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穗莞深城际铁路引入广州东站的运输组织探讨

2013-07-13云,陈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3年2期
关键词:旅客列车直通车咽喉

邓 云,陈 亮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 广州东站,广东 广州 510610)

广州东站连接京广、广深 (九 )、京九铁路,是广深 ( 九 ) CRH1 动车组列车和直通旅客列车的始发、终到站和口岸站,是办理跨线旅客列车和货运业务的客货运站,承担着内地与境外繁忙的客货运输任务。随着穗莞深城际铁路的引入,广州东站成为珠三角铁路网上“三枢二辅”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东站运输任务的不断增加,使车站运输组织压力不断增大,加强车站运输组织、确保站场的畅通是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

1 广州东站能力及设备现状

广州东站平面布置如图 1 所示。

1.1 车站日均接发列车对数

广州东站图定接发列车 207 对,其中广深线CRH1 动车组列车 96 对、长途旅客列车 41 对 ( 直通列车25 对,管内列车 16 对 )、广九直通车 12 对;货物列车 39 对,单机 13 对,行包列车 2 对,动车组检测车 2 对,空动车组车底 2 对。

1.2 车站股道和道岔设置

广州东站线路配置情况为:正线Ⅰ道至Ⅵ道(其中Ⅱ、Ⅲ、Ⅳ道设有站台);到发线 12 条 ( 其中9、11、18道无站台 );牵出线 2 条 ( 南牵出线、22 道 );机待线 6 条;道岔 211 组。

1.3 旅客站台的设置及分工

(1)旅客站台数量。广州东站共设有旅客站台 7 座 ( 12 条线靠站台面)。

(2)旅客站台的分工。一站台 ( 20 道 ) 为基本站台,二站台 ( 14、16 道 ) 为京广线旅客列车始发、终到站台;三站台 ( 10、12 道 ) 为广九直通车的口岸站台;四站台 ( 6、8 道 ) 和五站台 (Ⅱ道 ) 为 CRH1 动车组的公交化站台;六站台(Ⅲ、Ⅳ道)和七站台 ( 5、7 道 ) 为京九线旅客列车始发、终到站台。

2 车站运输组织存在的问题

2.1 车站南咽喉进路交叉干扰严重

(1)动车组列车与广九直通车接发的交叉干扰。广州东站日均开行 CRH1 动车组列车 96 对、广九直通车12 对。CRH1 动车组列车开行密度大、间隔小,最小发车间隔只有 7 min,最大发车间隔为 22 min,平均发车间隔 10.5 min,在客流高峰期 ( 16:50-18:20 )的发车间隔为 9.2 min。由于 CRH1动车组列车密集接发车,造成Ⅰ、Ⅱ 道接发 CRH1 动车组列车和 Ⅲ、Ⅳ 道接发广九直通车切割车站南咽喉,并产生交叉干扰,以至影响列车的正点。

(2)长线旅客列车与动车组列车和广九直通车的交叉干扰。“朝至夕发”的长线旅客列车上午集中到达,下午集中出发。来自广州方向的旅客列车在一、二站台办理接发列车作业,石牌方向的旅客列车在六、七站台办理接发车作业。由于京广线列车经常惯性晚点,旅客列车集中到达后造成一、二站台利用紧张,部分旅客列车需相互调整进六、七站台,因此造成京九方向的旅客列车需穿越 4 条正线停靠一、二站台;而停靠六、七站台的旅客列车车底进出段与 CRH1 动车组列车和广九直通车接发车又产生交叉干扰。

图1 广州东站平面布置示意图

(3)机车换挂、车底出段与接发列车的交叉干扰。由于南牵出线仅连通 9、11 道,进六、七站台的本务机车无法利用南牵出线转头、换挂,只能利用正线 Ⅲ、Ⅳ 道进行,影响 Ⅲ、Ⅳ 道接发列车作业。由于机务折返段设置在车站信号楼的对面,使六、七站台京九方向的机车换挂进出折返段时,经常与动车组列车、直通车接发作业产生交叉干扰;同时,遇高峰时段客技站车底密集出段,进一、二站台的车底与出入折返段的机车产生交叉干扰,影响旅客列车的安全正点。

