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甘州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体系有效性分析——基于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2013-07-25中共张掖市甘州区委组织部
中共张掖市甘州区委组织部
(中共张掖市甘州区委组织部 甘肃 张掖 734000)
一、现代农业及张掖市甘州区农村经济概况
现代农业是用工业技术装备的、受实验科学指导的、以商品生产为主的一种综合农业形态。是农业发展的新阶段,是1945年以后发达国家出现的高度发达的农业。其特征是:农业运行市场化、资源配置合理化、农业发展可持续化、组织管理逐步科学化。其基本标志是:实现了全面机械化、化学化;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生产经营达到高度规模化、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和企业化;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得到巨大提高。
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装备的、以先进的科学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文化科技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过程。
根据2009年统计数据,张掖市甘州区下辖18个乡镇,245个村民委员会,2007个村民小组,9.19万户,农村人口34.75万,其中农村劳动力21.5万人,农村劳动力中有11.22万人从事农林牧渔业。2008年农业总产值为352642.9万元人民币,2011年农业总产值为489750万元人民币。
到2011年为止,张掖市甘州区共建成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70多家,发展优质制种55万亩(其中玉米制种51.5万亩),蔬菜18万亩,轻工原料19万亩,优质小麦12万亩,牧草3万亩,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200万头只,其中牛饲养量48.8万头。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80万亩,申报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4个,注册商标7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6%。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建成各类科技推广服务机构134个,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225个。实施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建立培训基地145个,累计培训农民12.42万人,输出34.2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2.45亿元。完成了22万人的安全饮水工程,推广农村沼气用户2.74万户,建成小康住宅示范点140个,新改建小康住宅36036户。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张掖市甘州区相对于甘肃省其它州县而言具有很好的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组织形式,而且发展质量在不断提升,这为张掖市建设现代农业大市提供了有力的经济基础和保障。
(一)张掖市甘州区农村劳动力概况
根据2011年统计数据,张掖市甘州区农村劳动力为225139人,年龄在 18—35岁间的占43.7%,总劳动力中男性占53.6%,女性占46.4%,其中受教育在高中及以上程度者占18.4%,而初中及初中以下者占81.6%,在农村总劳动力中没有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为190174人,占84.5%。
以上的数据表明,张掖市甘州区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偏低,不利于现代农业技术和作业方法的推广,就数量上而言是农村经济建设的基础,但从人力资源质量的角度来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张掖市现代农业大市的建设,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空间和农村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二)张掖市甘州区农民收入概况
张掖市甘州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008年为4763元,2009年为5261元,2010年为5923元,2011年为6870元;张掖市分别为4515元,4989元,5575元,6467元;全国分别为4761元,5153元,5919元,6977元,而甘肃省统计期间内皆小于以上数值。
通过图1可以知,张掖市甘州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在统计期间高于张掖市平均数值,2010年之后低于全国农民人均水平,显著高于甘肃省平均水平,是甘肃省加快农村经济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三)张掖市甘州区农业产业分布现状
2011年张掖市甘州区实现农业增加值29.36亿元,增长6.0%。如图2所示农业内部农、林、牧(渔)及服务业结构 2010年为 66.5:1.7:21.5:10.3,调整为 2011 年 68.6:1.1:21:9.3。
通过图2可以看出张掖市甘州区在农业产值中依然以种植业为主。
通过图3可以看到,在农产品种植中以产量来计算,依次为蔬菜51%,玉米制种28%,水果14%,小麦5%。因此在农产品产量方面主要以蔬菜、玉米制种、水果和小麦为主。
全区依法登记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91个,带动农户2.74万户,占全区总农户的30.3%,合作社拥有固定资产20335.17万元,流动资产33178.44万元。可以看到,张掖市甘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有较好的组织和专业化基础。
二、张掖市甘州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概况
(一)张掖市甘州区农劳动力技能培训体系的支持系统
张掖市甘州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支持系统主要包括:培训基地、培训师资和资金支持。
甘州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体系主要是依托“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展开,目前共建设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基地145个,区级培训基地33个,市级培训基地7个,乡镇级示范基地105个;目前师资库拥有师资528人,其中32人是来自大专院校的学者、教授,省市农业专家61人,涉农部门和乡镇农业专业技术人员210人,农村“土专家”、“田秀才”、能工巧匠和致富能人225人;培训项目共计31个,其中2011年开展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项目31个,2009—2011年累计投入资金266.84万元人民币,2011年投入培训资金20万。
