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金融审计对经济安全的意义与对策

2013-07-23陈静修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年3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金融机构金融

陈静修

现代国家经济安全表现出更大的复杂性与易变性,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并消除国家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由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已经产生广泛的联动作用,国家经济安全面临着巨大的考验,金融审计是国家经济安全下的免疫系统,其主要任务是依法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审计监督,揭示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情况,揭露和纠正违规违法从事金融业务活动行为,促进金融机构加强管理、健全制度、依法合规经营,为深化金融改革、稳定金融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服务。

一、政府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现状及问题

(一)审计目标仍停留在真实性和合规性上

我国政府金融审计对象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查错纠弊、促进金融机构规范财经纪律仍是其主要目标。集中于财经纪律及查错纠弊审计与民间审计的职能相重叠,不利于最大化利用审计资源。目前政府金融审计的业务主要集中于会计核算虚假、人为调节盈亏、隐瞒收入、乱列支出、违规经营等审计业务,而这些业务只是金融安全中的“点”,整个金融体系才是“面”。相对于金融体系的“面”,“点”固然重要,但不能保证“面”的安全。

(二)审计时间相对固定

以审计署为首的政府审计系统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审计风暴”,受到业内外的一致好评,发现了相当多的“违规”事件。“审计风暴”所带来的良好效果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政府审计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日常性审计的缺失。

(三)审计理念需要更新

国家的经济安全状态从安全到不安全的演化,既可能是渐进式的,也可能是跳跃式的。因此,对于金融安全甚至国家经济安全的维护,应着眼于“预警机制”。但目前“秋后查账”式的审计理念不足以达到这样的要求,审计时机与审计理念的“滞后”难以完成受托责任。

二、完善金融审计对经济安全的意义

(一)有助于国家审计机关加强对金融机构的事前监管力度

金融审计的强制性、客观性、独立性、全面性使其能够以独特的视角进行金融监管,有助于国家审计机关加强对金融机构的事前监管力度,防患于未然。金融审计以《宪法》为基础,以《审计法》为核心,能够确保金融审计的强制执行;审计机关独立于金融系统,与金融风险的发生没有直接责任关系,因此能够客观、公正地行使审计监督职权。正是金融审计强制、客观、独立的特点,使其能够客观地提出整改措施及改革建议并确保实施。

随着金融业日益趋向混业经营,分业监管机制下的监管真空现象愈加明显。而金融审计可以对整个金融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的监督检查,加强了金融监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二)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及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对于我国的金融机构,巨额不良资产是其风险产生、积聚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目前金融机构的激励机制扭曲,单纯追求规模,未能把好审贷关,结果客户的屡屡违约导致银行蒙受巨额损失。在信用环境未得到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客户违约导致的大量呆账、坏账成为影响金融机构稳健发展的巨大障碍,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强对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尤其是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金融审计,对于保障金融机构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金额风险意义重大。

(三)有助于稳定金融秩序,促进市场机制的安全运行及稳健发展

金融违规案件涉案金额大、涉及面广,严重影响了金融业的经营秩序以及社会经济的稳定。实施经常化、常态化的金融审计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金融风险,有效遏制金融违规案件的发生。

(四)有助于保证会计核算的真实、完整、合法、合规

金融机构普遍存在做假账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报表不实、盈亏不实,还往往存在通过会计操作转移亏损的现象。相对其他金融监管部门来说,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具有会计专业背景和审计职业优势,能够及时全面地获取并有效验证和分析金融机构的会计信息,从而更准确、直接和主动地发现金融机构的经营问题和金融风险所在,对于防控金融风险非常重要。

(五)使金融监管更加及时、到位、有效

对金融监管机构职责履行情况的审计,有助于改善监管机构监管乏力的现况,使得金融监管更加及时、到位、有效。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责不到位、金融监管机制的不健全也是导致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以往对于金融监管机构,并没有一超脱的部门对其进行监督检查,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金融监管机构约束机制。对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督检查,为金融审计奠定了全方位防范金融风险的平台优势。

