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集聚对居民经济福利的影响研究——以海南省为例

2013-07-09芳,侯迎,王

关键词:各市县市县海南省

郑 芳,侯 迎,王 昊

(1.宁夏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宁夏 银川750021;2.中国科学院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旅游集聚是目前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旅游集聚必将产生旅游集聚效应,即在区域与产业上积极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引导旅游业空间布局等[1],所有这些作用又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当地居民的福利变化,即福利效应。增加旅游目的地居民福利、改善目的地居民民生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因此旅游业集聚对居民福利的影响研究显得更加必要。居民福利中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资源方面,就目前旅游业发展阶段,经济福利依然属于首要关注焦点。海南省旅游集聚客观存在,全省范围内旅游集聚态势变迁、各市县旅游集聚程度差异、旅游业总体及入境旅游业的集聚作用分异对居民经济福利的影响究竟如何,需要借用适宜方法进行检验。为了避免方法采纳的主观性,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作为客观方法研究海南省旅游业集聚对居民的整体经济福利影响,同时结合问卷调查这一主观方法获取居民个体福利影响,实现主客观方法相结合并增加说服力。

一、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系统理论是我国著名学者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创立的一门新兴横断学科[2],其所要考察和研究的是信息不完备的系统,通过已知信息来研究和预测未知领域从而达到了解整个系统的目的,具有能够利用“少数据”建模寻求现实规律的良好特性,克服了数据不足或系统周期短的矛盾。灰色关联分析属于灰色系统分析的内容,其基本任务是基于行为因子序列的微观或宏观几何接近,以分析和确定因子间的影响程度或因子对主行为的贡献。海南省旅游业产业数据仅限于旅游总收入或旅游接待总人次,数据不足;研究期间为2000—2011年,时间周期比较短;海南省旅游空间集聚对居民福利的影响客观存在,所以适宜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

根据王延龙[3]总结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的一般步骤,主要包括:

(1)确定参考因素序列X0(k)和比较因素序列Xi(k),k为序列中因素个数。考察海南省旅游集聚对居民福利的影响时,旅游集聚程度代表指标、居民福利代表指标分别构成各自的因素序列。

(2)对各因素数据系列无量纲化。由于各个指标的数据量纲不一致,所以需要对数列数据进行初始化处理,这里采用每一数列数据去除其他数,无量纲化数据为X0(k),Xí(k)。

(3)求序列差Δi。即求各两个因素序列中初始化后数据的绝对值;找出序列差的最大最小值M与m。

(4)求关联系数

其中ρ是分辨系数,其作用在于提高灰色关联系数之间的差异显著性,一般ρ的取值范围为(0,1),我们选取ρ=0.5作为计算参数。

(5)计算关联度

关联度值越接近1,表明该因素对于参考因素的影响程度越大。

(6)利用关联度大小进行系统因素分析。

黄瑞芬[4]区分了相对关联度、绝对关联度及综合关联度。相对灰色关联度与前面灰色关联度计算过程一致,绝对灰色关联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

相对灰色关联度为γ,绝对关联度为ε,θ为权重系数,综合灰色关联度R计算公式为:

二、问卷调查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适用于对各市县居民的整体经济福利效应的研究,旅游发展使居民个体是否获得福利,这是福利研究的主观方面,需要通过问卷调查来实现。问卷调查实施时间为2010年11月底至12月初,历时10天,针对海口市、三亚市及琼海市的居民进行面对面抽样调查,发放问卷共433份,有效问卷389份,问卷有效率为89.84%。调查过程中将三亚市作为重点,共发放246份问卷,有效问卷223份;海口作为省会城市,且海口与三亚在海南省旅游业发展中一直处于先锋位置,但海口旅游功能不如三亚明显,只是作为次重点,对于海南省其余市县也应做调查,由于时间及费用问题,暂时只选取代表城市琼海进行调查,三个城市的居民调查结果并没有本质差异,居民反馈结果具有明显的一致性,所以在统计分析时宜作为整体。

为了证实问卷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笔者针对有效问卷进行了信度分析。信度分析具体指问卷对同一问题进行重复测量时,所得到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如果内在信度系数在0.8以上,说明调查表结果的一致性程度较高,最常用的信度系数为系数克朗巴哈α系数(Cronbachα)。

