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旅游消费时空特征及动态演化分析
2023-11-28廖春晓
廖春晓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海南海口 571127)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了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发展体系。《海南省“十四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进一步指出旅游业是海南省经济发展主导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省“十四五”旅游文化广电体育发展规划》提出了围绕初步建成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发展目标,将旅游业打造成海南省的支柱型产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以来,消费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中,旅游消费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个具体体现,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参考因素。根据国家和海南省发布的相关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国内旅游总收入为2.27万亿元,占GDP总量的4.21%,2012年海南省旅游总收入为379.12亿元,占海南省GDP总量的14.24%;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总收入为6.65万亿元,占GDP总量的6.74%,2019年海南省旅游总收入为1057.8亿元,占海南省GDP总量的19.84%。近年来,海南省的旅游总收入与国民经济收入占比远超国内平均水平,表明旅游消费对其经济发展及增长有重要作用。科学评估海南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研究海南各市县旅游消费水平发展呈现出怎样的时空演变格局,是文章重点研究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旅游消费与经济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例如定性、定量分析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刘军(2022)和宋瑞(2021)指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旅游消费对扩大内需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有重要作用;乔玉芳(2023)通过分析我国省级层面数据发现国内旅游消费分布不平衡。实证研究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饶金涛等(2020)验证了旅游消费与社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均衡且长期稳定;苏建军等(2016)实证分析了旅游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直接拉动效应;王溪溪等(2021)证实了长三角区域城市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时空演化研究旅游资源、经济分布变化,詹绍文(2021)研究了我国西部地区人均旅游消费水平的时空演变差异;方叶林等(2023)通过时空演化分析我国相关旅游数据,指出我国旅游经济韧性存在不稳定性和空间集聚性。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的研究对象大多以长三角、西部地区或以全国一线城市为代表进行研究,缺少以海南省各市县为研究对象的旅游消费时空演化研究。本文研究海南旅游消费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动态演化,可以为海南省旅游经济布局发展、旅游消费影响因素分析及旅游消费提升对策分析提供理论支撑。
1 数据来源与整体格局分析
1.1 数据来源
文章选取海南省的海口市、三亚市、儋州市、琼海市、五指山市、万宁市、东方市、文昌市、定安县、屯昌县、澄迈县、临高县、陵水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18个市县(不含三沙市)为研究对象,选取近10年能够获得的海南省及其各市县的旅游消费数据,以2012年作为数据分析的起始年,2020年以来,海南旅游经济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大,数据差异明显,尤其是2022年,海南旅游经济受到本地及全国多波次的疫情影响,数据波动过大。因此,本文未将2022年的数据纳入样本进行分析,研究的时间跨度为2012—2021年。旅游消费水平与区域地域面积、旅游资源数量、旅游服务质量等众多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往往影响游客停留时间和消费意愿,区域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吃住游购行等多个方面的合理配置,人均旅游消费水平能够有效减小旅游目的地地域面积大小、旅游资源数量多少等方面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真实有效反映该地区旅游消费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游客在该地区的旅游消费意愿。文章选取海南省及其18个市县样本区间年份的旅游总收入、接待游客总人数、人均旅游消费数据作为研究指标,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和研究的可行性,所需数据均从历年《海南省统计年鉴(2012—2021)》、海南省 18个市县统计公报以及各市县旅文局、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收集,个别市县缺失的数据通过插值计算获得。