(六)有助于保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安全、稳定

对热钱出入情况的审计,有助于保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安全、稳定。当前我国经济逐步回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大量资金流入股市、楼市,造成了严重的房地产泡沫。国际热钱已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安全、稳定构成严重威胁。虽然国际热钱的出入涉及多个部门,监管难度很大,但是总结日本和东南亚的经验教训,加强对国际热钱的出入、流向的审计、对涉及热钱的有关部门如商务部、海关、工商部门、外汇管理局、公安部、证监会、银监会等部门的职责履行情况的专项监督检查刻不容缓。

三、加强金融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建议

(一)审计目标转向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工作重点在于对经济风险的控制,在金融安全成为经济安全核心内容的情况下,则应重点控制金融风险。为了实现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的目标,政府金融审计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达到。

其一,审计金融监管部门,主要监督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效率与效果。对金融监管部门的审计主要集中于对行政效率与行政违规的审查,配合纪检部门与反贪部门对监管部门进行责任审计,确保监管部门的行政效率,查处重大违法违纪行为;

其二,对金融企业进行直接审计,建立起日常审计监督体系,对大型金融企业要派驻专门审计人员对其进行日常审计,特别是督促金融企业建立起经济安全保障体系,并定期对其进行审核,及时发现并消除经济不安全因素。

(二)金融审计理念从“查错纠弊”转向发挥“免疫”功能

在现代政府审计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审计的规律、本质和功能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最初定位在查错纠弊,后来发展到国有资产的守护神,进而认识到现代国家审计是民主法治的产物和推进民主法治的工具,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因而,创新政府金融审计理念,以“免疫系统”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政府的预防功能、揭露功能和抵御功能,并逐步将审计工作的重心转移到预防与抵御方面上来,是政府审计工作转型的应有之义,也是更好地保障现代国家经济安全的时代要求。

(三)金融审计方式转向采用预警与控制形式

一般说来,经济安全状态连续变化的过程,往往是各种风险因素缓慢恶化,并对整个经济安全状态发生作用的过程。因此,能够在一种经济安全状态转向不安全状态的过程中发现这样的变化,及时提示、预警这种变化,果断采取措施使其转向安全状态是最优选择。实现审计预警与控制机制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通过制度变迁使金融企业与机构建立起风险控制制度,政府审计部门在制度建立方面应给予政策指引;第二步,进行日常性的风险制度执行效果审计。金融企业与机构应定期发布金融风险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报告,政府部门应依据该报告结合收集的数据进行鉴证与评价。这种常规性的审计应占到政府审计部门的绝大部分时间,将原来对真实、合法性的审计转向对执行报告的审计,切实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保持金融生态系统的平衡;第三步,进行金融事件后的例外性审计。政府审计在进行例行性审计的基础上,还要对金融风险事件发生后的金融企业或机构进行更加严格的审计。这种例外性审计只针对发生不利于金融安全事件的企业或者机构,一旦这些企业或机构发生了金融风险事件,说明这些企业或者机构在风险控制制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应对其进行重点审计,并提出整改意见。

(四)审计技术转变为重点审查经济安全预警数据

除了日常对金融企业或者机构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报告之外,政府审计还需要对宏观金融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建立起宏观预警模型。另外,政府审计还可以发挥其优势,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数据进行汇总,为宏观经济的运行提出参考建议。当然,这些模型的建立对审计信息化程度要求较高,建立起审计统计数据库是未来政府审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金融风险、会计监管、资本市场发展”研讨会.审计与控制研究中心第2届学术年会2012(5).

[2]政府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金融安全”的视角.[J]江苏省徐州市审计局课题组,2009(10).

[3]颜博.危机后世界金融监管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J]《财经界》2010.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金融机构金融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跨境并购金融风险的应对策略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房地产去库存与金融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