(二)张掖市甘州区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的基本运作
甘州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体系的基本运作包括:培训的方式、培训的主体、培训项目以及培训的规模。
甘州区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采取的培训方式主要有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其中主要以集中培训为主;培训的主体主要有专业经济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基地,而这三者中又以技能培训基地为主。
甘州区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开展的项目主要有: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农作物栽培技术培训;林果栽培技术培训;畜禽养殖技术培训;农机具操作维修技术培训;节水技术培训;乡企产业人员培训;农村经纪人、农村合作组织领办人培训;其中,农作物栽培项目培训人数最多,为51028人,其次是就业技能培训和畜禽养殖技术培训,分别为38845人和15388人,2008—2011年甘州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累计培训123766人,占2011年甘州区农村劳动力存量的55%。
三、甘州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体系的有效性评价
(一)农村人力资本成长的角度
无论是“人力资本理论”还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都认为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财富源泉,其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要素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物质资本会更加重要,而人力资本的质量主要通过接受教育的时间来衡量,教育或者培训能够有效地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
甘州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体系2008—2011年累计培训123766人,190772人次,其中掌握一门技能的人数为67880人,掌握两门及两门以上技能的人数为55880人。在2008—2011年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中获得技能认证的人数为61743人,其中农村实用技术认证人数为47201人,国家、省级认证人数为14542人,认定农村实用技术人才7524人,农村实用技术职称评定2455人。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到,甘州区农村劳动力培训的人数和人次相对甘州区农村劳动力存量的比例非常高,同时经过培训后获得技能认证的人数占培训总人数的43%,占甘州区农村劳动力总量的24%。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到,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使甘州区农村人力资本的质量获得了大幅提升,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本的支持。
(二)参训人员收入增长的角度
通过上文图1关于甘州区农民纯收入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甘州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在统计期间内高于张掖市的平均水平,且在2010年及以前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2011年及以后年份这一趋势则相反。
图4是根据调查数据得到的甘州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前后农民人均收入对比表,从图4可以看到,将参加各个培训项目的劳动力培训前后的农民人均收入进行对比,可以看到相对于参加培训之前农民在参加培训后人均收入都有明显的增长。而随着培训或者生产活动的复杂程度和从业要求的增加,收入也有明显的增加,比如其中农村经纪人的收入明显高于从事其他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村劳动力的收入。
根据调查数据,结合有关收入增长的经济理论可以得出,甘州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通过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有效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收入,这一点在其他研究中已经证实,如果有更深入的调查和完整的数据,则能为这一结论提供更加直接的支撑。
(三)农业产业规划的角度
立足于张掖市甘州区农业产业的现有优势,结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未来张掖市甘州区的农业产业建设主要围绕以下项目展开。
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项目:规划面积30600亩,按照“一轴两翼三板块”的规划布局,建成农业试验示范、节水标准化生产示范板块、生态农业试验示范板块。实施作物良种、高效养殖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绿色标准化农业、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科技基础建设、黑河国际绿洲论坛等科技活动。
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改建干渠117公里、支渠194公里;年推广小麦垄沟灌等技术面积22万亩;实施中低产田改造,改良土壤5万亩;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面积2.5万亩。
国家级标准化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引导企业探索土地流转经营方式,稳定玉米制种40万亩,引导、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企业新建种子加工生产线,在农业试验示范区建设10万平米的种子批发市场,健全玉米病虫害预警防治,扩建种子管理站,加强质量监测体系建设。
张掖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工程:实施肉牛良种繁育基地、现代畜牧业体系建设、肉牛屠宰精深加工、动物疫病预警、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等项目。新建肉牛屠宰精深加工企业1处,千头肉牛育肥场10个,发展百头肉牛育肥大户1000户,建设肉牛育肥小区100个,扶持建成存栏5头以上适龄母牛繁育大户2万户。
