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延安”构建中的政府责任

2013-07-25惠晓峰1杨志根2

社科纵横 2013年2期
关键词:延安市延安红色

惠晓峰1 杨志根2

(1.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 延安 716000;2.延安市统计局 陕西 延安 716000)

在中国共产党延安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提出了努力建设“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的总体发展思路。这一发展思路凸显了延安的历史地位,描绘了延安未来的发展蓝图,明确了延安具体的奋斗目标。本文仅就构建“幸福延安”中的政府责任进行简要阐述。之所以强调政府的幸福责任,是因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实现延安人民幸福生活的基本条件,只能通过延安各级政府才能提供和满足。但政府的幸福责任是有限的,广大人民对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继续发展延安经济,做好做大“财富蛋糕”

经济发展与人民幸福的关系最为密切,只有强大的经济支撑,“财富蛋糕”才会做好做大,人民才能具备获得幸福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延安经济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GDP总量由1978年的3.44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113.35亿元,人均GDP也由238元增长到50807元(如图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的纯收入也随之快速提高(如图2)。尽管如此,延安与毗邻地区相比还属于欠发达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相对于延安230万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来讲,延安经济发展的质和量还有待提高。为此,要通过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城镇体系建设、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等措施发展延安经济,做好做大“财富蛋糕”,使老区人民能够更多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图1 改革开放以来延安市GDP总量情况统计(当年价)

图2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延安统计年鉴2010》和《2012年延安市政府工作报告》整理得出

二、积极完善收入分配,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在传统观念看来,经济越发展人民就应该越幸福,然而研究结果显示,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尽管人均实际收入不断增长,但国民幸福水平却保持不变甚至还有所下降,这就是“幸福悖论”。要注意的是,“幸福悖论”是根据纵向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即国民的幸福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但在固定的某一时点上,国民的收入与幸福是正相关的。从“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2011-2012)调查结果发布”来看,调查问卷中设计的三个问题调查结果都显示收入水平排在了第一位:即目前您家的主要困难在哪些方面、2012年您最期待改善的是、什么在影响中国百姓的幸福感。可见,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收入水平是影响人民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国目前收入分配在城乡、地区、行业、群体、个人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导致了一些人的“弱势感”或“弱势心理”,影响了人民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的幸福感。

这种状况在延安也不例外,如从图2中可以看出,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都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上升的幅度是不一样的,前者要远远快于后者的增长幅度,城乡之间呈现了比较明显的贫富差距。从地区差距来看,延安市下辖1区12县,各县发展发展速度也不平衡,因此各县人民收入水平也有较大差距(如图3)。从图3我们看到,2010年吴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达到19322元,而黄龙最低只有12779元,相差654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洛川最高达到6352元,延川最低只有4002元,相差2350元。从2010年比2009年增幅来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最高的是安塞达到18.4%,最低的是宝塔区17.2%,相差1.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最高的是延长达到22.6%,最低的是黄龙19.6%,相差3个百分点。

图3 延安各县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近年来,延安通过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措施不断缩小贫富差距。在未来发展中延安还应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作为:“第一,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水平,使城乡居民收入能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适应。第二,调节收入分配。要限制高收入者的收入,特别是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高管人员的收入,要增加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第四,保护合法收入和取缔非法收入。”[1]

三、加大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力度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息息相关。近年来,延安各级政府一直致力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2012年延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出了2012年要重点办好10件民生实事的具体任务,让延安人民切实体会到了构建“幸福延安”政府在行动。

从“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2011-2012)”结果来看,影响中国百姓幸福感的因素依次是:“收入水平(55.53%),健康状况(48.91%),婚姻或感情生活状况(32.09%),社会保障(28.72%),人际关系(27.96%),道德风气(21.39%),事业成就感(21.37%),环境卫生(15.95%),自身性格(12.72%)。”[2]这些因素大多和社会建设的内容密切相关,本文仅从收入水平、健康状况、社会保障等方面入手展开分析。

1.收入水平是影响幸福感的首要因素,因此政府必须想方设法增加人民的收入。影响一个个人或家庭收入水平的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就业状况。“十一五”期间,延安“新增城镇就业7.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9万人,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3]2012年,延安预计“城镇新增就业1.6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4]我们看到在政府引导下,延安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在未来发展中,要继续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通过公平的事业单位用人考试制度,择优录取大学毕业生就业;着力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下岗失业劳动力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大各级财政购买公益性岗位的力度;大力发展劳动培训,提高存量劳动力的素质;完善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等。

