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垄断行业收入与人力资本配置效率关系研究
2013-07-20刘军,董政
刘 军,董 政
我国垄断行业收入与人力资本配置效率关系研究
刘 军,董 政
(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收入水平与收入结构对人力资本配置有导向作用,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导致不合理的人力资本配置结构。垄断行业收入分配机制不合理,导致垄断行业职工较非垄断行业职工得到了更高的收入,这种不合理的分配机制对整个社会的公平体系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同时降低了人力资本的配置效率。通过分析垄断行业收入增长状况,从就业贡献率和就业弹性两个方面探讨了垄断行业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对人力资本行业配置的扭曲和对配置效率的影响,认为要提升人力资本配置效率需要引入市场竞争、控制垄断行业收入增加、完善劳动力市场、完善基础保障制度。
垄断行业;收入;人力资本配置;配置效率
一、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大跨步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GDP的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9%以上。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居民收入水平的显著提高,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平均水平的提高,其中隐藏着诸多结构性问题,很长时间以来,在个人收入水平和GDP双双大幅增加的背景下,我国的收入差距也开始不断拉大,并在近几年出现了加速扩大的趋势。这一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城市与乡村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和不同行业之间,其中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体现得最为明显。最近的研究显示,发达国家的行业工资收入差距平均是1.5倍,而发展中国家的行业收入差距则大多分布在2-3倍这样一个较高的区间。我国的行业收入差距则远超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还有不断加大的趋势。这样一种差距水平与行业间的人力资本配置比例存在明显背离,某些行业员工的收入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其自身的人力资本价值,而另一些行业,其中大多数为垄断行业,其员工的收入水平却远远超出了合理的水平。劳动付出不能被市场正确地衡量,并给予合适的回报,这一现象将导致人力资本在不同行业间的配置发生扭曲,从而影响整个社会对于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
技术进步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技术进步等因素造成的不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是合理的,应该被社会所接受。而由于法律制度不健全、市场化程度不够等原因所引致的各种形式的垄断所带来的收入差距增大,是不合理的。两种不同因素所导致的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增大,对人力资本配置的影响也不同。技术进步等原因带来的收入差距将优化人力资本配置结构,提高人力资本使用效率,而垄断造成的收入差距,将扭曲人力资本配置,降低全社会对于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
当前我国人力资本存量不足,尤其是处于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的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本严重匮乏。行业之间在人力资本配置上不均衡,将影响到经济发展的效果。不同行业人力资本闲置与短缺并存。垄断行业由于被分配到了过量的资源,导致了“畸形高收入”现象的发生,从而对人力资本的市场配置机制产生扭曲作用,“智力过度聚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力资本的浪费。正如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所言“任何一个国家,不管它多么富裕,都承受不起对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在中国这样一个尚处于高速发展中的国家更是非常适用。实践中,掌握行业收入差距,特别是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对人力资本配置的影响,对今后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建设21世纪的新型创新型国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行业收入现状分析
新中国建立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经济体制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各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不大。自改革开放开始,计划经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按效率进行分配成为主流。随着经济的繁荣,我国的行业间收入差距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1978-2011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其中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较有代表性。
图1 1978-2010年部分行业收入增长状况
1.行业收入增长状况分析
最近20多年,各行业的收入增速相差很大,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相比,行业间的差距已不可同日而语。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打破了我国原有的平均分配国民收入的总格局,实现了收入分配制度的全面改革。如图1所示,自1991年起,所有行业的收入状况都比1978年有了大幅提高,但每个行业提升的幅度相差非常大。2010年收入最多的行业为金融业,平均工资为80772元,是1978年该行业平均收入的95.39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9.23%。2010年农林牧渔业为收入最少的行业,平均工资为17345元,为1978年收入最少行业的44.24倍。收入基数和增长率的双重差距,导致了30多年后行业收入的巨大不同。2010年金融业的平均收入约是农林牧渔业的4.65倍,远超1978年电力燃气供应业与农林牧渔业的2.16倍的差距。
