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动态多期扫描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
2013-07-09黄智标
黄智标
广东省汕尾逸挥基金医院,广东 汕尾 516600
我国是世界上癌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的国家,而肝癌在癌症发生率中占的比例较大,特别是原发性的肝癌。然而,肝癌早期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使其临床诊断较困难,加之有效的治疗方式不多,导致死亡率较高[1]。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影像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改善,影像学仪器的精密度明显提高,临床检出率明显增高。尤其是螺旋CT扫描在临床的应用增多,也可更加准确的反映肝细胞癌的血液供应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现对我院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汇总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6年1月至2013年5月诊治的肝细胞癌患者40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8岁至76岁,平均年龄63.3±10.8岁。40例患者均有慢性肝炎病史和不同程度的肝占位性病变。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 GE双排螺旋CT。
1.2.2 方法与指标 患者进行GE双排螺旋CT扫描前4~6h禁食,碘过敏反应试验患者均为阴性结果,可以进行检查。在螺旋CT扫描前30min口服2%泛影葡胺400mL,检查前再服用400mL泛影葡胺。扫描检查:患者采取仰卧位;设定参数,电压为120kV,160mAs,准直0.75mm,床进36mm,从膈顶部向下一直到肝脏下缘进行扫描,重建厚度为1mm。通过螺旋CT专用的高压注射器自患者前臂进行静脉给药,一次性注入造影剂100mL,保持注药的速度为3mL/s,采用3次螺旋扫描,延迟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7s、门脉期为60s、延迟期为180s-240s。通过原始数据对图像重建,同时对腹主动脉和肝脏血管进行三维立体重建,并观察肝细胞癌CT平扫和多期扫描发现病灶情况。
2 结果
40例肝细胞癌患者CT平扫和多期扫描共发现病灶65个,其中CT平扫发现病灶数35个 (53.8%)、动脉期62个 (95.4%)、门静脉期 54个 (83.1%)、延迟期58个(89.2%)。见表1。
表1 40例肝细胞癌CT平扫和多期扫描发现病灶情况
3 讨论
肝细胞癌在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中占第三位,其中原发性肝细胞癌最为常见,其预后也较差。研究表明,肝细胞癌是肝脏常见的恶性肿瘤,其诊断方式较多,如腹部B超、螺旋CT的平扫和多期的增强扫描都可以发现癌灶,进行准确的诊断[2]。资料表明[3],正常的肝脏多是双重血供,75%~80%的血来自门静脉,20% ~25%来自肝动脉,但绝大多数的肝细胞癌靠肝动脉供血。肝细胞癌在CT上分为结节型、巨块型、弥漫型和小癌型。清楚结节型和模糊结节型多见于早期肝细胞癌,清楚结节型肝细胞癌的边界清晰,有假包膜,血管造影大多数是富血管,模糊结节型的边界不是十分清晰,可以不同程度保留背景肝的基本结构。根据早期肝细胞癌的动脉和门静脉血液供应的变化情况进行判定[4]。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在肝动脉期可以见到明显的强化,而在门静脉期强化的密度影会迅速降低,在延迟期仍然会维持其低密度影,从而形成“快进快出”的影像学指征,这种类型为少血液供应的肝细胞癌。另外,还可能见到动脉期有轻度和中度强化的病灶,主要反映具有中等量血液供应的肝细胞癌,其癌灶内的对比剂剂量和周围肝实质相似性较高,CT值上的差距不大,容易发生误诊。当动脉期扫描的病灶不强化时,门静脉期的密度影逐步升高,CT值有所升高,在延迟期病灶又会呈现低密度,这种类型为少血液供应的肝细胞癌,在动脉期的强化不是十分明显,在门静脉期强化可能癌灶的边缘有门静脉血液供应参与。通过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5月诊治的肝细胞癌患者40例临床资料,观察40例肝细胞癌CT平扫和多期扫描发现病灶情况,结果表明,40例肝细胞癌患者共发现病灶65个,其中CT平扫发现病灶数35个(53.8%)、动脉期 62个 (95.4%)、门静脉期 54个(83.1%)、延迟期58个 (89.2%),提示螺旋CT增强扫描,可以获得全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影像学资料,可大大地提高肝细胞癌检出的敏感性和对于病灶定位的准确性。
[1]温建逸,吴书信,苏永光.螺旋CT动态多期扫描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7(16):54-55.
[2]谢品超,叶文钦,文康彦,等.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肝细胞癌不典型表现16例的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8):2226-2229.
[3]邱梦华.肝细胞癌与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对比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3):1573-1574.
[4]高敬国,张美玲.螺旋CT和常规CT诊断椎问盘病变应用价值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10):1048-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