公安监管部门承担着在押人员的警戒看管和行政处罚的重要职责,同时也担负着保证在押人员羁押期间生命安全的责任和义务。《看守所执法细则》规定对患有严重疾病,可能有生命危险的认定为三级重大安全风险,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医生每天上、下午至少各巡诊一次,及时发现和处置在押人员病情[1]。

Cronbachα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N代表样本数目,Si代表每一样本得分的变异值;S代表每一样本总分的变异量。选取居民对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经济福利影响的九个方面为例,可以通过SPSS16.0中Analyze→Scale→Reliability Analysis[5]过程实现,结果显示Cronbachα值都在0.8以上,说明问卷一致性程度很高,问卷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问卷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是效度,即问卷能否真实测得所希望了解的内容,即结果与目标间的接近程度。在SPSS16.0中执行效度分析,计算结果显示,调查项目间相关性明显,问卷的整体效度较好,调查质量较高。

三、旅游集聚对居民经济福利效应的影响

(一)灰色关联分析结果

李颜[6]根据《海南统计年鉴》1987—2005年的GDP、旅游总收入X的时序数据,以GDP为因变量、旅游总收入 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1987—2005年间,海南旅游收入每增加1亿元,其GDP将增加6.352亿元,说明了海南旅游业发展给整个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旅游集聚对居民的经济福利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人均指标估算会存在偏差,在归总分区计算时容易导致错误结论,所以东中西部旅游业分区发展对居民福利影响暂不予考虑,只对海南省全省范围及各市县进行研究。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对于旅游集聚因素序列代表指标,利用旅游总收入或旅游接待总人次。海南省全省范围的灰色关联分析采用的是2001—2011年的相关数据,分市县研究采用的是2000、2005、2008、2009及2011年各市县的旅游业总产值(或旅游接待总人次)及12个经济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分析,从而诠释旅游空间集聚对居民经济福利效应影响。由于白沙县关于旅游方面的统计数据暂缺,所以只有17个市县进行灰色关联计算;且分市县的旅游总收入数据无法收集齐全,所以利用旅游接待人次与游客人均旅游消费总额等进行估算,以此作为各市县的旅游总收入,海南省全省范围的影响计算利用已公布的历年旅游总收入数据。

1.全省范围结果 将海南省全省历年的旅游业收入作为母因素序列代表指标,12个经济指标作为关联因素序列,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由于全省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数据不全,所以在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时暂不予考虑,但对城镇居民及农村居民的消费现状应加以考虑,所以选用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两个指标,最后进行计算的为13个指标数据,具体指数名称及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海南省旅游集聚与居民经济福利的灰色关联度

海南省各年的灰色关联系数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列示,根据灰色关联系数越大关联性越强的规律,可以发现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跟旅游集聚的关联性最强,其次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方财政收入,其余指标的关联性最弱。可以初步判断海南省旅游集聚跟这几个指标的关联程度最大。根据表1,按灰色相对关联度、绝对关联度及综合关联度比较,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人均GDP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收入跟旅游集聚的关联性最强,从业人员比例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关联最弱,其余指标的相对灰色关联度在0.8左右,有一定关联,与前面通过灰色关联系数计算的结果相比较,海南省全省旅游业集聚对全省居民的经济福利影响的结果基本一致。

为了考察入境旅游对海南省居民福利的影响,笔者借用旅游外汇收入作为代用指标,跟所选择的2000—2011年的全省经济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将海南省旅游整体与入境旅游空间集聚对居民福利的灰色关联度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入境旅游业集聚与各经济指标的关联程度仅有从业人员比例、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城镇及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与旅游业集聚的关联系数大于旅游业总体关联程度,且仅有一个指标的关联度大于0.9,一定程度上可说明入境旅游对海南省居民福利具有重要影响但还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入境旅游集聚对各集聚指标的影响相对均匀,不像整体旅游集聚,对各经济指标的影响可划分为不同层次。

表2 入境旅游对海南省居民经济福利的影响

2.各市县结果 由于目前海南省每月各市县的统计数据仅有接待人次数据,加之旅游收入统计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均不健全,相关数据由于出处不一致导致混乱,且除海口、三亚等热门旅游城市之外的其他地方的旅游收入统计数据严重缺失,因此对于海南省各市县的旅游收入,进行合理估算更为有效,按接待人次数与游客平均旅游消费总额的乘积来计算,同时参考各市县已公布的总旅游收入进行对比并调整,且早期数据的可获得性差及历年统计及各市县统计均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对于海南省各市县旅游发展不均衡导致的居民福利差异研究,仅选取几个代表性年份数据,选取2011、2008、2005及2000年的旅游集聚及经济指标序列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由于白沙县历年旅游数据及相关指标数据缺失,暂不予考虑。