2.垄断行业收入增长状况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的统计数据,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加上石油、烟草制造中的国有企业职工占全国总职工数的比重尚不足8%,但是其实际被分配到的收入总额却超过了全国职工应付工资的55%。这样一种畸形的收入分配结构,带来的必然是人力资本的过度聚集。就现阶段来看,在不考虑工资外收入的情况下,金融、电力、电信、资源采集等行业的职工收入已经是其他行业职工收入的2.5-3倍。而在工资外福利、补贴等工资外收入上,垄断行业也明显存在优势。我们估计,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的实际收入差距可能达到6-11倍。正常情况下,这两类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并不会相差如此悬殊,所以,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是低效率的。
图2中的数据是依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分行业、分登记类型职工平均工资”数据整理所得。考虑到2005年之前的统计口径中并没有将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分开,所以本表中也采用的是合并数据。但查阅2006年以后的数据可知电力行业的平均薪酬远高于水和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两个行业。2005年这六个垄断行业的平均薪酬是37084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01倍;2010年,这六个垄断行业平均薪酬是83457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24倍,仅从差距倍数上来看幅度不大,但是从收入增加的绝对数值上来看,2010年与2005年相比这六个典型垄断行业的职工平均增收46373元,而全国职工的平均收入只增加了18810元,垄断行业的增收部分远高于2010年全国职工的平均收入。这6年当中垄断行业在原有高薪酬基数的基础上仍然保持了高达25%的增长率,远高于全国平均薪酬20.4%的增长速度。基数大,增速快,使得垄断行业的收入进一步与非垄断行业拉开差距。在人力资本配置对于薪酬变动存在较大弹性的假设前提下,垄断行业的这一现状势必会扭曲行业间的人力资本配置。
图2 2005-2010年部分垄断行业收入增长状况
三、垄断行业的人力资本配置状况分析
1.基于就业贡献率的垄断行业人力资本配置分析
就业贡献率是指某一特定行业的就业人数增加值占全部行业的就业人数增加值的百分比。这一比例反映了该行业对人才的吸纳能力,即在不考虑原有人力资本存量的情况下,行业的就业贡献率所代表的是一定时段内,不同行业对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以及各行业对于新增人力资本的吸收、使用情况。通过计算各行业一段时间内的就业贡献率,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垄断行业的人力资本配置现状。
表1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和金融业是两个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而农林牧渔业、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则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非垄断性行业。
表1 2004-2010年部分行业就业贡献率
横向来看,在2004年至2010年的七年间垄断行业的就业贡献率较低,其中金融业平均为0.05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则更低平均仅为0.0082。非垄断性行业的就业贡献率则整体较高,其中建筑业最高,平均为0.188,房地产业平均为0.04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平均为0.073,制造业平均为0.035。单从就业贡献率的角度看,2004-2010年间金融业对于新增人力资本的吸纳能力要高于其他几个非垄断性行业,但是如果考虑到金融业这七年间人均收入的增长高达300%,而其他4个非垄断性行业的人均工资收入只有100%-150%的增幅,就不难得出金融业短期内的大量人力资本聚集与其高收入的诱导紧密相关。表1中的另一个传统垄断行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8年间的人均工资增幅与其他4个非垄断行业相当为156%,而其就业贡献率则几乎为零,即该行业在收入增加的同时,却不能容纳更多的人力资本,表现出来人力资本配置过量的特点。特别要注意到的是农林牧渔业的就业贡献率为负,这与我国第一产业现在所处的阶段有关。我国农林牧渔业正处于一个资本投入不断增加,高级专业人才需求增加,初级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转型时期。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短期内,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还将随着产业技术的升级而下降。但这并不代表着该行业中的人力资本配置过量,只是需求更高层次人才的特殊表现形式。
纵向来看,金融业2007-2008年的就业贡献率达到峰值的0.165,这主要是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我国金融业迎来了一段长达5年的高速发展时期。证券市场上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实施,为主要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工建农四大行陆续在沪市IPO,通过市场手段募集资本,扩大了经营规模。大多数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选择在这段时间内上市融资。其结果必然是金融业在该段时期内,吸纳人才的能力增强,短期内表现为人力资本配置不足。然而,随后几年的就业贡献率分别为0.07、0.16、0.08、0.04,出现了快速下滑。这主要是因为金融危机过后,该行业高收入、高福利、高社会认可度的情况发生了改变。尤其以券商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员工人均收入出现大幅下滑,不但新增就业人数大幅减少,还出现了大量裁员的情况。这表明,该垄断行业在2004-2008年所表现出来的人力资本配置不足的现象是短期的。该段时间内行业对于人力资本的需求,是由行业收入高企引起的不正常需求。这种异常需求,在较长时间内将导致该行业人力资本配置过量。
2.基于就业弹性的垄断行业人力资本配置分析