现代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建设万亩荒漠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发展高原夏菜20万亩,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建成占1000亩的高原夏菜贮运园区。建设工厂化育苗中心,推进河西走廊番茄产业出口创汇循环经济建设。平山湖2500亩饲草基地建设。
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10万吨谷氨酸、20万吨玉米淀粉加工、1万吨麦芽糖醇、2000吨核黄素、3000吨土霉素、5万吨马铃薯膨化食品、6000吨牛羊肉及3000吨熟制品深细加工、5000吨脱水蔬菜技术改造、75000吨生物有机肥料生产项目。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通乡通村道路、户用沼气、人畜安全饮水、乡镇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建设,垃圾处理、农村住宅小区社区化管理设施、城乡绿化工程,平山湖游牧民族定居、舍饲养畜、工程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25000户农村小康住宅建设。
通过将上文图2、图3和图4中甘州区目前农业产业分布及甘州区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开展的培训项目与未来建设项目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甘州区目前的农业产业分布、未来农业产业规划与甘州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体系所开展的培训项目是相互吻合的,甘州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体系能够为现有和未来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并能够强化和突出现有的农业产业优势,引导农业产业的发展,提高甘州区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
四、立足现代农业大市建设,提升甘州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体系
甘州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体系在甘州区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甘肃省农业经济转型和张掖市现代农业大市建设角度,对甘州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体系提出以下建议:
农业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在培训项目的选择上要立足于可持续性的项目上,结合地方特色,强化既有优势,培养未来增长点。比如现有培训项目中的玉米制种、蔬菜栽培、水果种植以及畜禽养殖,节水灌溉。
农户、专业合作社和企业的衔接组合创新培训方式。目前甘州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系统的师资库拥有师资528人。其中各类专家、专业技术人员超过50%,在未来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该增加师资中“农村能人”的比例,农民对那些通过特殊技能率先致富的人更加熟悉,和他们的距离更近,渴望于学习他们的致富经,让他们对农民进行程序化的培训,培训本身对农民而言就很有吸引力,他们的经历更有示范和推广意义。关于培训主体,应强化农业骨干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在培训中的作用,由它们根据农民的培训需要来决定培训的项目和方式,政府部门负责产业的引导、项目的审核、过程的监控和结果的考核,这样就能有效提高培训的效果,真正从农民的需要来展开技能培训。培训的方式也应灵活多样,可以由专家和这些“能人”组成培训团队,集中或现场进行培训,这样既解决了农民理论上的不足,也有更强的示范效应,更易于农民接受,提高培训的效果。
通过科学的方法选择培训对象。从现有的数据来看,甘州区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不高,这也成为提高农民收入、制约地方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通过2008—2011年的培训数据来看,甘州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覆盖率越来越大。但是,培训对象会直接地影响培训的效果,因此对培训对象进行选择成为必要。在选择培训对象时,首先要考虑其参加培训的意愿,以及是否具有学习和应用这一技能的条件。只有以上条件都具备,才有可能实现通过技能培训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
整体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剩余劳动力转移。要建设现代农业大市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劳动力素质的提升,这在所有要素中是最重要的。随着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也会更加明显,因此需要通过适当的培训来转移剩余的劳动力。
提高科技在生产中的作用。现代农业不同于传统的农业作业,它不是一味依靠简单劳动、经验和资本的投入来增加价值总量,而是依靠科学技术来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因此要依靠培训提高农民对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掌握水平。
改变生产组织形式。现代农业是一种市场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它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生产,目前国内从显性的方式来看主要是以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形式展开,而这种形式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但从农业生产的角度不具有普遍性,中国的农村社会依然是以家庭为单位来组织生产,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在企业和农户、农户和市场之间有一个很好的衔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承担这一角色。
另外,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自由和竞争,地区之间在发展过程中有分工和合作,也有竞争,因此现代农业的建设应该建立在人力资源素质、组织形式和制度优势上,这些软实力不易被模仿,从而在竞争中保持长期的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