2.2 车站南咽喉能力紧张

广州东站南咽喉道岔日均占用 488 次,平均2.95 min 占用 1 次;车站北咽喉道岔日均占用 338次,平均 4.26 min 占用 1 次,咽喉能力十分紧张。车站南、北咽喉区道岔占用统计如表 1 所示。

在车站设备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个别值班人员不能很好把握接发列车、车底取送、机车换挂的最佳时机和方法,选择最优平行径路,把交叉干扰降低至最小程度,也是导致车站咽喉能力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

3 运输组织对策

3.1 调整广九直通车口岸站台至六站台

(1)由于广九直通车使用的三站台作为口岸站台,与动车组列车、广九直通车、长线车、车底进出段、单机换挂等作业间相互存在交叉干扰,如图 2 所示。

(2)调整广九直通车停靠至六站台后,充分发挥各平行进路的优势,动车组列车与广九直通车接发作业互不干扰,其他干扰也明显减少,调整后如图 3 所示。

3.2 优化站台运用,实现分区管理

3.2.1 优化站台运用

表1 车站南、北咽喉区道岔占用情况统计表 次

图2 调整前广九直通车交叉干扰示意图

(1)调整一、二、三站台的使用方案。将京广、三茂方向列车,全部利用一、二、三站台接发,同时三站台固定接发京沪 ( 九 ) T97/T98、T99/T100 次,并兼作为调整 CRH1 动车组列车进路接发使用;如京九方向列车到达车站时间较早,能避开CRH1 动车组列车接发的高峰期时段时,可灵活穿越正线接入一、二、三站台,但不得影响 CRH1 动车组的接发。

(2)四、五站台作为广深 CRH1 动车组列车公交化专用站台。

(3)六站台调整为日后广九直通车到发站台。

(4)11 道北侧增建八站台作为北站房的基本站台。七、八 站台为穗莞深城际列车的到发站台,同时七站台还兼顾接发京 九、广梅汕方向在站立折的旅客列车。

通过优化站台运用,车底进出段跨正线列车对数日均从 5.5 对调整为 3 对,减少 2.5 对。

3.2.2 实现站台分区管理的优势

(1)实现站台分区管理,便于车站作业组织。一、二、三站台为一区,负责接发京广、京九长线入段的旅客列车,同时,三站台还兼顾接发调整的广深 CRH1 动车组列车;四、五站台为二区,负责接发广深 CRH1 动车组列车;六站台为三区,负责接发广九直通车;七、八站台为四区,负责接发穗莞深城际列车,同时,七站台兼顾接发京九、广梅汕方向在站立折的旅客列车,以方便行车组织和客运组织的管理。

(2)车站南咽喉区 Ⅲ、Ⅳ 道的列车与Ⅰ、Ⅱ道 CRH1 动车组列车接发交叉干扰减少。由于京广方向列车全部接入一区,京九方向入段的旅客列车,如能利用时间差,避开 CRH1 动车组列车高峰期时段接入一区,相互交叉干扰的现象将会进一步减少,可以有效提高 CRH1 动车组列车开行正点率。南咽喉动车组接发列车交叉干扰情况如表 2所示。

(3)南咽喉接发 CRH1 动车组列车与车底进出段、单机换挂交叉次数明显减少。由于京广、京九线入段车底全部接入一区,三区七站台仅剩 1 列京九方向出段车底。调整前,存在客技站车底进出段,以及进出折返段的机车换挂多次切割Ⅰ、Ⅱ线 CRH1动车组列车接发进路的问题;调整后,由于南咽喉共有6 条平行进路,包括正线 4 条和客车走行线 1、2线,如合理利用平行进路,可以明显减少切割接发进路的次数,提高接发列车的安全与效率。南咽喉切割Ⅰ、Ⅱ道动车组接发进路对比情况如表 3 所示。

