基础上,引入并应用引用Petri网理论对攻防对抗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更深入地应用面向对象思想,支持嵌套、继承等;其次,Petri网脚本语言全面采用通用建模语言,支持更复杂语法;最后利用外部平台搭建成熟的Petri网仿真平台。
1 引用网理论
1.1 Petri网的基本概念
Petri网是1962年由Carl Adam Petri在博士论文《用自动机通信》中首先提出的,定义是:四元组N=(S;T;F;M0)称为Petri网的充要条件是:
(1)S∩T=∅,S∪T≠∅;
(2)F⊆S×T∪T×S(“×”为笛卡尔积);
(3)dom(F)∪ cod(F)=S∪T,其中,dom(F),cod(F)分别为F的定义域和值域。
四元组中,M0为初始标识;S和T分别为Petri网的库所集和变迁集;F为流关系。S∪T≠∅表示网中至少要有一个元素,dom(F)∪cod(F)=S∪T规定网中不能有孤立元素。
1.2 引用网的定义
将面向对象思想与Petri网理论结合便形成了扩展的对象 Petri网(Object-Oriented Petri Net,OPN),引用网是OPN的一种,是可以调用其它网元素或网外的类库元素的对象Petri网。网元素是指引用网,可以被自身或另外的引用网调用。网外的类库元素是指通用编程语言编写的类库,引用网可以调用这些方法。
1.3 引用网主要特点及特殊机制
1.3.1 引用网的主要特点
总结引用网的特点有:
(1)属于嵌套层次网;
(2)网和托肯都可以成为对象;
(3)采用引用语义,一个托肯不是代表对象本身,而是对对象的引用,是对象的一个实例。这样即使托肯发生了改变,对象也不会改变。采用引用语义后,构建的网仅仅是一个网模板,不含任何标识。网实例由变迁上的creation描述语创建,形式是var new:new name,实例的数量不受限;
(4)对象网可以继承、嵌套;
(5)动态创建网实例,实例可以像变量一样动态创建、变化、消亡,并且可以在网中自由流动。
1.3.2 扩展元素
(1)用Java语言作为脚本语言,描述元素属性;
(2)变迁上引入警戒函数和作用函数,分别进行变迁发生与否的判断和进行函数调用;
(3)引入元组来描述数据,并加入了测试弧、抑止弧、柔性弧、清除弧等,满足更多的建模需求;
(4)托肯具有时间属性,弧上含有延迟时间。
1.3.3 同步通道
引用网采用同步通道进行不同网之间的通信。这是一种变迁融合,通过不同网中的不同变迁的同步发生,实现参数共享。
一个通道援引的一边叫下行链路,被援引的一边叫上行链路。下行链路的形式是netexpr:channel name(expr,…),上行链路的形式是 channel name(expr,…),netexpr是一个表达式,这个表达式的值必须等于一个网引用,channel name是通道的名字,expr是变量。一个含有下行链路的变迁要发生,所引用的网实例必须要有一个通道名字与之相同、参数与之对应的上行链路,这样两个变迁才能同步发生。参数值的传递是双向的。
2 导弹对抗仿真的引用网分析
2.1 导弹对抗仿真的建模分析
导弹攻防对抗系统是一个离散连续混合的并发、分布式系统。既可以按照流程建模,也可以按跨层次的方法进行建模。
仿真模型按作战流程来划分,一般可以分为发射探测、拦截决策、突防拦截、打击评估四个阶段。
(1)发射探测阶段:进攻导弹发射后,防御方红外、雷达探测系统探测到敌方导弹,将探测信息传送至地面指挥控制中心(C3I),C3I对探测信息进行分析。雷达探测跟踪系统不断将跟踪信息传至C3I并形成预测弹道。
(2)拦截决策阶段:C3I对来袭导弹的弹道信息进行威胁评估,武器分配,拦截决策,确定最佳发射窗口、可能的拦截机会,确定发射方式,发射拦截导弹。
(3)突防拦截阶段:来袭导弹实施各种突防措施,制导雷达跟踪来袭导弹并发送制导指令至拦截导弹,制导导弹的动能拦截战斗部直接碰撞并击毁来袭导弹。若拦截未成功,则进行二次拦截。
(4)打击评估阶段:评估打击效果。
防御系统各部分信息交互如图1所示。仿真模型按模型层次来划分,最高层是进攻方和防御方模型,下层是弹道导弹、预警探测系统、拦截弹等子模型,再往下层是发射模块、飞行模块、跟踪滤波、威胁评估、武器分配等功能模型。
图1 防御系统各部分信息交互流程
2.2 引用网方法在对抗建模仿真中的适用性
引用网是一个功能特别强大的建模工具,对于攻防对抗仿真,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诸多优点:
(1)模型直观简洁。采用图形化的建模方式,用库所、变迁符号就可以清晰地表达系统流程结构,时间、数据等信息隐藏于库所、变迁中,方法从外部调用。分层的方法也有利于降低模型复杂度。
(2)模型继承性、重用性好。引用网具有面向对象的特点,所以具有继承、重载的特点,重复性的建模工作可以大幅减少。
(3)可以进行离散连续混杂系统的建模仿真。面向对象机制、调用外部类使得引用网可以描述混合系统,成为了一种混杂系统建模仿真工具。
(4)建模能力强。采用Java脚本语言和外部类,使得其建模能力显著提高,可以描述复杂的数据与方法。
(5)引用网本身即具有分布、同步、异步的特性,成为一种合适的分布式仿真工具。
3 导弹攻防对抗系统的引用网模型
假想来袭导弹为Pershing-2型弹道导弹,拦截系统为THAAD和PAC-3/3导弹防御系统,按照实际弹道导弹攻防对抗系统组成,整个系统分为进攻方指控系统、弹道导弹、预警探测系统、通信系统、防御方指控系统、高低层拦截火力单元、效能评估等对象。同类的探测传感器建立一个对象。仿真平台采用Renew2.3和Eclipse3.5组成的联合平台。
