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钠肽水平改变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2013-07-07武国新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5期
关键词:血浆意义差异

武国新

(阜新第五人民医院循环内科,辽宁 阜新 123000)

脑钠肽水平改变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武国新

(阜新第五人民医院循环内科,辽宁 阜新 123000)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2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Ⅰ级组26例、Ⅱ级组36例、Ⅲ级组34例、Ⅳ级组24例)及对照组30例健康老年人血浆BNP水平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浆中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心力衰竭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患者血浆中BNP水平均显著低于Ⅳ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组、Ⅱ级组患者血浆中BNP水平均显著低于Ⅲ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级组患者血浆中BNP水平均显著低于Ⅱ级组,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BNP水平对患者疾病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慢性心力衰竭;老年;脑钠肽;临床意义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危重症之一,是各种心血管疾病进展的终末期临床症候群[1]。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一种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多肽类神经激素,近年来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心力衰竭的指标,常常应用于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及心功能不全预后的评估方面[2]。本研究通过测定并比较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健康老年人的血浆BNP水平,探讨了BNP水平变化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病例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均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3]中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进行确诊,并排除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近期均未服用过可影响血浆BNP中水平的药物。患者年龄59~80岁,平均年龄(68.9±7.2)岁;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New York Association,NYHA)标准分级,Ⅰ级组26例、Ⅱ级组36例、Ⅲ级组34例、Ⅳ级组24例。另选用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老年人组成对照组,年龄58~81岁,平均年龄(59.2±6.4)岁。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分别采集各慢性心力衰竭组患者及对照组健康老年人空腹肘静脉血5mL,肝素抗凝,常规分离血浆,即刻以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中BNP水平,测试仪器为美国博适Triage检测仪,BNP试剂为仪器配套试剂。指标检测由专人负责完成,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及试剂说明书步骤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数据均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照组与慢性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浆中BNP水平比较

由表1可知,慢性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浆中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慢性心力衰竭各组血浆中BNP水平比较

由表2可知,慢性心力衰竭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患者血浆中BNP水平均显著低于Ⅳ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组、Ⅱ级组患者血浆中BNP水平均显著低于Ⅲ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级组患者血浆中BNP水平均显著低于Ⅱ级组,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照组与慢性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浆中BNP水平比较()

表1 对照组与慢性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浆中BNP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例数BNP(ng/L)对照组3040.18±0.45慢性心力衰竭组120598.26±0.62*

表2 慢性心力衰竭各组血浆中BNP水平比较()

表2 慢性心力衰竭各组血浆中BNP水平比较()

注:与Ⅳ级组比较,*P<0.05;与Ⅲ级组比较,#P<0.05;与Ⅱ级组比较,▲P<0.05

组别例数BNP(ng/L)Ⅰ级组2643.69±4.42*#▲Ⅱ级组36168.25±15.01*#Ⅲ级组34709.85±72.35*Ⅳ级组241706.20±100.25

3 讨 论

BNP是一种由32个氨基酸构成的的多肽类物质,属心脏神经激素,是心脏内分泌活动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4]。有研究表明[5],BNP是由心室心肌细胞受牵引后释放的BNP前体蛋白裂解生成,具有强大的调节水钠代谢、利尿、降压、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抗心肌纤维化等生物活性,其水平的升高,有利于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改善。另有报道称[6,7],BNP可作为评价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的特异性指标,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均在90%以上。叶榕等[8]在研究报道中称,心力衰竭程度越严重,血浆BNP水平就越高,BNP可通过扩张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收缩出球小动脉,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从而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使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减少,并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和肾素、醛固酮的释放来对抗水钠潴留,进而发挥利尿作用;此外,BNP尚可通过抑制肾上腺素产生,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排血量等机制,从而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肌的能量消耗,且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系膜细胞、纤维母细胞增生,从而改善左室重构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BN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老年人,且随着冠心病病情加重,血浆中BNP水平进行性升高。进而提示,对血浆中BNP水平的监测可有助于评价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探讨其发病机制。

[1] 周吴刚,朱健,张之龄,等.阿罗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6):609-611.

[2] Nishikimi T,Kuwahara K,Nakao K.Current biochemistry,mole cularbiology,and clinical relevance of natriuretic peptides[J].J Cardiol,2011,57(2):131-140.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1095.

[4] 刘中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浆脑钠肽水平检测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25):40-41.

[5] 郁淼,秦兵,张莉,等.脑钠肽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30(9):741-743.

[6] 王志利.B型脑钠肽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恶化中的预测价值[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10) : 805-806.

[7] 邱蕾,陈焕芹,杨轶文,等.脑钠肽与老年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69-70.

[8] 叶榕,江挺,王闽鸿.脑钠肽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9,18(6):586-588.

R541.6

B

1671-8194(2013)35-0168-02

猜你喜欢

血浆意义差异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一件有意义的事
相似与差异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有意义的一天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诗里有你