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几种途径

2013-07-19

化学教与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课外化学实验教学

庄 艳

(南京市人民中学 江苏 南京 21000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不仅是中学化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引发学习兴趣,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基本途径[1]。学生“迷”上化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化学实验,化学实验中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对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魔力[2]。化学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3]。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戴安邦教授说:“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教育的最有效的教学形式。”近年来在化学高考卷中,化学实验题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4]。但学生的实验题失分现象却很严重,平均得分率在0.3-0.4之间,反映出学生实验能力的薄弱。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在实验题中的得分率呢?笔者认为,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贯穿在整个三年教学始终的系统工程中。

学生在实验题得分率低,笔者认为归根究底是因为很多学校不够重视实验教学,导致实验教学有效性低,最终导致学生对实验学习的兴趣下降。导致目前实验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5-8]:

1.教师讲实验多,学生做实验少,许多教师思想观念陈旧,“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做实验,认为做实验麻烦,不如讲实验效果来得快。

2.“照方抓药”的实验多,学生动脑筋的实验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将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论、注意事项一一列于黑板上,这样学生只要单纯地照着做,不用分析与思考,出现实验未做结论先知的现象。

3.验证实验多,探究实验少,在现行的实验教学中,大多实验是用以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其所学知识,用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探究性实验很少。

4.课内实验多,课外实验少,大多数学校不开设联系生活实际的课外实验,而这些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很好途径,但常常被学校、教师忽视。

在这样的现实情形下,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利用好各种实验形式,让学生的能力全面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学生在考试中实验题的得分率谈几点自己个人的做法与看法。

一、改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随堂分组实验

在新教材中,取消了单独编排学生实验的做法,淡化了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的界限。这就给了我们一个信号——学生能做的实验,教师都应积极地让学生动手去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师演示实验中,还是存在很多弊端的。在演示实验时,教师会非常呆板地把实验目的、原理、仪器、操作步骤和结果一一交代给学生,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提不起兴趣。另外,在演示实验中,由于空间的限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清楚观察到实验的现象。而我们知道观察能力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是人们顺利掌握知识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能力。因此教师的演示实验不利于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

学生分组实验是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分组实验最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分组实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从内心体验到他们亲自动手实践而带来的喜悦感、惊讶与满足感,进而有意识地把实验所带来的直觉兴趣引导到化学变化的因果关系或对实验本质的研究上来。分组实验可以帮助教师有目的地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的认知兴趣,使之不仅成为做好化学实验的动力,也成为促进学生心理品质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感兴趣的是那些有所了解却又非完全已知、能够引起思考的东西。然而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多具有已知操作过程、已知实验结果的特点,有些还是教师曾演示过的,很容易流于重复与枯燥。此外,实验课也大都是“填鸭式”的,即教师与教材设计好了一切,为保证实验正常进行,教师准备得较多较细,学生只管“照方抓药”,根本谈不上独立思考,单纯只是去验证一下书上已有实验。有的学生甚至在做实验前就已经把实验报告册内容给填好了。这样的实验课效果可想而知,并且也失去了对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功能。

正是因为如此,我在实验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以往,学生实验都被安排在每一章节学习完了之后再由老师带领去实验室完成相关的实验。这种验证性的实验学生兴趣不大,效果也不好。我现在采取的是在新的一章教学开始前,集中地把下一章中的一些重要实验用一节课的时间带领学生到实验室中去完成。这样一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们的积极性也非常的高。当然教师事先要做好指导工作,要求学生写出预习报告。在报告中,学生要写明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设计及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不仅仅是给学生提供仪器,还应检验学生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对学生实验方案中较大的涉及安全的错误进行纠正,对学生合理的建议及新颖的实验方案给予肯定和支持,尽可能提供学生实验方案中所需的仪器。由于事先不知道实验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做实验时都很认真,完全沉浸在探索未知世界的喜悦中。做完实验后,我要求他们在预习报告上填上一些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再交上来。有些学生还会就一些他们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和老师展开讨论,你会发现学生真的是很用心去思考一些问题。有时我会给出一些方向,让这些同学再到实验室去用另一些实验去验证他们的猜想。有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通过新课的教授来解决,所以新课中凡是涉及到他们曾做过的实验,他们还是记忆很深刻,也很有兴趣去深层次了解所以然,这样一来很好地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改单一课内实验为课内课外实验活动相结合

