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初探

2013-07-17沈红英

化学教与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学案化学知识点

沈红英

(苏州市高新区第二中学 江苏 苏州 215129)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现在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仅仅掌握老师灌输的知识远远不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认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由此可见,作为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才能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而终生受益。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新起点。刚接触化学,化学实验呈现的精美的仪器、多姿多彩的现象,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化学事实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大增。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知识点的增多,灵活运用知识点难度加大,不少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更重要的是“教给学法”、“授之以渔”。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谈一些做法。

一、从课题研究出发,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化学

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为切实提高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2011-2012学年对本校初三学生进行了化学学习方法的调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以达到改变学生学习方法的目的,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1.初三学生化学自主学习调查问卷及数据

①你在课前预习情况如何?

A.全都认真预习 B.基本预习

C.有时预习 D.没时间预习

②若你准备预习,那么你预习的方式是什么?

A.看一看课本 B.力求弄懂新知识

C.借助教材重新推导有关知识

③你上课时的状态大体是

A.想记住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B.把握知识要点

C.总在思索“为什么”

④你上课的思维状况是

A.紧紧跟着老师走 B.带着疑难问题听讲

C.自己的思考走在老师前面

⑤你参与课上讨论的情况是

A.经常参加 B.有时参加

C.偶尔参加 D.没兴趣参加

⑥你的复习方式是

A.先复习,后做作业 B.先做作业,有问题才翻书

C.先完成作业,然后复习

⑦你作业时遇到问题的主要解决方式是

A.完全靠自己思考解决 B.找有关参考书

C.问老师或同学 D.与别人共同研究

⑧你是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学期期中和期末考试应达到的目标?

A.经常有 B.有时有 C.从没有

⑨你在总结学习情况方面是怎么做的?

A.经常总结,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B.有问题时找找原因

C.只是不断努力,用行动代替总结

⑩你希望怎样学习?

A.独立支配学习时间 B.请老师或其他人讲解

C.老师讲为主,自学为辅

D.自己学习,有问题再向老师或其他人请教

题号 A B C D① 1.1% 8.4% 10.5% 80.0%② 56.8% 21.1% 22.1%③ 22.1% 65.3% 12.6%④ 63.2% 28.4% 8.4%⑤ 31.6% 38.9% 24.2% 5.3%⑥ 13.7% 61.1% 25.2%⑦ 25.2% 22.1% 31.6% 21.1%⑧ 47.4% 48.4% 4.2%⑨ 14.7% 68.4% 16.9%⑩ 30.5% 10.5% 37.9% 21.1%

从统计数据不难发现,目前我校学生仍处于比较被动的学习状态,这是多年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视野得不到开拓,思维得不到训练,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学生比较重视“学会”,并不能做到“会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因此,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尤为重要和迫切。

2.指导初三学生自主学习化学措施

(1)课前利用预习提纲明确预习目的、重点,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上述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学生非常不重视课前的预习工作,即便是预习了,也简单地看一下书,没有方向,事实上等于没有预习。为了加强学生的预习效果,更有针对性地看书,精心设计预习提纲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进行沪教版第六章“溶液的组成”教学时,教材上讲的比较简单,很多知识点都混在一起,若只让学生看书预习,效果不大。我们可以对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分开来,设计成预习提纲,如:①溶液由什么组成?②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是什么?③怎样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④溶液该怎样命名?⑤溶液、溶质、溶剂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细细品味,必然能对上述问题作出大致的了解,再设计一个思考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钙溶于水后,溶液叫氧化钙的水溶液

B.碘酒中碘是溶质,酒是溶剂

C.50mL酒精溶于水后得100mL酒精溶液,则用掉水的体积为50mL

D.75%的消毒酒精中,水是溶剂,酒精是溶质

E.泥水中的溶质是泥,溶剂是水

通过以上的问题设计和思考题,相信学生对于溶液的组成有了一定的理解。课堂教学时,学生听课目的明确,课堂发言踊跃,这样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2)课堂利用学案导学,突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化学学案设计,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引入化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进行中和反应的教学时,沪教版教材上的实验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然后不断滴加稀盐酸”,为什么要加无色酚酞试液呢?我们在设计该内容的学案时,可以先进行一个实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结果没有明显的现象,那究竟两者是否发生了反应?可以请学生在学案上自己设计实验,并选择合适的试剂进行实验。通过这样的体验,学生对怎样从现象上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有了更深的理解。

化学学案的设计,也可以引入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较快地进入新的学习情景,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燃烧与灭火”的教学时,对于灭火,可设计这样的一个实验:“点燃五支蜡烛,用五种不同的方法将其熄灭,思考其中蕴含的原理。”这样的学案设计,增强了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学生踊跃参与到化学课堂中来,知识面开阔了,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这两种方案经过近半年的尝试,我们分别对这两种方案的效果再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①利用预习提纲进行预习,你认为对你学习化学是否有帮助?