1.2 整体格局分析
样本数据显示,海南省整体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在样本期内总体保持上升,海南省旅游总收入在样本期内一直保持稳步上升的趋势(见图1),除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大的2020年,样本年限范围内,海南省旅游总收入增长率均高于同期海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其中,2016—2019年海南省旅游总收入增长幅度相对更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不断推进,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一系列强有力的支持政策,例如《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等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海南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海南各市县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样本期内海南东部市县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始终领先于中、西部市县,说明海南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地区差异。
图1 2012—2021年海南各市县旅游消费水平分布
排除新冠疫情对旅游经济的影响,本文结合2021年海南各市县旅游经济发展情况及相对2012年的增速情况,可将整体18个市县划分为三级梯队。第一梯队为先导型市县,包括海口、三亚 2个市,旅游消费水平在全省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相对 2012 年增速较为平稳,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发展优势明显。第二梯队为中坚型市县,包括琼海、万宁、陵水、文昌、儋州5个市县,旅游消费水平相对稳健,且增长速度较快,有较强的增长潜力。第三梯队为潜力型市县,包括澄迈、东方、乐东等 11个市县,旅游消费水平相对滞后,但增长速度处于较高水平,相对 2012年翻了数倍,发展潜力巨大、空间广阔。由此可见,海南省旅游消费水平整体发展形势是南北两端地市引领,东部市县优于西部市县,沿海市县优于内陆市县,中部、西部市县相对落后。
2 海南旅游消费水平的时间差异演化分析
2.1 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从绝对和相对视角来研究海南各市县旅游消费水平的发展差异,使用基尼系数和首位度测度各地区旅游消费发展水平的均衡度和集中度。计算公式如下:
(2)变异系数:C.V=σ/,变异系数数值越大,相对差异就越大。变异系数可以用来分析平均数不同的海南省各市县多个样本之间的相对差异水平。
(4)首位度:S=P1/P2,式中,P1、P2分别是样本数据中人均旅游消费水平最大、第二大的数值。首位度可以反映海南旅游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文章采用“两城市指数”计算,即用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样本数据之比的方法计算,当S<2时,表明旅游要素集中适当、结构正常;当S>2时,表明旅游要素存在过度集中的问题。
2.2 旅游消费水平差异分析
本文对2012—2021年海南各市县旅游消费差异变动进行分析,相比2012年,2021年海南各市县的绝对差异增大了90.90%,其旅游消费绝对差异处于震荡增大趋势(见表1)。其中,仅有2016年、2019年和2020年的绝对差异呈现减小趋势,但减小幅度较小,在2.0%~5.8%,其余年份的绝对差异均呈增大趋势,2021年的绝对差异震幅最大,增大幅度为45.26%,总体来看,海南各市县旅游消费水平的绝对差异处于震荡增大趋势。在相对差异方面,2012—2021年海南旅游消费相对差异也表现出震荡增大趋势,相比2012年,2021年海南各市县的相对差异增大37.04%,2014年海南各市县旅游消费相对差异增大幅度最大,增大21.42%。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角度分析发现,海南各市县旅游消费发展水平均处于震荡增大趋势,表明海南各市县旅游消费水平发展存在差距,且差距呈现增大趋势。
表1 2012—2021年海南各市县旅游消费水平差异变动
本文从基尼系数角度对2012—2021年海南各市县旅游消费差异均衡度进行分析,样本年份区间内,海南各市县旅游消费水平的基尼系数数值均较大,均值在 0.84左右,总体上呈减小趋势,这表明海南各市县旅游消费水平发展不均衡,存在较大差异,但总体上呈现减小趋势。
从首位度视角进行分析,2012—2021年海南各市县旅游消费的首位度值均为2.07,首位度数值总体呈减小趋势,这表明在样本区间的时间范围内,海南旅游消费存在优势非常明显的首位城市,进而反映出海南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结构问题,但这一问题有缓解趋势。
3 海南旅游消费水平的空间差异演化特征
