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打造简约高效的低碳课堂

2013-04-12

化学教与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课堂教师教学

王 俊

(镇江市江苏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江苏 镇江 212000)

当今社会流行一个词,叫“低碳”,什么是低碳?“低碳”代表着环保、无害、健康,节能减排。 这个词,也可以引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 现在初中教学的现状是: 我们的师生牺牲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和身体健康,学生通过死啃书本、猛做习题取得好成绩,但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 这就是“高能耗,低效益”。 所以,我们应当提倡“低碳教育”。 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环节,一定要“低碳”。 反思一下我自己以及周围的教师在上课时的确有排放出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时候。 主要的表现是:教学内容过多,重点又不能突出,无论“西瓜”还是“芝麻”统统要捡;当一节课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时,不是仓促收兵就是严重拖堂;教师主要靠讲,学生主要靠听和记笔记, 没有思考的时间和探索的空间;教学时处理不好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 滥用课件,教者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很累等等。

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应该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打造一个“低碳”的化学课堂。 “低碳”课堂就是让学生能有兴趣地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真正打造“低碳课堂”呢?

一、追求简约课堂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的认知理论认为,“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果。 ”先贤们早就给我们指出了低碳教学的方向:教学要追求简约求实的艺术境界。

1. 教学目标力求简明

按照新课程标准, 教师每堂课都要制定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认为:在制定目标时,一定要注意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能力和情感目标不能和知识目标简单叠加。 一堂课的目标能真正解决一两个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就很好了,不要浮而不实的东西。

2. 教学内容力求简约

教学内容如何制定? 教材上的内容要讲的面面俱到吗?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师在备课时不能照搬教材,要对教材进行精心地取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重点传授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和能学会的技能,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 例如“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初中生理解起来很辛苦,我认为教师不需要在这个概念上挖掘得太深,只要教学生会查会用就行了。

3. 教学环节力求简化

现在的一些课堂教学环节太过繁琐。 课堂学习的环节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规律。 比如新课引入这一环节,有些课引入的内容很精彩,课件很精美,但是与课题关系不大,有没有都无所谓,或引入太长,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反效果。 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不要将简单问题复杂化,要追求简捷流畅的学习路径,使整个教学过程层次分明,松驰有度,收放自如,真实而自然。

二、提倡有效教学

“低碳”的课堂教学还要达到“有效”。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主要场所,时间有限,浪费不起。 高效的课堂, 就是要使学生在有限时间里在玩中学习、在做中学习,在探究中收获新知,在收获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习惯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创建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对于知识, 就相当于美味的汤对于盐,有效的教学情境,可将知识很好地溶在里面,更有利于学生的吸收。

例如:在学习《奇妙的二氧化碳》这一节时,为突出“奇妙”,我先用多媒体给学生讲了个“死狗洞”的故事:一个猎人带着一只猎狗误入一个山洞,一会儿猎狗倒下,不能再爬起。但是猎人却安然无恙。原来这个洞叫“死狗洞”。 看完故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1.为什么狗会倒下?2.为什么人没有问题?想解开其中的谜并不难,学完本课题,谜底自然会得出。 此时,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 学习的兴趣特别浓。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以用实验创设情境是最自然不过的了。 先让学生观察奇妙的实验现象,再探究实验原理,学生的探究欲望很强。 总之,只要创建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学习知识密切有关的有效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课堂教学提高效率。

(2)教师讲得时间要少,学生议得时间要多

什么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颇为深刻的归纳:“1.必须让学习者自己动手;2.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学习中的发现、掌握和领会的感觉,主要来自学习者内部,别人(包括教师)都无法代替;3.学习是渗透性的,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发生变化;4.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要实现这种学生“自主”的学习,就必须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减少学习者外部的干扰,把更多的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第一,教师对全班讲授要少而精。 要讲清主干内容、重视思路分析;语言要精练准确,不要有过多引导语。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些知识是学生阅读就能掌握的,教师完全没有必要讲,一些需要思考的题目,可以让学生来讲,反而能充分暴露问题,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

第二,放手让学生自主“研讨”。 我发现,相比于听教师讲,有的同学更乐于相互讨论得出答案。 其实教师交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应是形成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而思维方式的形成单靠教师讲学生练是不行的,所以要让学生适时开展“课内研讨”。 在课内,教师一定要克制“讲”的冲动,给予学生课内充分研讨的机会,这种探讨的经历会给他们的后继学习埋下坚实的意识基础和丰富的情感基础。

如:在进行《混合物的推断题复习》教学设计时,我想:是否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出解题的规律。 于是在教学中,我先设置了下面这个问题:“老师在实验室的药品柜里发现一包不明“身份”的白色粉末状药品,可能是CaCO3、Na2CO3、Na2SO4、CuSO4、NaCl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取试样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取上述溶液适量,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 一定有______、______。 ”我让学生们先按四人小组研讨。此时教师在小组中来回巡视,回答学生的疑问,启发思考。 由于这是复习课,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所以讨论得很积极,几分钟后,一些小组就得出了结论。 我请一位同学讲述了他们组的解题思路, 讲得还不错,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肯定。 此时我引导学生:“这类题目是否有它的一般规律,我们能找出来吗? ”于是我又设计了第二个思考题,也是分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 通过以上两轮讨论,同学们慢慢体会出这类题目的解题规律,这时,我再引导学生把解题一般思路用图表的形式归纳出来。 在这节课中,我始终穿梭在学生之间,解决学生的问题,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管理者,一节课下来,感觉效果很好,学生都很投入,有些平时不积极思考的同学也乐于参加讨论。

(3) 当堂练习,当堂检测

公办初中由于生源的质量不高,学生的课外作业抄袭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当堂学习的知识最好当堂训练。 在编写学案时,首先,要根据本节课的重点和内容结构, 把对双基内容的考查科学地穿插在教学流程中,让学生边学边练。 第二,每节课都在学案上安排十分钟左右的检测题,考查方式是合作学习,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先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小组组长批改,教师深入学生中巡逻辅导。 这样做覆盖面广,教师能关心到每一位学生。 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在讨论中巩固,这样效率就会得到保障。

总之构建简约高效的“低碳课堂”势在必行,也是践行课改新理念的重中之重,希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真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国家培养出真正的栋梁之才,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责无旁贷。

猜你喜欢

课堂教师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