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

2013-07-20薛莲莉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体学院辽宁铁岭112000

大众文艺 2013年1期
关键词:动律曲调民间舞蹈

薛莲莉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体学院 辽宁铁岭 112000)

藏族居住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是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藏族民间舞蹈是农牧文化与宗教文化融合而成的,是藏族人民在自然环境和风俗习惯的共同陶冶和哺育下形成的,民间舞蹈形式极为丰富多彩、风格韵味各不相同,又因为汉译音的不同和方言的关系,同一类型的舞蹈形式却有着不同的名称,其风格特点体现在舞蹈形象的动作刻画上,表现在伴唱曲调的歌词和旋律节奏上,又因为生活方式的不同如:有适于农耕的河谷区,适于放牧的草原区,适于林业的森林区,以及半农半牧区,而在民间舞蹈上增添了地域色彩。

一、藏族舞蹈风格的形成

藏族舞蹈独特的体态特征重心偏前,身体微前送或九十度前俯,这种形态来源于长期的奴隶制社会,政教合一的政权形式,加上严厉的等级制度,强制的宗教文化礼仪以及喇嘛教迎合人们精神需要的结果,这一压迫的心理印记自然而然的体现在舞蹈动作中,藏族舞蹈所走的路线必须由左向右按顺时针沿着圆圈前进,这和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转经筒、绕寺庙向左转的方向是一致的。

藏族舞蹈的基本体态松跨、含胸、垂背、弓腰这些舞蹈形象和高原地区恶劣的气候和繁重的劳动生活有着密切关系,“一边顺”的美是高原农牧文化型民间舞蹈的特征之一,就是在行走或舞蹈中,一边手脚随重心移动同时向一侧伸出,这是劳动者为平衡身体、减少晃动、节省力气的一种日常生活的基本动态,其动作突出“颤膝摆跨”“微动肩胸”的舞姿,上身平稳,裙子随脚步摆动,形成钟摆式的“一边顺”之美。这一动态美、协调美的艺术特征,更是高原民族共同的审美心理。

藏族舞蹈非常强调舞蹈时脚、膝、腰、手、肩、头、眼的配合及统一运用,他们跳舞时,动态形象带有明显的宗教心理,这些动作主要来自劳动者为减轻体力负担的自我协调,随着宗教意识的逐渐淡薄,人们的精神面貌在改变,但是藏族舞蹈的动律、风格已成为民族的审美特征保存下来。

二、藏族舞蹈主要的种类

1.弦子——弦子藏语为“谐”,富有歌唱性,弦子表演时,男子拉马尾为弦的胡琴,女子舞长袖,舞步多变,男女各围成半圈,载歌载舞,男子舞姿重在舞靴、跺脚,女舞者穿有水袖藏裙突出长袖舞姿优美,舞蹈韵味十足,让人翩翩联想到巍峨的雪山,音乐旋律优美,一般为二乐句,也有四乐句,一个曲调,多段歌词,反复演唱。舞蹈顺时针方向由慢到快边歌边舞,最后以急速旋转的舞步进入高潮,每个不同曲调配以不同舞蹈,动作以拖步、点步慢转为主。舞蹈轻松抒情,成为藏区最普遍最盛行的舞蹈形式。

2.踢踏——藏语称“堆谐”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的《甘孜踢踏》处于主导作用。踢踏舞在长久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完整的舞蹈结构,曲调固定,每一曲调都有引子、舞蹈表演、结尾三个部分组成,表演时,舞蹈者脚穿藏式硬底皮靴,按音乐的节奏踏出优美的舞姿,舞蹈着先喊一声“拉索”,然后乐曲响起,节奏由慢到快,舞者在乐曲声中做出各种各样长短、轻重不同的踢踏声,通过踏出有变化的节奏表达内心的感情,最后在快速的踢踏高潮中突然结束,与爱尔兰踢踏等有异曲同工之妙。

3.锅庄——锅庄藏语为“果卓”,就是圆圈歌舞的意思,舞蹈时,一般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有时可扶肩,有一人领头边歌边舞,分男女一问一答,反复对唱,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端舞组成,基本动作有悠颤跨腿、趋步碾转、跨腿踏步蹲等组成,队形按顺时针方向行进,圆圈有大有小,偶尔变换龙摆围图案按,藏族人民通过这一舞蹈形式,来抒发对生活的美好赞美。在2004年7月的首届嘉绒锅庄艺术节破基尼斯世界纪录——世界上最长最壮观的锅庄队伍。主要以柔和的音乐,柔美的舞姿为主,道具主要以水袖为主,参与性、大众性舞蹈形式。