就业弹性常常被用来衡量经济增长与就业变动之间的关系。本文使用行业就业弹性这一指标,是指在影响行业产值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短期内),一单位的行业生产总值的变化所带来的该行业的就业人数的变化的百分比。某行业就业弹性大,说明该行业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增加多,该行业的人力资本配置尚不足,仍有继续配置的必要。而某行业就业弹性小,则说明该行业吸纳人力资本的能力弱,继续过量配置有可能影响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表2中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烟草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是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而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工用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则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非垄断性行业。
表2 2006-2010年部分行业就业弹性
横向来看,2006-2010年间烟草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的就业弹性分别为0.135、0.072,远低于化学原料及化工用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0.242、0.160、0.308,说明传统的垄断行业已经存在人力资本配置过度的情况,在总产值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下,对于人力资本的吸纳能力较差。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在这5年间的就业弹性为0.478,这主要得益于2006年与2007年国内两家具有绝对垄断地位的石油化工企业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启动了新的一轮扩大企业生产规模的项目,对于人力资本的需求在短期内迅速增加。而随后该行业的总产值却没有随着就业人数的增加而上升,反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这其中部分要归因于新的资源税的征收,但更主要的还是反映出该行业在投入更多人力资本的情况下,其总产值提升的空间已经不大,行业的人力资本水平已经处于过量配置或者基本均衡的状态。
纵向来看,垄断行业中较有代表性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烟草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最近5年的就业弹性较低,大多数时间在-0.005-0.07之间,每年的变化不大,这与这些垄断性行业15%-25%不等的年均总产值增速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不正常的现象说明,垄断性行业不只在人才引进方面存在各种壁垒,人才流出也存在重重障碍。垄断行业总产值的变化并不能像非垄断性行业一样迅速的形成对人力资本的有效需求,而是要等待政策性的变动或是重要的市场事件的发生(如上市融资),才在短期内对之前的总产值变化集中作出反应,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007-2008年的就业弹性峰值为0.873,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2006-2007年的就业弹性峰值为0.625。
3.垄断因素影响下的人力资本配置特点分析
人力资本在行业之间配置的不合理,既是由人力资本在产业间分布失衡的大格局决定的,也有一些具体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待遇差异、行业内人力资本配置的市场化程度等等。由于数据来源的原因,作者仅整理并计算了2003-2007年按大行业区分的19个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部在职职工的比重,并选取有代表性的6个行业。
表3 2003-2007年部分行业技术人员比重
表3中,金融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垄断性行业,在获取超额垄断收益的前提下,大幅提高其内部职工的薪资和福利水平,与其它非垄断性行业相比,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吸收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2003-2007年间金融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从0.396攀升至0.45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这一比例也从0.229上升到了0.233。说明在垄断行业内部,人才的流动也具有明显的收入取向特征。金融业相比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传统垄断行业,其定价控制力更强,转嫁成本给终端消费者的手段更加隐蔽,因而取得的超额利润也就更高。反映到收入上,表现为在所有垄断行业中,金融业的收入水平增长的最快,对于承载有更多人力资本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吸引力也就更强。而反观非垄断性行业,2003-2007年间,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农林牧渔业、采矿业等专业技术人员占总职工数的比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以制造业最为严重,从峰值时的0.144下降到了0.136。虽然在这5年当中,制造业等行业的职工收入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其增幅受到行业利润率的限制,远不及垄断行业。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非垄断性行业出现了对人才的吸引力下降,人力资本的配置水平同比降低的现象。
四、提升人力资本配置效率的对策建议
行业收入差距加大,尤其是垄断行业的收入过快增长,是导致人力资本在各行业间配置失衡的重要原因。因此,缩小行业间不合理的收入差异,就成为提高人力资本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
1.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控制行业垄断水平
现阶段,我国垄断行业高收入的取得,与其排他性的市场地位息息相关。一方面是较高的行业收益率,另一方面是行政性的行业进入壁垒。因此,要想彻底解决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问题,就必须积极引入市场竞争,破除人为增加的不合理壁垒。在过去所采用的对国有垄断企业进行纵向和横向分拆的基础之上,注意放宽民间资本的投资限制,取消对垄断行业的不合理补贴扶持措施,通过立法等手段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最终达到降低行业垄断水平的目的。
