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疆吐鲁番海特麦西来甫的表演形式

2013-07-20夏依旦瓦力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大众文艺 2013年1期
关键词:木卡姆维吾尔吐鲁番

夏依旦·瓦力 (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甘肃兰州 730030)

麦西来甫,是人民艺术和风俗学校。新疆维吾尔麦西来甫是被誉为“东方音乐无价之宝”的维吾尔古典十二木卡姆的渊源,是智慧、勤劳、勇敢的维吾尔族人民的创造性艺术作品。维吾尔木卡姆,是维吾尔人民对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所做的重大贡献,她运用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等各种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绚丽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反映了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以及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喜怒哀乐。麦西来甫是维吾尔族艺术中的精髓,拥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维吾尔麦西来甫作为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维吾尔民间艺术总汇和集大成,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维吾尔聚居区。吐鲁番地区现有人口约614616人,维吾尔族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一,是吐鲁番维吾尔族麦西来甫传承和发展的主要地之一。麦西来甫的起源和发展与维吾尔族的历史发展过程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这一词汇来源于阿拉伯语,意为“聚会”“集会”。麦西来甫是发源于《吐鲁番十二木卡姆》的民间歌舞娱乐形式,既是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组成部分,又是独立的民间文艺活动。曾任吐鲁番杂志社主编辑买买提·沙尼亚孜先生说:“没有木卡姆就可能形成麦西来甫,没有麦西来甫就不可能有木卡姆的形成,所以说两者是相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吐鲁番的麦西来甫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这座文化古城的历史,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自然有他固有的艺术魅力。自汉代到1985正式撤县改市以后,直属于吐鲁番地区,逐渐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唐代,高昌乐舞的盛行就一直不断延续下来的。在多元文化的交汇之下,高昌回鹘汗国乐舞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而阿拉伯音乐文化东渐后,音乐文化发生了较大变化。在逐渐皈依伊斯兰教后,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上无不具有了浓厚的伊斯兰色彩,吐鲁番维吾尔族麦西来甫也不例外,因此采用了麦西来甫——这一带有阿拉伯文化的词汇来称谓维吾尔族传统歌舞集会。“有数十日男女老少鲜衣修饰,鼓乐舞饮酣眺。尽日而散谓之奴鲁斯”吐鲁番有七种麦西来甫,而“吐鲁番海特麦西来甫”是最具有地方特色的麦西来甫。“海特”用维吾尔语是“判决”“解决”的含义。他模仿执政者的行为准则,通过艺术的形式提高与加强老百姓的法律的意识,分清是非,鼓励做有学问,有道德,守纪律,和睦相处、热爱劳动、不怕邪恶的人。在老百姓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地位。他代代相传,内容不断充实中,为吐鲁番地区各民族喜闻乐见的艺术活动。“吐鲁番海特麦西来甫”以正确的判决为主,歌舞表演,笑话游戏,奖励惩罚,综合了十二木卡姆的片段等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艺术表演形式。

地域形式的不同,举行麦西来甫的形式也会有所不同。根据民间的惯例,在大家干完农活,太阳落山时举行。

例如,开始时,有一位大家公认的民间老人妆扮主持上场,并准备适当的饭菜来招待客人。然后主持会宣告说:“父老乡亲们,在某某人家里举行麦西来甫,铁鼓敲起来,唢呐吹起来,跟我跳起来,父老乡亲们就谁想来参加,都可以来,人们都穿着自己最漂亮的服装,开场的的舞到最为欢乐,可称为“夏地安娜”,以男女群舞的形式来表演,也不会有男女之分。表达我们很开心来到这里参加麦西来甫,谢谢主持的宽待意义。这时主持会带上一些人们一起上场,向大家问好,他会介绍到上一次的主持是谁,这次还是他“尼亚孜阿洪”。

再一次介绍举行麦西来甫的长辈和大人,法官、礼部、总务、赏钱、还有倒茶姑娘等人物。介绍完后会有长辈询问主持说“人们都到齐了,事情安排好了么”?主持会有相应的答案回复长辈,这时长辈们就宣告说:“麦西来甫可以开始了”,会给主持一个专门在举行麦西来甫时用的鞭子,让他用这个鞭子维持麦西来甫的纪律。麦西来甫的秩序和内容分为音乐舞蹈、娱乐游戏和惩罚行,为不端者三个部分。人们通过各种活动抒发自己的感情,歌颂美好的现实生活,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因此它又是对青年进行道德教育,传统的习俗教育,文化教育,集体主义精神教育的一种手段。

吐鲁番维吾尔麦西来甫无论音乐形式还是舞蹈动作上都不同于其他地区的麦西来甫,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这与所处地域有着很大关联。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撞、融合、变异等使得吐鲁番海特麦西来甫乐曲更具代表。纳孜库姆舞是以其动作优美、舒展、矫健、刚劲有力而居于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之首。在西域乐舞中舞蹈分为软舞和健舞。“唐代教坊中舞蹈有健舞和软舞。凡动作比较爽朗、快捷、刚健的称之约健舞;动作比较舒徐、安详、温婉而表情比较细腻的便叫软舞。”纳孜库姆应属于健舞类,它在海特麦西来甫乐曲是采用《再吐娜汗》《阿拉再吐娜汗》《库鲁吾英》《沙依沙依达》《阿秀巴卡》《纳孜库姆》的顺序表演。

