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茶乡科学发展模式探索
——以塔畈乡为例

2013-07-14储安素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7期
关键词:茶乡茶园茶叶

储安素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30)

生态茶乡科学发展模式探索
——以塔畈乡为例

储安素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30)

近年来,作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的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巨大的消费市场,促进了茶叶经济的蓬勃发展,各地茶农纷纷开始大规模种茶,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问题:如农药残留、化肥过度使用、土壤流失严重等.严重影响了茶叶的品质,为了更好的发展茶叶生产,打造生态茶乡,建设生态茶园是最有力的解决途径.

茶叶经济;生态茶园;生态茶乡

潜山县种茶历史悠久,远在2世纪前,茶树即由四川经陕西、河南传到皖西.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和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茶叶已经成为潜山县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据1985年潜山县农业局多经股对全县茶叶布局调查表明,全县乡镇除油坝乡外,茶叶的种植面积已经覆盖了几乎整个潜山县,产茶重点乡——塔畈乡位于潜山县西北部,率先打起了“生态立乡、多经富民”的旗帜,加速发展茶叶经济,改写了塔畈茶叶“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历史,迅速发展成了塔畈乡乃至潜山县的名片.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茶已经成了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茶叶带来巨大的消费市场,以茶叶为主导产业,打造生态茶乡势在必行.笔者认为生态茶乡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生态茶园建设;二是美丽乡村建设;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各级各部门要重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配套服务.要重视农业的基础设施投入,优化农业生产条件,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的附加值.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农业发展.要重视研究农民财产性收入问题,增加农民的资产收入.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可见党中央对农业发展高度重视,围绕塔畈乡的具体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茶叶业为核心,加速发展茶产业经济,因地制宜规划好生态茶乡建设.

由于茶树是多年生的小灌木型植物,根系很浅,茶叶大部分都分布在山区,近年来茶园面积在逐年增长,但大部分茶区的茶园建设以纯茶园为主.当前在茶区中普遍存在的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衰退、病虫害多发、产量和品质低下、农残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纯茶园的单一种植模式有关.

征对茶园低产、虫害、农药和化肥残留等问题,也为了能突破“绿色壁垒”,建设生态茶园是最有力的解决途径.所谓的生态茶园,是以茶树为主要物种,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符合生态学规律建设起来的农场.前辈们将生态茶园定义为:生态茶园是根据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原则,按照生态系统内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能够维持茶园生态平衡,促进茶园物质和能量良性循环,实现茶叶优质、高产、高效、无污染,达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协同发展为目的的人工茶园.

由此得出,生态茶园并非只局限于生态环境,而是以茶树为核心,合理开发茶园生态系统,注重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增强茶园生物多样性,控制茶树虫害的发生,治理茶叶的农药残留,减少茶园的水土流失,促进茶园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较大地提高茶叶生产能力.

塔畈乡生态茶园建设因素分析:

1 优越分析——地理环境

该区属于中低山茶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3度,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茶树多生长在海拔200-600米,坡度10-30度的南向山坡地上,呈阶梯状分布,山坡土壤主要为黄棕壤,厚度约60厘米左右,ph值在5-6之间,呈酸性,长年雨水丰润,日照充足,云雾缭绕,自然条件优越,茶叶内质好,是全县绿茶的主产地,也是重要的名优茶和绿色食品茶生产基地.

2 劣势分析——农村劳动力资源外溢

根据2008年潜山县统计局数据表明,农村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占到了71%,所谓第一产业是指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又成初级生产,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其他产业从事人数及农村外出劳动力分布如下两图:

图1

图2

从图2可以看出,大部分的青壮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留守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如此丰富分劳动力资源,却没有足够的产业能留住这些朴实农民外出打工的坚定步伐,不得不发人深思.

当前茶叶还没有发展成产业,据潜山县农委最新工作报告显示:大多数仍是茶农分散发展,种植大户较少,投入不足,年发展规模50亩以上的不到20家,为此建设生态茶园需要整体布局规划.

3 生态茶园模式的构建

3.1 园地的选择

整体科学布局,为了防止乱垦乱伐,导致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等情况,要以村为单位,加大力度规划散户种植,集中选择该区水源充足,森林植比被较好、微酸性以及深厚肥沃的土壤区,集中开发面积1000亩以上,建立坡度小于15°的阶梯茶园.

3.2 土地的整理

要进行深度开垦和翻理工作,开挖深50厘米、宽60厘米左右的沟,一般要进行两次耕覆,首次沟深要在50厘米以上,将秸秆、稻草、绿肥或土杂肥等有机物埋入最底层,盖上5厘米左右的土后再施入第二层肥料,以施油菜饼肥或猪牛厩肥为主,再次耕覆要求30厘米左右深,整体呈阶梯式,根据土地大小,地形、地貌的不同,在茶园四周要开挖排水沟及沉沙坑,以起到排水及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茶园周边要植树,营造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

3.3 品种的选择

选择适合园区生态环境抗虫系列的无性系茶叶品种进行种植,如:舒茶早、石佛翠等无性系良种.

