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火灾防控的几点思考

2013-07-09吴华文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 2012年11期
关键词:特点防控

吴华文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庭火灾荷载也随之增大,由此引发火灾的隐患逐渐增多。文章通过对农村消防工作进行调研,以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为例,认真分析了农村火灾频发的特点和原因,并提出农村火灾防控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农村火灾;原因;特点;防控

中图书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2-0164-02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我国农村地区消防工作发展也十分不平衡。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存在缺乏消防规划、消防设施、消防组织和火灾扑救力量等突出问题,频发的农村火灾,给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给社会发展进步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

1 农村地区火灾特点

1.1 从火灾成因上看

近年来,随着柘荣县社会经济的发展,柘荣县现有的112个自然村中,农民建房、家用电器、生产生活使用油明显增加,使用液化气、煤气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也逐渐增多。电气、玩火、用火不慎和封建迷信是造成柘荣县农村地区火灾发生的主要因素。

1.2 从火灾发生的时间看

农村火灾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时间性。从季节上看,柘荣县农村火灾多发生在春、秋两季,尤以清明前后和收割时节为多,清明前后农村祭祖、种植太子参烧山,动用明火较多,大部分村民防火意识较差,野外动用明火后,不清理火种,为火灾的发生遗留了隐患。同时家家设牌位祭奠祖先,香炉缭绕,火烛常明,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火灾;从时间上看,中午13时~14时,下午16时~17时及午夜时分为火灾的多发时间。中午时分,村中老幼多在休息,而农村80%青壮年外出务工,一旦起火,发现晚且扑救不及时,多半会迅速蔓延形成大火,加之起火地较城关远,待消防队到达后为时已晚。下午16:00~17:00是村中孩童放学时分,也是小孩玩火引发火灾的集中时段。午夜时分的火灾多是蚊香、蜡烛、电气短路等造成。

1.3 从起火场所、建筑看

因历史原因和习俗生活习惯影响,柘荣县农村几户、十几户村民共住一幢大院的现象十分普遍,屋内私拉乱接电线情况严重,电器线路陈旧老化,房屋多为连成一片,无防火分隔,村民住宅和柴草垛等堆场是发生火灾的主要场所。柘荣县农村住宅砖瓦结构较少,茅草房居多,耐火等级四级以下,遇火即燃,即燃即塌,且房屋建设随意性大,前一柴房,后一牛棚,连成片,为火势的迅速蔓延提供了畅通的渠道,极易诱发火灾。火灾发生后,火借风势往往形成“飞火”,造成多个起火点。风力较大时,火星甚至会从起火点处飘出200 m之外重新形成起火点,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非常快,而且易殃及邻里,让人扑救不及。

1.4 从火灾的后果看

农村火灾容易形成火烧连营,受灾人数多,损失惨重。大火过后,房屋受损坍塌,粮食、衣物被焚烧殆尽,受灾村民少则几户十几人,多则几十户上百人。虽然经统计得出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大,但大多数的村民在火灾中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资料。据统计:近几年柘荣共发生火灾327起,死亡6人,受伤18人,直接财产损失200余万元。在所有火灾中,农村火灾的发生起数、死亡人数均占60%以上。

2 农村地区火灾频发的原因

①农村普遍缺乏消防规划,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由于柘荣县经济落后,乡村领导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当前多数农村没有建立消防规划,或者规划仅是一纸空文,没有实施。农村防火制度不健全,防火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甚至出现无人抓的现象。

②农村消防宣传教育普及率低,民众自防自救能力较弱。由于农村群众受经济条件、风俗习惯、文化素质和地域限制等因素的影响,消防宣传教育普及率低,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没有掌握必要的防火灭火知识,加上旧风俗习惯影响,致使火灾诱因多,不容易防范。

③农村经济落后,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随着工农业用水量的大量增加,农村地区水源不足,消防水源匮乏,根本不能满足消防灭火用水需要,再加之农村经济落后,通讯落后、交通不便、消防基础设施、义务消防队伍建设也严重滞后。柘荣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属经济落后地区,山地面积514.85 km2,占全县总面积93.1%,下辖2个镇、7个乡,全县现有112个自然村,仅双城镇设有市政消火栓外,其他乡镇均未有任何市政消防设施。同时柘荣县处于高海拔地区,农村消防水源十分缺乏,发生火灾后主要靠水桶、脸盆接水,靠人海战术,加上消防车补水困难,个别地区补水为零。此外,柘荣县消防大队距离辖区最远的英山、黄柏、宅中等乡约有40~60 km山路,且多为山路,单车道行驶,消防车接到报警后要一个多小时才能赶到火场,路况差,岔口多,无路标,甚至出现消防车到达火场却因路太窄进不了村,只能“隔岸观火”的现象。

