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2013-07-23姚玉婷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年3期
关键词:负债表税法所得税

姚玉婷

一、事业单位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变化

1.核算对象发生变化。新会计准则的所得税的核算对象由时间性差异变为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注重从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角度对负债、资产的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进行考察。其依据未来期间对应纳税所得额的不同,可分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及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两个部分。这与原先只注重税前会计的利润和应纳税的所得数额差异的时间性差异相区别。

2.核算方法发生变化。新会计准则的所得税核算方法由原先的纳税影响会计法和应付税款法等转变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由债务法和递延法组成的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指企事业单位要根据当期应纳所得税及时间性差异影响下的所得税数额的核算作为当期所得税金额的方法。在原先准则下,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核算时,当期事业单位所得税的费用就等于当期应纳所得税。而与国际会计准则相一致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在对业主权益理论基础上,重点审核企事业单位的资产债务表,对资产债务表所列负债、资产的税法所定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的比较分析,核算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同时通过对暂时性差异计算来进一步确定利润表所得税的金额。此方法在资产负债观的指导下能够使财务管理人员更好地把握事业单位所得税经济的价值,直观形象地体现出未来的可收回资金数额,从而有利于对负债、资金所带来预期税后现金流量的做出及时的反映。

3.对亏损弥补所得税的进行处理。原有会计准则对结转后期可抵扣亏损的当期不确认事业单位所得税的利益。而新会计准则则规定事业单位在能够对结转后年底税款抵减和可抵扣亏损情况下,应根据最大可能获得的用于抵扣税款抵减和可抵扣亏损未来的应纳所得税金额,来对相应递延的所得税资产进行确认。新会计准则允许企事业单位亏损可以在未来首次连续五年盈利的情况下进行税前弥补。采用此方法可促使企事业单位对未来五年内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能否在未来运营时期内取得充足应纳利润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4.要求账面价值。新会计准则规定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必须要对期末价值进行复核。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事业单位要复核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价值。这体现了谨慎原则的同时,也对事业单位纳税人的利益进行了保护。当未来期间事业单位不能满足应纳税可供抵扣时,要适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价值进行减记。如果能够满足时,减记的数额要及时予以转回。

二、事业单位所得税会计核算的现状

1.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差异比较大。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事业单位按照新会计准则要求和结合自身行业特征来选择的折旧方法和税法所规定的资产残值率、折旧年限、折旧范围等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一致。

2.新增和税法的计算口径存在差异。据调查,税法与新会计准则差异多达40项。比如新会计准则规定,当采用摊余成本来计算的金融资产减值时,要减记其账面价值至预计未来的现金流量现值,减记数额被确认为资金减值损失、记入当期损益。但税法却规定,除了符合税务的确认条件的应收款项提取坏账、死账准备可扣除以外,计算所得税时其余各项资产减值的损失都不能扣除。因此必须对税法和新会计准则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来确保事业单位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三、应对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所得税会计核算所遇到问题的措施

1.更新观念。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已有所完善,但与国际会计准则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完善的财务相关法律法规,能够使事业单位有法可依,进而促进其更好地发展。因此,政府要在适时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先进的经验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下积极健全会计制度,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促使我国会计制度较快发展。同时还应加强对新会计准则的宣传力度、所得税会计观念,及时印发一些赋予指导性具体实施的建议的小册子,使事业单位尽快准确地抓住新准则的关键。为促使部分重要事业单位部门尽快转变,要在其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监督。

2.提高素质,掌握核算方法。首先要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在短时间内会造成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的不适应,在进行事业单位所得税实际的会计核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因此应积极开展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新会计准则下会计核算的培训,促进其业务水平短期内得到提高,使其尽快满足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人员更高的要求。

新会计准则规定了进行会计核算时要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此方法相比于原先的利润表债务法、递延法、应付税款法等核算方法,很多程度上增强了所得税的会计核算信息可比性。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应能熟练运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来对所得税进行会计核算。在核算时,要选择适当的税法,根据税法规定来确认资产负债表中的相关负债、资产等项目计税基础,以此来计算暂时性差异、事业单位递延所得税的金额。

3.加强监管力度。如果财务监管权得不到充分行使、监管控制不能顺利实施,就会造成责任不能追究到人、财务管理系统的混乱。因此事业单位应按照新会计准则,加大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和风险意识,对事业单位所得税的会计核算进行必要的审查、监督,创造一套完善的监管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在保证财务管理人员依法执行新会计准则前提下,其会计权利也能得到充分行使。同时,事业单位应完善相应的财务决策、核算制度等,对一些所得税的会计核算工作底稿、账簿等进行详细审核,来准确计算和反映负债资产项目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等状况,使财务管理人员做到责任明确、会计信息真实有效,从而确保事业单位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另外,事业单位要想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加大审计力度。要适当采用跟踪审计的办法,对所得税会计核算情况进行全面地调查,来获取真实准确的信息。同时对那些给事业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恶劣行为,要及时追究其相关负责人责任。

适应时代经济发展的新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会计准则条件下做好所得税的会计核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及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积极提高会计核算水平,从而促进其稳定健康发展。

[1]徐俊红.浅谈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0,(03):83.

[2]侯勤.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会计核算问题的研究[J].财经界,2010,(04):164.

[3]韦宗玉.浅析新会计准则下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J].商场现代化,2009,(06):174-175.

猜你喜欢

负债表税法所得税
2020年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资产负债表
2020年中国进出口银行河北省分行资产负债表
2019年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资产负债表
《环境保护税法》与《排污费征收管理条例》是否有实质性差异?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基本概念释义
各项税收收入(1994~2016年)
浅谈所得税会计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所得税调整披露解析
高职院校税法课程教学方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