A.非常有帮助 B.有一点帮助 C.没有帮助

②利用学案进行上课时,你的感受是

A.听课更有针对性,听课思路更清晰

B.有时感觉很有条理,有时没感觉

C.没感觉,无所谓

题号 A B C①34.7% 60.0% 5.3%②60.0% 34.7% 5.3%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学习目的更加明确。通过以上尝试,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在学习化学方面更加自觉,知道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而且较以往可以更快地把握学习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对一些问题的讨论更能畅所欲言,问题的深度也得到了提高,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二、从教学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把握化学学习的方法

1.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

以教材为主线,认真吃透教材,是学好化学的根本。初三化学教材是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阐述教材内容的教学用书,抓住教材,也就抓住了基础知识。应该对教材中的主要原理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看、去记忆;还应注意学习初三化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初三化学学习的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为它能提高初三学生化学学习的思维能力。近几年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有不少来自教材上的原话或加以改编。如:2011年苏州市化学中考试题:

30.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有关酸、碱、盐的生产或应用说法不合理的是

A.将草木灰(含K2CO3)与氯化铵混合施用

B.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

C.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混合配制防治植物病害的波尔多液

D.汽车或电动车的蓄电池中用到的硫酸溶液是由浓硫酸稀释而成

其中A选项来源于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202页“施肥时,要避免铵态氮肥与熟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用,否则会降低肥效。”B选项来源于下册教材200页“纯碱有天然的(从内陆盐湖提取),也有用化学方法生产的。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在纯碱制造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D选项来源于下册教材186页“实验室用来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气体的稀盐酸、蓄电池中的硫酸溶液,分别是用浓盐酸、浓硫酸稀释而成的。”这三个选项都是用教材上的文字略作改编而成的。除了文字信息,在中考试题中,也会利用教材上的图片信息。如:2007年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

25.(5分)(1)下列微粒模型示意图可能代表水分子的是_______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2)利用(1)的结论,通过观察下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框内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②框内NaCl质量分数为_______;

③请描述框内离子与分子结合时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来源于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材154页图6-2物质的溶解过程的部分截图。

可见化学教材中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是相当重要的,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教材为中心和重点,切忌扔掉教材教学,要指导好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学生在课前可能没时间阅读,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多指导学生翻书,寻找教材中渗透的化学知识。教会学生阅读,从某种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能力。

2.指导学生课堂专心听讲

课堂专心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如果上课不注意听讲,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几倍时间才能补上。那听什么?(1)听新课前老师的提问。一般来说,老师在讲新课前,很多时候都会花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复习上一节课所讲的内容,复习的往往都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就掌握了上节课的精髓。(2)观实验过程,听理论分析。听课时,对于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操作要做到心中有数,异常现象要分析原因;对于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听分析的思路,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3)听问题及回答。要求学生注意听老师的提问、同学的回答、老师对回答的评价,这样也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判断是非。

3.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在学习一个章节后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在脑海中逐渐形成知识结构,使知识更系统化、条理化,前后知识融会贯通。例如,在学习化学方程式前,可让学生把前面学过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整理一下,便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学习氧气和二氧化碳后,可让学生整理一下气体性质的研究方法、气体的制取方法。在学习常见的酸和碱后,可让学生小结一下酸和碱的通性,便于学生在应用时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把这些分散杂乱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找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网络;要会根据自己的思考、理解,进行概括和总结;同时要通过知识的反复运用,在头脑中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4.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解题能力

目前来说学生学习的好坏,是以试卷上的分数作为评价依据的。所以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解题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学生在测试结果出来后,总是很失望,事实上这与学生没有正确科学的解题能力有关。那怎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尽量避免这些所谓的“粗心”错误呢?审题是关键!审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已知条件,明确求解的问题。尤其是实验题,一定要看清实验目的。其次,解题时还要反复理解推敲题意,“从条件到问题”和“从问题到条件”进行反复推敲。近几年苏州化学中考试题中选择题占了60分,在解选择题时,务必要求学生对于每个选项都能分析透彻。

5.指导学生注重平时的纠错工作

在中考学科中,化学教材只有2本,是最少的,但事实上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知识面很广。要让学生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掌握好,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怎样减少学生在知识点上的重复错误?准备纠错本是不错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把自己平时或考试中出现的错题及其出错的原因都写在了纠错本上。长期不懈地使用纠错本,可以减轻学习负担,取得“轻负高效”的学习效果。

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成功的愉悦中不断强化学习动机。实践表明,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能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教师不仅要善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思考如何教会学生“会学”的具体方法。不少调查都证实,很多学生喜欢化学是受其化学教师的影响,化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思维特征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有较显著的作用。学生以科学方法为工具,使化学知识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复杂的化学问题迎刃而解,会从中不断获得乐趣。同时,根据学习效果有意识地调整、优选适合自身思维特点和不同学习内容的科学学习方法,反过来又促进学习水平的提高。

[1] 任宝华主编.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初中化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猜你喜欢

学案化学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乡愁导学案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