4.热巴——主要流传在内藏,以流浪艺人为背景,男舞者手持藏玲,女舞者手持藏鼓,因为在舞蹈表演中舞者常手持铃或鼓,又称为铃鼓舞。表演时,以铃鼓为主,融说唱、歌舞、杂技、气功、热巴剧于一体的综合性舞蹈表演形式,它有一套固定的程序,用一连串技巧来诠释整个舞蹈,技巧要求性很高,由12个节目组成,全套演出需要5个小时。

5.芜姆——是藏族喇嘛教寺庙中的传统舞蹈,是一种驱鬼神、谢神灵的面具舞蹈,表演者多为寺庙中的众僧,有一套严格完整的表演形式,场地多在寺庙中。多注重腿部动作和腿部的弹跳,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芜姆舞已经失去了原来驱鬼神、谢神灵的意义,已成为藏族民间娱乐性的舞蹈形式。

三、藏族舞蹈的基本特点

1.藏族舞蹈的体态特点

藏舞的体态要求是:弓腰、曲背、松垮,这一特点有长期受压迫的宗教心理痕迹,更主要来自舞蹈者为减轻体力负担的自我身心调节,上身动作豪放、洒脱,四肢关节灵活,腰部动作妖娆,全身姿态柔软,表情傲慢,膝关节要颤动(既颤膝),脚步要灵活。而高原特有的生活劳动方式也形成了藏族“稳”“沉”的舞步,松胯,弓腰,曲背(向前倾)及“一边顺”的独特舞蹈文化。“一边顺”舞者以腰部为主动、手和脚同时在一侧所形成的舞蹈姿态,成为藏族高原特有的优美、妩媚的体态特征。

2.藏族舞蹈的动律特点

上身有起伏,脚下灵活多变,在膝部分别有连续不断、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或连绵柔韧的屈伸,呈现出速度、力度和幅度的不同,而颤动或屈伸的步法形成重心移动,带动了松弛的上肢运动,使手臂动作多系附随而动,不能有丝毫的主动。这形成了藏族民间舞蹈“无屈不成动,欲动必先屈”的动作规律,这个屈除了要求颤膝外,还包括懈跨,由于这一动律特点,使藏族舞蹈下肢主动、上肢松弛,形成自上而下,欲动先屈的特点,舞蹈给人飘逸沉稳的感觉。从动律上看,既有“舞靴”,又有“舞袖”;从韵律上看,既有“圆滑风”,又有“顿促风”,既有“点”的强烈音响,又有“线”的圆曲流动,呈现出同一民族不同形态的多风格特征。

藏族舞蹈的动律普遍存在最基础的“三步一变”“倒转碾转”“后撤前踏”“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在这些基本动作基础上上产生出千变万化的其它动作,再加上手势动作、腰部动律、音乐的变化形成了不同风格的藏族舞蹈种类。妖娆的腰部动律是藏族舞蹈突出的一个风格特点,腰的动作非常丰富。腰部的轻柔摇摆充分展现了人体的线条美感。

3.藏族舞蹈的音乐节奏特点

藏族民歌高亢嘹亮,曲调旋律优美辽阔、婉转动听。以五声为主,藏族音乐可分为佛教音乐和民间音乐,佛教音乐中最著名的是喇嘛唱的无词歌颂曲调 ,舞蹈与歌唱艺术关系密切,形式多样,表演形式多为载歌载舞,有舞必歌、以歌伴舞、以乐伴舞、歌舞乐一体,歌舞形式有“果谐”“果卓”等,藏族音乐的一些元素也被汉族和西方音乐所吸收。

1.藏族舞蹈风格特征以及形成《大舞台》.2010年12期王程成.

2.谈藏族舞蹈风格特点及其在表演中的把握《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02期.毛珊珊.

3.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5.潘志涛.

猜你喜欢

动律曲调民间舞蹈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浅谈动律在舞蹈作品《摆手女儿家》中的体现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评《Smoke》
藏族舞基本动律的教学绝招
民间舞蹈教育中双重视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