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铜葵花》——苦难、美、诗意三重奏

2013-07-13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办公室辽宁沈阳110034

大众文艺 2013年24期
关键词:牧歌基调大麦

江 丹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办公室 辽宁沈阳 110034)

《青铜葵花》叙述的是主人公小葵花倍受历史与命运的折磨,在失去亲人以后被寄养在农村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和他们一起生活五年,尔后又返归回城的感人故事。整个故事是以苦难、悲伤为基本基调的,但是在苦难之中却又蕴涵了美丽、高雅等让人感觉到甜美的因素在里面。虽然故事的最后结局是以悲剧而告终,但是整个作品却给我们留下了美的印象和感受。我们不是在读青铜和葵花的苦难,而是在欣赏他们以及整个大麦地人的美好生活。

一、苦难是生活的

苦难是整个作品的最基本的生活基调,全文都是在这样一个沉重的基调上展开叙事的。小说一开始就向大家介绍了一个苦难的却具有着历史性生的活背景(“五七干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人们过着白天干活,晚上开会的艰苦生活,这是“五七干校”里每个人都无法逃脱的事实,也是当时整个社会的基本生活基调。作品的主人公葵花也是在这样的基调下生活的。葵花三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从小就与父亲相依为命,在父亲被打为右派之后又随父亲下放到“五七干校”农场劳改的生活。这让本来就很孤独的葵花更加的孤独了。而苦难似乎也并没有要眷恋这个本来就苦命的孩子的意思,相反是更加的残酷、无情。蝗虫的侵害,洪水的吞噬,温饱危机等自然生活的迫害让本来就穷困的家庭生活变的更加艰难,他们家四处借债,赶集市卖他们自己编制的草鞋来维持他们的生计。

有同样生活苦难的还有青铜,他本是一个能够说话、唱歌,可以上学识字的大麦地的孩子,但是在经历了一场生死劫难之后,他失去了和别人交流的基本能力,他不能说话歌唱,不能和其他大麦地孩子们一样很开心地去上学。苦难的生活让青铜和葵花以及大麦地上的所有人都过着艰难的生活,同时这种艰难也赢得了读者们的同情、怜悯之心。

《青铜葵花》虽然是以苦难为最基本的写作基调,但是作者却没有将苦难写的多么的强大、可怕。在作者看来,苦难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并不是作品的中心,它只能是作品的基本因素,是故事的主人公命运发展的一个线索,但却不是全部。所以作者在写乡村生活的时候,并没有过多地描写当时的历史、社会,“五七干校”的缘由,而是很自然的写到了大麦地人们,写到了青铜和葵花;写到了坚强与乐观,写到了天真与无邪,写到了孩子们的童心,写到了大麦地的人们的坚强。有意识地淡化苦难,淡化命运的悲惨。苦难是任何时代,任何人身上都会有的,是不可避免的。“悲不要写到悲悲切切、痛不要写到痛不欲生,虚化一般意义上的苦难,每每写到苦难的时候都是一滑而过,不对任何的苦难事情做铺陈和叙述。这样看似把苦难遗忘,其实是将“苦难”无偿性、偶然性、突发性转化为一种普遍性的,变成了生活基调的一部分,成为人们命运多舛的一部分。简单地诠释苦难生活,轻淡淡的描写,与读者心灵产生碰撞,不需要任何人的怜悯与悲伤,只需要大家去欣赏大麦地人们的魅力与可爱。

二、美是苦难的诠释

《青铜葵花》最基本的基调虽然是写苦难,但是作品却处处都有人性美、自然美的展现。美贯穿在整部小说的发展当中,诠释了小说苦难,同时也诠释了读者的内心。“草是潮湿的,花是潮湿的,风车是潮湿的,房屋是潮湿的,鸟是潮湿的……世界万物都还是潮湿的”,雨后的芦苇场、大麦地是那样的迷人;“大河这边,原是一望无际的芦苇,现在也还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起风了,芦苇荡漾好象忽然变成了战场,成千上万的武士,挥舞着绿色的长剑,在天空下有眼地劈杀起来,四下里发出沙沙的声音”。小说一开始就展现了大麦地的自然风景美,化解了苦难对人们造成的伤害,让人们在情感上得到了释放,在精神上得到了安慰,解释了人们的纯真、可爱,善与美。人们看到这样美好的自然景色,都会很自然地忘记苦难, 忘记孤单。“一切景语皆情语”,小说当中有很多的景色描写,特别多的水,特别多的植物,以及情景的描写,而这些描写都会让作品在读起来的时候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故事是在水波荡漾,草长花开中蔓延开,按照故事的主线美丽而又悲伤的发展着。