课外实验是课堂实验教学的延续、扩展以及加深,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以往我们只重视课内实验教学活动,对课外的实验教学活动往往不够重视。而对于学生,课堂内有限的实验并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他们更喜欢自己动手操作、探究,所以适当开展一些课外实验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实验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在新教材中,有很多课外实验是学生感兴趣的。例如用一些水果来制作原电池。学生用家里的铁丝和铜丝以及水果就能组成一个原电池。有的学生用熟透的西红柿和没有成熟的西红柿做了对比实验,分别把它们接入电路中与小灯泡连接,观察灯泡的亮度。通过这样的课外实验,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对实验的兴趣。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设计一些相关的课外实验活动。例如,在讲到pH值的计算和测定时,我发给学生一人两张pH试纸,让他们回去测一下家中6种液体物品的pH值。学生兴致勃勃的去实验了,实验的物品无奇不有,有醋,肥皂水,花露水,不同品牌的洗手液,洗洁精等等,并写了一个小的实验报告给我。当学生想要了解两种pH值差不多的液体究竟是哪个pH更大些,教师还可以提供精密pH试纸来供其实验。

四、精选实验习题,提高解题能力

尽管经过前面一系列的实验教学,学生打好了扎实的基础,但可能还是摆脱不了一做实验题就错的老问题。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高考实验题的得分率,而提高学生实验题得分率也是实施有效实验教学成果的体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复习的进程选择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并运用到实际解题中去。比如,在第一轮的实验复习时,着重复习实验的基础知识,如仪器的使用,实验的基本操作,安全常识,气体的制备,性质实验,定量实验等等。可选择有一定概括性总结性的习题。例如:如图1是化学实验常见的仪器,它除用洗气外,还有其他的用途。

图1

(1)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气时,往往在氧气钢瓶与病人呼吸面具之间安装盛有水的该装置,用于观察气泡产生的情况,以便调节供氧速率,此时氧气应从________管口导入。

(2)实验室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的实验,在将生成的Cl2直接通入NaOH溶液之前,先将Cl2从该装置_____管口导进,从______管口导出。此时该装置起的作用是防止NaOH溶液倒流入反应器。

图2

(3)当用此装置收集NO时,应采取的主要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

这道题非常好地总结了广口瓶的几种用途,通过分析该题,学生不仅可以理解什么情况下从长管进,什么情况下从短管进,而且可以将学生脑中关于广口瓶的几种用途系统化。因此在实验习题讲解中要多选择此类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性知识网络的习题。

此外,为了能够紧跟高考的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教师要优选那些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习题,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这样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例如:有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都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入SO2气体,将带余烬的木条插入试管C中,木条复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1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生成了Na2SO3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证明Na2O2与SO2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中含有Na2S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除了生成Na2SO3和O2外,还有Na2SO4生成。为检验是否有Na2SO4生成,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上述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_____。请简要说明两点理由:① 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本题是一道探究性实验试题,由学生熟知的Na2O2与CO2反应拓展到与具有还原性的SO2反应,通过检验O2、SO42-等基础知识作为载体,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这样的习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外延,而且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锻炼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五、总结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应该转变传统实验教学理念,不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应将多种实验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实验能力有了飞跃性提高,才能取得理想的实验教学效果。面对高考中的实验题,学生才能够游刃有余,大大提高实验题的得分率。最后,我们广大的化学教育工作者还要继续探索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方法,为大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做出我们最大的努力。

[1]顾张萍.如何提高化学实验题的得分率[J].科学教育,2010,(16):61-62

[2]李秋萍,周文姝,马菲,杨小弟.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化学选科现状的成因及对策[J].化学教与学,2012,(11):56-57

[3]王勇.化学新课程初高中教学的有效衔接[J].教育导刊,2010,(09):85-87

[4]赵凤芹.高三化学实验专题复习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2011,(10):67

[5]王静云.浅议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J].实践与探索,2010,(23):287

[6]饶福明.探索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J].民营科技,2011,(10):78

[7]林文蕾.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10):130-132

[8]杨丽莉,丁顶.制约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1,(17):572

猜你喜欢

课外化学实验教学
小满课外班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奇妙的化学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