3.4 间作模式

王菊兰介绍的茶——绿肥模式可在地面形成绿色层、枯枝落叶层和有机质层三层复盖,这对于改善土壤的结构,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肥力,解决茶叶农残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和长远的意义.山区园地可以采取种植三叶草、紫云英、花生、萝卜等,形成茶草两层结构,既可以增加地表覆盖度,又可以起到保持水分的作用.

3.5 采取沼气生态模式

苏志坚曾报道了禽一畜一茶模式.此模式能减少茶园杂草,改善土壤结构,为普通茶园向生态茶园转变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根据塔畈乡具体情况,可以采取畜—沼—茶生产模式的路子,山区草资源丰富,茶农可以在山区集中养羊、猪、牛等,利用动物的粪便产生沼气,生成的沼气渣和沼液可用作茶园肥料以来供应茶区的有机肥需求,从而达到抵制使用化肥,以免造成茶叶品质低劣.

3.6 配备太阳能灭虫灯

利用新科技来灭虫害,坚决抵制使用各种农药来灭虫,以免造成农药残留,影响茶叶的品质,这样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维持了生态平衡,同时又能换使茶叶保持优势生长.

3.7 安装灌溉用水设施

虽然山区地表水充足,但还是要做好准备,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3.8 依托天柱山以及境内省级板仓自然保护区的优势旅游资源

立足做好天柱茶系列品牌,充分发展茶文化、茶旅游产业,提高茶农的精神文化水平以及茶基地的综合经济效益.

4 生态茶园建设的保障措施

4.1 政策方面

农业等相关部门要落实好政策,明确建立责任制,采取分区负责制,可采取每个片区相互竞争的措施,到茶叶收成季节给予效益很好的片区予以物质奖励.

4.2 经济方面

政府要提供足够的资金,用于帮助茶农改造旧茶园和建设新生态茶园,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农委要率先起到带动作用,对茶农进行一些政策补贴,如对茶叶种子补贴等,要亲自走进茶区,因地制宜作出相应的整体茶园布局.

4.3 技术方面

以农委为主体单位,率先发起各农业部门、科技部门,研究和引进适合种植的茶叶新品种,并亲自指导,规范种植,生态茶乡的建设不仅仅局限在生态茶园的建设方面,还应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茶园人员的管理培训.由于生态茶园的开发,带来了大批的就业机会,使得大部分的当地农民可以留在家乡,从事茶园种植及相关工作.其中管理人员除了技术方面的硬性要求外,还要求必须尽职尽责,要熟悉整个山区天气变化情况,做好排水施肥等相应措施,茶叶季节后要适时的修剪茶园,进行施肥培土工作;其他种植及采摘人员,以茶区为单位,由各区负责人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与指导.

其次,茶叶价格的管理.目前的生产模式一般是茶场有专门的茶园,但大部分茶农没有足够的资金引进先进的制作生产线,只有将自家茶园采摘的鲜草送到茶场进行加工,茶场不能过分压低茶农鲜草的价格,当地管理部门要起到有力的监督作用.

再次,茶叶制作企业的发展.每个品牌的茶叶生产线都不尽相同,需要采取统一的机器制茶、规范化包装以及专业的检测工作,这就要求茶厂必须具备专业的制作设备、检测设备、包装设备等,政府部门要大力扶持发展龙头企业,以带动相应的企业发展,但一定要规范化,以避免造成同品牌茶叶在市场上出现质量层次不齐的情况发生.

复次,发展茶叶深加工项目.引进先进的茶叶深加工生产线,如茶酒深加工项目,在园区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茶叶深加工区,充分利用当地的风俗文化以及旅游资源,加强茶叶深加工项目的宣传工作,立足天柱品牌,大力吸收当地人力资源,开发一条生态——旅游——文化的茶叶深加工生产线.

最后,建设生态茶乡,重中之重是要做好本地村容村貌的改善工作,潜山县政府各部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整合各类资金1.75亿元,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根据塔畈乡的实际面貌,结合茶叶的发展,设计特色的乡村布局,可以规划生态体验式茶园农家乐,吸引天柱山以及境内板仓自然保护区游客的注意力,带动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茶富农,充分运用当地优越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茶园,建设美丽乡村,努力寻求一条茶叶与旅游相结合的模式来带动山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努力把塔畈乡建设成一个独特的生态茶乡.

〔1〕陈宗懋.我国茶叶中农药残留的研究进展与发展[J].中国茶叶,2001.

〔2〕张顺高,梁凤铭.茶文化、茶生态、茶经济研究[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

〔3〕冯海发.农业科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新华出版社,2006.

〔4〕王菊兰.谈生态茶园建设[D].农业装备技术, 2009.

〔5〕苏志坚.加强生态茶园建设促进茶业健康发展[J].福建农业,2007(5).

F320.2

A

1673-260X(2013)09-0028-03

猜你喜欢

茶乡茶园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乡飞歌
请到布依茶乡来
湄潭茶园
余海燕:茶乡飞出的“领头雁”
茶园观色
香喷喷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