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习题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尝试

2013-07-19江锡钧

化学教与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物质素养信息

蒋 葳 江锡钧

(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 江苏 无锡 214036)

信息是用文字、图形、声音、影像等形式来表示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变化,人们通过处理自然或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从而认识和改造世界。21世纪是信息世纪,2000年1月,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标准委员会评议并通过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为学生应该具备的信息素养提供了标准。信息素养作为当今人们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1]。

一、信息素养的含义和要素

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它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能力和图书检索能力,而是综合性的信息问题解决能力,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分析、评价和有效利用所获取的信息,并能够将所获取的信息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与创新。

信息素养包括以下几个要素[2]:

1.信息意识:指人对信息的感受与判断,是人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具有较强信息意识的人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确定潜在的信息源,选定并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2.信息认知:指人对信息的认识与看法,是人对信息的评估与掌握程度,是人们在获取了一定的信息后对信息进行的思考,包括对信息的判断、筛选、理解、分析、评价,将零散的信息整合成有逻辑性的系统组织。

3.信息应用:指人用信息来达成实际问题的解决,是人对信息的处理与利用能力。获取信息是手段,不是目的,人们通过对信息的捕捉识别、理解分析后,将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最终解决相应的问题,才是真正将信息的价值体现出来。

4.信息传递:指人将信息加工处理后对外界的表述过程,是人们表达信息的能力。

5.信息储备:指人的知识体系,人们将所掌握的信息从新角度、深层次进行加工,然后和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相结合,重新构建,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6.信息道德:指在信息的获取、使用、创造和传播过程中应遵循的伦理规范。

二、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理解、搜索、评估和使用信息的智能素养,教师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应联系课程特征,开发教学资源,将信息素养的教育融入到学生的课程学习中。在高中化学习题教学中,习题解答是用来巩固知识、拓展能力、训练思维、提升素养的常规方法,尤其是综合性试题能多方面考查和培养学生的素质。其中无机或有机推断题是一种常见的综合性试题,这类题型结构紧凑,但涉及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推理性强,对解答的要求高。面对题目所提供的大量信息,学生应充分利用读题、审题、解题、答题和题后反思这一系列过程来学会捕捉、分析、利用、传达信息,逐步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

1.读题——及时捕捉信息,培养信息意识

在推断题的解答中,有些学生之所以会认为难,正是因为信息意识较为薄弱,面对题目所提供的多个信息无从下手,不知道哪些信息可以利用。教师在平时解题指导中应帮助学生在读题时学会及时捕捉信息,找出显性条件,优先获取属于物质的特征结构或特征性质方面等较为明显的信息,从而获取解题的突破口。

2.审题——准确分析信息,整合信息认知

推断题是一种将大量信息分散隐藏在物质转化关系中的题型,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对信息的判断推理和分析评价能力。学生应充分审题,准确理解题目所提供信息,判断信息处理的优先级,分析题目的隐含条件,逐一突破,然后将已经获取的知识信息联系其相关的物质转化关系进行综合整理,从而全面掌握整个试题。

3.解题——正确处理信息,达成信息应用

推断题是考查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这些也可属于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和利用能力。学生在处理信息时应根据审题评估信息时得出的信息处理优先级,将比较明显的条件信息优先应用,然后再考虑题中的隐含条件信息,用前面得出的结论,综合分析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解题,有些信息暂时得不出确定的结论,可以滞后考虑,等处理完更多的信息后利用顺推、逆推、猜想等方法将已有知识进行检索、推理、假设,与所获信息进行试探、比照、验证,逐渐将所获信息与曾有知识关联在一起,得出正确结论。

4.答题——合理表述信息,体现信息传递

在推断题的解答中,有些学生虽然推断出了所有物质及其转化关系,却在答题过程中失了分,究其原因,是因为推断题并非仅要求学生推测出各个物质就可,而是往往有更深层次的要求,要求学生回答出其中某些物质的性质和转化,这就需要学生进一步联系所学知识,得出相关结论,转换成新信息,合理阐述,规范表达,解决整个试题。

5.反思——积极构建信息,完善信息储备

推断题的解答对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要求比较高,所以当学生在解答完试题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反思,将本题新获得的信息和方法进行整理总结,融合到自己的知识库中,构建出一个更完善的体系。

[教学案例]下列框图中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常见的物质或其溶液,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如所示图1(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B为气态单质,F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单质,E、H、I为氧化物,E为黑色固体,I为红棕色气体,M为红褐色沉淀。

图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中所含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__周期___族。

(2)A在B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3)D+E→B的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

(4)G+J→ M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5)Y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捕捉信息:全面了解题目,首先不应忽略题干给出的信息,此题题干给的信息较多,读题时可及时将敏感信息一一标出,比如F、M、I等物质可直接根据题中信息得出结论。

分析信息:将信息分解、评价,形成对信息的理解与认知。(过程见表一)

处理信息:先处理明显信息,再处理隐含信息,综合考虑,层层推进,逐一突破。(过程见表1)

表1 分析信息、处理信息过程

信息8 G(NaAlO2)和J生成M(Fe(OH)3) 根据元素守恒和双水解反应原理,联系信息5和7,可得出J为FeCl3,则H推测为Fe2O3信息9 I(NO2)与H2O反应生成N,N与M(Fe(OH)3)生成初始物质Y中NO2与H2O反应可生成HNO3与NO,联系所提供信息可推测N为HNO3,则Y为Fe(NO3)3中综上对信息的分析处理, 整合应用后可得出结论:A为 H2、B为 Cl2、C为 NaOH、D为 HCl、E为 MnO2、F为 Al、G 为 NaAlO2、H为Fe2O3、I为 NO2、J 为 FeCl3、M 为 Fe(OH)3、N 为 HNO3、X 为 NaCl、Y 为 Fe(NO3)3

表述信息:学生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处理已经得出相应结论,但并不是说此题已经解决,还需将所得出的结论联系已有知识,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在答题时注重对信息的表述,用规范的化学用语来解答试题。

构建信息:在完成此推断题后,学生应不断归纳总结,逐步掌握在无机推断题中可能出现的以下几方面信息:

1.有关物质结构的信息:包括分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等。

2.有关物质性质的信息:包括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熔、沸点等)、化学性质(一些物质的特殊化学性质)。

3.有关物质反应的信息:包括特殊反应、反应的特征现象、反应的特殊量比关系等。

学生通过反思、整理,将其规律化与系统化,逐步构建出完善的知识体系,也从而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三、对信息素养培养的一些思考

信息素养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利用习题解答过程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只是在教学中培养信息素养的一个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充分的理解与认识,利用各种资源和技术,从多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

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是密切关联、互相影响的。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能够很快适应各种学科的学习,更好地掌握与应用信息来解决问题,而在终身学习的过程中也会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树立长期发展信息素养的意识。

2.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多元渗透的过程

信息素养的培养具有多种途径,除了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还应把信息素养的精神和意图融合其它课程的特点,渗透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并且更应该从学校内的学习拓展到学校外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3.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信息素养的提升不仅仅是学生的任务,也是教师的职责,只有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了,才有可能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在为学生创设信息素养学习的环境中,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实现教学相长,全面提高信息素养。

[1]ACRL.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 http://www.ala.org/acrl/standards/informationliteracycompetency

[2]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9-14

猜你喜欢

物质素养信息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