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个维度反思英语有效课堂教学
2013-07-16符敏明
符敏明
摘 要:课堂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场地。教师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与社会需求相吻合,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和教学叙事提升自身能力,使课堂教学获得成功。本文从五个维度反思英语有效课堂教学,并阐述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维度;有效;反思;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5-0115-4 doi: 10.3969/j.issn.1006-2831.2013.02.03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reflection)一词在西方发达国家被人们越来越多地加以引用,并很快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教学。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反思性教学”以来,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各国的教育改革的大量实践证明:教育改革的成功必须有教师的积极参与拥护,必须使教师在教学与课程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与责任,而反思性教学认为教师“能提出并解决与他们教育教学实践有关的问题”。有效的英语课堂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 . 当前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 1 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
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方向盘和营养剂。很多成功的课例告诉我们:一堂成功的课不在于教师为学生播种了多少种子,而在于教师能成全了学生多少学习的愿望以及能够引发学生产生多少思考。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应通过广泛的理念学习,不断探索反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单一的教学信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互动的教学模式。
1 . 2 教学媒体运用失当
教师在课堂上大量地运用多媒体,忽视了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媒介——学生。这使多媒体赢得了天空,却失去了大地:表面精彩的课却显得内容贫乏,学生的注意力放在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效果上,而忽视了知识点的记忆与思考。
2 . 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五个维度
课堂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学生、教材三个要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教师的教学观、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反思和评价决定了课堂教学是否有效。
2 . 1 维度一:一堂好课的标准——教师的教学观是有效课堂的思想保证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对教师来说,这显然是一个很难找到答案的问题。教师备课时的“有意设计”,与学生课堂上的“无意呈现”,教学各环节就好像一门艺术,让人无法用单一的标准去界定它的优劣。但是,一堂有效的英语课,应该有四个要素:
教师的教学观直接影响他能否上好一节课,它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教学反思这四个要素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形成了有效课堂教学的框架。
2 . 2 维度二: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
很多教师在这个维度有这样的误区:他们为了一堂公开课,用了很多高科技手段,埋头书写教案设计,很显然,这是为教师本人设计的一堂课。Rick, a teacher from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said, “Dear friends, please bear in mind that your teaching design is designed for your students, not for yourself.” 是的,教学设计是为学生而写的!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经过“设计”,教师上课的教案也就是教学设计所形成的教学方案,它必须建立在学生的需求与不同的水平维度上,因为它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打开成功课堂之门的门匙。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的,这需要教师反思。教师明确了目标、确定了教学内容后,再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通过分层设计任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学习需求,有效整合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学会提炼知识点,巩固“双基”;通过presentation—questioning—discussion—improvement等教学步骤,让学生参与课堂,达成教学目标等。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学生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真真正正为学生设计出一堂好课。总之,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
2 . 3 维度三:教学过程——检验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相互整合。有好的教学设计并不意味着有好的课堂。教师一旦进入真实的课堂,就必须根据课堂的情况调整事先设计好的教案。现在,有的课堂往往成为一种“演教案”的活动:学生根据老师课前的前置任务,大量搜索材料,到上课时先讨论一下怎么演示这个材料,然后就演起来……这离有效课堂的距离相去甚远。有效的教学过程应该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学生是课堂的学习主体,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意向与学生的参与度体现的。其次,学生根据教学要点,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交流。第三,小组成员根据学习任务,学会真正“合作”,而不是“合坐”,共享学习资源,主动分享观点,提炼要点,表达己见和组见;积极思考并参与课堂学习,提升合作学习的质量,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标。
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教师尽管教同一门课,面对同一批学生,但他在每节课上所处的具体情况和经历的过程都并不相同,每一个都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有效的教学是依据“教案”又不完全受“教案”牵制,这种教学将不断“生成”新的教学问题和新的教学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倾听起了很大作用,善于发现学生回答中的观点成了教师能否组织好动态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
2 . 4 维度四:教学效果——检验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体现
在有效课堂里,教学效果体现在: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语言技能,学会运用;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养成良好的思考和学习习惯;学生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叶澜教授说过:“好的教育不是播种希望,因为希望的种子已经在那里生根发芽;好的教育是成全希望,好的教育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Tell the students, they will forget, show the students, they will remember, involve the students, they will learn.”这说的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参与、学会分享;这是英语有效课堂的必由之路和目标。好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成全了学生学习的期望,延续他们学习的生命。具有良好教学效果的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享受学习者自主的学习权利,乐于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提升合作学习质量、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的课堂。
2 . 5 维度五: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教学“反思”,一般指“回头思考”,它指教师以及合作研究者在“行动”结束后回头思考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查看所设计的方案是否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在行动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有意义的教学事件;如果问题没有很好地被解决,需要进一步清理究竟是由于所设计的方案本身不合理,还是因为方案的执行发生严重偏离,如此等等。当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及其研究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时,教师的“经验性教学”转化为“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或“研究性教学”,这是教师提升英语课堂效果的有效途径。
“反思教学”的支架:
(1)学生的满意度
①学生是否喜欢这样的教学设计?②学生是否有学习的成就感?
(2)让教师说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①教学过程总是……;②教学效果反映了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提升……。教师进行教学叙事,必须从“反思教学”的评价支架开始:
Assessment Form of Teaching(教学评价表)
(For the lecturer and observers上课者与听课者用)
Circle or check each item in the column that most clearly represents the evaluation:
4=excellent,3=aboveaverage,2=average,1=unsatisfactory, N/A=not applicable. Comments space is below.
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英语教学中评价应多元化,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必须是基于学生、用于学生以及为学生服务的。
教师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记录在教学中碰到的问题,从中总结经验,这使教师自身获得了提升和发展。对教师而言,以“反思教学”的方式化解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这是判断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标志。
约翰·杜威说得好:“思考即研究,研究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是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基点,不是简单的课后回顾;是以发展英语教师能力与学生素质提高为直接目的的教学,是不断追求英语教学实践合理性并最终达到“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写好教学叙事、教会学生愉悦写作,就能和学生一起创设有效的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蔡汀.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2).
刘良华.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倾听”与“任务叙说”[J].教学与管理,2003(8).
刘良华.“行动研究”的故事[J].教育研究(大陆版),2003(9).
刘良华.做“思想型”的教师[J].人民教育,2003(15-16).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223.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参考,1997(4).
余文森.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J].教育研究,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