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浅析

2013-07-23商金枝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年3期
关键词:结余预算编制资金

商金枝

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而不断转型,目前正在推行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为核心的公共预算改革,旨在建立起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分离的预算管理新机制。

一、现行预算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意识薄弱,组织机构设置简单,预算编制由财务人员“闭门造车”。这是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及员工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及其作用认识不足,普遍认为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事,而财务人员由于受自身素质及编制时间仓促等问题的制约,参考以前年度预算应付了事,缺少必要的调研和论证,使预算管理失去应有的作用。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零基预算”尚未落到实处,预算编制结果不切实际。预算的编制方法往往决定了预算管理是否具有科学性、有效性与合理性,因此,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拟采用“零基预算”作为预算编制的方法。但受经济体制影响,预算单位仍习惯于“上年基数+本年调整数”的方法编制预算,本年预算往往只是简单地在往年预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系数的增量,使得预算编制结果粗糙简单,“零基预算”难以落到实处。

(三)结余资金管理缺乏系统有效的激励机制。事业单位编制预算时,一般没有统筹考虑上年结余及预算年度可能形成的新增结余,结果造成单位一方面出现大量结余资金,另一方面要求增加预算规模的情况。由于财政部门的激励措施单一且执行困难,预算部门没有改善管理的动力,结余资金难与部门预算编制相结合。

(四)预算执行不力,资金使用随意现象严重。事业单位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没有预算观念,忽视计划,使用财政资金随意,导致不同项目资金被相互挪用,甚至出现预算内项目资金被预算外项目占用的现象。在预算项目结束后,未对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资金投向是否正确、资金使用效益如何、有无超预算支出等问题,对下一期预算的编制没有指导和参考意义。

(五)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事业单位经费支出管理与效益考核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从整体上看,目前事业单位支出预算分配模式及管理体制仍停留在粗放型管理阶段,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因此在支出管理上与监督考核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控制与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二、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加强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管理层是预算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单位领导要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明确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单位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良好机制及有效办法。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单位内部各项资源的最优整合,它的战略性和系统性要求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企业应合理安排预算编制时间,提前做好预算编制的各项准备工作,尽早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规划,准备资料,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切实做好近几年的滚动专项支出规划,为预算的精细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全面落实“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目前比较科学并切合实际的预算编制方法,它取消了往年基数,一切从零开始按照预算单位和部门的职责、任务目标等,区分轻重缓急,重新测算每一科目和款项的实际支出。因此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应以“零基预算”为基础,采用综合的方法编制,彻底摒弃“上年基数+本年调整”的传统编制方法。在财务预算编制之前,要充分做好调研研究、分析论证、统筹协调等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掌握人员情况、业务发展需求,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人员、业务经费水平,要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历史和未来的影响,科学预测经济发展变化,并以提高效益为目标,对全年的收支做充分的预测与详细的规划,制定出具有前瞻性的预测方案,切实做到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三)实行预算执行与预算安排相结合,加大对项目结余的统筹安排。加强对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的统计、分析、核查和统筹使用,将结余资金纳入部门综合预算,如当年的结余无法估计,可把上年的累计结余纳入预算。项目预算部门应及时分析项目经费结余的真正原因,对未能按期完成工作任务或资金结余较大的项目,在安排下一年度项目经费时,应要求项目单位先消化结余资金,取消或减少安排项目经费,将预算执行情况与项目资金安排科学结合,激励项目单位认真做好加快预算执行工作。同时,项目经费预算部门应加大项目结余资金的统筹力度,对项目完成或中止形成的净结余资金应予以统筹使用,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加强预算执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其中最重要的是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它是预算执行的必要延伸。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一是要制定必要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让单位监察、审计、业务主办部门等参与到资金使用监督活动中来,对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做到对资金使用过程监督有制度约束,有人力保障,确保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二是要严格预算调整报批手续。部门预算是单位认真编制并按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法律文件,经过了“两上两下”的法定程序,在预算执行中,应坚持严格按照财政部门批复的支出类别、预算科目、预算项目和预算金额执行,不得随意突破、调整预算,不得将预算安排的资金挪作他用,对在执行中确应调整的事项,必须按项目支出预算管理规定的程序审批,严禁随意调整、变更预算。三是要对资金使用效益,尤其是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要有考核评价机制。在目前对多数项目资金采取以拨代支的预算管理模式下,建立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评价机制尤为重要。只有做到对项目资金的使用事前有计划、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评价,才能实现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追踪问效管理。

(五)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提高相关人员执行预算工作的积极性。预算执行完毕后,要分析预算从编制到执行整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际情况与预算不相符的,应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各相关人员要对考核结果负责,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始下一轮的预算编制工作,对预算工作能够合理、高效地完成的部门应当给予相应的激励措施,使责、权、利有机的统一起来。

总之,预算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重要工作之一,提高企业预算管理水平能加强对单位资金使用的安排和统筹,是提高资金利用率的重要方法,为此我们必须以合理、完善的预算为基础,以多项配套措施为依托,采取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相结合的多种监督管理手段,对整个预算过程实行全方位的控制。随着部门预算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与政府采购制度的全面推广与日益完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必将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1]刘磊.浅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0(6):41-42.

[2]朱文阁.部门预算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2009(10):162-163.

猜你喜欢

结余预算编制资金
新旧公路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对比与分析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企业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医保基金结余和亏空并存
对财政结余资金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