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企业中成本会计的管理与应用

2013-07-23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年3期
关键词:成本会计消耗量定额

乔 巍

一、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成本会计的认识不到位,仍未摆脱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

只注重生产领域的产品成本,而忽视其它环节和其它方面的成本,其结果是成本信息失真,造成经济决策失误和成本失控。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成本在企业总费用中的比重已不断下降,而与产品相关的研究设计、供应、服务、销售等活动引起的成本将不断上升,其数额甚至远远超过生产成本。成本会计的中心是成本核算,成本会计所要研究的就是向谁提供成本信息、提供哪些成本信息及成本信息的提供方式等问题。

(二)成本会计在实际生产上的应用不到位

长期以来,存在一种认识误区:就是把成本管理作为财务人员以及少数管理人员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负责,导致广大职工对于成本应该怎样控制的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造成成本意识淡薄。因此,也造成在生产过程中原料的浪费,一些已经预算好的数据在实际生产中不能准确的体现出来,造成成本预测跟实际数据的误差等。

二、成本会计涉及到料、工、费的核算

(一)正确地处理材料费用的成本问题

材料费用是将企业的一定时期内耗用的材料,采用一定的方法计入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材料费用的分配对象: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领用的各种库存材料,应根据审核后的领料单、限额领料单或领料登记表、退料单,按照材料的用途归类。基本生产车间生产产品领用的材料,应计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辅助生产车间为提供产品或劳务领用的材料,应计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生产车间一般耗用领用的材料,应计入制造费用科目,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耗费的材料费用,应计入管理费用科目;企业销售部门为销售产品所耗费的材料费用应计入营业费用科目。

材料费用分配的方法:直接计入。即凡是单一产品领用的材料直接计入该产品成本中;间接计入,即对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各种材料费用,应该选择适当的标准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中。分配间接计入的材料费用应选择适当的分配标准。如产品的重量、产量、材料的定额耗用量或定额费用等。

1.重量(体积,产量)比例分配法。材料费用分配率=应分配的材料费用/各种产品的重量(产量,体积)

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的重量(产量,体积)×分配率

2.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比例法。某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

定额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之和

各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二)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

职工薪酬是企业职工应得的劳动报酬及福利费的总额,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每个企业都不可避免涉及到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包括各种工资、奖金、津贴。企业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记录在期末按其发生部门、车间进行归集和分配。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的工资中可直接计入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不能直接计入的应按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凡是生产部门为生产管理而发生的人工费用,先计入制造费用中,然后采用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凡是企业管理发生的人工费用,计入管理费用中。专职销售机构人员的人工费用,计入营业费用中;企业福利部门发生的人工费用,工资部分由福利费列之,计提的福利费部分由管理费用承担。

工资、福利费用的分配通常按各种产品的生产工时(实际生产工时或定额工时)比例进行分配。

(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及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及方法

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等都已按成本项目全部集中反映在“基本生产成本”账及其明细账的借方。如果产品已经全部完工,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生产费用之和,就是该种完工产品的成本;如果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生产费用之和,还应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进行生产费用的分配,以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增强成本观念,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保证成本预测与预算出来的结果能与实际生成相联系。企业应该高度重视成本会计,保证成本会计信息的真实,这才有利于经济决策和成本的控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借助于财务软件计算出更及时更准确的数据。

其次: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再次: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Cost Benefit)、成本回避(Cost Avoidance)思想。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最后:做好成本核算工作,抓好采购工作。

在成本会计中需要计算的东西比较多,而且方法也比较多,因为它是涉及到料、工、费的核算。因此做好这些核算要先从采购抓起。找出哪些是更好的有利于公司成功的关键采购目标。先于大处着眼,再落到细节。在决定有利于公司成功的几个关键目标之前,可以考虑以下一些因素:供货商品质,交货及时率,下单到交货的周期,成交价格,批量折扣,能满足需求的服务,以及其它反应供货商的表现方面等。

总而言之,当今企业就是以最小的成本,创造最大的效益。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目标和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只有重视成本会计,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1]涂彦.《中小企业财务治理机制浅探》,《财会通讯》2011年第1期.

[2]么娆.《企业筹资风险控制与规避》,《财会通讯》2011年2期.

[3]张际萍.《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探析》,《财会通讯》2011年第1期.

猜你喜欢

成本会计消耗量定额
天然岩沥青混合料路面补充预算定额编制分析
路基石方爆破降低炸药消耗量研究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
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下定额的再认识与建议
成本会计在餐饮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电网技改检修定额费用分析研究
企业管理过程中成本会计应用与发展
物质流成本会计的核算原理
有机化学反应中试剂最大消耗量问题探析
《轻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