物价也是影响收入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延安市城镇居民的收入都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物价水平也在不断攀升(如图4)。从图4我们看到延安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在“十一五”期间2008年最高,全市达到106.4,2009年有所下降,但是2010年再次回升,到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扬。受粮食、肉禽、蛋等食品类涨价幅度较大影响,全市CPI持续上扬。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1%。从居民消费八大类看,呈现出‘七升一降’态势,食品类涨幅较高,上涨12.1%,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8个百分点。”[3]为了使城乡居民的收入不至因物价上涨而抵消甚至下降,延安市政府必须在有效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管好货币信贷总量、促进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的基础上,搞好价格调控,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图4 延安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2.“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5]从“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2011-2012)调查结果发布”情况来看,“感觉相对幸福的受访者,大多认为影响幸福的首要因素是健康状况。”[2]“十一五”期间,延安“率先在全省建立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13个县区全部列为国家新农保试点县,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和城镇职工医保市级统筹。”[4]2011年“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三统一”,药价下降30%。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大病救助最高标准由5000元提高到3万元。”[4]在此基础上,延安要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主要任务;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农村育龄妇女免费健康检查等项目;加强全科医生培训,实施乡镇卫生院“安心工程”;加快建设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立全民健康档案等。

3.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延安市各级政府一直致力于社会保障的建设。如2010年延安共有34个福利院,床位2063个,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实现了应保全保(如图5)。但我们也看到,第一,延安各县区拥有的社会福利机构数是不平衡的,最多是延川县10个,最少子长、吴起、甘泉等县只有1个。至于这些社会福利院的专业化水平如何还有待进一步实证分析。第二,纳入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各县区也不平衡,如甘泉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只有0.4万人。第三,城镇、社区服务设施全市共有130个,黄龙县一个也没有,农村还没有具体统计。因此,延安应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保障水平,逐步建立各县区、城乡相对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供给的公平公正性,使社会保障真正成为维护延安人民切身利益的是“托底机制”。

图5 2010年延安社会福利院机构、床位数及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人数

资料来源:《延安统计年鉴2010》,延安市统计局,2011。

4“.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很多,特别是生活环境、公共卫生以及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6]为此,延安市政府还提出建设“生态延安”的奋斗目标。可以说“生态延安”是“幸福延安”的前提,“幸福延安”是“生态延安”的奋斗目标。“十一五”期间,延安市“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千里绿色长廊等林业重点工程,退耕还林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完成造林348.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5.4%,提高8.8个百分点。县城全部实现气化,11个县城垃圾和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4]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坚持开展“我为延安种棵树”活动、继续治理大气污染、加强水资源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不断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

四、加强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建设

延安文化建设中,应以红色文化为核心,使其成为延安人民幸福的精神家园。

1.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红色旅游是延安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延安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发展红色旅游方面,延安应依托延安干部学院、延安大学、延安市委党校等院校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挖掘延安红色文化的内涵;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整风运动、延安文艺座谈会、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等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凸出红色旅游主题;对延安市区进行重新规划,突出新老城区特色,打造“红色革命圣地·民族精神家园”品牌。

2.通过不同形式传承红色文化。要引导广大群众唱红歌,看《延安保卫战》、《延安颂》、《我们在延安》、《延安爱情》、《保卫延安》等红色影视剧,通过“大型实景演出”、“情景音画”、“人文记录片”等形式生动再现延安岁月,展示红色文化魅力,传播延安精神;通过延安纪念馆的模拟景观、场景复原、半景画等形式展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历史;通过在革命旧址旧居建立实习基地、进行现场教学,使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成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奋发有为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

3.积极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延安应通过制定有利于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非国有资本介入红色文化产业、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文化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红色文化产业从业队伍等措施,不断做大做强红色文化产业,通过红色文化产业的带动,强化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延安居民文化生活,满足他们对于幸福生活的“新期待”。

4.走“红色、绿色、古色”相结合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道路。延安在吴起、瓦窑堡、志丹、子长等地也有大量革命遗址,因此要以延安市区为中心,不断挖掘和开发整个陕北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始终走红色文化发展道路。延安也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古城,延安文化建设还要和传统文化如黄帝陵的寻根文化、壶口瀑布的大禹文化、鄜州的唐文化以及范仲淹、沈括为代表的宋文化等相结合,以满足不同层面人群的文化需求。总之,延安应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绿色生态资源、传统文化资源的综合优势,走出一条“红色、绿色、古色”相结合的新型文化发展道路。

综上所以述,无论是举全市之力发展经济,还是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改善民生,走“红色、绿色、古色”相结合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路子,都必须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支持下进行,“幸福延安”的构建是政府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1]2012年“两会”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实录)[EB].中国网,2012-03-14.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2-03/14/content_24895429.htm.

[2]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2011-2012)调查结果发布[Z].中央电视台,2012-03-07.

[3]2011年延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B].延安市统计局,2012-03-08.http://jingji.cntv.cn/special/2011ddc/20120307/110892.shtml.

[4]2012年延安市政府工作报告[N].延安日报,2012-03-08.

[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8.

[6]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03.

猜你喜欢

延安市延安红色
延安市关工委:用延安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红色是什么
换届后,乡镇班子干事状态观察——以延安市96个乡镇班子为例
红色在哪里?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追忆红色浪漫
延安市文物古迹保护现状的调查分析
走进延安
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关系研究——以延安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