引入旅游消费水平相对指数,用于表现样本不同年份海南各市县人均消费水平变化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F=xi/,式中,为海南省人均旅游消费的平均值,xi为第i市县人均旅游消费数据。若F>1,表明该市县旅游消费水平超过海南省平均水平;若F=1,表明该市县旅游消费水平等于全省平均水平;若F<1,表明该市县旅游消费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3.1 海南旅游消费水平空间差异的时序演变
总体来看,2012—2021年海南各市县旅游消费水平相对指数呈震荡上升趋势,各市县旅游消费水平相对指数均有明显涨幅(见表2)。在样本数据范围内,三亚市、海口市的旅游消费相对指数始终位列全省前列,表明其旅游消费水平远超海南其他市县。三亚市的旅游消费相对指数均大于1,引领全省旅游消费水平演变发展,海口市的旅游消费水平持续稳定增长,不断趋向海南旅游消费平均水平。2012年其他16个市县的旅游消费水平均明显低于海南旅游消费平均水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旅游消费水平相对指数均呈现震荡上升趋势,表明其他16个市县的旅游消费水平正在不断缩小与海南旅游消费平均水平的差距。其中,样本数据年份区间内,屯昌县、定安县、白沙黎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县和保亭黎族苗族县的旅游消费水平相对指数一直处于较小数值水平,表明其旅游消费水平明显低于海南旅游消费平均水平。综上分析,在空间演化方面,海南各市县的旅游消费水平存在不均衡问题。
表2 2012—2021年海南各市县旅游消费水平相对指数
本文以2012年、2015年、2019年海南各市县的旅游消费水平相对指数作为数据源,根据海南省18个市县的省域地理位置分布,利用ArcGIS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图2),发现海南各市县人均旅游消费水平相对指数具有明显的演变特征。将海南省18个市县的旅游消费水平相对指数划分为 4个梯度,第一梯度(F≥1.00)、第二梯度(0.65≤F<1.00)、第三梯度(0.4 图2 海南各市县旅游消费水平梯度划分图 本文进一步使用ArcGIS软件空间统计工具聚类分布制图热点分析工具测算样本2012年、2015年、2019年海南省18个市县旅游消费的局部空间关联情况,研究各市县空间区域旅游消费水平增长的集聚分布规律,使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热点分析图由高到低划分为热点、次热点、次冷点和冷点四个部分,并显示为不同的颜色,生成海南各市县人均旅游消费水平空间差异演化图(图3),其中热点、次热点、次冷点和冷点分别对应人均旅游消费水平高、较高、较低和低集聚区。 图3 海南各市县旅游消费水平空间差异冷热点演化图 从海南各市县人均旅游消费水平空间差异演化图可以看出,2012年、2015年、2019年海南旅游消费水平空间分部的冷热度表现为自沿海市县向内陆市县递减,逐渐由热点、次热点区过渡到次冷点、冷点区。热点、次热点区范围较小,呈分散分布状态,次冷点区范围最大,集中分布在东部和西部沿海市县,冷点区范围较大,主要分布在内陆市县且呈集聚状态。其中,海南大部分市县的旅游消费水平空间演化稳定,冷、热点升降变化不明显,三亚市稳定处于旅游消费水平高的热点区,其他热点区、次热点区表现出由高转低的趋势,文昌市、万宁市由热点区演化为次热区,东方市、白沙黎族自治县由次热点区演化为次冷点区。在以上三个样本年份的演变过程中,热点区域数量减少66.7%,次热点、次冷点、冷点区域数量基本保持稳定。总体来看,海南省大多数市县的旅游消费水平较低,各沿海市县的旅游消费水平相对内陆市县较高,各市县旅游消费水平冷热点表现在三个时间截面的分布变化不显著,表明海南各市县旅游消费水平空间格局演化较为稳定。由此可见,2012—2021年海南各市县旅游消费水平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高水平区域与低水平区域分布基本固化稳定,表现出三亚市的旅游消费水平远高于其他市县,东部沿海城市的旅游消费水平高于西部沿海市县和中部内陆市县,西部沿海市县的旅游消费水平高于中部内陆市县的显著特征。 本文基于2012—2021年海南各市县层面旅游经济数据,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旅游消费相对指数和ArcGIS软件对海南各市县旅游消费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一是从总体格局来看,海南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地区差异,海南旅游消费水平整体发展形势是南北两端地市引领,东部市县优于西部市县,沿海市县优于内陆市县,中部、西部市县相对较为落后。二是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来看,海南各市县旅游消费水平发展存在差距,且差距呈扩大趋势。三是从基尼系数和首位度来看,海南各市县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结构失衡、差异较大和过度集中的结构问题,存在优势非常明显的首位城市,但这一问题有缓解趋势。四是从空间演化分析来看,海南各市县旅游消费水平发展不均衡,高水平区域与低水平区域分布基本固化稳定,表现出三亚市的旅游消费水平远高于其他市县,东部沿海市县的旅游消费水平高于西部沿海市县和中部内陆市县,西部沿海市县的旅游消费水平高于中部内陆市县的显著特征。因此,海南省在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推进旅游经济发展时,应充分考虑各市县已经固化的旅游经济发展格局,将全省各市县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谋篇布局,支持各市县从资源互补、差异发展两个角度合理规划旅游经济圈组团,推进旅游经济总体向前发展。本文建议各市县在推进旅游经济发展时应注重强资源补特色,避免同质竞争,热点、次热点市县可进一步强化优势资源,冷点、次冷点市县可突出地域特色,承接热点、次热点市县旅游消费需求的溢出流量,推动海南旅游经济总体高质量发展。3.2 海南旅游消费水平空间格局演变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