表3中2004年以前旅游统计缺少澄迈、2003年以前缺少除了白沙之外的澄迈、临高、乐东与琼中,所以2000年的灰色关联计算时这四个县的计算不包括在内。根据王延龙[3]“关联度大于0.7才有影响,计算值越大,关联性越强”的判断,结合表3的结果,按平均值来看,影响最大的市县有海口、三亚、琼海、万宁及儋州市,其灰色关联度均超过0.95,有的县市超过0.99;其次是五指山、文昌、定安、陵水县,其灰色关联度为0.9~0.95之间;琼中县的值小于0.7,说明影响很小;剩余市县受到的影响可划分为第三层次。按各年计算结果来看,海口市、三亚市、琼海市、万宁市、儋州市的关联度都在0.9以上,说明了这些市县的旅游业发展居民整体经济福利关联性很强,琼中县、屯昌县、澄迈县、乐东和昌江县的某些年份值在0.7以下,说明关联性较弱,剩余市县各年份的关联度介于0.8~0.9之间,具中度关联性。总体上,海口市、三亚市、琼海市、万宁市与儋州市的关联度最大,旅游集聚对这几个城市的居民经济福利影响最大;其次是五指山市、文昌市、定安县及陵水县;澄迈、临高、乐东与琼中县处于最弱关联层次;其余市县属于第三级关联程度。

表3 各市县历年旅游集聚与经济指标的灰色关联度

导致各市县对居民福利的影响不均衡的原因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禀赋、区位条件、政府倾斜程度[7]、各市县旅游发展历史及知名度、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游客停留时间长短及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差异等。各市县旅游资源禀赋差异直接影响到旅游产品开发及旅游竞争力、旅游影响力;区位条件及资源禀赋等因素均是政府决策的参考因素,影响到政府决策及倾斜,反过来政策倾斜程度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市县及区域旅游发展失衡及旅游知名度等各方面;旅游发展历史直接影响到各市县旅游发展进程,按郑芳、侯迎[7]归纳总结的海南省旅游发展的政策倾向,说明了海南旅游发展的侧重点,不同时期侧重点基本上都侧重于东部区域,对中西部市县关注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各市县旅游发展的不均衡程度;三亚、海口等市县的旅游接待人次明显高于其他市县,且这些市县的人均停留时间(天数)及人均旅游消费水平高于其他市县,加剧了不均衡程度,根据海南省旅游委统计数字,2011年东部市县接待2 592.86万人次,西部地区接待254.6万人次,中部地区接待152.37万人次,2011年三亚人均旅游消费1 500元以上,而某些市县留不住游客,平均消费仅有100元,此类区域及市县差异均说明了海南省旅游发展的不均衡性。上述影响因素并不是单独作用,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造成了当前市县旅游发展的空间不均衡格局。为了协调这种不均衡程度,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海南省旅游发展政策及相关规划中不能完全倾向于区位条件及旅游发展基础条件优越的区域,需照顾到其他需要依靠旅游扶贫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区域,如海南省内不靠海且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协调东中西部及各市县的平衡发展;二是政府需做出宏观调控努力,对旅游收入进行区域转移及再分配,缩小各市县因为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福利差异;三是各市县必须重视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借助其他发展较好的市县经验,并与其进行旅游合作,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及知名度,以发展可持续旅游来增加当地居民福利。

(二)问卷调查结果

表4 居民经济福利效应的问卷反馈 单位(%)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并不是所有人都获得了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福利。根据表4数据,选择个人净收入增加的仅仅高于50%,42.16%的居民个人净收入不变,约6%的居民个人净收入减少;不到50%的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约50%的居民生活水平维持原状,少部分生活水平下降;71.46%的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了,26.22%的居民消费水平维持原状,也有部分被调查居民有所下降;生活质量改善的居民所占比例不到50%,根据生活水平、生活质量调查结果,可以判断旅游集聚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只涉及大约一半的人,但消费水平显示的却是更多的居民受到旅游集聚的影响。根据居民生活必需品及休闲娱乐支出花费变化,休闲娱乐花费增加的比例比生活必需品变化的比例更大,说明了居民休闲娱乐方面有所改善。选择生活成本增加的居民约占90%,物价水平上涨的94.6%。根据表5相关性分析,表5中序号按表4中问题出现的序号编号,个人净收入变化与消费水平在0.01水平下呈显著相关,说明了收入增长导致了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生活水平提高必然导致消费水平提高,其相关系数为0.535,在0.01水平下显著相关;个人净收入、生活水平、消费水平的改变必然引起生活质量的改变,首先应该是满足生活必需花费,所以这些都跟生活必需品花费相关性显著;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等无法保证休闲娱乐花费的变化,所以相关性较弱;物价水平提高必然造成生活成本增加,所以其相关性较强。