(4)客运乘降组织灵活方便。由于站台实现分区管理,各区的客流性质不同,地域性的特征明显,旅客乘降方向性更加明确,方便了客运乘降组织。广九直通车旅客与国内旅客分区候车,由于车站 4 楼客运南天桥通道可以直通三、六站台,直通车旅客候车区域独立,站台调整对直通车旅客乘降影响不大。一、二、三站台的集中使用,为国内旅客乘降组织提供了更大的调整余地,灵活度有效提高,三、四楼各候车室的功能可以进一步优化。

图3 调整后广九直通车交叉干扰示意图

3.3 增建南牵出线连接六、七站台通道

为充分利用 11 道南牵出线,建议在 X9 出站信号机后,9 道和 7 道间增建 1 组渡线;7 道和 5 道间增建 1 组交叉渡线;5 道和 Ⅲ 道间增建 1 组渡线;Ⅲ 道和 Ⅳ 间增建 1 组交叉渡线。以使六、七、八站台的线路能与 11 道南牵出线贯通连接,可增加多条平行进路,从而减少交叉干扰。增建南牵出线连接六、七站台通道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有利于六、七、八站台接发列车。对优化全站的列车、调车平行进路起到重要的作用,将机车更换、进出折返段,车底取送、进出客技站的作业交叉干扰和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2)有利于六站台广九直通车换挂机车。机车立折调头或进出折返段利用南牵出线牵出、等信号,既减少占用正线咽喉道岔时间、数量,以及对接发列车的影响,又能方便作业和提高效率。

(3)有利于七站台广梅汕方向立折机车换挂。由于站台功能调整后,七站台立折车由 3 对调整至 5 对,机车换挂增多;加上图定广梅汕方向的列车集中到达,15:00—16:30 为接发列车高峰时段。此时,列车换挂机车的进、出或调头,需等待进路和信号,造成线路占用和作业时间紧张的被动局面,南牵出线增建渡线连通七站台后可以缓解被动局面。

另外,将北端机待 1 线延长 120 m 后兼作牵出线,有利于一、三站台固定接发京沪 ( 九 ) 过港的 T97/T98、T99/T100 次列车,上行调动“回转客车”作业时利用机待 1 线牵出,以减少调车占用或跨越正线,提高北咽喉通过能力;下行调动“回转客车”的作业利用客车走行线 1、2 线。

3.4 恢复或增建候车室与站台的进出通道

优化站台的运用后,恢复或改建广九直通车、国内旅客候车区与站台的进出通道楼梯,以及国内旅客出站的 6 m 和 8 m 地道口,并与调整站台、行车组织相匹配,以确保行车组织的需要和方便进、出站旅客的通行。

表2 南咽喉动车组接发列车交叉干扰统计表 次

表3 南咽喉切割Ⅰ、Ⅱ道动车组接发进路对比情况统计表 次

3.5 货物列车原则上在广州东站通过

由于白天广州东站旅客列车较多,股道运用紧张,建议货物列车原则上在广州东站通过,到达邻近石牌站、吉山站进行甩挂作业。夜间广州东站旅客列车密度降低时段,可安排调车机车出站到邻站进行取送作业,减少广州东站白天的接发列车压力,缓解股道运用紧张局面。

4 结束语

穗莞深城际铁路引入广州东站后,应根据发展规划对车站运输组织进行调整,以满足安全运输生产的需要;在编制列车运行图时,应考虑车站设备能力和间隔时间的影响,合理编排开行列车及时刻,调整或分流部分旅客列车作业,货物列车采取直接通过,夜间利用调车机车出站取送作业等;在运输组织指挥上,应加强作业计划性和预见性,强化培训学习,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实际应变能力,以确保车站运输的畅通。

猜你喜欢

旅客列车直通车咽喉
直通车
咽喉不适 试试这杯茶饮
提升复杂环境下旅客列车手持台通信能力的研究
电子鼻咽喉镜在腔镜甲状腺手术前的应用
微博直通车
微博直通车
家用小方治疗咽喉肿痛
微博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