2.发挥税收调节作用,控制垄断行业收入增加
税收是对各行业收入水平进行有效调节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还存在一些针对垄断行业的不合理税收优惠政策,取消这些优惠政策有助于实现让垄断行业的收入水平能够真实地反映其盈利能力的目的,也有助于降低那些生产效率低下的行业的收入水平。此外,还应重点监控垄断行业的人员收入状况,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增加行业透明度。严控垄断行业中的灰色收入和逃税行为,从而进一步缩小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3.强化宏观调控职能,完善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实现人力资本科学配置的重要调节机制。现阶段,我国人力资本配置效率不高,与劳动力市场不发达、信息闭塞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应建立完善多层次、高效率的差异化劳动力市场,以市场调节、市场配置为重要手段,提高人力资本流动和配置效率;同时,也应注重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如重视增加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的人力资本数量。通过政策倾斜,鼓励人力资本向这些人力资本水平偏低的行业流动。在人才的培养上,扩大农、林、牧、渔相应专业的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同时,出台措施鼓励该行业内企业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在职培训机会,提高人力资本水平。
4.提高社保标准,完善基础保障制度
我国人力资本流动不畅、配置效率低下还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有关。一方面人才的流动受垄断行业的高薪诱惑,出现“智力过度聚集”的情况,另一方面,即便是人才实现了行业间的正常流动,也因面临着社会保障措施不到位,磨合性失业期间生活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而降低了人才流动的积极性。这种惰性,降低了人力资本在各行业之间的配置效率。因此,政府应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低收入行业职工的转移力度,建立覆盖全体公民的医疗、养老、住房保障体制,同时引入商业保险模式,减少人才在流动过程中所面临的保障利益错失的风险。
[1]常修泽.中国垄断性行业深化改革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8(9):3-8.
[2]张余文.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8):20-24.
[3]杨宜勇,池振合.2009年中国收入分配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J].经济研究参考,2010(6):4-10.
[4]何秀芝,李朝旗.论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政府规制失灵[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123-124.
[5]郭娜,祁怀锦.中国行业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12):61-62.
[6]苏海南.标本兼治解决垄断行业收入过高问题[J].人力资源,2010(4):10-13.
A Relation Research on M onopolies’Income and Human Capital Allocation Efficiency
LIU Jun,DONG Zheng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Jinan 250014,China)
The level and structure of income are playing a guiding role in human capital disposition.Unreasonable income distribution leads to unreasonable structure of human capital disposition.Because of the unreasonable income distribution mechanism in monopoly industries,personal income in monopoly industries is higher than that in non-monopoly industries.This unreasonable income distribution mechanism have caused some sort of damage to the fair system of thewhole society and reduced the efficiency of human capital allocation.By analyzingmonopoly industries'revenue growth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gative impact of unreasonable income distribution mechanism on human capital distribution and allocative efficiency in monopoly industries in the views of employment contribution rate and employment elasticity.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to improve human capital allocation efficiency,we need to introducemarket competition,limitmonopoly industries’income,improve labormarket and promote basic security systems.
monopoly industry;income;human capital disposition;allocative efficiency
F240
A
1008-2670(2013)04-0021-07
(责任编辑李秀荣)
2013-04-2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区域人力资本承载力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10BGL021);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人力资本承载力评价与提升策略”(ZR2010GM007)。
刘军,男,山东龙口人,博士,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本配置效率;董政,男,山东济南人,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