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黄通脉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0例

2013-07-14杜菊梅田千庆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脑病科咸阳712000

陕西中医 2013年2期
关键词:通脉脑血管病颈动脉

边 莹 杜菊梅 田千庆 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脑病科(咸阳712000)

动脉粥样硬化(CAS)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近年来已经认识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据报道,脑梗死患者CAS斑块的检出率为65~85%[2,3]。我院采用阿托伐他汀片联合丹黄通脉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对我科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年龄在55岁以上的人群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如超声检查提示存在粥样斑块,且舌红苔黄,脉弦者即可入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就诊的患者共60例。均经颈动脉超声检查确诊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排除急性脑梗死、心肌梗死、心绞痛及有明显肾功或肝功能损害者。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6~85岁,平均67岁;其中原发性高血压13例,高脂血症11例,冠心病9例,脑梗死后遗症期10例,糖尿病5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6~83岁,平均66岁;其中原发性高血压12例,高脂血症11例,冠心病10例,脑梗死后遗症期10例,糖尿病5例。治疗前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检查方法 CAS及斑块的检测部位 应用HP SONOS 3500型彩色超声多普勒仪,L7540探头,频率范围4~10MHz。检查部位包括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及其上、下1.0~1.5cm的范围内。

CAS及斑块的检测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厚度(IMT),确定斑块的存在、个数,测量斑块在横切面上最大面积(Smax)。我们采用华扬[4]报道的当IMT≥1.5mm且增厚的内膜向血管腔内凸出,确定为有斑块形成。于斑块最大面积时冻结图像,测量其数值。治疗前后颈动脉彩超检查由同一人进行,仪器所有设置相同。

治疗前、后空腹抽血测定血脂、肝、肾功能、心肌酶谱,治疗前、后检查血、尿、粪常规。

治疗方法 治疗组使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服用1次;丹黄通脉胶囊(丹参、黄连、葛根、三七)1次4粒,1d3次。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服用1次;两组均治疗1年。对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者给予相应药物对症处理。服药期间所出现的不适及时告诉我们。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不服用其他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1年后复查血脂、颈动脉超声。

治疗结果 治疗前后血脂变化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mmol/L)变化()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mmol/L)变化()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

组 别 治疗 n TC TG LDL-C HDL-C治疗组 治疗前30 5.75±1.19 2.01±0.46 2.87±0.69 1.18±0.23治疗后 30 4.58±0.81▲ 1.50±0.28▲◇ 2.34±0.31△◇ 1.67±0.38△◇对照组 治疗前 30 5.72±1.16 2.00±0.31 2.90±0.72 1.29±0.27治疗后 30 4.99±0.75△ 1.78±0.29△ 2.69±0.38△ 1.34±0.28△

治疗组治疗后TC及TG明显下降,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 HDL-C明显升高,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LDL-C下降,较治疗前有差异(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TC均下降,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TG下降明显,两组间有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LDL-C下降明显,两组间有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 HDL-C均升高,两组间有差异(P<0.05)。

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面积、平均斑块数变化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斑块面积(cm2)、平均斑块数变化()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斑块面积(cm2)、平均斑块数变化()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

组 别 治疗 n 斑块面积 平均斑块数300.19±0.032.29±0.29300.29±0.082.58±0.32治疗后 300.12±0.02△◇ 2.31±0.28△对照组 治疗前 30 0.29±0.07 2.57±0.31治疗后治疗组 治疗前

治疗组治疗后斑块面积下降,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平均斑块数减少,与治疗前比较有差异(P<0.05),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安全性评价 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便秘、消化不良、消化道出血、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治疗后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及血、尿、粪常规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治疗组仅有1例偶有长距离行走时双下肢腓肠肌处肌肉痛,心肌酶谱检查正常,经休息后症状消失,对照组有1例患者感反酸,经口服抑酸药治疗后恢复正常。治疗中无1例停药。

讨 论 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造成人类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占75%左右[5],因而对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过程主要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巨噬细胞参与和平滑肌细胞增殖。而炎性细胞增多的急性炎症反应是促使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的重要因素,急性炎症反应越重粥样斑块就越容易破裂[6]。他汀类药物除降脂外,其有稳定和消退斑块的作用[7]。

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动脉粥样硬化归属于中医“痰凝”、“血瘀”范畴,系本虚标实之病。中医多数学者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机是气虚血瘀,痰瘀互结,脾虚湿盛,痰瘀化毒,肝肾阴虚等。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应采取化痰软坚、行气散结、活血化瘀的方法,调整脏腑功能,使气血畅通,津液流通,痰瘀消散,才可使已胶结之痰浊瘀血、日久坚凝之斑块软化消散。丹黄通脉胶囊正是基于血瘀、毒邪病机关键组方,通过丹参、黄连、葛根、三七粉四味中药,达到化瘀解毒的疗效。组方以丹参和黄连为主,以葛根和三七粉相佐,方中用药虽少,但紧扣瘀、毒病机根本,丹参长于活血祛瘀之功[8],黄连长于解毒泻火之功[8],葛根清热解毒化瘀[8],三七粉加强活血化瘀之功[8];通过化瘀解毒,达到“软坚散结”的功效。本观察中患者坚持应用阿托伐他汀片联合丹黄通脉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后,颈动脉粥样斑块缩小,说明临床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及丹黄通脉胶囊可以达到较好的稳定或消退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疗效确切、可靠,值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中应用、推广。

[1]潘恩春,顾东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04,4(5):10.

[2]苗凤玲,姜 莉,李小艳,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航天医药杂志,2001,3(3):30–31.

[3]李 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3–11.

[4]华 扬.如何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超声检测技术的准确性[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6,3(4):193-195.

[5]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48-751.

[6]Laufs U,Gertz K,Dirnqgl U,et al.Rosuvastatin,a new HMG_COA reductase inhibitor,upregulates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and protects form ischemic stroke in mice[J].Brain Res,2002,942:23-30.

[7]Lauf s U,Gertz K,Huang P,et al.Atorvastatin upregulates type III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 thrombocytes,decrease platelet activation and protects from cerebral ischemia in normocholesterolemicmice[J].Stroke,2000,31:2442-2449.

[8]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9:376,110,86,346.

猜你喜欢

通脉脑血管病颈动脉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通脉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通脉化浊汤改善高脂血症痰瘀阻滞证候情况的研究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益气祛瘀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
通脉复律汤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频发室性早搏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