1.《再吐娜汗》是最典型的“赛乃木”曲调。“赛乃木”最为优美抒情的女子舞蹈,它有“美女佛”的含义存在。《再吐娜汗》是以女子舞蹈,男子唱歌的形式表演。它体现了麦西来甫刚开始时的,歌者不舞,舞者场面。歌词大意是:有金镯子、金戒指的人是再吐娜汗,我心目中的姑娘是再吐娜汗。不管她愿不愿意嫁给我,我的生命早已交给了再吐娜汗。为了这朵花儿开得更鲜艳,我才去摘这些花朵,为了再吐娜汗,才不离开吐鲁番。在吐鲁番“海特麦西来甫”中最具有特色,舞者不仅旋转自如,腰肢的动作也特别明显。在明快节奏中,一阵阵歌声、笑声、舞步声按照音乐的重轻调整着物资的变化,他们两手举过头顶,打折响指,两脚轻视自如,辫子和裙子在人群中飘飘欲仙,显示了维吾尔妇女的一种慈爱,一种温情,一种高雅与美丽。

2.《阿拉再吐娜汗》为男子舞蹈,男子唱歌,歌词大意为:阿拉,再吐娜汗!亚丽姆,再吐娜汗!见到你之前我曾有过邪念,见到你之后我又生了火焰。人们总是说我去了火焰山,来来去去又不着我的脚。就是用鞭子抽我,我还是要去吐鲁番。动作简单,节奏不太快的原地转和绕大圈,手拉手着成大圈、小圈、自由舞蹈。男子腰部系着围巾有规律,有节奏的摆动,灵活的眼神像是顾盼女伴。此时女子围成一个圈,击掌助兴。使这种粗犷,奔放节奏强烈的二拍子舞蹈达到一个欢歌笑语的高潮。

3.《库鲁吾英》也是男子舞蹈。歌词大意是:我是你的鹰,我很想落在你树上。这是一节短的间奏曲,是为了接《沙依沙依达》。

4.《沙依沙依达》和《阿秀巴克》有男子成对而舞,舞时歌者不舞,舞者不歌,也就是没有舞伴,你都只能在一边唱。舞蹈动作以音乐快慢决定,没有特别的差异。随着音乐情绪发展,最后以舞伴后相互换位,交错等。可称为“宫廷舞”。从人与人配合中体会到一番韵味。舞蹈在一种热烈的快班结束。歌词大意是:我什么都没有,我的心上就是你。不娶你我不甘。水离不开渠才欢畅,见不到你我的心会发慌。怕你理睬的只是我的表面,而不是从心里面。

5.《纳孜库姆》男子独舞的形式表演以滑稽、可笑的内容,动作和独特的蹲步舞区别于任何一种维吾尔民间舞蹈。具有热烈奔放,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各式各样的旋转和跳跃。因而受人们的喜爱,演变成了大型集体舞。不管男女老少均旋转圆圈,急速的旋转起舞使欢乐的广场舞蹈一阵阵沸腾。随着社会的进步,今天的《纳孜库姆》以其舞蹈动作优美,舒展,刚劲有力而居今天维吾尔麦西来甫之首。吐鲁番郡王时期,郡王府会举斗鸡活动,和斗鸡一块成长起来的《纳孜库姆》。也就成了吐鲁番地区最具特色的节目。

在不同地区,歌曲的不同,服装也有很大的区分。女子:染工精细的艾得来丝裙和丝绒短坎肩,头戴图案鲜艳的绣花帽,以及所佩戴的晶莹头饰,耳坠,手镯,戒指。男子:头戴色彩各异的花帽、缠头、毡帽、皮帽、身着绿色短衫或者长外衣,脚蹬皮靴,男子腹部系红绿橙三色围巾。人们都会穿自己最漂亮,最喜爱的服饰。吐鲁番麦斯来甫大多是以“红色”为主。表达愿我,事事顺利的意义。以上是我在经过暑假调研后对海特麦西来甫的表演形式的皮毛认识,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1]阿不都秀库尔吐尔地:人民的艺术学校——麦西来甫【J】新疆社会科学1983年第1期

[2]数据来源吐鲁番2009年统计年鉴

[3]余太山、陈高华、谢方主编:新疆各民族历史文化词典【M】中华书局,1996年9月版,166页

[4]新疆地方志编委会:吐鲁番市志【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7页。

[5]《西域闻见录》卷七,第3页。

[6]董锡玖编:敦煌舞蹈【M】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2年版,第54页。

[7]莫尼尔玛雅尔(法)《古代高昌王国物质文明史》译者:耿昇,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

[8]冯佳班(德)《高昌回鹘王国的生活》,吐鲁番:吐鲁番市志是出版,1989年

[9]克莱德伍兹(美)《文化变迁》译者胡华生,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

[10]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11]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北京:中央米哦女足大学出版社,1991年

[12]仲高:《西域艺术通论》,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

[13]曹红:《维吾尔族生活方式》,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88年

[14]余太山等:《新疆各族历史文化词典》,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

[15]艾媞雅买买提:《一位人类学者视野中的麦西来甫》,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

猜你喜欢

木卡姆维吾尔吐鲁番
浅析十二木卡姆的起源传承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探析维吾尔文学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在新时期的传承发扬路径探讨
从乐律学特征谈维吾尔木卡姆的文化属性
吾铁库尔先生和维吾尔木卡姆研究
吐鲁番的高
吐鲁番,漫过香甜的长风(散文诗 外一章)
吐鲁番杏花诗社活动剪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