表5 经济福利选项的相关系数矩阵

将个人社会经济特征表现与居民在经济福利方面的变迁进行相关性分析,大部分指标间不存在显著相关,表6是显著相关的情况,表6中按表4的次序编号。个人净收入只跟职业类型、居住年限及居民与旅游业的关系呈显著相关;生活水平跟居民月均收入在0.05水平下呈显著相关;消费水平跟年龄、月平均收入及居民与旅游业的关系呈显著相关;不同年龄的生活质量不一致;生活必需花费跟月均收入及生活年限关系紧密;休闲娱乐花费跟性别、年龄及月均收入相关性较强;生活设备的改善程度与居民的文化程度、居住年限显著相关。由于居民家庭所在地是城镇与农村跟居民在经济福利方面的表现相关性不显著,所以不加以区分城乡居民差异。

表6 个人社会经济特征与经济福利指标之间的显著相关性

表6中第一行数字代表表4中的九个问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海南旅游业发展为大约50%的居民带来了经济福利改善,各方面福利改善程度跟居民社会经济特征存在一定相关性,要想所有居民都能得到经济福利改善,必须通过政府调控对居民福利进行重新分配。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计算,发现海南省全省范围旅游业集聚对居民经济福利指标的影响具有层次性,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人均GDP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收入跟旅游集聚的关联性最强,从业人员比例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关联最弱,其余指标有一定关联。各县市因旅游业集聚产生的福利影响存在地区不均衡性,可以看出,海口市、三亚市、琼海市、万宁市与儋州市的关联度最大,旅游集聚对这几个城市的居民经济福利影响最大;其次是五指山市、文昌市、定安县及陵水县;澄迈、临高、乐东与琼中县处于最弱关联层次;其余市县属于第三级关联程度。各市县对居民福利的影响存在空间不均衡,主要原因包括旅游资源禀赋、区位条件、政府倾斜程度、各市县旅游发展历史及知名度、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游客停留时间长短及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差异等。对于各市县的空间不均衡,海南省旅游发展政策及相关规划中不能完全倾向于区位条件及旅游发展基础条件优越的区域,需照顾到其他需要依靠旅游扶贫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区域;同时需要政府进行协调,旅游收益需进行财政支付转移或其他手段,用以缩小各市县经济福利的空间差距;各市县必须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加强与优越市县的旅游合作,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及知名度,增加当地居民福利。无论是全省范围还是针对各市县的研究,入境旅游业集聚对居民经济福利的影响均不如总体旅游业集聚带来的影响,因此,海南省旅游业发展应加强入境旅游业集聚程度,当前海南旅游发展态势也在逐步走向国际化道路,正好印证本文研究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旅游业发展只改变了大约50%的居民的经济状况,少部分居民的经济福利获得还有所减少,要想所有居民都能享受到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经济福利,必须将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经济福利进行重新分配,此项工作应成为各市县相关部门及政府今后的工作重点之一。

[1]聂献忠.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以长三角地区为例[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邓聚龙.灰色系统理论教程[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3]王延龙.我国城镇居民住宅负担能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5.

[4]黄瑞芬.环渤海经济圈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环境资源耦合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

[5]张文彤.SPSS11统计分析教程:高级篇[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

[6]李颜.海南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实证分析及发展策略[J].科技与产业,2009,9(3):4-7.

[7]郑芳,侯迎.海南省旅游业集聚的影响因素探讨[J].特区经济,2012(7):162-164.

猜你喜欢

各市县市县海南省
《河南省市县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建立规划》通过评审
海南省肿瘤医院
李秋洪率队到百色、河池督查地方志工作
是海南省还是海南岛?
市县动态
市县动态
市县动态
海南省农垦设计院
海南省进一步加强农药管理
市县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