3 农村火灾防控的几点对策

农村火灾的发生,使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严重滞后,而农村火灾在扑救上又存在诸多困难,所以作好农村防火工作,大力预防农村火灾的发生,将是农村消防的工作重点。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火灾隐患多、点多面广分散、群众消防安全意识薄弱等所带来的消防工作艰巨性与复杂性,按照“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农村消防防控工作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①加强农村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做好火灾扑救准备和组织工作。乡镇要组织村民、社会单位人员建立志愿消防队或义务消防队,在落实人员、完善制度的同时,对有条件的农村消防组织配置各类消防器材,并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完善了农村火灾应对预案,定期组织农村义务消防队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和灭火演练,并探索建立农村灭火联动机制。目前,柘荣县已有9个乡镇、45个行政村建起了消防工作室,建立了农村消防宣传阵地,完善了各类消防档案,组建了专(兼)职消防队伍。

②加大对农村消防基础建设投资力度,建立切合农村实际的灭火组织。据统计,今年柘荣县普遍提高了对农村消防投资力度,主要用于消防队伍建设、消防器材的购置和消防水源的改善以及消防宣传等工作。全县已累积投入经费17余万元,购置轻型消防水泵1台、皮卡车1部、消防水带20余盘等,共组建各类农村消防队伍9个、队员164人,基本能够满足扑救农村初期火灾的需要。2011年4月25日,柘荣县富溪镇旧街发生大火,在扑救大火过程中正是由于富溪义务消防队的一臂之力,才能顺利扑灭大火,从而增强了农村火灾灭火战斗的有生力量。

③以消防宣传“进农村”为载体,在思想意识上构筑“防火墙”。农村应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消防知识宣传活动,利用每年的节假日,清明前后,冬防期间,“119宣传日”等一些重要时段,依托乡村宣传栏、各宣传标语开展消防宣传,做到宣传栏中有“图画”、村广播有“声音”、显眼位置见“消防”,切实搞好农村消防宣传工作。但是仅靠消防部门来搞宣传是独木难撑的,必须要取得镇政府、村委会的重视和支持,由农村干部在村民中间经常性地作宣传,尤其是关注农村弱势群体消防安全教育,重点加强对留守儿童、农村妇女、孤寡老人等群体的消防宣传教育。通过放电影、听广播、文艺演出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更多的人来看消防、了解消防,只有广大村民的认识提高了,消防意识增强了,才能将火灾发生率降到最低,才能在火灾发生后,采取最行之有效的扑救措施。

④强化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2012年,柘荣县公安局举办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业务培训,重点解决公安派出所民警不会检查、检查发现不了问题、发现问题不知道执法程序等问题。全县各派出所所长或分管消防工作的派出所领导、专(兼)职民警、社区片警、治安法制消防办公室等单位,共40余人参加了培训。本着“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大力改进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推动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向村、组、户延伸,进一步加大农村消防管理力度,遏制失控漏管现象的发生。

⑤以“五大”活动和“清剿火患”战役为契机,加强农村火灾隐患排查,从根源上消除火灾隐患。至“五大活动”开展和“清剿火患”战役打响以来,柘荣县辖区各乡镇采取抽查和突击检查的方法,消防大队和公安派出所联合对农村新建工程、商场、宾馆、公共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的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消防档案、消防宣传教育、消防设施配置等按照《消防监督检查规定》要求,进行全方位的消防安全检查。全县共检查乡镇9个,行政村85个。在专项检查的同时,结合新《消防法》宣贯工作,发放消防宣传资料1 000余份,受教育群众2 000多人。

4 结 语

总之,农村消防工作千头万绪,不能一言以蔽之。农村火灾的频繁发生证明防火工作任重而道远。消防部门要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大农村防火救灾工作的力度。同时也要提高村镇领导基层、派出所工作人员的防火认识,充分调动农村群众的防火意识,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扑救火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农村火灾形势的不断扩大。

参考文献:

[1] 鲍少敬,葛建峰.关于农村火灾扑救的几点思考[J].现代农村科技,2011,(17).

[2] 冯时雨.浅议如何改善农村的消防安全环境[J].科技咨询导报,2007,(17).

[3] 张雪峰.加强农村火灾扑救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1,(18).

猜你喜欢

特点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慢病防控 接下来的10年怎么做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慢病防控一刻也不能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