首先用Renew对各对象进行引用网建模,然后对涉及的算法在Eclipse平台下编写Java程序类,其次在Petri网页面上调用类并生成对象,最后完成仿真。仿真进程控制机制为网内控制网外。通信机制为点对点的同步通道形式。
弹道导弹网:依据一定的发射机制,当满足发射条件时发射弹道导弹并初始化。飞行过程中,不断调用飞行类进行弹道解算。当需要末端机动时,通过机动标志位传入调用的函数,变更制导方程进行机动弹道解算。同时通过同步变迁输出飞行参数。
探测跟踪网:分为预警探测、跟踪、制导指令计算三个功能。由同步变迁传入的BM数据,计算探测概率并进行判断,如果预警成功则报告至指控中心,同时进行初步的弹道预测。跟踪制导雷达探测得到多目标的位置速度观测量,进行滤波估计并计算制导指令,同步变迁至指控中心和拦截弹。
通信模型网:负责进行防御系统各模块间的信息交互。
指控系统网:主要包含目标识别、拦截适宜性判断、威胁判断、多目标分配、拦截决策、发射窗口计算、杀伤效果评估等功能。通过变迁发生条件的判断,推动模型向下一步运行。
高低火力单元网:得到指控系统的拦截指令后,进行发射准备,通过同步通道传入发射时间和分配的目标并发射。飞行过程中,不断调用飞行类进行弹道解算。由制导雷达传入制导指令,并输入至飞行类函数。通过同步变迁输出飞行参数。当弹目距离小于一定距离时进行末制导切换。
4 仿真分析
假定进攻方共有10枚弹道导弹储备,防御方有32枚PAC-3/3型拦截弹。进攻方共发射了3枚弹道导弹。根据拦截区范围(见表1),确定发射区。
表1 拦截区范围
拦截策略:高层拦截系统可以采取射击-观察-射击的方式,单次发射1枚,最多可以进行2次拦截发射。低层拦截系统采取“阻塞网”方式为主、射击-观察-射击方式为辅的策略。本文仅考虑低层。
拦截制导律采用预测制导法。中制导段采用指向预测命中点的预测拦截制导法,末制导段采用指向真实目标的比例导引法。当拦截弹与目标之间相对距离达到10 km时进行制导切换。
在拦截过程中,首先对雷达系统测量得到的目标信息进行关联粒子滤波估计,得到目标飞行状态滤波估计值。在此基础上,对目标的飞行弹道进行预报,得到滤波预测弹道。有了预测弹道就可以将导弹导向预测命中点。当雷达测得新的数据,循环上面的过程,直至进入末制导阶段。
拦截系统共发射了5枚拦截弹,拦截了2枚导弹,1枚未能拦截,拦截成功率67%(见表2)。由于来袭弹道导弹进行了末端机动,躲开了拦截弹上层拦截区,并且拦截弹横向过载的限制以及跟踪误差过大,导致1枚未能拦截成功。
表2 拦截结果统计表
其中一枚弹道导弹和PAC-3拦截弹的飞行轨迹及飞行参数如图2~图9所示。初始参数及引用网仿真数据如表3所示。
图2 导弹飞行速度
图3 导弹飞行轨迹
图4 导弹弹道倾角
图5 导弹弹道偏角
图6 拦截弹与导弹飞行轨迹
图7 拦截弹速度
图8 拦截弹弹道倾角
图9 拦截弹弹道偏角
表3 初始参数及引用网仿真数据
在表3中,变迁发生数n和仿真时间t是近似成正比的,这是因为在模型确定、不确定性变迁数较少的情况下,定步长仿真时,模型调用一次的步数是近似确定的,从而网模型运行的变迁数也是一定的,与仿真时间成近似的正比关系。产生这样的原因一是引用网的建模方法更贴近于通用编程语言,二是还没有考虑到更多的真实战场环境的随机因素,这是今后需要做的工作。
5 结束语
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用引用Petri网方法进行导弹攻防对抗仿真是可行的,在解决了仿真平台与仿真机制的问题后,该方法显现出处理大系统对抗仿真的一定优势。这一方法的建模过程更贴近于通用的编程建模方法,显现出了很强的通用性与简单性。但是战场环境复杂,如果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则需要进一步挖掘这一方法的潜力并将之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另外,这种方法对于其他复杂系统的建模仿真也具有借鉴意义。
[1]Jensen K.Colored Petri nets and the invariant-method[J].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1981,14(3):317-336.
[2]Lee K H.Hierarchical reduction method for analysis and decomposition of Petri nets[J].IEEE Transaction System Man Cybernet,1985,12(21):272-280.
[3]Sibertin-Blanc C.Cooperative nets[C]//Proceedings of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Application and Theory of Petri Nets.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815,1994:471-490.
[4]黄树采,李为民,张多林.防空武器系统的着色Petri网络建模与仿真[J].计算机工程,2004,30(23):147-149.
[5]李九天,唐国金,梁彦刚.基于对象Petri网的导弹作战效能评估方法[J].控制管理,2007,10(3):3-5.
[6]罗晓明.弹道导弹攻防对抗的建模与仿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1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