在小说中除了有自然精美,更多的还是让人怦然心动的人情美。无论是“五七干校”的下放劳动者,还是大麦地的农民们,他们都具有着真挚朴实的人情美。特别是在对待葵花的问题上,都表现出了他们那种淳朴的自然的情感,让我们所有的读者为之感动、流泪。而这份感情是作者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安排好的了。

一开始小说就用一个很自然的故事情节将青铜与葵花联系在一起。而当葵花变成了孤儿的时候,青铜对葵花的感情更是让读者们感动。青铜对葵花的那份爱,是纯真的,善良的,是有责任感的。虽然青铜不能说话,但是他们每天都通过眼神和动作来交流。青铜很爱惜自己的妹妹,为了能让葵花上学,青铜自己放弃了上学的好机会,知道妹妹很害怕自己一个人走在陌生的路上,他就每天都接送葵花上学,保护葵花;为了能让葵花照像,青铜甚至是把自己脚上穿的芦苇鞋也卖掉;为了能让葵花成为学校文艺节目中最美丽的演员,青铜为她做了一串非常“精美”的冰项链。青铜虽然是一个哑巴,但是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爱护葵花,保护葵花,不让葵花收到一点伤害。他的坚强、快乐、关爱给葵花带来了无比的幸福与快乐。青铜成为葵花成长的支柱,是葵花的依赖。虽然在故事的最后是一个悲剧的结尾,但是这种牧歌式的悲剧却是在美景的诠释下表现出来。

三、牧歌式的诗意写作

海德格尔曾说:“作品的构建形式说明了召唤记忆的方式,以及所召唤的事物暗示如何‘还乡’”。《青铜葵花》除了其特殊的苦难作为基本基调意外,在美丽的苦难中还构建着“哥特式”的诗意写作。如果从宏观角度上来说《青铜葵花》是一种牧歌式的建构格局,那么从微观层面上来说《青铜葵花》是通过诗意来营造苦难、美丽的牧歌式田园。

《青铜葵花》叙事方式总体上采用线行时间连接起来的“冰糖葫芦”式结构,牧歌式的追忆岁月写作。全文共分为九章,每一章都分别以“小木船”“葵花田”“老槐树”“芦花鞋”“金茅草”“冰项链”“三月蝗”“纸灯笼”“大草垛”等标题为故事发展的链绳,不仅表示了对岁月的追忆,同时也是一种概括,概括出了故事发展脉络。每一章都像是一幅油画,美在其中,展现着不尽的美丽情景;它们是美丽中的苦难代言,是在苦难的环境下坚强生存者的表现;它们不仅概括了岁月的流失,同时它们也是岁月的鉴定者。

小说以图画开始,以图画结束,叙事简洁流畅,文字纯净唯美,意境高雅,情感真挚,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情。在整个小说的发展过程中,苦难作为小说的基本调子贯穿始终。作者美、诗意来展苦难。在语言文字上,叙事情节上,文章的结构安排上都存在着苦难、美、诗意三者结合的表现,让读者在思想和精神上产生共鸣。小说最终以悲剧结尾,这不是对美的一种否定,相反,是要通过这样的悲剧性结局来更好的写美。小说表现了朴实的农民生活的苦难,人性本质的美,让读者在阅读过后产生心里上的共鸣:为美而感叹,为苦难而伤心。

[1]曹文轩著,安武林评.《青铜葵花小说阅读与鉴赏》[M].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

[2]黄强:《“梦里葵花分外香”——论曹文轩长篇小说《青铜葵花》的艺术特色》[J].文学评论,2007(1).

[3]陈德锦.《中国现代乡土散文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牧歌基调大麦
牧歌飞到天安门
世界和中国的哪些地方产大麦
青稞是能脱壳的“裸大麦”
摩登基调
哼着田园牧歌,遇见色彩斑斓的大美中国
定好生活基调
电影《三个白痴》中的情绪基调种类
狼与马
百威啤酒超级碗系列温情广告创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